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衔接语的案例探讨——以第十三届全国中学生英语优质课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791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英语论文,笔者认为衔接语本身具有其功能,教师使用衔接语时,同时也加强了教学的功能。例如,教师使用复述式衔接语时,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巩固学生学习知识。问题式衔接语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评论式的衔接语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及批判性思维,小结式衔接语可帮助学生形成归纳总结的习惯。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初中英语作为小学和高中英语的中间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阶段需要与小学阶段做好衔接,又要为高中阶段打下坚实基础。在听、说、读、写四项英语语言技能中,阅读技能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主要途径。阅读题在各种考试中所占分值居高不下,可见初中英语阅读的重要性。根据 2011 年版《英语课程标准》,7-9 年级应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阅读技能的五级目标中要求:学生应该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陈传霞(2020)英语阅读对学生英语感知能力与英语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影响。英语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对课文准确地把握,并有条理的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的课堂话语上。

课堂话语又称教师话语,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所用的语言。课堂话语一般用来安排教学活动,进行师生互动,并进行教学内容传授等。大致可以分为课堂导入话语、内容讲授话语、师生互动交流话语和教师反馈话语四种类别。课堂话语是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取信息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课堂话语发挥着关键作用。

衔接语是课堂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程晓堂(2009)认为话语既包括人们说的话又包括写的文字。因而,教师话语中的衔接语不仅存在于书面文本中,课堂会话中也涉及衔接语的使用。如何将英语课堂中各个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使课堂像语篇一样连贯,有条理,需要教师重视对课堂衔接语的使用。

英语优质课是全国性英语教师公开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一线教师们以优质课为范例和学习对象,这也证明优质课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笔者以第十三届全国中学生英语优质课比赛观摩视频课件为研究对象,探索优秀教师在阅读课堂中衔接语的使用情况及特点。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法、词汇及文章内容的教学,同样注意课堂衔接语的使用,使整个教学环节前后顺序符合逻辑,各个教学环节紧密衔接。如果忽视了课堂衔接语,那么课后学生难以明确把握课文结构的逻辑主线,不能将整节课的内容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对优质课中教师使用衔接语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衔接语的使用规律及特点,为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使用衔接语提供参考范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1.2.2 研究意义

衔接语是课堂话语中的结合器,可以有效地将各教学环节进行紧密衔接,促进学生对课文结构的整体把握,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课堂知识。然而前人对课堂衔接语的研究较少,笔者在中国知网平台中,以课堂衔接语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近十年相关文献的发文量曲线,见图 1 所示:


英语论文参考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 衔接语

Halliday 和 Hasan(1976)在《篇章的衔接》中提出衔接理论,理论认为衔接包含两个层面:语义层面和形式层面。其中从语义层面上讲,衔接是一个意义概念,从形式层面(即语音、语调、词汇、语法)上讲,语篇的衔接关系是由语言形式体现的。针对衔接机制作用的论述,理论认为衔接是语篇连贯的决定因素之一,可以通过词汇、语法等手段,把上下文紧密联系起来,并讨论了五种衔接手段(即: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对语篇连贯的作用。衔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二语教学中,对研究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衔接语的使用有重要参考意义。

随着衔接理论研究的进展,衔接概念所包含的范围不断扩大。Halliday 和 Hasan 于1989 年在出版的《语言·语境·语篇》一书中提到衔接可被分为结构和非结构衔接两类。并进一步针对五种衔接手段进行分类,其中指称、替代、省略和词汇衔接被分为成分关系衔接,这四种衔接纽带可以形成同指、同类、同延三种关系,属于语法层面的衔接。连接衔接与新增的相邻对、延续关系等共同组成有机关系衔接。成分关系衔接和有机关系衔接共同组成非结构衔接。此外结构衔接包括平行对称结构、主位—述位结构、已知信息—新信息结构。这一研究丰富了衔接理论,对衔接做出了明确分类,为后人系统研究衔接及对连贯性的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指导这一理论的实际应用,其中,Michael(1991)将衔接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和语篇的分析中。

在篇章级别的衔接语方面的研究中,为探索篇章连贯性应具备的条件,林纪诚(1988)对语篇中句间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出篇章连贯应具备的四个条件,其中语义联系、逻辑规范、话题相关等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衔接语作为语篇中上下文信息的结合器,可以一定程度上表征句间联系。程雨民(1989)则认为语言形式上的不衔接,在语言意义上却可能是连贯的。

................................

2.2 理论基础

2.2.1 可理解性输入假说

可理解性输入假说是美国语言学家 Krashen(1985)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总结出五个系列假说,它们分别是: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他们总称为输入假说理论。Krashen 对这些假说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描述和论证。其中 Input Hypothesis 是 Krashen 语言学习理论的核心部分。学习者在接触“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即学习的文本材料是略高学习者语言技能的第二语言输入,学习者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文本意义及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 i+1 的理论,i 代表学习者的水平,1 代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文本材料。

根据 Krashen 的观点,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有以下四个特点:

(1) 可理解性。这要求学习者对学习材料可以理解,这是学生习得语言的最重要的条件。学生在理解文本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将文本内容吸收内化。对于语言材料,其难度应该是稍高于学习者已有水平。若是阅读材料过难或是过于简单都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所以,阅读材料的可理解性是二语习得的最基本要求。

(2) 趣味性和相关连性。若想使语言的输入更加有效,学生可以对习得的语言进行深加工,那么输入的阅读材料就要具有趣味性和相关联性。学生在阅读感兴趣的材料时,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学习内容的印象。

(3) 非语法程序安排。Krashen 认为,根据语法知识组织教学内容是不可取的。教学要在一个真实、自然的环境下进行,而不是将教学内容割裂成零碎的语法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是一个整体,学生不仅要学习语音、语法和词汇,还需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文章的题材结构等。仅根据语法知识进行教学是不合理的。

(4) 足够的输入量。输入是输出的基础,仅靠阅读几篇课文是不可能提高阅读能力的,只有阅读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阅读能力才会显著提升。只有学习者保证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保证语言的输出。


英语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研究设计......................13

3.1 研究问题................................... 13

3.2 研究对象......................................... 13

3.3 研究方法............................... 14

3.4 数据收集.............................. 14

第四章 案例分析与讨论...................15

4.1 十位教师的衔接语使用情况.............................................. 15

4.1.1 阅读前的衔接语案例分析 ............................... 15

4.1.2 阅读中的衔接语案例分析 ...................................... 19

4.1.3 阅读后的衔接语案例分析 ............................ 25

第五章 结论...................39

5.1 研究结论..................................... 39

5.2 研究启示..................................... 40

第四章 案例分析与讨论

4.1 十位教师的衔接语使用情况

本研究主要对教师的课堂话语进行着重分析,笔者以鲁子问(2016)对教学环节分类为阅读课的分类基础,共分为以下八个环节:(1) 课前准备;(2) 启动激活;(3) 呈现结构,认知结构;(4) 呈现词语,学习语词;(5)呈现课文,学习课文;(6) 小结;(7) 实践;(8) 运用。笔者将一节阅读课划分为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环节,将(1) (2) 归为阅读前,(3) (4) (5) 归为阅读中,(6) (7) (8) 归为阅读后,并依据优质课中教师所编写的教案对教师的课堂环节与鲁子问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分类进行对比划分。主要观察这几个环节的衔接语使用情况,分析衔接语的使用特点。

在一节完整的英语阅读课中,教师一般把阅读活动分为三个环节,阅读前、阅读中与阅读后环节。本节对各环节间的衔接语进行细致的分析,探索各教学环节使用的衔接语情况。

4.1.1 阅读前的衔接语案例分析

在一节课的起始部分,教师一般会对本节课所需讲的内容进行背景铺垫、话题引导,将学生引入本节课要讲的主题。阅读前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准备和启动激活。

4.1.1.1 课前准备环节

案例 1 是选自教师 1 的教学片段

T:Hi class, make yourself comfortable, move your chair a little bit, make sure you can stand up and sit down easily. Ok, good, relax. Let’s have fun, ok? I hope you will enjoy this class with me. Today we are going to do some reading and discussion activities together, but before that, let’s play a little game.

....................................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教师在一节阅读课的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这三个环节中,都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之间衔接紧密,有层次,课堂像语篇一样有逻辑,顺畅有条理,并通过多种方式的衔接语将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的衔接起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多样的衔接语下都能紧跟教师的思路,除了常用的问题式和直渡式的衔接语,复述式、小结式、评论式的衔接语也能带领学生温习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有效教学。笔者总结出以下四个结论:

1.衔接语的恰当使用可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衔接语本身具有其功能,教师使用衔接语时,同时也加强了教学的功能。例如,教师使用复述式衔接语时,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巩固学生学习知识。问题式衔接语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评论式的衔接语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及批判性思维,小结式衔接语可帮助学生形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教师在使用不同类型的衔接语可锻炼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属于语言的输入,而说和写的技能属于输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后,学生能根据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输出的内容比以往有所增加,课堂积极回答问题,有助于课堂效果的提高。

2.阅读前环节多使用问题式及直渡式衔接语,阅读后环节多使用小结式以及复述式衔接语。

阅读前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问题式以及直渡式的衔接语刚好满足这一要求,这两种衔接语在阅读前环节使用可提升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阅读后环节使用的小结式以及复述式的衔接语可以帮助学生温习并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吸收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阅读中教学环节是阅读课的核心环节,使用的衔接语种类丰富,衔接语搭配灵活。

阅读课堂中,阅读中是阅读课最核心的环节,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法、单词的学习都在此环节进行,阅读中也是连接阅读前与阅读后的中心环节,所以重视对阅读中的衔接语研究。阅读前使用直渡式和问题式的衔接语较多,阅读后使用复述式以及小结式的衔接语较多。阅读中环节除了直渡式和问题式的衔接语使用较多外,复述式、评论式、小结式以及承上启下式的衔接语都有使用,由于阅读中的教学内容多样,衔接语使用的种类最为丰富,不同种类的衔接语搭配可加强阅读中的教学效果。各种接语的搭配也较为灵活,并不是使用衔接语的数量越多越好,而是根据学生的学情、课文内容等因素使用衔接语,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