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校园文化研究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通过学术界的讨论和研究,目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但是对于军队院校的校园文化,系统的研究还不多,探讨的还不深入。军校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基地,以及军事科技知识的重要的传播者、创造者和实践者,担负着将知识技术转化为战斗力、进而保卫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利益的重大责任。加强军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军事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对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国防事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鉴于此,作为一名军队院校的教员,笔者选择任职教育模式下军校校园文化的研究作为本论文的选题,力求在目前军队院校从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的时期,对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深入的分析,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规律、新思路和新举措,努力构建和谐、健康、有任职特色的军校校园文化模式,从而进一步完善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及实践,促进能应对现代战争的合格军事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过程中,军队占有特殊的地位。而军校校园文化作为现代军队文化发展的源头,对于军事人才培养的基础作用,对于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更是有目共睹。军校校园文化建设,根植于社会文化的沃土,吸吮着社会文化的精华,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歪理邪说”等文化糟粕的冲击。随着中外文化交流范围日趋扩大,西方文化不断进入我国,对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一方面外来文化中积极有益的成分,活跃了国内的文化市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另一方面外来文化消极腐朽的东西掺杂其间,对国内社会文化的渗透腐蚀也很大。军校学员很多事青年人,正处于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快的思想活跃时期,往往容易较快地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思想。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的渗透和西方敌对势力 “西化”、“分化”战略的干扰,不仅严重影响了健康向上的军校校园文化建设,而且对部分青年学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冲击,使军校在保持思想的纯洁上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胡锦涛同志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要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就必须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一论述指明了我军文化建设的方向:治军必先治校。
1.3 研究现状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组织所特有的文化形态,是伴随着学校教育的深入发展而兴起的。“校园文化”的概念虽然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20 年代,但是,一直到 80 年代中后期才在社会文化领域以独立的文化形态展现。总体看,西方校园文化研究比较深入,不断地对大学的存在进行思考,逐步阐明了大学的价值、地位及发展方向,论文主要集中在诸如校园文化的内涵、分类、标准及改革原理这样的一些基本问题,而很少涉及校园内其他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在我国,把校园文化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真正启动了我国的校园文化研究则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从 1985 年烘托校园文化氛围、培育校园文化精神等方面下功夫。军队学术界、教育界的理论工作者对军校校园文化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一些探讨,如《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研究》、《新时期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加强和改进军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等,都对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和建设要求等进行比较深入的剖析,这些论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突出军队特色,系统分析了军队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具有普遍的共性;第二类是站在某一个独特的视角,比如在信息化条件下、从思想政治工作出发来阐述校园文化;第三类是针对某一所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状况进行论述。正是这些研究引导着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理论逐步走向体系化、深入化、科学化。初,上海部分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文化教育干部率先对校园文化的研究探讨开始,到我国相关专家学者提出“校园文化”的概念,再到“校园文化建设月”、“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举行,大大促进了我国校园文化研究与建设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关于“校园文化”的研讨文章、学术著作大量涌现。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常宝玉写的《也谈校园文化》、吴国民写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季苹写的《“学校文化”的反思与再建》、冯心怡写的《学校文化建设刍议》以及金艳写的《冲突与和谐: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的整合》等。这些论文对校园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以及校园文化变革的基本原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石鸥写的《学校文化引论》、王邦虎主编的《校园文化论》、俞国良写的《学校文化新论》、赵中建主编的《学校文化》等著作,则探讨了“校园文化”的起源、发展、结构、功能及如何营造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这些研究都为我国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军队院校是有别于普通高校的特殊组织,军校校园文化作为军队院校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同样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社会文化和军营文化协调并存,互为补充的。我国军校历来以突出文化育人,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著称。特别是 2000 年,中央军委转发总政治部《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军队院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建设具有军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要着力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指导校园文化活动、
2 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4
2.1 校园文化的内涵 ..............4
2.2 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5
3 任职教育与军校校园文化...............11
3.1 任职教育的内涵 ............11
3.2 任职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12
3.3 任职教育视野下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13
4 任职教育视野下军队院校校园文化表现形态、功能及建设原则................17
4.1 任职教育视野下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形态 .............17
4.2 任职教育视野下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20
4.3 任职教育视野下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原则 ...............23
结 论
本文就军队任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运用调查思辨等方法,站在“任职”这个视角,系统分析了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形态、功能及建设原则,并就目前任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为了将任职教育院校的校园人凝聚在同一目标之下、打造任职特色、提升学校的文化力,目前亟需全面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发挥校园文化的全部功能。从全国范围来看,军队任职院校正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校园文化理论研究在实践中不断系统、完善,它必将成为推动任职院校发展、展示任职院校独特魅力的巨大能源。
参考文献
[1]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64.
[2] 丁邦虎主编.校园文化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81-85.
[3] 周晓敏,隋丽华.发挥隐性教育功能构建特色校园图书文化[M].吉林教育,2010(7)
[4] 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6-24.
[5] 潘吉仁,周 萍.论管理文化、学术文化和教学文化在大学改革和发展中的功能[M].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6] 石欧.学校文化学引论.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33-35.
[7] 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 吴邦国.11 届人大 4 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9] 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0] 余贤虎,谢小默.论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征和功能[J].福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4):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