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Z企业复合式战略探讨——基于复合基础观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13 日期:2023-06-25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BA论文,本文以复合基础理论为基础分析 Z 企业“一带一路”倡议下经营现状,一带一路倡议下项目受双边产业政策扶持,一带一路建设初期以中国大型国企、上市企业为先驱开辟新兴市场,Z 企业以参建者身份进入市场,区别于传统的商品经济活动;第二,复合式战略成功与否是五项指标综合能力的体现,即复合式能力。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一带一路”的概念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汉代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纵横亚洲东部、中西部地区的路上丝绸之路,唐明时期随着海上运输的兴起、特别是郑和下西洋使得中国文化与贸易广泛传播,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商贸交流逐渐密切,成为中国与中亚、非洲、南亚、西方文化交通的主要渠道。进入现代,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的崛起,世界格局与秩序复杂而深刻,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多边投资贸易规则变革、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及大国势力的角逐[1],2013 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顶级战略,在中国与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双边关系和多变机制下,依靠现有的、深化区域合作的基础条件,融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立足于和平繁荣发展基调,实现友好政治、贸易交流往来、经济互通的命运、责任与利益共同体,以友好合作的姿态服务于全球经济繁荣,实现文化互动。
黄凤琳(2014)[2] 著述中基于两极世界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辩证分析、地缘政治、社会形态学等多方面探究世界历史结构、中国历史规律,为“一带一路”战略实践添加了更多的思证角度,亦可以作为其基本理论或原则。结合现代两极世界进程的规律或假说,将以实践的方式证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以先经济后政治的发展路径、地理距离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地缘方向、先竞争再合作后融合的产业推进步骤。党中央对“一带一路”的内涵从政治和平、开放精神、相互帮扶、共同发展等多个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精神指示,旨在加快经济要素流动性与自由性,有效调配资源和市场机制,促进我方与目标合作国家产业经济政策相协调,继而深挖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以高质量的合作态势,一道共建互惠、开放的经济合作体制并上升到政治领域,这也符合了世界贸易形态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预期,伴随着经济合作的加深,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增进友谊、包容和谐,同样符合了中国“和为贵”的文化观点[3]。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现代之中国以绝对开放的姿态融入到世界经济中,“一带一路”倡议下符合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扩大经济产业规模的发展方向,中方与亚非欧等国家营建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也是世界各国友好合作贸易往来的诉求。中国宏观背景下的众多大型企业、贸易企业需要承担起时代责任、社会义务,为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汇聚中国力量。对于中国企业是否走出去已无需讨论,而对于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上走的更稳健、更坚实却是政府领导者和千千万万的具有大国意识、发展眼界与心胸的企业家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带一路沿线与目标国家属于新兴市场,Z 企业扎根于非本土市场环境中应对或未知的政治、经济、市场规则、文化中成长中存在了许多变数。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合作重大工程项目在双方领导人的共同签署协议与持续性重视下获得了良好的开发政策、雄厚的资本和技术支持,比如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举行泽蒙-博尔察大桥、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合作项目、“义新欧”中欧班列国际铁路集装箱班列等等,随着一带一路项目多点开花、合作深化,中国有更多的股份制企业瞄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外市场,可能会面临项目经营不合规、项目盈利周期长,资金链断裂、项目经营预期实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6]。中国企业经营项目关系到经营所创造的价值与利润,但上升到国际层面,Z 企业代表中国形象,项目经营不善损害的是中国形象与双边合作关系。因此研究 Z 企业“一带一路”倡议下经营战略,结合复合基础观的复合式能力的驱动、支撑效应,提升竞争优势,保障项目经营管理有条不紊的开展,并达到预期的价值,即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复合基础观内涵
“复合基础观”的提出是在陆亚东教授对于中国企业创新理论与实践的理解上,结合了东方文化色彩的、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的管理理论[8]。总结数次陆教授的商业演讲,他多次强调复合的概念,所谓的复合即是指向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或获得资源,进行创新式整合发挥其要素价值,继而创造非一般性竞争优势或是探索新的渠道。上升至企业应用层面,复合基础观对经营战略、产品制造、营销、竞争策略上具有指导意义。其具体的定义为:企业对自身资源要素和外部可获得要素具备创新、整合思维,使得经营项目、产品服务具有复合功能特征并提供给市场,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或开辟新的路径从而具有复合竞争性。
从具体定义中看,复合基础观的主旨可以解释为:复合式能力、竞争、提供。能力层面是驱动策应竞争和提供的动力源泉。复合式竞争是手段,复合式提供为最终目标,两者间相互强化与转换。较之于传统战略理论,该理论首先突出了对现有产品、技术、资源、条件的创造性“复合能力”,表现在复合竞争层面为:市场反应迅速、性价比高、产业规模效应等;在复合提供层面为:无缝整合、多功能性、便捷性、一站式价值等等,两者之间砥砺前行,相互促进,共同形成竞争优势。见下图 2-1。


MBA论文参考

............................

2.2 复合式能力提升研究
以往的中国企业粗放式的发展与成本领先优势息息相关,但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中国企业面对激烈的海外竞争,成本领先再不是中国企业主打的竞争优势,而是基于开放式架构和产业转型,依附资源,在组织效率、管理生产上以低成本、高附加值、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进行重组产品结构,而并不是高风险、高投入的领域中铤而走险。复合基础观的形成正是依托于现有的战略理论和陆亚东教授具有东方文化色彩的“合”思想中产生的,对主流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具有拓展和延伸的新式理论,其内核观点是为企业在普通资源、能力条件下利用复合方式,创新复合产品,突出复合竞争的优势。核心能力在竞争优势中的能效被战略研究学者广泛接受(Barney,1991)[21]。复合式能力是复合式提供、复合式竞争的支撑与驱动,但此种能力并非自带,而是在企业或项目生命周期内循序渐进的获取。陆亚东、孙金云为企业如何培养复合式能力建立构建了 LEARN 模型,见图 2-2。


MBA论文怎么写

.........................

第 3 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 Z 企业经营现状 .......................... 15
3.1 Z 企业概况 ................................................ 15
3.1.1 Z 企业简介 ...................................... 15
3.1.2 组织架构 ..................................... 15
第 4 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 Z 企业复合式能力问题分析 .............................. 25
4.1 Z 企业“一带一路”经营战略规划 ............................. 25
4.2 Z 企业复合式能力分析 ................................. 25
第 5 章 复合基础观视域下 Z 企业复合式战略对策 .............................. 31
5.1 以“合”思想提升领导力视野 ....................................... 31
5.2 以审慎且积极的企业家精神运营市场 ..................................... 31
5.3 完善市场熟悉程度与快速响应机制 ...................................... 32

第 5 章 复合基础观视域下 Z 企业复合式战略对策

5.1 以“合”思想提升领导力视野
复合式提供对于商品市场经济而言,更多体现在对市场中目标客户的延伸与复合式需求供给,增加功能与特征,从而提高供给价值。“合”的思想[42]即是中国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进驻新兴市场中,运用“合”思想进行复合式发展,在现有的资源基础上创造更大的经营成果。因此 Z 企业企业家需要深刻把握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宗旨和方针政策,本着以大国风范的友好合作谋发展的理念,而是聚焦于双方政治互帮互助,产业共同发展,经济互通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3]。“合”思想反应了组织能力与动态能力。中国优秀传统的“仁”、“道”、“以人为本”、“天下大同”等思想都是合的表现,运用到创新创立中,在有限的能力和资源下,进行协同创造,弥补环境适配的不足,提高组织成长速度的能效已经在企业案例中得到证实,比如小米手机对于中国用户精准定位,迎合了“合”观点中强调的发展战略须与目标客户需求相适应。而“一带一路”项目中国企业在数千份成功的经营案例中企业与目标国在自然环境、宗教文化、国家经济政策和行业规则上充分融合,见证了“合”的精神。因此在未来,Z 企业高层需要构建上层领导力视野,将优秀价值观念与体系融入到国际战略管理中,上升至国际化领导力视野更需要建立开阔兼容、务实奋进的普世价值,这不单单需要体现在专业领域内的企业愿景与目标、战略与制度,而是对国际环境、行业趋势具有明晰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细化到目标国政治、社会、经济背景,国际贸易关系与地位,企业优劣势与竞争者情况等等,总体来说,企业领导者的格局提升需从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企业与个人精神品质、多维度洞悉周边环境,最终形成国际领导力。此外还需要结合中国文化和新时期市场形势,具备大国意识形态,在“一带一路”的路上的勠力经营以“合”的理念在环境、文化、政策、规则方面尊重我们的合作伙伴,这是“一带一路”项目经营的基本前提。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对 Z 企业“一带一路”倡议下经营现状进行研究,参照复合式能力 LEBAN模型指标进行分析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复合式能力表现与问题,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Z 企业对东南亚、非洲等沿线国投资金额稳步提升,合同履行成果丰厚,见证了国家顶级合作倡议的有效性,赢得了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认可。
第二,通过对 Z 企业的组织架构、主营业务营收、项目经营情况以及市场环境、行业趋势进行调查,了解到 Z 企业目前实施国内外双循环战略,缩紧国际市场份额,并以事业部管理模式对项目落实。公司现阶段受疫情、国际经济影响处于行业下行阶段,但未来前景广阔,仍需规避国别、汇率、疫情、合同等风险;
第三,对 Z 企业复合式能力表现与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公司战略决策有效,能够保障企业朝着高质量高水平的国际承包商品牌建设,但存在项目执行中缺乏对地区差异化细分、针对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针对性战略调整、研发方向忽略传统产业优势、市场潜在风险多且熟悉程度不足、企业竞合机制融创机制不够深入以及项目管理柔性不足等问题;
第四,针对 Z 企业复合式能力不足问题,提出明确“合”思想,提升领导力视野;审慎且积极运营市场,培育企业家精神;完善市场熟悉程度与快速响应机制;竞合思维下,集成共生网络;塑造结构柔性,学习中渐进五个方面的战略性建议。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