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分析日本高职教育措施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14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导言

笔者在中央民族大学攻读研究生硕士学位期间,通过学校与日本岐阜圣德学园大学交换生的考试,于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一年期间赴日交换学习。在日本学习期间,本人在2006年9月亲自走访了日本岐阜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并和该校师生进行交流。学校先进的设备和实验环境给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该校的电子情报工学科是较为代表性的学科,用人单位对该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逐年递增,并获得了一致好评。在校方的大力支持下,本人与日本岐阜工业高等专门学校电气情报工学科的1一5年级1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过程中气氛融洽,交流大大加深,为本论文的写作获得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另外,在日期间,通过图书馆和日文期刊网,收集到若干外文资料,进而丰富了本文个案研究的内容,从而实现了论文的完整构建。通过本文对日本职业教育的研究,期望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而加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不断增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实力。

第一章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日本是一个面积狭小、资源紧缺的国家。然而它科学技术的发达,铸造了经济技术的腾飞。这是与日本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分不开的。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日本教育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政府在法令、政策、计划等一系列的支持,并在各项具体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使职业教育不断得到改善与扩充。如今,在日本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比较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尤其在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日本经历了逐步完善的过程。

第一节战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的高等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多轨制体系,高等教育机关分为大学、专门学校、高等学校预科及师范学校等,各类教育之间在制度上和课程上有严格的界限。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对原来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民主化的改革,建立了新的“六、三、三、四”制的教育体系,战前的多轨制高等教育被单一的四年制大学所取代。但是,在从旧学制向新学制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原有的高等院校中有些达不到大学的设置标准,作为暂时性的过渡措施,允许大学可暂时采用二至三年制,并将这类学校称为短期大学。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经济开始从战后恢复期进入高速经济成长时期,理工方面的高级科技人才,尤其是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文部省将短大问题暂时搁置起来,决定另行设置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机关。20世纪60年代是日本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企业急需大量的技术劳动者。根据企业界迫切要求突破单一形态的高等教育制度,设立培养中级骨干科技人才学校的需求。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日本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开放性、适应日本经济发展的教育体系。于1962年设立了以工业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高等专门学校。高专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由高中开始的5年一贯制的中等水平与高等教育连续进行的教育制度。学校教育法第70条规定,“高等专门学校的教育目的是教授高等专业知识与技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①高等专门学校成立后主要设置有关工业技术的学科,每年仅招收少量学生,国家提供优良的教育设备,被誉为育英高专。

第二节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类型结构与课程设置

日本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学校内的职业教育、企业内的职业教育与公共职业培训三大部分。其中,学校职业教育统属文部省管理,企业内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统属劳动省管辖。

一、学校类型结构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学校内技术教育范畴,它的学校类型主要包括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专修学校等。

(一)高等专门学校

高等专门学校的特点是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相当于高中加短大的五年一贯制的职业技术教育。普通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不是先后,而是穿插进行的,注重实际操作和实习。高专的重要特点是与其他层次技术教育机构有一定的衔接,如高专接受部分工业高中毕业生插班进入其第四学年继续学习,高专毕业生可插班进入大学工学系或上文所提到的长冈和丰桥技术科学大学继续学习。高专是日本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中唯一由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建立的学校。

(二)短期大学

以高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资格的人为对象,修业年限为2到3年。其任务是为高中毕业生提高普通的专业的高等教育,培养产业界所需的中级技术人才。女生占绝大部分生源。从科类结构上看,家政和人文等学科的比重占半数以上。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并且职业针对性强,因而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

根据日本《短期大学设置基准》和《高等专门学校设置基准》的要求,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以专业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的。课程设置从内容上可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从性质上划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根据课程计划规定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①日本职业教育界认为,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学生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它不是简单地处于操作层面,还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因而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非常重要。因此高等专门学校的专业大都设立在工业、机械、电子、造船等工程应用类方面,毕业生的定位是面向各种企业的中层技术人员。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学生是最受企业欢迎的。为了适应这种要求,高职课程的设置努力加强各种实习、演习及实验等课程,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种课程结构既适应了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又保证了培养学生各项技能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日本岐阜高等专门工业学校的培养模式

第一节学校简介

日本岐阜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创始与1963年,是日本培养中坚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机关。建校45年来,从该校培养的技术人才在日本政府部门、各大企业、研究部门等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表现。如:国土交通省、防卫设施厅、丰田汽车株式会社、三菱重工株式会社、丰田中央研究所等部门,①都有该校的学生在发挥着他们的力量,为日本职业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学校每年对学生就业单位进行回访活动,通过回访不但沟通了学生、学校、就业单位的关系,还为学校进一步输送一线技术人才的方针制定,提供了有力资料。1963年日本岐阜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建校,是日本培养中坚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机关。日本现有55所国立高等专门学校,5所公立高等专门学校、3所私立高等专门学校。2004年日本建立了以“国立高等专门学校的裁量和扩大”及“进一步推进个性化、活性化的教育研究”为目的的“独立行政法人国立高等专门学校机构”。②岐阜高等工业专门学校隶属于该机构。该校的培养目标是“深入教授工业相关的专业技能,通过实践性的技术学习培养具有将理论基础实际化、活用化的技术人才”。学生在校的五年间,学习从高等学校和大学授课科目精选而自编而成的教育课程。另外,学校还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比如体育、文科类的各类社团,学生会组织的球技大会,每年10月定期举行高等专门学校节,节日当天各科学生通过“专门展”展示不同领域的课题,并得到了来场来宾的一致好评。

第二节日本岐阜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培养模式的解析下面本文将从日本岐阜高等工业专门学校的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体系、就业指导等方面解析其培养模式,以探索该校培养人才模式的成功经验。一、课程设置日本岐阜高等工业专门学校的课程设置是以专业为核心,可分为基础学科、专业学科、实践学科课程三个部分。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或以学科为中心分为一般教养学科课程和专业学科课程。从性质上划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根据课程划分规定又分为必修课和专业课。

二、教学方式

日本岐阜高等工业专门学校重视学生理论与实际应用想结合的培养教学方式,下面从基础学科教学、专业学科教学和实践学科教学探究其教学方式。

制定必修课和各学科的教学课程,开放各学科的授课形式的教学计划以及学习指导方法的切实性的见解。例如:电气信息工学科为使学生掌握电气、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不仅仅通过课堂知识传授,还在全学年开设实验、实习系科目,使学生充分提高动手能里、技术能力。对高学年的设计能力、高度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将实验、实习的时间比例增加。切实贯彻各学科的教学计划,使教学目的明确,发挥其有力作用。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岐阜工业高等专门学校采用了PBL型授课法。所谓PBL型授课法英文为Problem一basedLearning,它是把对实际社会生活起到影响意义的研究课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分成小组对其课题进行研究、提出构想、制定计划并努力实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授课方法。教师并对学生按组别给与学分。通过PBF型授课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制定计划能力、实际动手能力、正反两面分析能力、发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第二章日本岐阜高等工业专门学校的培养模式..........14

第一节学校简介..........14

一、改革..........14

二、招生状况..........16

第三章对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17

第一节改善教育环境...........32

第二节规范培养目标..........33

第三节重视校企合作..........35

第四节加强师资建设..........36

一、引进人才..........37

二、加强培训..........37

结语


本文以日本岐阜高等工业专门学校为个案对其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配备、考核体系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进而剖析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至术,总结了其合理的课程设置、灵活的教学方式、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以及先进的产学结合等方面的卓越特征。借鉴日本发展高等专「1学校培养模式的经验,可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增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实力,为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技能人才。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索,希望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将国际成功模式本土化,使之有机融入到我国的文化背景与社会体系中,必将给我们带来教育发展的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修订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顾明远,薛理银.比较教育导论一教育与国家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贺贤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相长—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基础知识读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曲振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培养模式.【J】.高教文摘,南京理工大学,2000
【6】李德方,远藤晃贤.中日两国高职学生状况的调查比较.【J】.世界教育信息,2005.2.

【7 】张益清.论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5.

【8】彭红玉.发达国家高职院校聘任兼职教师的比较【J】.职教论坛,2004.

【9】李伍一,刑永富.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3.

【10】黄芳.鉴日本高职发展之经验,拓中国高职发展之路.【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3.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