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李吉林情境教学的语言训练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19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李吉林情境教学的语言训练研究

开题报告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语文学科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受到的关注度最高。一方面,是由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语文是学习母语的学科,是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是由语文学科存在的问题决定的,这些问题不解决,语文学科就不可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就不能真正提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新课程改革确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语文教学的面貌发生了改变。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清醒的认识到,语文教学依然问题重重。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有过争论。这种争论一方面引起社会对母语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向着健康科学的轨道前进。2011 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自从新课程标准颁发以来,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文性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了。语文教师对课文人文内涵的解读在教学中的分量越来越大,同时也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课堂教学中很难看到教师对学生进行字词、语言表达的训练,一时间“淡化工具、淡化训练”的思想在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中传播,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课堂上没有了语言训练的影子,到处都是对人文内涵的大肆宣扬,完全忽视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锻炼,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而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还在继续,目前尚无定论。但是我们必须从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中汲取一些有用的观点,来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语文首先是一种工具,人们通过语文这个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交流,从而更好地进行社会活动。

语文教学,是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和鉴赏能力,并能够学会运用运用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获得必须通过一定的言语实践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训练就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科学有效地语言训练,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能够切实得到提高。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有利于语文教学向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冲击,语文教学出现了完全摈弃传统的现象。认为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是要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子,加强训练就是重新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的负担,阻碍学生的发展。这种看法未免有些矫枉过正,其实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也是对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呼应。李吉林老师开创了情境教育的先河。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通过优化的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语言功底。可以说李吉林老师的课堂就是语言训练的乐园。新课改的理念在这里得到贯彻,同时也规避了传统教学和陷入新课改理念误区的语文教学的弊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有助于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语文教学观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同感,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好的贯彻新课改的理念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鸦片战争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一个分水岭,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国家的入侵,一方面大大冲击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封建社会制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为中国社会的改良提供了思想支撑。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放眼看世界,逐渐摆脱“天朝上国”的傲慢姿态,以满腔热血投入到中华民族的改革大业中来。随着鸦片战争的发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闭关锁国的政策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有识之士意识到,要改变中国社会,就必须培养具备现代意识的优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由教育来承担。因此,改革的视角又转向了教育。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清政府于 1902 年颁布了“壬寅—癸卯学制”,开始了学习西方教育制度的艰辛之路。然而,好景不长,新文化运动的一声炮响,彻底冲击了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文言文和白话文之争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这种争论放到语文教育上就体现为传统和现代的冲击,到底是文言文有价值还是白话文更有价值,应该用白话文还是文言文作为写作的规范等问题都是这批先进的中国人要思考的问题。文白之争自然而然的就转移到语文教育上来了,演变成语文课程的性质之争。《钦定学堂章程》就体现了这种矛盾心理,“读经、习字、作文”都赫然列在教学内容里,恰恰说明了文白之争使语文教育发生了变化。

文道之争是在文白之争的基础上开展的,文白之争体现的是外在形式的争论。从形式过渡到内容的争论是自然而然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依附于内容而存在,没有了内容,形式的存在也没有意义。文道之争的“道”就是基于语文教育的内容的,语文教育的内容决定了“道”的内涵,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独特魅力。内容是丰富的,语文教育的情感和价值就更为厚重了。语文教学的“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承载着语文教育的理想。文道之争是建国初期出现的,认为语文教学的关系是“文”和“道”的关系。文就是指语文知识,道就是指思想意识形态的教育,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政治的产物。“文以载道”是当时语文教学的主流观点,迎合了当时政治的需要。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能跟政治联系起来。文章的主旨大都表达了一定的政治倾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感,语文教学完全沦为了政治的附庸,远离了语文教学的真实目的。

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似乎就是围绕着“文”和“道”争来争去,不管是“文”还是“道”,如果没有人来感受和欣赏,没有人体验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语文教学的“文”和“道”就无法体现其价值。语文课程的性质到底是什么,依然需要进一步讨论。进入新世纪,关于这一问题,人们逐渐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依存,不可偏废其一。2001 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虽然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到这里暂时达成了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语文课程性质之争的定论。也不能代表所有人都认可这一观点,通过教学实践,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一观点也提出了新的看法。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还会持续下去。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一方面,能够为语文教学指明方向;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语文学科科学化的发展,同时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深刻的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搞清楚语文课程的性质,才能够为教学扫除障碍,实现科学的目标。语文课程性质的长期争论,已经给教学造成了很大阻碍,影响着教学的稳定,造成了诸多的教学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应该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搁置争议,专心教学,为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增砖添瓦。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重点探讨李吉林情境教学语言训练的相关问题,构建了情境教学语言训练的理论和操作体系,着重分析了情境教学语言训练对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启发,以期为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指导和借鉴。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引言部分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五个方面说明了论文写作的基本情况。第一章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对语言训练的现状和问题做了分析,从多个层面探讨语文教学问题的根源。第二章主要阐述了李吉林情境教学语言训练的内涵和价值。第三章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构建情境教学语言训练的理论体系。第四章主要通过对李吉林情境教学语言训练的教学内容、方法的分析来总结李吉林情境教学语言训练的策略。第五章着重探讨李吉林情境教学语言训练对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启示和思考。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3-4

Abstract 4

引言 6-13

一、 研究背景 6-8

二、 研究现状 8-9

三、 研究内容 9-10

四、 研究价值 10-12

五、 研究方法 12-13

第一章 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的缺失与现实困境 13-21

第一节 争论中的语文课程性质 13-15

第二节 多变的课程理念 15-16

第三节 语言训练的现状与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 16-21

第二章 李吉林情境教学语言训练的内涵和价值 21-27

第一节 李吉林情境教学语言训练的内涵 21-24

第二节 李吉林情境教学语言训练的价值 24-27

第三章 李吉林情境教学语言训练的理论体系 27-43

第一节 李吉林情境教学语言训练的理念 28-30

第二节 李吉林情境教学语言训练的目标 30-32

第三节 李吉林情境教学语言训练的原则 32-33

第四节 李吉林情境教学语言训练的内容 33-36

第五节 李吉林情境教学语言训练的本质 36-43

第四章 李吉林情境教学语言训练的策略 43-54

第一节 生活再现情境 43-46

第二节 语言描绘情境 46-47

第三节 真情融入情境 47-50

第四节 活动拓宽情境 50-52

第五节 训练深化情境 52-54

第五章 李吉林情境教学语言训练对语文教学的启示和思考 54-58

第一节 李吉林情境教学语言训练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54-55

第二节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思考 55-58

结语 58-59

参考文献 59-61

附录:《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61-6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5-66

致谢 66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学位论文类:

[1]秦春.写作情境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2]赵吟杏.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教学[D].苏州:苏州大学,2007.

[3]王志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情境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4]曹艳.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思想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5]马育苗.新课改背景下的语言训练教学[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6]王敏.李吉林情境教学观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7]董晓丽.李吉林阅读情境教学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8]蒋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2.

[9]祝珊珊.小学情境作文教学探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10]马雪松.初中文言文阅读情境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11]赵聪.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的情境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12]王爱莲.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策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13]李功连.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14]项红.论初中写作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模式[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15]赵萌.小学语文阅读情境教学初探[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期刊论文类:

[1]金自成.情境教学的形象特征—兼析情境教学的结构系统[J]. 江苏教育,1987(18):15-20.

[2]李吉林.情境教学的探索过程及其理论依据[J]. 江苏教育,1987(23):11-13.

[3]李吉林.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 人民教育,1991(05):27-33.

[4]李吉林.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1994(01):24-26.

[5]李吉林.运用情境教学,发展儿童语言[J].中国教育学刊,1995(06):44-47.

[6]李吉林.情境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实现[J].江苏教育,1995(03):6-9.

[7]李吉林.以训练替代分析[J].人民教育,1996(01):32-34.

[8]李吉林.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J]. 教育研究,1997(03):33-41.

[9]田本娜.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评述[J].小学语文教学,1997(12):11-13.

[10]李吉林.“情境教学”的操作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1997(03):10-15.

[11]董晓丽.李吉林阅读情境教学中的语言训练[J].语文学刊,2008(22):37-39.

[12]董晓丽.着眼学生的语文能力—重温李吉林阅读情境教学中的语言训练[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03):34-35.

著作类:

[1]李吉林.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2]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李吉林.李吉林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7]冯卫东,王亦晴.情境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