“显微之美”主题在釉上新彩陶瓷绘画创作中的探索与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76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本文最开始围绕“显微物质”和“釉上新彩”的概念进行展开,先是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显微物质”的形态;然后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对“显微物质”形态的艺术美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赏析绘画领域的相关作品,借鉴与概括其表现形式;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
艺术创作主题一直都是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主题若是过于陈旧、古板,就会使艺术作品缺乏生气;若是过于现代、机械,则会使作品缺乏情感。“微生物”、“细胞”等“显微物质”原是人们平时很少关注的对象,但这些微小物质形态本身具有的多变性、独特性会使作品呈现出的效果丰富多彩,使创作主题更加新颖、创作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是抽象与具像的完美结合。所以“显微物质”主题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它们随之进入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中,成为了艺术创作的主题和表现对象。目前,国内外对“显微物质”的研究主要出现在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上,在艺术领域出现的较少,鲜有诗人、音乐家、美术家等以“显微之美”为主题创作过艺术作品。因此,这一日常不受关注、我们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物质引起了我的兴趣,促使我在艺术创作中去表现它。
陶瓷艺术一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门传统艺术发扬光大。釉上新彩作为新型釉料,在陶瓷绘画表现中既有很强的装饰性,又能够很好的体现绘画性,所以是一种可以把具象与抽象美完美结合起来的表现媒介,很值得我们的探索与研究,因为一方面可以丰富陶瓷绘画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陶瓷绘画创作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这两种似乎不会有任何交集的对象却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非常想尝试把两者结合起来,通过艺术创作呈现出一种不一样的艺术美感,这正是我选择这一主题的原因。
..........................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1.选题目的
选题目的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一、本题在选取当今热门话题的基础上,通过釉上新彩直观的表现手法,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显微物质”的形态,打破人们对这些微观物质的固有印象;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引人思考生命的源泉,发掘“显微物质”形态的审美情趣,不断打开人们的视野,给“显微物质”形态增添艺术气息,创作出具有独特审美趣味的“显微之美”。二、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探索釉上新彩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能够让鉴赏者了解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利用釉上新彩变化多样的绘制技法,能够使“显微物质”的形态完美呈现,这不但可以表现中华民族优秀的陶瓷文化,还可以探索独特的艺术语言。
2.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将“显微之美”这一主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显微物质”形态中的艺术特点,能够归纳与总结其多种多样的形态特征,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分析将其运用到绘画领域的可能性与方法,增强大众对它的认识,为今后该领域的艺术创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将“显微物质”形态运用到釉上新彩陶瓷绘画的创作中,使其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无论从题材上还是表现方法上,都可以丰富艺术表现形式;而“显微之美”主题创作的过程有助于本人和其他陶瓷绘画从业者从中借鉴创作经验,拓展创作思路,从而提升创作思维,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作借鉴意义。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显微物质的概念
“显微物质”在科学领域里指小的、隐藏的、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如细胞、微生物、空气中的沙尘、细菌、真菌等。它无处不在,需要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才能够观察到。显微镜下其形态变化万千,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创作主题;“显微物质”本身的色彩、构成也是一幅天然的艺术画卷,值得被看见与关注。
..............................
(二)釉上新彩的概念及特征
新彩,指瓷器釉上彩的一种,它区别于釉下彩,是光绪年间,自德国传入日本,再由日本传入中国的釉料,所以也称洋彩。其特色是色彩非常丰富,有非常多的装饰效果,绘制及调制的方法简单,花纹多样且生动,所以在景德镇盛行。如今,釉上新彩的绘画方式已经成为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地方特色,许多艺术家对其爱不释手。其绘制方法是先用乳香油加入釉粉,搅拌均匀,形成釉料;再用毛笔沾上樟脑油和釉料,在白瓷表层绘以各式图案,最后入窑烧制。相对比釉下彩而言,釉上新彩更方便掌握,在绘制的过程中,艺术家就能够清晰地看见色彩的搭配,且釉上彩烧制前与烧制后的差别不大,因此能更加方便地掌握到画面的最终效果。


艺术论文怎么写

............................
三、显微物质形态的美学特征与应用分析····························5
(一)显微物质的形态总结··························5
(二)显微物质形态的艺术美······················5
(三)国内外艺术家以“显微物质”为创作对象的应用分析·····················7
四、作品的初步探索及创作感悟····························10
(一)作品《源》、《岩》的创作过程···························10
(二)创作构思及材料选择的感悟·························11
五、《显微之美》系列作品创作分析···························12
(一)作品的灵感与构思······················12
(二)草图的确定过程··························12
五、《显微之美》系列作品创作分析
(一)作品的灵感与构思
人体与细胞是灵活的、有生命力的,所以,笔者在进行了多次创作方案的选择后,最终选择使用红外热像仪下的人体图片,类似图5.1-1,作为画面中的底色。笔者发现,红外热像仪所拍摄的人体图片中,色彩丰富且多变化,其原理是根据人体的各部位体温不同,所呈现的颜色也不同。体温高的地方呈现暖色,体温低的地方则呈现冷色,冷暖色穿插、交替,是一幅天然的艺术作品,适合运用到画面当中。如第四章第2节所述,在画面中加入底色的方式,能够解决瓷盘中留白过多、画面不够整体的问题。


艺术论文参考

再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将人体中的“显微物质”——细胞作为主题,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如图5.1-2),组合出一系列的创作草图。与细胞图案的结合,能够弥补原画面中重色的缺失,细胞的纹理与多变的形态,使画面更加完整、更加有趣味性。人体与细胞息息相关,以此为基底进行绘画创作,不仅符合本次毕业创作的主题“显微之美”,更能够将作品赋予更高的创作意义,引人更深入地了解“显微之美”,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基于中期作品的总结与反思,笔者将作品数量定为十个,作品规格定为9寸白瓷盘。
..................................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画实容易画虚难”,这是笔者在进行创作构思时,导师说的话。如果说艺术的再现能够像镜子一样展示客观世界,那么艺术的表现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与情感,更像是“锦上添花”,这也正是“显微之美”主题创作的价值所在。科学家发现了“显微物质”的形态,笔者通过“显微物质”形态的艺术美进行主观的绘画创作,为人们观察科学、研究生活提供了新的角度。是科学与艺术、各学科与艺术之间的交融合作,使艺术题材更加多样化,如今,“显微之美”主题还将源源不断地给艺术家提供灵感来源。
本文最开始围绕“显微物质”和“釉上新彩”的概念进行展开,先是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显微物质”的形态;然后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对“显微物质”形态的艺术美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赏析绘画领域的相关作品,借鉴与概括其表现形式;接着在中期实践环节,笔者在不同的材质上,选用不同的釉色、稀释材料,记录每次实践的过程、效果以及出现的问题;最后,为“显微之美”主题创作提供新的灵感和构思,结合釉上新彩绘画的表现技巧,完成了最终的毕业作品《显微之美》系列,是笔者对系列作品创作的一次大突破。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