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户时代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本土化及其特点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14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绪 论

中国的教育近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受日本教育的影响,甚至在某些阶段中国的教育改革是以日本教育为模板,因此能否在更深层次上认识日本教育近代化的得失对于中国的教育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日本近代以来的迅速崛起,与日本注重教育有着巨大的联系,但对教育的重视只停留在教育工具性层面,而一直忽视教育的人文价值追求,这使日本由一个赶超型国家向领导型国家过渡的过程中步履维艰。今天的中国通过建国六十多年的努力也正在向领导型的国家转变,如何充分发挥教育在塑造成熟、健康的民族性格上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教育存在的独立价值,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现实问题。

笔者尝试以日本近现代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传入日本的历史背景、演变、与日本教育制度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产生的影响。从教育思想史的角度对日本近现代教育进行初步的反思,这在日本教育思想史研究领域,尚属一个崭新的视角。

第 2 章 日本近代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

2.1 江户时代以来的实学思想

2.1.1 江户时代实学思想的萌芽与特点

日本近代化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日本是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经验来完成其近代化使命的。这个观点并无原则上的问题,但却容易使我们忽视日本近代化的另一支力量,即日本自身为实现近代化所做的有意与无意的准备。而这种自我准备正是胎动于江户时代的幕藩体制中,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即为萌芽于 17 世纪的日本实学,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实学影响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对教育的影响更为直接。它既为日本接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作了充足的理论准备,也为日本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本土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在今天的日本谈及‘实学’时已有固定的意义,即以实证性和合理性为依据的、对实际生活有用的学问。”①但这一固定概念的形成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根据日本学者源了圆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时期为江户前期,这一时期日本实学的内容为追求人间真实的实学,道德实践的实学,具体表现为日本朱子学、日本阳明学和古学的一部分。第二时期为江户后期,内容由第一时期实学对内部的关心而移向外部,即以实证为对象,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第三时期为幕末实学,这一时期的实学以国家危机和社会变动为其背景,而强化了实践的品格。具体表现为三类:第一类是洋儒兼学的实学,基本内容是将朱子学的‘穷理’与西洋的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第二类是儒教改革的实学,立足于西洋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而提倡儒教改革;第三类是政治变革的实学目标是在‘尊皇讨幕’口号下打倒封建幕府。第四时期为明治以后的实学,即近代实学。近代实学以功利主义和进化论为其基础,更加强了实利的性格。”②

2.1.2 洋学的发展与特点

不同于源自日本内部的具有实学性格的古学派,另外一支引导日本在近代选择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萌芽于 16 世纪、兴盛于幕末的洋学思想。由于在锁国时代,日本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只保留了荷兰这一个官方认可的窗口,于是形成了专于研究“荷兰的学问”的兰学,后来随着欧洲其他国家的学术著作翻译成荷兰语,兰学便成为通过荷兰语而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的泛称。对除荷兰语之外的欧洲语言进行有组织的教育,是从 1808 年荷兰商馆长道富(Hendrik Doeff)进行法语教学开始的,之后欧洲各种语言开始真正作为研究对象。1826 年近藤守重编辑日本所藏外国图书目录,其中就有不少英语和荷兰语之外的欧洲其他语言的文法书和辞书。这样,到幕末时代,西方的学问便总称为“洋学”了。而对西方文化的宣传经历了南蛮学——兰学——洋学的发展历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2.2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初步传播

在西方殖民国家步步紧逼的现实压迫与洋学传播的影响下,日本中下级武士中形成了改革派,并在其领导下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开展明治维新。众所周知,明治维新过程中日本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其中文明开化政策极大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在日本的传播。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的人文思想纷至沓来,如江河分流入海势不可挡。文明、开化、独立、民权、国权不仅仅在思想界引起疾风骤雨式的冲击,而且也在社会各个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井上哲次郎所言“从明治维新经过民权运动到宪法制定,这段时期,通观整个日本近代史,是国民最为活跃、从下层发起无限可能性的时期。”①而这种无限的可能性也给维新后的日本提出一个重要的课题,面对欧美因不同的文化传统与社会现实而形成的形形色色的近代化思想,何处是日本的归宿?而日本江户时期至明治维新形成的实学传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日本最终的选择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明治维新前后,西方人文精神在日本的传播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主要方向:英国功利主义哲学、法国启蒙思想与德国国家主义思潮,其中英国功利主义哲学是三者的主流,传入日本最早、影响最为广泛,其实用主义的立场同日本传统的实学思想相结合,成为日本近代筛选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 2 章 日本近代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13

2.1 江户时代以来的实学思想...........13

2.1.1 江户时代实学思想的萌芽与特点...........13

2.1.2 洋学的发展与特点............22

第 3 章 日本近代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本土化及其特点............43

3.1 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日本的传播...........43

3.1.1 斯宾塞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43

第 4 章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实践——教育的政治工具化...........69

4.1 忠君爱国德育观的确立与实践............69

4.1.1 忠君爱国德育观的确立...........69

4.1.2 忠君爱国的德育观的实践途径...........72

结 论

近代日本受欧美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而日本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便出现鲜明的教育异化现象。笔者在本文中试图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日本近代形成发展的纵向的历史脉络,探寻日本近代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与特点,并通过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日本近代教育实践的横向联系与影响,探讨日本近代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导致日本近代教育出现的异化表现,进而从这一角度来思考日本近代教育的得失。

参考文献中文文献

[1] 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北京编译社译,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

[2] 斯宾塞:《教育论》,胡毅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年版。

[3] 朱谦之《日本哲学史》,三联书店,1964 年版。

[4] 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1976 年版。

[5] 福泽谕吉:《福泽谕吉自传》,马斌译,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

[6] 麻生诚、天野郁夫著:《教育与日本现代化》(中译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年版。

[7] 约翰·穆勒:《论自由》,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

[8] 福泽谕吉:《劝学篇》第三篇,力群译、东尔校,商务印书馆,1984 年修订第 2 版。

[9] 王桂主译:《福泽谕吉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
[10] 丸山真男:《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化》,区建英译,学林出版社,1992 年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