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志武 黄悦勤 柳玉芝
【Abstract】 AIM: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gnitive function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the aged people over 65 years old . METHOD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n the heath status of Chinese old people in 2005,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cognitive func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ex, age, occupation, marriage, and education level, et al, exerted effects on cognitive function. CONCLUSION: Old mans cognitive function is related with sex, age, primary occupations, marriage, education level, birth place, selfrated health, drinking, exercise, physical activity, and diet, et al. High education level, proper drinking habit, physical activity, and diet habits have protective effects on cognitive function. Aging, female, birth in countryside, incorrect diet habits are risk factors.
【Keywords】 aged; cogni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摘要】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现状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基于2005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用多元logistic回归等对中国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 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性别、年龄、原职业、婚姻状况等因素对认知功能有影响. 结论: 老人认知功能与性别、年龄、原主要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出生地、自评状况、饮酒、身体锻炼、体力活动、部分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受教育程度高、饮酒、身体锻炼、体力活动、有配偶是保护因素;增龄、女性、农村出生、某些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是危险因素.
【关键词】 老年人;认知;影响因素
0引言
认知功能是大脑皮质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人类重要的心理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包括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言语等方面的内容. 同躯体健康一样,心理健康是老年人健康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认知功能的下降是衰老的表现之一. 认知功能损害也是痴呆早期的重要临床特征. 老年人如果认知功能缺损严重,日常生活自理和照料便无法实现. 研究表明,在诸多因素中,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是老年人的认知能力[1]. 因此,老年人认知功能健全与否不仅对老年人本人,还对家庭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数据来自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CLHLS)项目. 该调查为了研究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因素,以总结健康长寿经验,为政府制定有关健康老龄化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关于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的跟踪调查研究. 调查范围涵盖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陕西等全国22个省、直辖市. 2005年调查中65~119岁老人共有15638人.
1.2方法采用在MMSE[2]基础上略加修改的适用于高龄老年人的认知量表. 在中国老人健康长寿调查中认知能力的测量是根据问卷C部分(能力测试)除去C22以外的所有24个小问题计算得到. 《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集(1998)》中定义: 24~30分为健全,低于24分为不健全[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的入户访问调查由一名调查员、一名登记员和一名医务人员共同进行,调查前已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调查工具的使用,保证了调查质量. 采用严格的问卷质量控制、数据录入和逻辑检查结果措施. 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 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认知能力概况在15 638名高龄老人中,认知健全的有9541人,占 61%,认知不健全的有6084人,占 38.9 %. 老人的认知能力平均分为22.5±8.11,MMSE高频分数段集中在27~30分之间(图1). 值得注意的是,MMSE分值为7分者突然增多至1368人,占8.7 %,此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1中国老人MMSE分值分布(略)
2.2各因素与认知能力(表1).
2.2.1年龄、性别、职业认知功能随年龄增长迅速下降,χ2=3638.13, P&<0.001. 在性别方面,男性检出率为26.8%,女性检出率为48.0%,P&<0.001. 本调查所称职业指60岁之前从事主要职业,从事家务者阳性检出率最高.
2.2.2婚姻状态居住地、出生地及居住方式已婚且与配偶共同生活的老人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未婚/离异/丧偶老人.居住及出生在农村的老年人阳性检出率明显较城镇为高. 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阳性检出率高于独居或合住者.
2.2.3自评状况自评状况回答很好或好者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不好者,说明主观满意度良好的老人认知功能相对较好.
2.2.4生活习惯不吸烟老人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经常吸烟者. 不饮酒者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经常饮酒者. 经常锻炼者的阳性检出率低于不经常锻炼者. 经常参加体力活动的老人的认知功能不健全检出率高于不经常参加体力活动老人.
2.2.5饮食习惯经常食用大米等主食、蔬菜、水果、肉、鱼、豆制品、咸菜、大蒜等食物的老年人的阳性检出率低于不吃或很少食用者. 经常饮茶、饮用开水者阳性检出率低于不饮或很少饮用者. 而经常食用糖类食品者阳性检出率高于不食或很少食用者(表2).
表1各因素下认知功能不健全的检出率比较(略)
因个别数据缺失,各因素中总例数有微小差异;认知功能健全为阴性,认知功能不健全为阳性.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3. 对老年人认知能力总分进行分组(24分及以上为“认知健全”, 23分及以下为“认知不健全”). 以进入水准α=0.05,剔除水准β=0.10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方程中有性别、年龄、原从事主要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出生地、自评状况、饮酒、锻炼身体、体力活动、饮食习惯(包括主食、蔬菜、水果、肉、鱼、豆制品、咸菜、糖、茶、开水)等项. 而吸烟、民族、蒜、居住地、居住方式等项在逐步回归中被剔除.
表2各饮食习惯因素下认知功能不健全的检出率比较(略)
因个别数据缺失,各因素中总例数有微小差异. 认知功能健全为阴性,认知功能不健全为阳性.
表3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略)
2.3.1性别、年龄、职业与认知功能与男性相比,女性认知下降的OR为1.591(95.0% C.I.=1.447~1.750),即女性认知不健全的发生危险是男性的1.556倍. 年龄,高龄老人OR为1.095(95.0% C.I.=1.090~1.101),这支持以往的研究结论. 原从事职业为家务者认知下降的相对危险度大.
2.3.2受教育程度与认知功能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认知下降的发生危险是原来的0.965倍. 受教育较少是老年人认知下降的危险因素. 而且,受教育程度越低认知下降的危险性越大.
2.3.3出生地及婚姻状况出生于农村的老人认知不健全的危险性是出生于城市者的1.354倍. 非婚姻状态者老人认知不健全的危险性是有配偶者的1.084倍.
2.3.4自评状况对目前状况自我评价不满意者认知不健全的危险性是自评状况满意者的1.699倍.
2.3.5饮酒、锻炼及体力活动模型中,饮酒的OR值为1.143(95.0% C.I.=1.023~1.276),说明不饮酒老人认知不健全的危险性是饮酒者的1.143倍. 锻炼的OR值为1.768(95.0% C.I.=1.603~1.951),即不锻炼身体老人是锻炼的1.768倍. 说明锻炼身体对防止认知下降有一定作用,进行不同形式的身体锻炼对老人的认知是有益的. 体力活动的OR值为1.123(95.0% C.I.=1.024~1.233),说明不参加体力活动者认知受损的危险性是体力活动者的1.123倍.
2.3.6饮食习惯与认知功能除上述因素外,一些饮食习惯因素也进入了回归方程. 如表3所示,经常食用大米、蔬菜、水果、肉、鱼、豆制品、咸菜、饮用开水是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经常食用蛋、糖是危险因素.
3讨论
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老人认知能力的影响与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一致[4-6],即女性认知能力比男性低,受教育程度低的比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认知水平低,增龄是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危险因素. 有人认为,因女性寿命较长,高龄老人多为女性,可能部分因为受到年龄的影响,才进一步呈现出女性认知功能较低的现象. 考虑此混杂因素,本研究经年龄分层分析后,男女认知功能仍存在统计学差异.
原从事职业为家务者认知下降的相对危险度大,从事农业者次之,非农业者最低. 可能因为从事家务者脱离社会交际,从事农业者社会接触亦较单一. 出生于农村是影响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 而居住地未进入方程,与敖晋等[7]的研究结论相同,可能对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来说,现居住地未必是其居住时间最久的地区. 由于中国社会30年来的巨大变化,导致大量人口流动,且很大可能是向上迁移,故出生地可能比居住地更有意义. 非婚姻状态者老人认知不健全的危险性高,与唐牟尼等[8]的结论相同. 应鼓励单身老年人组合家庭.
锻炼身体、体力劳动对防止认知下降也有一定作用,与国内外大多数研究结果相同[9-10]. 饮酒可能是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这与顾大男等[1]的结果相同. Meyer等[11]也认为适量饮酒(乙醇60 g/d)可降低认知功能减退. 但许多学者认为慢性乙醇中毒存在记忆功能障碍,包括言语和非言语记忆,损害认知功能. 因饮酒进入方程的P值接近0.05,故此结论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另外,在单因素分析与老人认知能力有关的吸烟因素,在回归中被剔除,原因较复杂. 有研究认为吸烟对认知功能障碍和老年性痴呆的发生有保护作用[13],而另一些报道却认为吸烟会使认知功能下降或增加患老年性痴呆的可能[14]. 一方面烟碱(Nicotine)可增加N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可能有促进记忆获得的作用. 另一方面不吸烟人口多为高龄,可能受到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的影响. 事实上,本研究中,认知功能缺损较严重且数量巨大的高龄女性多为不吸烟者.
居住方式也与认知功能有一定联系,在养老机构者,认知下降危险性最大[7],说明养老机构对老人的照顾应加强. 其原因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通过对2005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女性、增龄、从事家务、低文化程度、无配偶、出生地在乡村、某些饮食习惯、不进行身体锻炼、居住在养老机构等因素是中国老人认知能力下降的危险因素. 通过干预这些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从整体上提高中国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533010)
参考文献
[1]顾大男,仇莉. 中国高龄老人认知功能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2):3-13.
[2]Folstein MF, Folstein SE,McHugh PR . “MiniMental State”: Apractical method of grading the cognitive state of patients for the clinician[J]. Psychiatric Res, 1975,12: 189-198.
[3]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研究课题组. 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集(1998) [G].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402.
[4]漆红, Como P,周东丰,等. 河南林县55岁及以上人群MMSE调查结果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6 (9):595-597.
[5]张卫华,赵贵芳,刘贤臣,等. 城市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 (5): 327-330.
[6] Zhang MY, Katzman R, Salmon D. The Prevalence of dementiaand Alzheimers disease in Shanghai, China: Impact of age, gender and education[J]. Ann Neurol, 1990,27:428-437.
[7]敖晋,柳玉芝. 中国高龄老人认知下降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2):119-122.
[8]唐牟尼,刘协和,云扬,等. 社区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 (1): 22-25.
[9]Albert MS, Jones K, Savage CR, et al. Predictor of cognitive change in older persons: macArthur studies of successful aging[J]. Psychol Aging, 1995,10(4):578-589.
[10]王德全,姜晓丹. 老年痴呆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2):1498-1499.
[11] Meyer J, Rauch G, Rauch R, et al.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hypoperfusio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J]. Neurobiol Aging, 2000,21:161-169.
[12]大塚美惠子.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与饮食营养因子[J]. 日本医学介绍,2002,23:70-74.
[13] Broe GA, Greasey H, Jorm AF. Health habits and risk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in aged: A 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effeets Of exercise, 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J]. Aust N Z J Public Health, 1998,22 (5):621-623.
[14] Ott A, Slooter AJ, Hofman A. Smoking and risk of dement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 i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The Rotterdam Study[J]. Lancet,1998,351(9119):1840-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