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幼儿审美判断力受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启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17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引言


一、选题背景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起源于人民口常生活中,以口常行为动作抽象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动作语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面临着如何保存、继承与发扬、发展的难题。本文选择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影响这一视角展开研究,旨在挖掘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价值。

(一)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需要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本身也是传衍地原著居民文化的共生物。任何一种民族民间舞蹈的特有风貌,都会或明或隐或多或少的折射出所置身的文化生态特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最古老、最独特、最美丽的舞蹈艺术。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程度加深,西方文化霸权与强势的主流文化也随全球化的浪潮涌入中国,并威胁着中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安全。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作为民族艺术的一种,其保护和发展问题也己经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课题。

(二)幼儿园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教育的需要

幼儿园舞蹈教育是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部分,以往的舞蹈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音乐教育的陪衬,并没有广泛的独立的教学地位。但这并不能否定人们对幼儿开展舞蹈教育的意义的广泛关注。

首先,幼儿园舞蹈教育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的发展。通过一定程度的舞蹈训练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其次,幼儿园舞蹈教育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再次,舞蹈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影响。舞蹈有诗意的构思,唯美的艺术造型,美妙的音乐旋律,孩子可以从中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民族民间舞蹈不仅有舞蹈所共有的艺术特点,还因其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化特色而受到幼儿园舞蹈教育的青睐。幼儿园开展民族舞蹈教学可以让幼儿,在初步了解民族舞蹈中所蕴含的丰厚的民族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起幼儿的审美能力。

(三)对幼儿园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实践进行指导的需要

目前在幼儿园舞蹈的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分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轻视创造性的表现。在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中,单纯以学习动作为目的的现象依旧存在,教师只注重让幼儿模仿舞蹈动作,并以掌握教师的“规定动作”为目的,而忽视了民族舞蹈的即兴性和对幼儿自由表现的权利进行维护。

第二,幼儿学习舞蹈的过程中,缺乏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往往忽视幼儿情感体验的愉悦性,幼儿常常疲于学习新动作,厌倦机械重复己学动作。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的舞蹈教育目的过于强调对幼儿完成一整套舞蹈动作的追求,忽视幼儿在民族民间舞蹈中获得愉悦体验的需要。

第三,忽视民族舞蹈的文化背景。幼儿园在开展民族舞蹈教育时普遍对民族舞蹈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所蕴含的独特的民族文化认识不够。民族舞蹈离开自身的文化就如鱼离水,失去生命的鲜活。幼儿很容易出现对民族舞蹈的刻板认识,用一些典型的舞蹈动作来代替整个民族的舞蹈特点。如认定新疆舞就是“转手腕”、“动脖子”;蒙古舞就是“耸肩”和“扭肩”。


二、研究现状

(一)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相关研究

1.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历史沿革的研究

民族民间舞蹈由于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生活性的特点,因而决定着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是一种原始的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但当其受到异域文化的冲击时,这种不自觉的传承方式就很容易出现断层绝种的危机。如何更好的传承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这就需要对其教学的方式进行探索。明文军在《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一一中国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体系的建构和发展》(2010)一文中,先是回顾了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的历史演进,接着对目前的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文化自觉促进教学建设的建议。这篇论文对民族民间舞蹈所根植的民族文化给予很多的关注,足以显示出对民族文化的考察,是对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进行的改进的必要前提。王敏的 《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现状的思考》(2011)和徐学铭的《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载歌载舞”教学形式的可行性》(2006)也都在不同的侧面对民族舞蹈的教学现状及其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徐学铭还对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民族民间舞蹈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研究

一些文章对如何在幼儿园里开展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教学的探讨也广泛地进行,毛丽娟的《关于幼儿民族舞蹈的教学》对民族舞蹈的选材,以及民族舞蹈对激发幼儿想象,陶冶性格、品质的价值予以探索。方娟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一一双江拉枯族低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中心幼儿园个案解析》中,将民族舞蹈文化作为

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探讨了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也从文化保护的角度肯定了,在幼儿园里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刘定娥的《浅议如何在幼儿园音乐舞蹈教学中渗透民族艺术文化》以及楼亚娣的《让民族舞蹈陶冶幼儿的心灵一一一大班幼儿“竹竿舞”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都是探讨在幼儿园里开展民族的舞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价值,以及对幼儿园里民族舞蹈教学形式的探索。

(二)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与审美能力关系的研究

于平的著作《舞蹈文化与审美》,将舞蹈定位为人类最早发生的文化现象之一,并认为自觉的把舞蹈作为审美对象,同时又自觉地把舞蹈作为人类自我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段,却是近代以来的现象。在其著作中,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积淀了深厚文化的舞蹈艺术窗口,同时提供了舞蹈审美的动作协调原理与动机展开原则。其中对中国民俗舞蹈的文化生态和历史文化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民族舞蹈的形成与特点和其原生地的地理环境,原住居民的生活劳作方式、宗教信仰的关系。并细致分析了舞蹈审美的物质载体和感知氛围,以及舞蹈审美由动态构成到视觉接受的转变。

余艳在《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现代审美价值》(2002)认为,中国民间舞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每一时期的民间舞蹈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始终符合各个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展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李鑫、沈畅在《简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对培养大学生和谐审美观的作用》(2011)中,从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感受独特的动作和谐美,领悟丰富的情感和谐美,体会多彩的生活和谐美三个方面研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和谐审美观的作用,目的定位于使每一位大学生在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中实现自我完善的人生价值。李晓东在《初探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阐述了在舞蹈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他如汪红《论民族舞蹈对少年儿童美育的价值》(2009),付民杰《在舞蹈活动中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三种途径》(2010)也分别对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做了论述。

这些研究并没有系统的对民族舞蹈对幼儿审美能力影响这一方面进行研究,没有说清民族舞蹈的审美特质与人的审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但重视各民族文化对本民族舞蹈艺术审美理想和情趣的影响。

(三)幼儿园开展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民族民间舞蹈教育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舞蹈本身的审美价值。

民族民间舞蹈一直在幼儿园里作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门类存在,但大部分幼

儿园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以习得舞蹈技能、技巧为主要内容,过分强调民族民间舞蹈的“工具化”,忽视舞蹈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而实际上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很多独特的创作规律和艺术表现形式。其自身蕴含着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精髓,透视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丰厚文化底蕴,体现着各民族迥异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感受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性,接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熏陶,从而培养幼儿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比简单的学习舞蹈知识、技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2.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开展比较零散,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统的指导

当前幼儿园教材中,民族民间舞蹈虽然作为教育内容长期存在,但是并没有系统化,丰富化。如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大多限于蒙古族、朝鲜族、傣族、藏族等几个民族,还有众多的民族民间舞蹈幼儿无法接触到。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指导思想限于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的艺术教育之中而没有凸显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民族民间舞蹈虽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但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包含音乐、美术、诗歌等多方面的元素,它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但是,当前幼儿园开展的民族民间舞蹈活动也多是零散、单调且缺乏系统理论的支撑。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本研究试图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各民族的民间舞蹈特征进行归纳和介绍,以便找出不同地域、不同风俗、不同文化下的各民族独特的审美特质,同时对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要素进行结解构和提取,探索其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影响的可行性和影响力。其次,本研究要对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探索民族民间舞蹈对幼儿审美心理的影响,为幼儿园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提高幼儿审美能力找到合理的理论支撑,也为使当前相关的理论研究更加系统化。

(二)实践意义

首先,本研究力图帮助幼儿教师深入了解民族民间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对幼儿的审美能力影响的独特价值,使幼儿园在进行舞蹈教学时能够重视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质。其次,幼儿园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关注点仅限于幼儿舞蹈技能、技巧的掌握,本研究旨在使幼儿园教师更加清晰的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价值,以及各民族独特而质朴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以便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幼儿对民族舞蹈进行更深入的审美,从而为幼儿园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搜集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幼儿审美心理等方面的文献、视频资料,深入了解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新的观点。

(二)调查法

通过到幼儿园实地考察,与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交流访谈,了解幼儿园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实际现状,以及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求体现在本论文之中。


五、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挖掘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价值,结合幼儿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分别展开论述民族民间舞蹈自身所包含的音乐、美术、表演等各要素,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幼儿园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及实践指导,激发幼儿去发现美、认识美和创造美,逐渐完善幼儿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使每个幼儿都有良好的审美素质。


第一部分 概述……………………………………………9

一、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概述…………………………9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概述………………………9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9

(三)幼儿园民族民间舞蹈……………………16

二、审美能力概……………………………………17

(一)审美能力概……………………………17

(二)审美能力的结…………………17

(三)幼儿审美活动………………………19

第二部分 民族民间舞蹈教育能 ……………21

一、民族民间舞蹈音乐教育能够发…………21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配乐美对………21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歌唱美对幼 ………23

二、民族民间舞蹈美术教育能够发………25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形体美对幼………25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服饰美 ………26

三、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教育能够发 …………27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 ………27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造型美………29

第三部分 民族民间舞蹈教…………………30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形式美…………………30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造型……………31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32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内…………………34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34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善”对幼儿…………………35

................................................................

结论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近乎乡土的艺术形式,其因各地地理、文化、风俗习惯的迥异,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地域性艺术,其风格特征具有显著的辨识性。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内容,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幼儿园通过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不仅可以拓展幼儿的文化视野,让幼儿了解不同民族地域的独特文化传统,并对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幼儿的审美能力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其可简单的分为审美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在整个审美过程中,审美想象、审美情感交融其中,对审美能力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为了行文的方便,并没一一繁述,但也尽力贯穿整体之中。由于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阶段,其在心智、经验上的不足,是我们在对其进行审美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十分注意的。摆脱以往民族民间舞蹈的刻板化教学、成人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和情感体验的目标依旧任重道远。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过于将审美感知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同民族民间舞蹈中所包含的音乐、美术、表演等诸要素进行条分缕析的对应,产生机械刻板和内容重叠等问题。再者,本研究侧重于理论上的探索,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对当前幼儿园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缺乏实践上的关注,并且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影响也多是理论上的推论,而缺乏有力的实践层面的验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研究的实践指导价值和意义。总之,本文虽然旨在引起人们对民族民间舞蹈及其对幼儿的审美价值的重视,但限于自身的学术视野和浅薄的理论功底,其最终的成果乏善可陈,只是一些粗浅之言。这也需要本人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萧君玲.中国舞蹈美学特性研究——以台湾近年舞蹈编演实践为观照[D].博士学位论文. 苏州大学.2010.03.

[2] 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中国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体系的建构和发展[D]. 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学术研究院.2010.

[3] 李廷海.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4.05.

[4] 郝 焰.校园舞蹈中注入乡土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研究[D].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云南艺术学院.2010.04.

[5] 方 娟.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双江拉枯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中心幼儿园个案解析[D].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10.11.

[6] 熊黎明.民族舞蹈艺术展演文本叙事性分析——以《云南印象》为例[D].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10.11.

[7] 李昕昕.幼儿音乐审美能力探索[D].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0.10.

[8] 陈思群.论儿童审美心理观照下的幼儿舞蹈活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9] 赵玺.藏族民间舞蹈“堆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6月,第29—31页.

[10] 马杰.京剧艺术启蒙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影响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