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52例外科治疗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8167 日期:2025-03-27 来源:论文网
作者:张喜军,程旭东,王峰,杜莉,谢先锋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手术
  0引言
  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病死率较高. 我院200504/ 200612收治VSD并PH 52例,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取得较好疗效.
  1临床资料
  52(男36例,女16例)例患者,年龄7 mo~14(平均4.3±0.2)岁. 体质量7~37(平均14.7±1.3)kg. 术前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气喘、多汗及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 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2~3/6级收缩期杂音32例,13例无杂音,肺动脉第二音均亢进. X线胸片示肺充血、肺动脉段凸起,右室肥大14例,双室肥大38例,心胸比率54%~75%.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24例,双向分流17例,右向左分流为主11例.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0.30~0.45者27例,0.45~0.75者19例,大于0.75者6例. VSD位于肺动脉瓣下5例,膜周型29例,膜部隔瓣下12例,嵴内型6例. 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合并房间隔缺损7例. 术前均常规经1~3 wk准备,包括增强主要脏器的功能,提高患儿对手术的耐受性,控制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极化液,血管扩张药及强心、利尿等. 手术均采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畸形矫治术,膜周VSD经右房切口,早期采用间断褥式缝合、聚四氟乙烯(Dacron)补片修补,近期采用连续缝合Dacron补片修补. 5例肺动脉瓣下VSD均经肺动脉切口采用连续缝合Dacron补片修补. 合并PDA者先在常温平行循环下结扎PDA. 结果术后44例自动复跳,5例除颤1次复跳,3例除颤2次复跳,51例为窦性心律、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AVB). 体外循环总转流时间30~65 (38.7 ±13.5) min,主动脉阻断10~41(21.5 ±9.1) min. 肛温达36.5℃,循环稳定后停体外转流. 术后常规应用镇静剂,每次安定1.0 mg/kg静脉注射,必要时加用肌松剂,保持患儿绝对安静,防止肺高压危象发生. 严重肺动脉高压患儿加用血管扩张和正性肌力药物[硝普钠0.3~1.0 μg/(kg·min)和多巴胺4~6 μg/(kg·min)微量泵静脉注射]. 1例Ⅲ°AVB采用心外膜临时起搏7 h后恢复窦性心律. 低心排1例,经强心、利尿、扩容,血管扩张剂和升压药等综合治疗而愈. 本组无死亡. 随访3 mo~2 a,无远期死亡,疗效满意.  2讨论
  2.1手术指征VSD并PH患儿,因缺损较大,左向右分流量大,早期可引起肺间质水肿,易出现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 有些患儿可因感染、疼痛、哭闹等诱发肺高压危象,突然死亡,应采取急诊或亚急诊手术,及时中断左向右分流,改善心脏功能[1]. 术前结合X线胸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动脉血气化验,对于杂音、震颤明确,左向右分流为主,静息血氧饱和度大于90%,肺血多的患儿可立即行手术治疗. 否则,常规卡托普利口服或硝普钠0.3~1.0 μg/(kg·min)静脉注射降低肺动脉压力,待出现杂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向右分流为主、静息血氧饱和度大于90%后再行手术可明显提高成功率.
  2.2术中及术后处理术中尽量减少体外循环预充液量,应用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必要时使用超滤,使手术终红细胞压积保持在0.30以上. 手术要求操作轻巧,避免不必要的牵拉损伤;手术视野清晰、修补准确精细,保证一次成功;对于室缺较大者即选用涤纶补片,避免直接缝合术后随心脏收缩发生撕脱出现残余漏. 联合应用硝普钠0.3~1.0 μg/(kg·min)和多巴胺4~6 μg/(kg·min)既降低肺动脉压又维持正常的体循环阻力,效果良好. 由于缺氧与代谢性、呼吸性酸中毒可使肺血管收缩,因此术中应充分供氧、适度过度通气,维持二氧化碳分压在26~35 mmHg(1 mmHg=0.133 kPa),保持内环境稳定,以降低肺循环阻力及右心后负荷[2]. 术后患儿对不良刺激的反应非常敏感[3],应常规应用镇静剂和(或)肌松剂. 应用呼吸机辅助适当给于过度通气,维持PaO2 80~160 mmHg, PaCO2 30 mmHg左右. 吸痰快速确切,避免对呼吸道的过度刺激. 给予多巴胺、肾上腺素、硝普钠、硝酸甘油等药物,辅助心肌收缩,降低体肺血管阻力,改善心室舒张功能. 心功能差者可给西地兰辅助,或口服洋地黄药物维持. 出院后常规口服卡托普利6~12 mo.

参考文献


  [1] 苏肇杭,祝忠群,徐志伟,等. 小儿危重急诊手术250 例报告[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2,23(5):402-403.

  [2] 赵砚丽,吴志茹. 肺动脉高压病人的麻醉及其处理[J].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5,16(1):22-26.

  [3] 李淳成.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为手术期监护[J]. 护理学杂志, 1996,11:9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