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一)本文对我院近22 年(1982 年1 月~2004 年12 月)来收治的37 例骶骨肿瘤进行总结分析,对手术入路、术中止血、骶神经的保护、骶骨切除后骨盆环的重建、以及综合治疗进行探讨,总结治疗经验,现报告如下:37 例骶骨肿瘤患者中,男性21 例,占56.8%;女性16 例,占43.2%。年龄18~79 岁,平均45 岁,分成以下年龄组:11~20 岁,2 例;21~30 岁, 例;31~40 岁,6 例;41~50 岁,10 例;51~60 岁,7 例;61~70 岁,3例;71~80 岁2 例。就诊时病程平均6 月(1 月~72 月)。手术33 例,其中男性17 例,女性16 例,手术时平均年龄为47 岁(18 月~79 岁)。肿瘤分类见表1。
(二)临床表现 本组37 例均有腰骶部疼痛或腰腿痛的症状,同时有大小便异常及会阴感觉障碍32 例、骶背肿物22 例、直肠指诊触及骶前肿物31 例。
(三)影像学检查肿瘤部位和大小,见表2。37 例腰骶椎正侧位X 线摄片检查,30 例呈骶椎溶骨性破坏膨胀、边缘不整齐,多无反应骨。脊索瘤多位于S3 以下,骨巨细胞瘤多位于S3 以上且多偏一侧。30 例行CT 或MRI 检查:CT 显示骨质破坏的范围及软组织肿块影;MRI 三维显示肿瘤的大小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对手术方案的确定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
二、方法
(一)治疗情况
本组除4 例患者拒绝手术外,33 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5 例复发接受第2~3 次手术。术前放疗1 例(巨大脊索瘤);术后配合放疗者6 例,其中脊索瘤4 例,骨巨细胞瘤和软骨肉瘤各1 例。放疗剂量为40~50Gy。5 例恶性肿瘤术后配合化疗,其中淋巴瘤2 例,侵袭性骨巨细胞瘤、软骨肉瘤、脂肪肉瘤各1 例。
(二)术前准备
1.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血凝全套、胸部平片和心电图,必要时血气分析。
2.本组两例应用DSA 技术作肿瘤部血管造影,同时作介入肿瘤血管栓塞,次日手术。
3.合并内科病的诊断和治疗:本组有10 例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术前给予积极治疗。
4.术前讨论,约请病人家属来院谈话,介绍诊疗情况,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危险,征得同意手术并签字后报告医院有关部门批推。
5.肠道准备:术前2 日用肠道消毒剂,术前晚行清洁灌肠,以防因术中直肠损伤对术野的污染。
6.充足备血,新鲜血或库存血,保存期不超过3~7 天。术前应分组交叉配血,以防大量失血时进行抢救性加压快速输血。
……………………
结 果…………………………9
讨 论…………………………16
结 论…………………………23
讨论
2 例保留双侧S1、2 和一侧S3患者出现膀胱控尿功能及肠道控制功能不全,术后6~8周恢复正常。3 例保留S1、2 神经根的患者,均出现膀胱控尿功能及肠道控制功能受损,1 例13 月后恢复正常,2 例未恢复。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影响肿瘤较为彻底切除的条件下,尽可能保留双侧S1~2 及至少一侧S3 神经根,或一侧S1~3 神经根。配合适当的功锻炼以最大限度保留大小便及性功能。局部复发会增加转移率。骶骨脊索瘤初次手术后,局部复发基本上在头3 年内出现,远处转移常在9 年以后。Bergh报道对39 例骶尾部脊索瘤随访,平均8.1 年(1 月~23 年),病人的5 年、10 年、15 年和20 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64%、52%和52%,局部复发率为44%,远处转移率为28%。Chandawarker 等对50 例骶尾部脊索瘤随访50 年,York对27 例骶尾部脊索瘤随访40 年,患者初次手术后的平均生存时间均约为7 年。本组脊索瘤10 例,均得到随访,平均5年(13 月~13 年),术后2 年、3 年和5 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80%和80%。局部复发率为50%,远处转移率为20%。患者在第1 次手术后可多次出现局部肿瘤复发,为此行多次手术治疗。
……………………
结论
我们通过对我院近22 年(1982 年1 月~2004 年12 月)来收治的37 例骶骨肿瘤临床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早期及时的诊断是彻底切除骶骨肿瘤的重要条件。
2.外科治疗效果较满意,是目前多数原发性骶骨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3.术前DSA 介入栓塞可避免剖腹,减少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
4.前路髂内动脉结扎,或暂时阻断腹主动脉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5.尽可能保留S1~3 骶神经,术后效果满意率高。
6.骶骨重建骨盆稳定性,可使病人得到更快康复。
7.辅助放、化疗可减少复发,减轻痛苦,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