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评阅机制 :随机双盲,减轻评阅人压力
论文评阅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一环,一般认为,论文评阅如果能严格把关、不流于形式,会反过来促进师生重视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在受访的 15 位教师中,有 9 位曾经对所评阅的论文做出过“不予通过”“、不同意参加答辩”的决定。但做出这样的决定,对大部分受访者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 1 位受访者没有正面回答“是否有压力”这一问题外,有 4 位老师用“压力很大”、“很有压力”等词语来形容,主要担心这一决定对学生找工作的影响 ;1 位老师称“往往是深思熟虑,左右为难,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会不同意学生参加答辩(学者 F);1 位老师表示,“某种程度上,多少会有一点顾虑,主要是学术圈未必有很强的共识,有可能将这些决定私人化”(学者 H);只有 2 位老师表示“没有压力”,认为“做得不好就是不好”,“我作为评审老师,只对我的评审结果负责任”(学者 B)“;专业判断是唯一的理由,如果达不到硕士论文的要求,理应毙掉”(学者 M)。这两位老师还表示,即使是匿名评审通过的论文,他们也有在答辩环节将其“毙掉”的经历。
没有“毙掉”过硕士学位论文的老师在解释自己做决定的原因时,主要也是担心耽误学生就
业,“以治病救人为主”,他们往往会通过给论文最低分、勉强让其通过的方式显示自己的态度,同时给出详尽的修改意见,让学生严格按此修改,然后送有关专家再审。
至于什么样的论文会“不予通过”,有 3 位老师特别提到了硕士论文写作的诚意,强调各人“能力或有大小,但一定要让人从论文中看出对学术的基本诚意和敬畏”(学者 N)。“事实上做研究多年以后,对一篇论文的作者的内在动机、他是否真诚,还是有感知的。糊弄型的论文,没有认真、真诚地对待自己的研究,其实也敷衍了自己。”(学者 I)
“治学态度最重要,一篇文章需要有笨功夫在里面。一个最低的要求是‘尽心力’。(论文)不一定选题很漂亮,不一定文采很漂亮,但要尽心力去做。任何一个老师看论文,(学生)是否花工夫,是能看出来的。”(学者 J)
除了写作中体现诚意与否这个因素以外,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的论文很容易让评阅老师做出
不予通过的决定(按受访者提及频次归纳):1. 抄袭、严重侵犯他人著作权、学术不轨、触及基本的学术底线,“论文存在明显的不规范,三万多字的硕士论文,只有两三个引用,还都来自百度百科”;2. 论述过程极为简单、泛泛而谈 ;3. 逻辑混乱、不知道在讲什么 ;4. 理论应用存在重大缺陷 ;5. 研究材料过于单薄 ;6. 没有研究问题。至于评阅机制本身“,匿名评阅最为合理”(学者 M),“好的评阅制度应该是随机双盲,由研究生院操作,而不应由学院安排,所有论文盲审随机编号,评审老师随机编号,从始至终,论文与评审专家都是编号运行,完全保密,降低评审老师的心理压力”(学者 K)。总之,希望“尽量不要让它流于形式,尽量以学术取向为准,减少私人情感的成分”(学者 H)。
“目前的评审机制本身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问题就在中国整个的评审文化是有些问题,有些人都会说好话,有些人对和自己观点不太一样的东西,比较难以容忍,很少能站在一个真正的学术角度,考虑学位论文的价值和意义,这两种都有,另外还有人情关系,这个评审文化,或者说体制更重要。”(学者 D)
六、提升硕士论文水平 :脚踏实地读书 + 加强方法训练
对于如何提高研究生论文水平,受访者主要从多读书、学习论文写作规范、加强研究方法训练等角度对研究生提出期待。
1. 多读书,“重返阅读时代”
有 5 位受访者提到了多读书的重要性,“多读书,开阔视野”(学者 B),“希望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多读书,积累自己的学识”(学者 N),要“重返阅读时代,让学生真正去阅读”,“有时同学不是不真诚地写作,是非常真诚地在写论文,但由于缺少基本的知识存量,导致写作既真诚又无力”(学者 I),“好多学生读书的量还是不够的,阅读面不够广,很多情况下,读书的时候吸收知识的能力不够,只是知道看了,如何去批判性地接受
这种观念还不够”。(学者 D)
学者 J 谈到 :“现在硕士论文规范性越来越强,但相比老一辈学者看问题的敏锐度和思考力
有很大差距,学生们是不是能够气定神闲,多读一点书,把自己的知识积累更丰富些,使自己在研究的时候,洞察力、思考力、辨别力更强一些。”
2. 开设论文写作课,明确规范
有 5 位受访者明确提出,希望开设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专门教学生研究逻辑、研究设计与各种研究规范,并且尽量帮学生完善一个自己的研究构思,让他们在做中学”(学者 H),这样,在学生“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集中地认真地讲一下写作方法,避免犯一些低级错误”。(学者B)老师们认为,讲授论文写作规范时,可以推荐相关的优秀论文供学生学习,让他们明白哪些论文是优秀的、具体好在什么地方(学者B、L、O),甚至专门开课研读经典的、优秀的学位论文。(学者 G)
3. 加强研究方法的训练
尽管如前面提到的,很多老师认为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中研究方法的使用水平整体上有所进步,但在提到如何提升论文写作水平时,研究方法依然被老师们重点提及,有 7 位老师明确提出应进一步加强研究方法的训练,“把研究方法课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让学生意识到这对他写论文是很重要的”。(学者 L)
学者 K 特别提到,“课程框架应打破现有的大众传播学框架,引入多学科框架、引入其他学科的最新方法,目前的学科融合蜻蜓点水,难有进展,应鼓励研究生多与其他学科合作接触,最好结成学习小组”。
不过,略有矛盾的是,部分受访者认为,虽然有研究方法课,但“能在那么短时间里学好的
不多,特别是专硕”(学者 G),“不是说上课听了,翻翻书就掌握了研究方法”(学者 B),课堂训练最好能让学生“结合相关选题,展示自己的研究设计与研究成果”。(学者 N)
总结
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是学术规范训练的第一步,规范性是前提、是基础,而创新性是值得追求的更高的目标。“表面上看,学位论文在内容上追求创新,在形式上遵循规范 ;但在更深刻的层次上,学术论文不仅在形式、而且在内容上都是‘规范’的,只有通过这种‘规范’和‘程序’,知识才成其为知识。一方面,最大的‘规范’就是‘创新’,另一方面,“‘创新’又必须以技术层面的‘规范’为前提。”
尽管对于当前国内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受访对象认为总体上一般,“大部分选题除了所讨论的事情本身比较新,创新不多”,学者 A 认为,对硕士学位论文提出创新性的要求“有点奢侈”,“对硕士学位论文而言,能够提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然后运用较为专业的方法分析、解读和回答,就基本可以了”。
而硕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不足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和目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设置有关系,学者I 认为 :“多年以前我们是明确的,要培养研究型的、学术型人才,现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类型也开始多样化,有的明确就是培养高级应用人才,所以,首先是培养者问题,我们到底要怎样要求研究生。如果要让他们在硕士论文中提出创新性和思想性见解,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提出有启发性的观点、说法是有可能的。”
总的来看,鉴于硕士学位论文往往是很多人开展学术研究生涯的第一步,从硕士论文写作起就强调规范的重要性,无疑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从学术的知识生产角度来看,以规范求创新,也有助于推动学术的传承和发展。
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如何写才有价值(五)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硕士论文如何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新闻媒体文章
- 新闻媒体论文2018年经典范文十篇
- 新闻媒体毕业论文2018年经典范文十篇
- 福利院儿童的新闻媒介使用研究——基于媒介
- 新闻媒体生态学视野下我国工人报发展研究
- 新闻媒体论文2018经典范文十篇
- 流浪动物保护组织新媒体社会动员现象研究
- 新闻媒体视角下谈论中国脱口秀节目的本土化
- 新闻媒体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9篇
- 《三联生活周刊》国际新闻媒体报道研究
- 南海仲裁案中我国对外报道的新闻媒介话语研
- 新闻报道中的社会冷漠问题及其媒体责任
- 互联网时代政府在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新闻媒
- 新浪网与果壳网转基因议题新闻媒体报道研究
- 2016大选期间《斯蒂芬.科尔伯特晚间秀》节
- 境外中文新闻媒体视域下的体育大国形象构建
- 电视足球杂志类栏目《五星足球》的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