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本文是一篇管理论文的文献综述,以““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政府回应效能提升研究”为例,为大家讲述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1、前言
简要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描述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有关主题争论的焦点和发展趋势等。
2、正文
文献综述的重点。通过理论发展阶段性成果、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成熟可靠新近的权威可信等,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3、总结与展望
对正文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高度概括主题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主张展望发展前景。简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在写作中应注意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阶段性结论。
4、参考文献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一般不低于20条,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二、论文摘要
作为政府网络治理和服务的全新模式,“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产生和发展实现了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使政务服务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同时,也提高了政务服务的透明性,提高了为居民、企业和社会团体组织的政务服务效率。政府回应则是确保现代民主政治稳健推进的关键,是政府对于公众诉求和关切利益的有效回应。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不断发展,政府回应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政府对于自身的回应工作不应只是关注回应行为本身,更应注重回应的效率、效果以及公众对政府回应的满意度,即关注开放互联网环境和新型政务服务模式下的回应效能,充分体现公众在网络政治参与和社会公共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对公众诉求和关切利益的有效回应。
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背景,首先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政府回应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对新公共服务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和网络治理理论等相关理论予以分析。随后针对目前政府回应的实践提出了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政府回应的问题,并细分出政府主体问题、民众客体问题及平台工具的问题。而后,对“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限制我国政府回应效能提升的原因展开了深入研究,从以上三个方面得出不同方向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在这一背景下提高我国政府回应效能的相关策略,以期为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的政府回应效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本文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互联网+政务服务”概念的研究。“互联网+”的概念的提出是我国总理李克强在 2015 年的十二届三中会议上提出的,而后,国内外围绕“互联网+”的研究变始终未停止过。Guanjun X(2019)研究认为,“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同传统行业领域的融合,即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和完成传统行业中的各项工作,通过互联网技术来促进传统行业领域革新,更迅速发展[1]。O’Byrne, Patrick(2018)研究指出,“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结合,其基础在于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核心在于基于互联网的驱动创新,即互联网引入后,为传统行业带来的变革。由此,“互联网+政务服务”则是以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为基础,对政务服务的内容、形式、途径等进行创新,进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政务服务模式[2]。Cai Y ,Zhou T(2019)研究强调,“互联网+政务服务”,即互联网与传统政务服务的融合,其中,“传统政务服务”不仅指线下政务服务,还包括了电子政务、政务服务门户网站、媒介平台等,传统政务服务通过基于互联网的整合与创新,进而形成的一政务服务的新业态[3]。
(2)政府回应问题的研究。Kessy A (2018)在研究过程中指出,政府回应的实效性较低是当前各国政府回应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社会公众所反映的问,通常需要逐层逐级上报,经过信息整理、审核、传递、审阅、回复这一流程,再逐层反馈回地方政府,时效性较差。此外,对于部分关系到民生实事和社会焦点的民众需求,部分国家政府还存在漏报、瞒报的情况,导致群众亟需解决的相关公共事项并未得到回应,这并不利于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也拉低了国家的公共治理水平[4]。VeeramootooN ,Nunkoo R,Dwivedi Y K(2018)研究认为,在当前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的社会背景下,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回应仍然并未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政府回应对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性较差,并不能够真正实现互联网与政府回应的创新融合,也阻碍了政府回应工作效率效果的提升[5]。
(3)政府回应策略的研究。Marchionni P(2018)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对政府回应进行研究并指出,社会公平要求公共行政部门需要对公民的需要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但却并不是公共组织本身做出的回应,也就是说,公共组织只是做出回应的主体,而非实际的回应内容。公共回应,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回应必须要先确定出问题的性质,了解回应客体的需求,并在回应程度、方式、渠道以及回应的产品和价格等方面做出符合大多数客体需求的回应[6]。Jingyi L V , Ronghua S(2019)从行政机关和顾客导向的角度对政府回应策略进行研究并指出,对于行政机关而言,应突破传统的基于规章手册的政务服务流程的约束,参考企业运营模式,明确自身定位和使命,将顾客导向作为政府回应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资源投入和优化,对公众需求做出充分、有效的回应,提高公民满意度,实现政府治理水平的有效提升[7]。
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本文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相关研究主要包括:
(1)“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相关研究。程倩(2020)研究指出,“互联网+政务服务”实际上就是对传统电子政务的升级,是传统电子政务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和发展,这一新型的政务服务业态业态不仅保留了原有电子政务的便利性,而且也通过将互联网与政务服务进行融合,提高了政务服务的实效性,确保了政务服务的公开、透明和高效[8]。罗章,白向学(2020)从“互联网+”的定义出发对“互联网+政务服务”进行研究并指出,并不能单纯地将“互联网+政务服务”看成是“互联网+”和政务服务的简单叠加,而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基于当前互联网和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背景,创新政务服务内容和方式,从而达到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满足人们对政务服务事项需求的一类政务服务的创新模式[9]。王蕤(2020)研究强调,“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核心并非是互联网,而是创新融合,即基于互联网的政务服务的创新融合。互联网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基础和媒介,而政务服务既是过程也是目标,只有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政务服务实现创新,政务服务水平得以凸显,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政务服务”[10]。
(2)政府回应及其效能的研究。王蕤(2020)在研究过程中指出,政府回应是政府主动制定的一种解决社会公共事务问题的办法,需要政府事先确定出问题的性质,确保公众在提出针对相关政策需求和意见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并满足公众需求[11]。刘江(2020)研究指出,政府回应是指政府需要对公民提出的要求做出积极正面的回馈和反应,不能故意拖延或半途而废,并在做出反应的过程中,积极征询公民意见,并对于所做出的反应能够予以恰当、合理的政策解释的公共管理手段。政府回应的结果可能不能够满足所有公众的需求,但其所做出回应的态度和过程必须是积极的,以体现出为实现社会共同治理所做出的努力[12]。陈轩(2020)在研究过程中指出,政府回应效能实际上就是政府对公众所提出的在公共管理领域的需求做出反应的水平,即满足公众诉求的程度,可借助社会公众关于政府相关反应,如政策、法律下达、基建投资规划、金融扶持等的满意程度来表达[13]。耿依(2020)研究强调,政府回应效能的制约因素较多,特别是当互联网时代,政府回应效能除了受各回应主体的服务意识和交流反馈制度的制约外,还会受到互联网平台和技术的制约和影响,当相关平台、技术政务服务的信息产品存在功能、性能缺陷时,很可能导致政府回应效能下降[14]。
(3)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政府回应效能提升策略的研究。陈艺(2020)研究认为,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政务服务,通过开发相关平台和应用软件,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还应注重政务服务与政府回应的关联,充分了解公众需求,将政务服务同政府回应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创新政务服务,来提高政府回应效能[15]。王华梅(2020)研究指出,“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政府应充分借助互联网相关技术和凭借互联网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通过广泛搜集和重点筛选民众在基础建设、社会保障、金融支持等方面的需求和意见,进而做出相关决策,形成对公众各方面需求的反应[16]。张秀平(2019)在研究政府回应的过程中指出,政府回应的内容和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回应需要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和相关信息产品,深耕政务服务,并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其政治认同和公共管理水平的同时,使其能够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提高政府回应的效率效果[17]。
四、论文结论
(1)政府回应效能是政府回应的效率效果,是对政府回应整体水平的评价与反映。“互联网+政务服务”既为政府回应效能的提升带来了机遇,也为其带来了一定瓶颈。其中,相关机遇主要包括“互联网+政务服务”促使政府开辟新的回应渠道、推动政府培养回应意和提升政府民主形象等。相关瓶颈则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回应压力和回应难度,并制约了政府回应效果的提升;
(2)在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限制我国政府回应效能提升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了政府回应的主动性、透明性、时效性有待提升、政府回应工具建设尚不健全以及政府回应客体素质、意识、认知的缺失等。相关问题的存在进一步制约了政府回应效能的提升,也不利于政府回应工作的优化改进;
(3)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政府回应效能的提升首先应构建回应型政府的行政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回应理念,并优化政府回应体系组织结构,通过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保证回应效能。其次,应尽快完善回应平台,通过加强网络基础环境建设和健全网上服务技术保障体系,为政府回应平台的构建提供网络和技术保障,并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和权力公开工作,强化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此外,还应进一步推动公民互联网中的政治参与,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互联网环境中的法律建设,为公民基于互联网的政治参与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素养,提升公民的自我约束力和政治参与水平,并通过加强新媒体行业自律,为公众参与和政府回应提供良好的平台环境。
未来,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不断发展,公众对政务服务水平的期望和要求也将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随着公众民主意识的不断觉醒和我国民主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政治参与个,特别是网络政治参与也将成为社会共同治理的主流。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还应进一步强化政府回应,推动政府回应工作的深入、全面开展,通过提升政府回应效能,提高公众对政府回应和政务服务的满意度,充分体现出公众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共同治理局面的尽快形成。
文献综述怎么写
五、参考文献
[19]王雯雯.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回应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9.
[20]李佶航.回应型政府视角下的电视问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21]杨立波,董新宇.陕西省市级政府电子政务回应性测度研究[J].电子政务,2019(04):76-83.
[22]李朔萌.我国网络政民互动研究综述[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02):99-100.
[23]王雅宁,韩小威.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移动政务建设的重要性及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2):127-128.
[24]李晓娟.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回应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
[25]张雷雷.“互联网+”下我国回应型政府建设的思考——基于对 M 省县级政府网站政民互动专栏的调研[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122-126.
[26]贾晓强,闻竞.互联网思维视域下政府回应机制创新的路径探析[J].桂海论丛,2017,33(06):83-86.
[27]朱仁显,樊山峰.“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回应问题研究[J].长白学刊,2017(06):42-48.
[28]梁新华,王张华.“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回应力的四维透视[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03):79-83.
[29]李燕,朱春奎.电子政务如何影响政府信任?——基于武汉、天津、重庆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7(05):65-73.
[30]李章程.网络时代公民和政府的信息沟通分析[J].电子政务,2017(04):23-36.
[31]李传军,李怀阳.公民网络问政与政府回应机制的建构[J].电子政务,2017(01):69-76.
[32]刘冬梅.精准回应:以“互联网+”纾解基层社会矛盾的创新探索[J].探索,2016(05):80-85.
[33]刘萨娜 .“互联网 +”政府治理中政府公信力重塑[J]. 重庆行政 (公共论坛),2016,17(02):34-36.
[34]翁士洪.网络治 理能力视角下的政 府回应效果研究[J].公共管理与政策 评论,2020,9(03):49-61.
[35]王慧军. 新时代提升地方政府回应能力问题探究[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9,21(03):24-29.
以上是管理论文的文献综述范文模板,可以参考完成自己的论文文献综述,如果你想了解论文写作的其他内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相关信息,如果你需要论文指导,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