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模板在哪里找的到?文献综述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本文是一篇护理论文的文献综述,以“运用OT、TSOSP、TSOCM 评定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实施效果研究”为例,为大家讲述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1、前言
简要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描述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有关主题争论的焦点和发展趋势等。
2、正文
文献综述的重点。通过理论发展阶段性成果、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成熟可靠新近的权威可信等,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3、总结与展望
对正文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高度概括主题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主张展望发展前景。简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在写作中应注意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阶段性结论。
4、参考文献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一般不低于20条,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二、论文摘要
2012 年 11 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决定在本市部分高中开展“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经过几年改革的探索,专项化体育教学深受好评,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明显增加。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后,2015 年 9月上海市拉开了“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的序幕。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师的注意力由传授运动技能转向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体育课堂随之出现了一些令人惊喜的转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得到提高,体育参与的效果也十分明显。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一线体育教师也会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对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刻的研究和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有效的课程评价对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评价手段,才能为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指明方向。要推动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朝着更科学地方向发展,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进行真实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研究都有其自身的侧重点和局限性,并不能全面地评价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现状,而系统观察法刚好能够弥补当前我国体育课堂研究的薄弱之处。本研究所运用的学生在任务(On-Task,以下简称 OT)时间、学生练习时间(Time Spent on Student Practice,以下简称 TSOSP)、课堂管理时间(Time Spent on Class Management,以下简称 TSOCM)等系统观察工具,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课堂管理行为进行观察,符合推进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本研究对所使用系统观察工具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之后,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系统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第一批实施“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的 22 所学校和 5 所非试点学校的体育课堂进行直接观测。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在任务比率均值分别为 96.21%、94.80%,实验组高于 BTPS 所规定的 95%的标准,说明实验组的体育教师教学活动安排合理,课堂秩序组织较好。而对照组没有达到 95%的标准,说明兴趣化教学是可以促使学生更多的保持在在任务状态,对集中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运动参与积极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实验组、对照组学生练习时间均值为 62.94%、57.09%,都高于 BTPS 规定的 50%的标准,学生总练习时间设置合理。在体能、技能练习时间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差不大,但游戏性活动时间占比差距较大,说明在“兴趣化”教学的影响下,上海市小学的体育教师更侧重于采用游戏化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3、实验组、对照组教师课堂管理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 16.24%和 18.01%,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低于 BTPS 中规定的小于 20%的标准,上海市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的时间较为合理。进行“兴趣化”教学的学校,教师课堂管理时间所占比例更小,在课堂秩序维护方面所用时间更少,说明在体育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是降低体育教师课堂管理时间占比的有效途径。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教师知识讲解时间占全课时间的比例分别为 11.96%和 13.17%,略高于 BTPS 所规定的 10%的标准,说明在本次观测的体育课堂中,教师仍然倾向于通过语言描述传授运动技能。
文献综述模板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2.2.1 关于小学体育兴趣化可行性与必要性研宄
2.2.1.1 髙度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肖紫来指出我国体育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运动兴趣的启发,提高对学生情感体验和主体地位的重视[23]。我国 2011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也提到“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确定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运用教学方法时,都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提高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动机水平”[24]。兴趣既是学习,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是至关重要的。
2.2.1.2 兴趣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的内在源泉,它可以唤醒学生去主动求知,并为之勇于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张友毅认为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激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心理动因,使他们以愉快兴奋的心情投入到运动中[25]。张晓峰提出,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26]。罗文锋认为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是促进学生自觉参与身体活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27]。刘玉海和于建志两位学者认为兴趣化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维持学生良好的练习心境,对体育运动产生积极情感、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28]。沈伟华认为兴趣化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情绪得到满足,有利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29]。蒋薪成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充满趣味性、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参与运动的快乐,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30]。
综上所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可以让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改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因此,“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是可行且必要的。
2.2.2 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研究
陈美媛在其硕士论文中通过对照实验对上海市三所小学共五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观察,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测试内容,采用汪晓赞教授编制的量表测量课程改革前后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和身体素质变化的情况。实验结果证明 “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提高了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31]。
董翠香,苏银伟等学者通过问卷、访谈和实地考察,对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上海市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支持, 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评价工具的创新、条件保障的匮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32]。
王燕通过实验法对“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背景下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展进行研究,通过 16 周的干预教学后,从 6 个维度对干预效果进行测量后证明,以武术游戏竞赛的方式组织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33]。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改革实施后,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国学者对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较少,且方法较单一,主要以定性和理论研究为主,而通过具体的观测工具对小学体育兴趣化实施效果进行过程性评价的研究更是不足。本文运用系统观察法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力的变化进行观察,评定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课程实施效果,促使改革朝着更科学、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2.3 体育课程评价研究
体育课程评价是对体育课程本身的评定,是检验课程改革实施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体育课程评价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有助于我们发现体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推进课程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体育课程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教师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三个方面进行的评价[34]:
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进行恰当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手段。黄巧美、郑壮涛在其研究中提出,教学评价的方法应该改变传统的达标测成绩法,而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课堂的进步程度和动作技能的练习程度,采用过程评价与达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从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日常进行身体锻炼的时间和次数、学生的卫生习惯、思想道德、体育创造能力以及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价。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进步程度,可以有效的激励学生进行身体练习 [35]。宋志杰等学者认为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时,在评价内容上要适当降低对学生体能、技能水平评价的比例,应提高对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团结合作精神等评价指标的比重。教师在重视学生体能、技能水平发展的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从而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36]。
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体育教学水平。李星辰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品德修养以及知识储备含量,有利于教师针对问题弥补不足,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37]。
体育课程建设评价是在学校教学目标和体育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对体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情况进行的评价。周登嵩提到对体育课程建设进行评价是为了及时了解体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际情况,找出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总结经验,促进体育课程开发质量的提高[38]。
2.3 国外研究现状
2.3.1 关于体育兴趣化可行性与必要性研宄
Sun H 等学者提到当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个人兴趣时,学生会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来参与课程[44]。Shen B 等学者认为兴趣在激励中学生学习体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5]。日本体育教学更注重体育的娱乐性,其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为“快乐体育”,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喜爱运动,在愉快参与身体活动的同时,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和态度[46]。同时日本的教学目标也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基于学生的心理、生理功能特点,从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47]。澳大利亚的学校教师认为健康的心态和强壮的身体比拥有更高的运动技能更重要,因此他们的学校体育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为主要目的 [48]。新体育理论为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奠定了基础,它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要注重科学性,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基础及运动能力,重视学生的兴趣和欲望。美国的“终身体育”思想还强调应在小学时期加强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49]。
英国的教育一直在强调要启发孩子的兴趣,因为他们认为只要喜欢、热爱这项运动,你就会积极的投身其中,不断进行练习,再辛苦也会感到快乐。英国政府认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各种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启发学生对各个课程的兴趣是最有效的方法。虽然这不是针对体育直接说明的,但是可以看出,兴趣的重要性[50]。泰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强调游戏、乐趣、创造思考,体育运动被视为一种娱乐身心的手段。在教学中,体育教师通常采用游戏法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情绪[51]。德国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注重使学生享受体育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动机,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52]。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是国外小学阶段体育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始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行实证研究,且实验方法和手段呈多样性,也为本文“小学体育兴趣化”课堂实证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2.3.2 体育课程评价研究
英国的课程评价指导思想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提倡个别化。Evans J 指出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应尽量减少横向对比学生的运动成绩,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进步程度来评定和奖励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局限于依据运动成绩的高低来决定学生的课堂表现[53]。盛晓明指出英国体育教师在课堂中通常会采用各种方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比如教师课堂观察、课下写日记、学生口头演说、教师为学生一对一建立学习档案、学生互相投票表决、分小组讨论、对学生进行健康测验以及互换角色进行评价等方法。评价的主体体现出多元化,包括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同伴之间相互评价、教师诊断性评价和文件夹评价等方法[54]。
美国体育课程评价的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且美国对体育学习评价的研究更多的是借助各种评价工具。Gregory J.Welk 对三种评价身体活动的常用工具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心率监控器(Heart Rate Monitor)、步数计(Pedometer)用来评价体育教育里的活动模式非常有效。自我报告工具(Self-Report Instrument)是在身体活动评价一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可以提供非常详细的身体活动水平的数据[55]。Crocker 等学者利用青少年体育活动问卷(PAQ-C)来对青少年的体育活动水平进行评估[56]。
从国外关于体育课程评价的研究来看,国外体育课程评价更加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力求在多个角度对学生和体育教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单纯的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师评价,在部分研究中可以看到,国外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有的甚至还加入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方式也逐渐由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开始向过程性评价过渡,再到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手段有助于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特长的培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也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以此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四、论文结论
4.1.1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在任务比率均值分别为 96.21%、94.80%,实验组高于 BTPS 所规定的 95%的标准,说明实验组的体育教师教学活动安排合理,课堂秩序组织较好。而对照组没有达到 95%的标准,说明兴趣化教学是可以促使学生更多的保持在在任务状态,对集中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运动参与积极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1.2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练习时间均值为 62.94%、57.09%,都高于 BTPS规定的 50%的标准,学生总练习时间设置合理。在体能、技能练习时间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差不大,但游戏性活动时间占比差距较大,说明在“兴趣化”教学的影响下,上海市小学的体育教师更侧重于采用游戏化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4.1.3 实验组、对照组教师课堂管理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 16.24%和 18.01%,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低于 BTPS 中规定的小于 20%的标准,上海市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的时间较为合理。进行“兴趣化”教学的学校,教师课堂管理时间所占比例更小,在课堂秩序维护方面所用时间更少,说明在体育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是降低体育教师课堂管理时间占比的有效途径。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教师知识讲解时间占全课时间的比例分别为 11.96%和 13.17%,略高于 BTPS 所规定的10%的标准,说明在本次观测的体育课堂中,教师仍然倾向于通过语言描述传授运动技能。
五、参考文献
[1]R.D.V.Scotter&Others,Foundations of Education:Social Perspective,New York:Macmillan,1979,P.272.
[2]James G.Henderson & Kathleen R. Kesson,Curriculum Wisdom: Educational Decisions in Democratia Societie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Merrill Prentice Hall, 2004,P.1.
[3]Arieh Kewy(ed.),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Pergamon Press,1991,P.15.
[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10.
[5]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6-68.
[6]吕达.关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A].见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秘书处:21 世纪中国课程研究与改革[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4.
[7]Stufflebeam D. L. The CIPP Model for Evaluation[A].Kellaghan T &Stufflebeam D. L.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M].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3:31-62.
[8]Macdonald,J.B.Curriculum theory as intentional activity.Presented at the Curriculum Theory Conferece,Charlottesville,VA,1975.
[9]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
[10]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1.
[11]崔伟.体育课程论[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114.
[12]潘雯雯,于可红.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现状研究及几点建议[J].浙江体育科学,2005(01):69-72.
[13]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14]刘刚.体育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特点与机能类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2):112-114.
以上是管理论文的文献综述范文模板,可以参考完成自己的论文文献综述,如果你想了解论文写作的其他内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相关信息,如果你需要论文指导,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