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数字化推广设计探讨——以“数字营造:传统民居形式与构造”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84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本文阐述了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目前面临流失与失传的现实境遇。发现在目前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中,缺乏展示与传播方面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媒体目前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尝试论述了数字媒体的应用在传统民居营建工艺保护中的可行性以及活态化价值。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定义,其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社会实践、节庆、仪式活动;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相关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文化的象征,反映了不同人群在不同地区的独一无二的生活生产方式、风俗和习惯以及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作为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以人为中心产生的经验、技艺和精神是它的特点,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从全球范围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世界各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已经开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的项目工作。我国于 2005 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要利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媒体等多种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全面而又真实地记录,建立相关档案与数据库。利用数字化技术,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源的采集、整理、传播以及服务等领域,已经成为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趋势。
近年来,数字媒体发展迅速,从二维到三维,从真实环境到虚拟空间是其中的重要趋势,其中以 VR、AR 等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代表,为大众带来了新交互和新体验。可以说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需求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数字媒体不断发展的动力。
中国传统民居在发达的现代建筑技术冲击下已被逐渐遗忘,只有少数被列入文物保护对象的传统村落或建筑个体如城市孤岛一般被保留下来,而越来越多的所谓“新式”民居破坏了传统遗留下来的质朴、融于自然的风格,传统民居的精神和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数项是民居营建工艺或者与之相关。目前关于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保护并不乐观,过去我们主要通过摄影摄像、建立文字档案的方式记录文化遗产,而文本、录像带、磁带等很难长时间保存。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数字化保护成为可能,为其信息的记录、保存、展示与传播等提供了新的契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基于对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现实境遇的了解以及数字媒体的应用在传统民居营建工艺保护中的可行性和活态化价值探讨、分析,探索 AR 技术在传统民居营建工艺推广中的应用,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民居营建工艺进行创意和再设计,满足传统民居营建工艺中的相关教育学习需求。
1.2.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数字媒体相关理论以及案例的学习,从数字化介入传统民居营建工艺保护的角度,探讨数字媒体的应用在其中的可行性以及活态化价值。结合传统民居营建工艺自身的特点,分析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类数字化设计的应用特点。通过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运用 AR 技术,在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数字化推广设计中充分发挥 AR 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实践意义:
通过与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专家老师交流,明确传统民居营建工艺中的教育学习需求,探索传统民居营建工艺推广中的知识讲述与交互参与,有助于积极地探索数字媒体与现代设计手段在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展示与传播中的应用。
.......................

第 2 章 数字化介入传统民居营建工艺保护

2.1 传统民居营建工艺保护的现状
2.1.1 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现实境遇
“传统民居营建工艺是指传统民间工匠在意匠支配下,使用相应的工具或技术手段,按世代沿袭的方法完成从材料采集、构件加工到建筑安装成型、再到后期装修的全套建造过程,包括了造房工序、造房工具、造房材料、造房匠艺、造房习俗等各个层面的信息。”[5]由于传统民居建筑很难适应现代人的居住需求,相关技艺的传承也采用传统师徒相授、言传身教的方式,加之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多样,造成各地民居营建工艺不尽相同,个别地区建筑形式更是别具一格,甚至工艺上自成体系,并且传统民居建筑又以木结构为主,能够完整保存十分困难,许多有价值的传统民居已经由于缺乏有效保护而逐渐消失,民间匠师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是渐渐减少逝去。使得传统民居营建工艺面临着流失与失传、缺乏系统整理、地域差异致使难以整体把握、可逆向性研究难度大等等问题。
2.1.2 “典型地域传统民居营建工艺库”的建设
“典型地域传统民居营建工艺库”主要由郝大鹏教授和刘贺玮老师带头建设。其对传统民居营建工艺已有的相关档案资料、研究成果进行了科学的整理和保存,参考了历史上如《天工开物》、《营造法源》、《清代匠作则例》、《鲁班经》等对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典籍内容,以及上世纪 30 年代梁思成和刘敦祯两位先辈的大量研究成果和一些地方上的匠书、志、文史资料等。在建设过程中利用了立体扫描、全息拍摄、云盘、网络等数字化技术,最终建立了传统民居营建工艺数据库。还建立了传统民居营建工艺库模块内容体系,将传统民居营建工艺要素分为民居的历史演进、形制与构造、营建工具、营建材料、营建工匠、造房工序、习俗歌诀、风水择吉、装饰工艺、装饰图样、修缮技术、地域适应性技术总共 13 个大类,向下包含总计 2484 个知识条目。还对典型地区如大理白族民居、代县民居、徽州民居营建工艺以及黔东南苗族吊脚楼、川东民居营建技艺作了完整记录,并形成了系统性的调研报告。在工艺库的建设过程中,还根据传统民居营建工艺各要素的内容形式特点制定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构建了传统民居营建工艺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同时探索了可视化技术的运用,采用了可视化检索方式。总的来说,传统民居营建工艺数据库的建设为相关数字化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2.2 数字化介入传统民居营建工艺保护的可行性
过去单纯的文本档案、摄影录像等传承保护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这个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数字媒体已经渗透进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加快了时代的步伐。目前数字媒体已经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域,并主要应用数字复制、储存、建模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来实现数字化的信息资料采集、整理、编目以及应用与再开发等。
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保护是一个值得全民族共同关注的话题,其本质是通过各种手段去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财富,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艺术以及科学价值进行传承。然而在实物修复和保护的传统技术手段下,只能延缓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自然消亡,并且一些实物保护方法存在保护性破坏的情况。利用数字媒体可以将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全部内容完整储存进计算机网络,实现三维化的数字存档,建成诸如“网络数据库”、“虚拟图书馆”等可以在保存、复原、修复、文化交流以及考古研究中使用。数字媒体能使传统民居营建工艺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而存在,能以更多新的形式广泛传播,让大众了解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同时感受全新的体验。
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内容是十分丰富且涵盖面非常广泛的,既展现了中国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共通性。笔者认为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数字化设计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针对其中共通性(譬如造房工序,材料结构等)进行的数字化设计可以强调传统民居的知识普及,学习教育应用等;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其差异性(例如造房习俗,装饰图样等)来进行数字化设计以推动地域文化的品牌建设与推广,地域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等。


艺术论文参考

...........................

第 3 章 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数字化设计分析...........................10
3.1 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类特点分析............................................. 10
3.2 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类的数字化设计应用.........................................10
第 4 章 “数字营造——传统民居形式与构造”设计实践...........................16
4.1 需求分析........................................16
4.2 设计思路.......................................16
第 5 章 结语............................26

第 4 章 “数字营造——传统民居形式与构造”设计实践

4.1 需求分析
传统民居形式与构造是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一部分,根据“传统民居营建工艺分类资源目录主要内容”可以了解到,传统民居形式与构造包括传统民居屋基、构架、墙体、装修、屋顶等部位中各构件的名称及形式、比例尺寸、搭接方式关系等[8],其包含的数据内容十分丰富且数量巨大。在与“典型地域传统民居营建工艺库”建设的主要参与人刘贺玮老师的访谈交流中了解到,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传统民居形式与构造的部分内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本次访谈交流发现,传统民居屋架结构与榫卯的相关知识是传统民居形式与构造教学的重点部分。其中抬梁式与穿斗式屋架是中国传统民居屋架结构的主要代表,它们的形式结构以及搭建工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而像墙体、屋顶等作为一般了解即可。有关传统民居形式与构造的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这些“形式与构造”只能通过前人的手绘和实景图片呈现给学生,不够直观。相关的实体教学模型也很匮乏,而且制作时间、金钱成本比较高,也不易保存。事实上,传统民居形式与构造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我们对其进行数字化设计提供了契机,对其进行数字化设计能满足学生、教师的学习教育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展示与传播。


艺术论文怎么写

.............................

第 5 章 结语


本文针对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数字化设计与推广,着重于传统民居营建工艺在展示与传播方面的数字化设计,主要研究利用数字媒体进行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数字化推广设计。在前期研究中,阅读了大量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统民居营建工艺数字化保护的相关文献,归纳了国内外数字化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民居营建工艺保护的研究成果和理论。阐述了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目前面临流失与失传的现实境遇。发现在目前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中,缺乏展示与传播方面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媒体目前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尝试论述了数字媒体的应用在传统民居营建工艺保护中的可行性以及活态化价值。提出挖掘自身优势、满足教育学习需求、借助政府和文化机构力量的传统民居营建工艺数字化设计与推广方式。分析总结了目前传统民居营建工艺在展示与传播方面的数字化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数字营造——传统民居形式与构造”的设计实践,尝试梳理了 AR 技术应用于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优势与特点。探索性地尝试了在具体设计实践中应用 AR 技术,综合地探索了数字媒体与现代设计手段在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展示与传播中的应用。总的来说,目前关于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保护并不乐观,以展示和传播为主的数字化设计实践还不多。
传统民居营建工艺数字化保护以及面临的流失和失传问题还没有得到普遍重视。也缺乏 AR、VR 这类新兴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传统民居营建工艺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本文对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数字化设计与推广研究只能着眼于很小一部分,存在很多局限性。受限于客观条件,本次设计实践也主要着力于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数字化推广内容设计,对于推广的场景、方式、平台等具体问题的研究有所缺乏,只能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推进和补足。数字媒体将来一定会在传统民居营建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