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原文取自心理学著作 The Discovery of the Self: A Study in Psychological Cure,
笔者在了解到文章所述内容后,将其译为《自我的发现:精神分析治疗研究》,笔者选取文章的第三章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原文本,原文共计10330 词。该著作由劳特利奇(Routledge)出版社于 2017 年出版,由费伦茨精神分析经典案例中的病人伊丽莎白·赛文(Elizabeth Severn)撰写。笔者选取的第三章是有关精神分析的具体运用及其优缺点,这将给对精神分析感兴趣的读者以启发,也会对国内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题材分析
The Discovery of the Self: A Study in Psychological Cure(《自我的发现:精神分析疗法研究》)是由伊丽莎白·赛文(Elizabeth Severn)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下来的作品,她曾是费伦茨研究精神分析疗法的病人,对费伦茨的研究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费伦茨是匈牙利医生和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忠实追随者。本书不仅面向广大的普通读者,还为从事精神分析研究的学者和临床医生研究海因茨·科胡特的成果和相关精神分析专著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如今,还没有学者对精神分析疗法进行具体的实践,本书主要介绍了运用精神分析疗法治疗心理疾病的相关信息,在这之前都是由病人和治疗学家轮流分析,专家们认为这一著作对精神分析疗法的自我表露研究作出了十分详尽的描述。其中选取的第三章不仅包含费伦茨的案例史, 而且还有作者自己的故事, 从而给读者展现费伦茨和作者进行的争议性实验的“另一面”。因此,作者的文字不像是专业的精神分析学家那样充满众多深奥的专业术语,而是以最平实的语言向人们讲述精神分析疗法。笔者选取的这一章内容充实,语言兼具科学性和易读性,是心理学研究专家和心理学爱好者不容错过的优秀作品。
二、体裁分析
原文本是心理学著作,属于信息型文本,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传递信息,具有学术性和易读性的特点,其中夹杂少许专业术语,句法结构较为复杂,多定语、插入语和比较句。从语言特色来看,语言平实,用词规范严谨。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极力避免出现翻译腔,以免影响译文的可读性。在词汇方面,文本出现了许多心理学方面专业名词,除此之外还出现了许多抽象名词。在句子方面,由于文本内容的特殊性,该文本中有不同类型的比较句,句式较为复杂。
.............................
第二节 翻译目的与意义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创造性活动,借助翻译,文化得以传播,因此,翻译其实是为文化传播而服务的。翻译的目的与意义也就体现为翻译的价值。笔者选取的原文本介绍的是精神分析疗法如何帮助病人摆脱心理疾病的痛苦,而且,还强调了心理分析师对于该疗法本身及病人的重要性。
一、翻译目的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然而,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激烈的社会竞争,由此导致人们心理状态失衡。电视、报刊到处充斥着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类事故和伤害事件,因此,心理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979 年,德国学者冯特在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后,在莱比锡大学着手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该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作为一门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并不悠久,由此可见,国内的心理学发展更加短暂,国内学者和专家在进行心理学的研究时只能借助外文文献或者是汉译本作为理论依据进行研究,这都给国内的心理学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心理学专著的翻译质量对心理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文本节选自伊丽莎白·赛文所著的 The Discovery of the Self: A Study in Psychological Cure(《自我的发现:精神分析疗法研究》)。本著作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而成,她站在病人的角度为读者揭开了精神分析疗法神秘的面纱,激起了心理学爱好者的兴趣,促进世人对精神分析的认识。笔者选取此文本,目的是探析心理学文本的特点,并且针对心理学文本翻译过程中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索,并采用恰当的翻译技巧解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此类著作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探讨心理学精神分析疗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第二章 译前准备
第一节 文献综述
在翻译之前,笔者需要查阅有关心理学文本翻译的相关研究和文献,并在了解这些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著作及心理学文本在翻译方面发生的变化,并认识到其不足之处,在前人的所拥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心理学文本比较受用的翻译策略或方法。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述评
本小节所介绍的文献研究成果包括国内研究成果和国外研究成果两大部分,其中这两大部分也会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介绍相关方面的研究。
(一)国内翻译研究成果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最初是由西方国家进行研究,因此,其理论体系均是借鉴西方心理学的相关内容。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学翻译研究进行论述:
1. 心理学著作中术语翻译的相关研究
心理学文本多多少少都会涉及到术语的使用,所以术语的翻译问题就成为一大难点。“心理学术语的翻译须遵循四大原则,即准确性、专业性、可读性和一致性。”① 王少爽(2010)在其《Expertise 及相关术语的译名商榷——兼谈外来语汉译原则》一文中指出,通过追溯相关认知心理学术语的源起,分析现有汉语译名的缺陷。
申荷永认为,关于心理学文本的理论型研究对国内心理学的发展起着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与翻译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心理学里的某些术语或者概念被翻译固定下来之后,会对之后心理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看来,如何妥当地处理心理学文本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将会成为翻译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因此,笔者认为,研究专业术语的翻译会对之后心理学文本的术语翻译有所裨益。黄思瑶(2017)在进行心理学术语的翻译时,运用直译和意译、分译和合译的翻译技巧对术语进行翻译。
部分心理学术语还可采用零译的翻译方法。然而,是否采用这种方法翻译术语需要视不同的读者群而定。若目标读者群为专业人士,那么采用这种翻译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该术语的含义,但是,若目标读者群为普通大众,运用零译法则会使读者无法理解专业术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成相对应的中文术语是最佳选择。曾剑平(2007)在《人文社会科学术语译名的规范化问题》中提到,人文社会科学术语译名的规范化包括外来术语本土化和本土术语国际化两个方面,其核心是统一专业术语译名和专有名称翻译。① 再者,确定源语文化内涵也可作为翻译心理学术语的一个方法,申荷永(1996)在《论心理学术语翻译的标准化》中提到,只有理解了翻译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才能够对其专业术语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
第二节 准备事项
翻译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产生较为优秀的译文。准备事项包括工具和参考文献的准备、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及翻译计划三部分。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要想了解原文本的背景知识及更好地理解原文,那么就需要从两点入手,一是准备合适的翻译工具,二是报告撰写过程中的参考文献。
(一)翻译工具的准备
在翻译初期,笔者认为,好的翻译离不开好的辅助工具,因此,纸质词典和网络词典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从词典的权威性来看,笔者选取了《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第 7 版)》《陆谷孙英汉大词典》《柯林斯英汉双解词典》等英汉词典,同时由于原文本属于心理学范畴,因此笔者还参考了英汉的心理学词典,如《牛津心理学词典》《英汉心理学词典》等等。
要想翻译好文本,纸质工具的运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还运用了有道词典、金山词霸、欧陆词典等网络词典来进行词的翻译,除此之外,笔者还借助了一些网络资源,如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中国知网、黑龙江大学数字图书馆等网络资源进行文本翻译。
(二)参考文献的准备
原文本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翻译实践报告的撰写,好的翻译书籍能在翻译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关于参考文献的选择,笔者主要选取了若干翻译方面的书籍进行参考,如李长栓所著的《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冯庆华的《实用翻译教程》、孙致礼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连淑能的《英汉对比研究》刘宓庆的《文体与翻译》等等。除此之外,笔者还参考了精神分析疗法相关的书籍,比如南希·麦克威廉斯所著的《万千心理·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及弗洛伊德所著的《精神分析引论》等。
..............................
第一节 翻译过程 ..................................... 12
一、术语表制定 ..................................... 12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 12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17
第一节 翻译实践中词汇的翻译 .................................. 17
一、词性转换法 ................................. 17
二、词义选择法 ................................. 21
第五章 实践总结以及结论 ..................... 34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翻译实践中词汇的翻译
钟书能指出,“英汉词汇差异主要体现在英语具有词形变化、汉语几乎无词形变化”。① 笔者在翻译原文本时,发现原文本用词与汉语运用词语的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笔者将从词汇方面通过例子阐述自己选取的翻译方法。
一、词性转换法
词性转换法指的是,在保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将词汇从一种词性转换成另外一种词性。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翻译时不能直接按照原文的词性进行翻译,转换词性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词性的转换,目的在于超脱原文的语言形式,使译文既能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又能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② 词性转换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翻译方法,如果运用得当,能使译文流畅自然。
(一)名词译为动词
汉语与英语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汉语是动态语言倾向于使用动词,而英语是静态语言,因此就偏向于使用名词。在本次翻译实践中,名词的出现,尤其是动词派生而来的名词出现的次数很多,那么,在翻译文本时,将此类由动词派生来的名词翻译成动词就更能符合汉语读者的表达习惯。
【例 1】The analytic theory is that certain obstacles need to be removed from the mind and, when this is done, some sort of healthy readjustment will automatically take place.
【译文】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某些障碍需要从头脑中移除,当这一步完成后,身体会自动重新调整到健康的状态。
.......................
第五章 实践总结以及结论
第一节 翻译实践总结
词汇量的大小与否直接关系到翻译质量的高低,因此,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对翻译工作大有裨益。词汇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如同建造房子用的砖块,砖块不结实,如何能建造高楼大厦?一个英语单词具有非常多的意思,想要做好翻译,就必须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单词的不同词性和不同用法,做到这一点,译者在翻译时才会不至于十分被动。
熟练掌握英语的句法特点,对于翻译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句子组成英语的篇章,理解篇章是做好翻译的前提。翻译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并不是每一个学过英语的人就能做翻译,翻译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分析才能完成的一个过程。因此,熟练掌握英语的各种句法特点,针对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译法,这就对译者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掌握足够的专业背景知识对译者的翻译工作大有裨益。笔者发现,在翻译某一类较为专业的文本时,如果不了解其背景知识,翻译起来非常困难,而且就算完成译文,其可读性也不会很高,不了解原文本的背景知识就盲目进行翻译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在翻译之前,笔者就查询了众多关于精神分析疗法的资料,对精神分析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才开始着手翻译,而且,在翻译的过程中,笔者还时不时地翻阅资料,确定专业术语的翻译。因此,笔者认为,在翻译之前,掌握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对译出高质量的译文十分重要,了解心理学相关信息对笔者的翻译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