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写不下去怎么办?该如何应对?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98 日期:2023-06-27 来源:论文网

  博士论文写是需要一定时间,一步步来完成的。并不是选题做好了,后面就可以毫无阻拦的写下去。其实论文写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仅考验我们的技巧方法,更得是考验我们的耐性。很多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论文写一半就写不下去了。那么博士论文写不下去怎么办?该如何应对?下面笔者就来具体讲讲,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博士论文写不下去的原因所在

  写不出论文,当然有很多原因。如同“toil through”减肥、写作这样的重大目标或困难项目一样,为什么一再拖延、延时甚至放弃完成?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动力不足。之前工作时,老板丢给我一个摄影大赛的项目,我时常觉得自己独力难支无法胜任。当摄影展在杭州如约举行时,我被自己的“作品”深深地鼓舞。可以说,老板发工资、ERP的跟进记录——这些外在的激励催促着我不断跟进项目的每一步,最后终于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而写论文完全靠自己的自主自觉,如果没有几分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魄力,这论文断定是难以完成的。

  2.情绪不对。始终带着一种“不想写”的抗拒心情,所以常常是刷完简书刷微博,聊完微信聊QQ,还想起同学结婚还要去淘宝一对压床熊。玩玩这玩玩那,一天时间一晃而过,可是文献还没看几篇呢!带着一种强烈的负罪感赶紧开始看文献,而在之后的每一步中,这种“不想写”的心情仿佛一只爬在心口的虫子不时叮上一口,让我经常从论文中抽身而退,再次开始“刷简书刷微博”的恶性循环。

  3.缺失方法。虽然对写论文的步骤了然于心,论文中涉及的新理论、新领域无一不需要重新学习,于是论文就以一种“写写停停,停停写写”的蜗牛速度进行。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权威的文献和著作,如何恰到好处的引用,这些都需要技巧和锻炼。困难多了,迎头而上的次数变少了,反而再次拖延,所以每每都是:不想看文献——看完文献不想开头——定完框架不想写正文——写完正文不想写结语、前言、摘要——所有的弄完不想调参考文献。

  4.定力不足。如果要列举一项人类最重要的美德,我首推“自制力”,即能在恰当的时间完成应该做的事情。写论文耗时之长,何况人性趋易不趋难,所以每逢“卡壳”之时各种社交媒体轻而易举地勾走了我的魂魄。倘若有足够定力“再战三百回合”,即使不能妙笔生花,至少也能一路坎坷到底。倘若有足够定力,想必“一腐二色”的贪官落马之事也可减少一二。

  5.完美主义作祟。认真的人无不苛求完美,如果不能达到“心之所向”的境界与水平,断不会轻易开始;即使完成写作后,再与大师的作品一对比,顿生羞赧之色:我这写的是什么垃圾!抱着这种心态,我常常是一篇论文久久动不了笔,辛苦完成这一篇却没有勇气开始下一篇。

  如此种种,让写论文时常陷入“难产”的困境。万事大同小异,为什么一件事情完不成,不外乎一拖二懒三不看书,而正是这些肆虐的病毒将拖懒癌喂得越来越肥,终致一个个美好愿景“胎死腹中”。

  博士论文写不下去有哪些情况

  一、分情况处理

  这段时间一直纠结于这个问题。一个快毕不了业的人又总是困扰于这样的问题是多么的郁闷啊。正好看到这个问题,把自己这几天的思考写下来,首先写给自己,再分享给大家,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论文写不下去了分几种情况。

  1、方向性的写不下去了

  整个问题和解决方案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证明错误或者证明无用功,尤其是导师在听完你的解释之后摇头对你说你还要再下功夫的时候。

  从长远讲的话,下一篇论文一定要做充足准备工作,避免做了不少工作之后再被拍死。虽说这不少的工作或多或少的也是有一定贡献的,但是这样的贡献总是间接的,效率真的受影响,同时心理上也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从短期看,要仔细的想想,是怎么被证明错误或者无用功的,换一个思路,甚至换一个场景,可能就不是错误或者无用的。这个时候应该沉得住气,因为研究本来就是一个迂回前进的过程,REsearch嘛,来回找嘛。每个地方都浅尝辄止那么每个地方都会一无是处。

  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放松一下,做点别的,休息一天。明天天亮之后又是一条好汉。

  另外:针对新浪微博@talkto廖华 的意见,即导师觉得好,但是自己知道东西不行,自己说服不了自己。或者说不愿意去忽悠一个自己都觉得不行的东西。我记得有一个老师跟我说过,写论文、做报告等等本身就是一个说服别人的过程,说服别人首先要说服自己,如果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就不可能说服别人。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还是去解决自己,看看到底是自己的问题还是什么问题,要么说服自己做下去,要么说服自己不要做下去了。

  该部分以下有续。

  2、结构性的写不下去了

  当论文解决的问题明确,方向受到鼓励,方案清晰的时候,写不下去的基本就是结构性的了。这里也分几种情况:

  1、对当前的研究现状了解的不是很透彻,不知道写到什么程度适合其这个领域的人读,即不觉得太初级,又不觉得没有介绍到。写论文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做的东西很简单,没什么好说的,同时不甚清楚别人的方法,或者对别人方法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不敢把别人的工作写出来做对比。简单说,就是不能做到旁征博引,知识体系不完备。

  2、对自己要写的东西没有想清楚,这个时候要停下来好好想一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整理一下笔记,画个简图调整一下思路,这个时候要是把精力都费在了遣词造句上可能怎么都写不出来了。其实对于很熟悉或者深入很久有很多想法的领域,想不说出点东西都很难,如果有的地方实在说不出东西,可能真的是没有东西,或者研究的不够深入,这都需要继续深入进行研究,而不是深入进行写作。或者先不要继续写下去了,去做一做实验,从写作中暂时解放出来,把精力转移到论文实际处理的事情上去,这里更加有助于理解问题,理解解决方法。

  3、想清楚了问题,但是觉得不好表达,这时可以考虑画个图,制个表,列个1234,把思路好好理清楚,其实这种情况还是很容易解决的。其实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既可以让文章更加丰满,又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

  4、觉得文章条理不清楚,就好像平时说话的时候说着说着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一样。需要从整个文章中跳出来,思考一下。因为这时可能人的思维已经陷入了细节,忽略了整体。

  5、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截稿要十页,一不小心写了十几页,必须要删回去,这种苦逼的情况其实可以将这篇论文分裂成两篇,另一篇就可以投别的会议或者期刊了。

  文章的整体结构是需要设计的,摘要引言很重要这个不需要说了。背景介绍,方法介绍,贡献介绍,结论介绍一个都不能少,某一个方面写不下去了可以先跳到另外一个方面去写,看看有什么还没有说清楚的,看看有什么还可以写的更丰满的。

  文章不同部分之间是需要相互呼应的,比如在每一章开始的时候可以把整个章节的内容总体说一遍,可能就是在重复introduction里的一句话,我以前就蛮鄙视这种做法的,觉得就是充字数,但是现在意识到这样确实是把读者拉回到你的思路上的一个有效途径,如果觉得不应该充字数,总体提的时候简练一些即可。同理,在章节结束的时候总结一句,在下一节开始的是提一下前几章的内容。

  写论文的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该做实验就得做实验,实验完了就要有比较有思考有总结。有实验条件,想清楚了就可以上,不然想多了没有价值效率非常低,同时实验做完了不等于做完了事情,要及时的反馈到论文中,对论文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调整。

  3、词句级的写不下去了

  语言驾驭能力不强,想法憋着写不出来,写出来怕写不好。

  简单描述就是不知道怎么写,怎么表达。第一,不知道有什么组织语言的方法,如何正着说,如何反着说,如何举例说,如何总结说,,如何加公式或者伪代码什么的。这是要需要训练的,需要多读多写的。可以考虑放下自己的文章,看别人的文章,看看人家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变化写法的。

  第二,就是语言功底,不光是英文,有的时候中文的正式语句组织起来都还觉得不是很顺当。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先写,第二遍修改时再修补,如果第一遍写的时候就陷入了英文语句组织中去了肯定就不行了。

  有一种提高语言驾驭能力的方法,就是平时读论文的时候做摘抄笔记,只是这种方法比较难以坚持。。

  推荐一个《英语论文写作常用句子》[1]。最好是自己摘下来做基础笔记,日后遇到好句子就加进来,即上面讲的摘抄笔记。

  4、心理上的写不下去了

  人有的时候很奇怪的,一句话都写不出,甚至没有原因。

  这时调整心态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引用一句别人的话:“硕士跟博士是一个训练的过程,而不是写经典之作的过程”[2],博士学位再高,也是还是一个学位,期望博士阶段就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是不可能的,因此放平心态,把论文的完成当成一个目标,不要成为是一种的心理障碍或是心理负担。

  这样说好像有点大了,但是想更上一层楼的期望每个人还都是有的,所以在写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对自己有一个很高的期望,然而随着论文的撰写,不停的调低期望值也会慢慢的让人绝望。

  同时,要有一种训练自己的意识,要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自己一个挑战,一周或者一个月。去完成一个会议的deadline,去完成一次报告等等。

  还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就是去找人交流,比如导师、师兄、同学,找他们去聊天,看看他们对你做的工作有什么建议,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可能你在表达自己的时候为了把事情说清楚自然的会把写论文的逻辑捋清楚,同时也可以极大的拓展自己的思路。另外还可以给学术上的网友发邮件,比如自己领域的大牛,在国外留学的同学等等,不要把发邮件当作写论文,可能当你把邮件写好时发现已经写了不少论文了。

  博士论文写不下去的解决方法

  1.无情绪——摈除好恶情绪

  我们往往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鼓舞,却也以“我不喜欢”为借口来抗拒该写的论文或报告、该完成的工作。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家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即使工作伊始明确自己的兴趣,也常常在冲破黑暗的痛苦中放弃曾经所爱,末了冠冕堂皇地加一句“我现在不喜欢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也随容器呈现百种妖娆之态。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是杯子是瓶子,而我们当顺势流入容器之中(smooth into it),不悲不喜,不抗拒自然不会在开始就拖延。

  2.断舍离——排除干扰因素

  断网络,舍手机,离干扰。有了网络和手机,人们的注意力被瓜分得支离破碎。然而“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且不说大任就说完成一件事情吧:离开自己的舒适区,离开打扰自己的人或物,安静而专注地完成任务,或欣慰或解脱,都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3. N步走——拆分目标,逐一完成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每次论文框架搭好后,我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哪一部分都没有100%完成,无奈只得从头理顺。之前同事提醒我在ERP每日总结里需记录项目完成进度、百分比以及倒计时天数。我想写论文莫不如此,一个目标分成N个步骤,每个单位时间专注于一个步骤;每天睡觉前回头审视,也算是对自我的监督。

  4. 再多写一点——走一步,再走一步

  渴了想喝水怎么办?饿了想提前去吃饭怎么办?困了想提前睡觉怎么办?脑袋里闪过逛微博逛淘宝、拿手机聊天的念头怎么办?干扰因素自找上门怎么办?一个字,忍!如果当日规定字数没有完成,那就再写一点,再多写一点,一直到真的写不下去为止。也许灵光一现,思路开闸,野马狂奔三千里,雄鹰直上九云霄,一篇论文、一个报告自然水到渠成。

  5.进行奖励而非惩罚

  曾经尝试规定每日任务,若完成全部任务便奖励自己,若未能完成当日任务就惩罚自己。可实际上收效甚微。除了少部分“越批评越奋起”的高抗压人士外,大部分人的进步源自于爱——自爱和他爱。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在《水知道答案》一书中,通过实验证明:水和人一样是有感情的,受赞美的水,会产生美丽的结晶;被臭骂的水,则会产生丑陋的结晶,甚至无法结晶。不断听到夸它“漂亮”的水结晶形状非常整齐,偶尔被夸“漂亮”的水结晶形状稍显散乱,而被置之不理的那些水结晶,形状则非常散乱。人心更是倾向于赞美和认可,而非批评和否定。所以与其劈头盖脸地痛骂自己倒不如柔声细语地安慰内心的小女孩,与其因完不成任务体罚自己倒不如降低要求后适时奖励自己。

  6.寻求帮助——行动支持和心理支援

  遇到方法论层面的问题,就向身边的老师朋友虚心请教;遇到心理层面的问题,就向最好的朋友倾诉。哈佛的一项研究报告(参考文章《什么是美好生活——哈佛75年研究报告》)指出,良好的关系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保护我们的大脑,可以使我们更健康、更快乐。事情陷入瓶颈,不如给好朋友打个电话聊聊天,有条件的话一起喝喝茶散散步。作为社交奖赏的方式之一,既能加强联系,又能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

  7. 外在压力——公开承诺,互相监督

  内在动力不足,外在压力来补。通过与朋友约定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一起各自完成各自拖延的事情,此为“平行做事法”。囿于写论文的困境,还有其他诸多未完成的“2015年计划”,我和Sally决定各写十项事情作为“2016年计划”,互相交换并定期检查。此外,缴纳一定的“梦想保证金”给第三方监督。把自己的愿望和信誉一起托付他人,在peer pressure的作用下,怎能不跑步前进?

  8. 破除魔咒——完成而非完美

  因为要求过于完美而迟迟不开始,实际上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更何况在缺乏足够积累的情况下我们也无法达到很牛的水平。相信只要认真完成,就不会太差。想起之前因为条件限制做出来的视频采访远远低于预期而失望,也曾因为写不出自己满意的稿子而心生愤怒,那时候从没认为“完成先于完美”,以至于处处为难自己。然而,随着能力提升和意识解放,相信先完成再修改的“作品”也不会太差吧。

  一篇博士论文的完成,不仅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写作技巧,还需要我们有很好的耐性来应对。笔者以上从多方面入手讲述了博士论文写不下去的原因所在和一般情况,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笔者希望大家都能够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