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域中的幸福感理论与调查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059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幸福感:概念模型分析

“幸福问题是人生哲理仍至人生科学的集中处、枢纽处①”。虽然直到现代才开始幸福感系统测量与研究,但人们对“幸福”主题的兴趣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幸福感的基本概念涉及良好的心理功能与主观体验,其不仅是日常生活关注的焦点,更是强烈的科学追问,从人类知识起源开始,就有相当多的争论如何定义最佳的体验及好的生活的构成。然而,幸福是一个“每个人都知道其含义,但却无人能够精确定义。”H.Mjone,riedaman,978;儿留le,1957;Myers&diener,一995)②。虽然幸福感的研究文献极多,但却没有很好的定义(刘仁刚、龚耀先,1998)③。幸福,是一个充满困惑,充满神迷的千古难题。古今中外,差不多每个思想家都论述过幸福。但是,关于幸福的每个问题,从幸福的定义、结构、类型到其规律,却一直扑朔迷离,没有定论。康德曾为之感叹④:“幸福的概念如此模糊,以致虽然人人都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的清楚、条理一贯”,为此,康德只好无奈而富有韧性地将幸福定义为:“幸福”乃是尘世间一个有的存在者一生中所遇到事情都称心合意的那种状况。波兰哲学家亚当·沙夫在《马克思主义与个人》一书中,集中讨论了幸福理论,但他认为不可能给幸福下任何定义,否则就是痴人说梦。但尽管如此,却似乎并没有阻挡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思考与研究,虽然每个人幸福的原因可能不同(L卿bomirsk,2000;Lyubomirsk&Lepper,1999),在所有文化中,人们都把幸福的追求视为最珍贵的生活目标之一((Diener&oishi,2000;Diener,Suh,Smith&Shao,1995;Freedman,1978;Friand,,Bontempo,Leu雌&Hui,1990:场ubom止s琦,2000)。而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使得“幸福”这个古老的哲学话题纳入到科学实证的视野,幸福感研究就是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逢释与理解幸福感。
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它是一种感觉,一种状况,一种意向,还是一种态度?当代的许多问题都来源于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理论,因此当前有关的幸福感讨论往往涉及过去的定义,几乎所有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都对幸福的本质作过解释。在20世纪中,西方哲学界普遍将幸福与肉体的快乐和由此达到的心境密切联系起来,有关幸福的争论由哲学转移到心理学。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在论述幸福时倾向于用“愿望”、“享受”、“满足”等词汇。从哲学传统看,有关幸福的概念模型与理论框架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的类型:快乐论(hedonic)与实现论(eudemonia),快乐论认为幸福感由愉快与快乐构成。.....................
.................................

第二章幸福感:相关研究进展

1.幸福感的早期研究
现代幸福感研究主要解决l、“幸福是什么?”一幸福感的本质;“幸福从哪里来?”一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幸福感是如何形成的?”一幸福感形成的心理机制;4、“幸福感如何评定?”一幸福感的测量问题;“幸福感水平能够改善吗?”一幸福感的促进问题。
国外现代幸福感研究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叭厄nnerWilson1967年撰写的第一篇幸福感综述《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①,基于那时有限的资料,他对当时的幸福感研究进行了总结(Diener,1999)。自那以后的三十多年,幸福感研究己经硕果累累。在三十多年的研究发展历程中,随着幸福感主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的重点和层面也在不断转换,从历时态来看,显现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②,在第一阶段,幸福感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在第二阶段,开始探索并构建幸福感理论框架,试图解释与理解幸福感形成的心理机制:第三阶段侧重于完善与发展幸福感测量技术,以深入理解幸福感多样化心理过程,并为幸福感应用打开通道。
Dodgel930年提出幸福理论,但并未超出古希腊哲学家们的界定。1957年,美国密歇根大学Gurin,Vero盯和Feld联合了几个大学进行了一次全国抽样调查,主要研究美国民众的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但具明显的精神健康取向。20世纪60年代以后,研究内容逐渐由精神健康转向更广阔领域,既有情感、心理健康的研究,也有对认知层面的满意程度研究。
Wilson(1960)年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SWB个体差异的理论假设:l、需要的及时满足产生快乐,2、需要总是得不到满足导致不快,需要满足到什么程度才能带来满足感,有赖于个人的适应或期望水平,而这又受过去经验、同他人比较、价值观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他写出论文的年代,很少有人涉及他的第二点假设。20世纪60、70年代的社会指标运动,大大地推进了幸福研究的深入发展(Noll,2000),学者逐渐将幸福纳入到更广泛意义上的“主观感受”和生活质量研究中。尤其是对生活质量的强调唤起了社会科学、心理科学对幸福研究的极大兴趣,甚至经济学家也开始涉入这一领域,增加了幸福感研究的经济视野。在新的研究思路中,幸福被看成是一种主观感受,更确切地说,是对生活的全部投入和享受。1965年,Hadi即Cantril发表了13个国家关于生活满意和良好感觉的比较研究结果,同时,Noeman·Bradburrn也在一项民意调查中研究了美国民众的幸福感。1971年,美国心理学家Moberg(1971)在白宫老年化问题上探讨了老年人的幸福问题。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Perkins(1977)在美国心理学会的一次讨论会中,正式向心理学家提出了精神幸福的问题③。1976年,C田叮pbell和Converse等人用满意感作为指标研究生活质量问题,对美国2720人进行了总体满意感和15种具体满意感进行了调查,荷兰社会学家Veenhoven建立了93个国家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组成的幸福感数据库。....................
.......................

第一章幸福感:概念模型分析........................................7
第二章幸福感:相关研究进展........................................17
第三章幸福感:心理机制研究...........................................27
第四章幸福感:测评技术发展..........................................35
第五章幸福感:理论框架整合............................................43
第六章《综合幸福问卷》编制.........................................53
第七章MHQ:结构效度研究.................................................63
第八章MllQ:效标效度研究...............................................75
第九章MHQ:信度与统计资料.............................................87
第十章回顾与总结.............................................................99
展望:走向积极心理学.........................................................101
参考文献...........................................................................127

结论
积极心理学体系中首当其冲的是Diener所引导的主观幸福感领域的研究。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一being,简称SWB)是试图理解人们如何评价其生活状况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其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肯定性的评估,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状态。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生活满意,高水平的正性情感和低水平的负性情感。主观幸福感研究关注人们积极心理状态一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差异,其研究涉及主观幸福感的本质、影响因素、心理机制,评估以及如何增进人们的幸福感水平等。实际上,主观幸福感研究领域是在消极心理学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积极心理学的种子,与健康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Diener(1984)认为:心理健康的三个重要标志:1、主观性。心理健康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客观条件只作为影响主观体验的潜在因素,2、积极方面。心理健康并非仅仅只是消极因素较少,同时也是积极因素较多;3、多维性。心理健康应包括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根据他的观点,后来的研究者把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重要方面。传统的心理健康研究与评定实际上是一种消极取向模式的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健康”或者病态,而不是研究健康状态。而主观幸福感则是从相反的方向,也即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康问题。但其早期仅仅被视为传统心理学目的的附属和补充,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心理健康研究富有生命力的新方向。研究者越来越多地使用主观幸福感指标作为心理状况的重要指标,促进幸福感应该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心理疾病患者康复的基本目标之一应该是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增长。

参考文献
l、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幸福感概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1998,6(3):191一194
2、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2000,3:73一78
3、刘仁刚、龚耀先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量表的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1999,2
4、方积乾等生存质量研究概况与测定量表[J]现代康复2000,8:一23一1126,1133
5、刑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25(3):336一338,342
6、刑占军等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满意感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2:191一193
7、郑雪、严标宾、邱林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21)4:46
8、严标宾、郑雪等跨文化研究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推进[J]社会心理研究2001,3
9、杨鑫辉主编心理学通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80
10、郑雪、严标宾、邱林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4:46一5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