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博士论文,本文只考虑了单周期的问题,未来还可考虑每个周期更新不对称信息的多阶段问题。此外,随着市场上延保的流行,延保菜单的设计问题也值得在未来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耐用品指能多次使用、寿命较长的商品,如汽车、电视机、电冰箱、音响、电脑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耐用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耐用品的生产销售奠定了市场基础。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许多跨国公司涌入相同地域的市场,消费者对耐用品的选择更加多样化的同时,也加剧了耐用品市场的竞争。相对于普通消费品,耐用品一般价值比较高、产品寿命周期比较长,消费者除关注产品的静态属性如外观、性能参数等外,耐用品可靠性、售后服务质量等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耐用品企业把提供优势的质保服务作为竞争和盈利的手段。产品质保服务作为一种售后服务,是产品提供商为消费者提供的质量保证,它可以被看为是服务提供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型协议。在该协议下,质保服务提供商向消费者承诺如果所购买的产品在质保期内失效,质保服务提供商有义务免费对失效的产品进行维修或者替换。由于产品失效会产生相应的质保成本,低质量产品的制造商通常被认为不愿意提供较长的质保期。因此,质保的长度和质保的内容常常被作为传递产品质量信息的有效信号[1]。
博士论文怎么写
现实生活中,质保服务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基础质保和延保。基础质保捆绑于产品,不能进行单独购买。它在消费电子、家用电器以及汽车等耐用品市场中几乎随处可见。例如,海尔和美的对所售的家用电器(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等)提供1到2年的免费基础质保;大众为其汽车发动机提供6万公里或者使用2年的质保,而福特为其汽车发动机提供3万公里或使用2年的质保[2]。由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很难感知产品的质量,因此,他们通常通过产品的质保来预测产品的质量以保障自身的利益。产品的质保服务实际上为消费者减少了潜在的购买风险,它被广泛地认为可以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刺激产品的销量[3]。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产品质保服务已经成为企业之间的一种竞争手段。由于面对市场上众多类似的商品,消费者一般更愿意购买提供更好质保服务的商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企业通过延长其产品的质保期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从而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
........................................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本文在考虑质保服务的供应链环境下,基于博弈模型,分别探讨了供应链中需求预测信息、风险规避信息和产品质量信息的分享策略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基于耐用品市场中普遍存在的基础质保服务和延保服务,以及供应链中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分别从供应链中的质保服务研究、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分享研究以及供应链中的成本分担合同研究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三章考虑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原始设备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供应商通过制造商销售耐用品,耐用品的质保可由供应商提供也可由制造商提供,而质保的成本由双方共同分担。面对不确定的市场需求,制造商依靠市场优势可以对产品的未来需求进行预测,并且需求预测信息是制造商私有的。首先研究了制造商提供质保情形下,制造商需求预测信息的分享策略。其次,研究了供应商提供质保情形下,制造商需求预测信息的分享策略。随后在需求预测信息分享和不分享情形下,将两种质保政策下的供应链企业最优决策和绩效进行了对比,得出不同质保政策对供应链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一些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给出了管理意义。
第四章考虑包含一个供应商和两个竞争零售商的供应链系统,供应商以统一的批发价格提供一种产品给两个零售商,零售商们为了区别商品,各自为该产品提供质保服务。此时零售商们在市场上存在着价格和质保服务的竞争。同样面对不确定的市场需求,考虑零售商们都具有风险规避的行为,而风险规避水平是各自的私有信息。
第五章研究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零售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消费者提供关于产品的延保服务,而产品的质量是制造商的私有信息,只有制造商自己知晓。在此供应链环境下,探讨了制造商的产品质量信息揭露机制。首先研究了整合供应链下,整体供应链向消费者揭露其产品质量信息的信息揭露机制。随后探讨了分散供应链下,制造商向消费者揭露其产品质量信息的信息揭露机制。然后研究了制造商不愿意向消费者揭露其产品质量信息的情形下,制造商向零售商揭露其产品质量信息的条件。同样地,最后通过数值分析给出关键性参数对供应链企业最优决策和利润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启发。
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指出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未来研究方向。
..............................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 供应链环境下的质保服务研究
近年来,关于产品质保服务的研究逐渐成为运营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总结来看,可以归纳为三个方向的研究:供应链环境下的基础质保服务研究,供应链环境下的延保服务研究,以及供应链环境下基础质保服务和延保服务之间关系的研究。
首先,回顾与基础质保服务相关的研究文献。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供应链环境下,最优的基础质保期决策以及基础质保对供应链的影响等。Chen等[3]研究了在产品需求和基础质保期正相关的供应链中,制造商的产品定价决策问题。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两个零售商的销售成本对称时,制造商应该为每个零售商设置不同的批发价格。Sarmah等[11]考虑了一个双寡头分销渠道,渠道中两零售商存在着产品零售价格和基础质保期的竞争。研究结果显示协调这种类型的供应链,可能会导致更高的产品零售价格和更短的质保期。Wei等[12]探讨了供应链中互补产品的最优定价和质保期问题,他们发现零售商作为领导者总是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Taleizadeh等[13]提出对授权的产品提供质保服务可以降低灰色市场的影响。Dan等[14]研究了双渠道环境下,渠道中质保服务和其他服务之间的交互影响,他们发现价值增值服务之间的竞争会随着质保服务水平的增加而减弱。Lou等[15]研究了企业的品牌优势对质保信号作用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发现,在特定条件下,强品牌制造商有动机去提供较短的质保期以获得更多的利润。Li等[16]探讨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感知对制造商最优质保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制造商具有较低的质量名声而提供较好质量的产品时,制造商提供一个价格补偿是最优的。为了探讨产品质量和质保之间如何交互,Dai等[17]分析了产品质保期由制造商或者零售商决定的供应链。研究结果显示在分散供应链下,当分担更多质保成本的企业决定质保期时,整体供应链会获得更多的利润。随后他们提出了一个供应商回购合同协调了该分散供应链。
........................................
2.2 供应链环境下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分享研究
从供应链中的不对称信息研究对象来看,现有的文献主要聚焦于以下几类不对称信息研究:不对称的产品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的成本信息,不对称的代理人能力信息,不对称的代理人努力程度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规避信息,以及不对称的产品质量信息等。本文主要考虑供应链环境下不对称的需求预测信息,风险规避信息以及产品质量信息,探讨这三种不对称性信息的信息分享策略问题。接下来,分别从供应链中的这三种不对称信息类型进行文献回顾。
2.2.1 供应链中的需求预测信息研究
供应链中的需求预测信息不对称和需求预测信息分享一直是运营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经过大量的文献调查,根据供应链结构的不同,可以将供应链中需求预测信息不对称与预测信息分享的相关文献分为多个领域。第一个领域是一个上游供应商(或者制造商)和一个下游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的需求预测信息分享。研究这个领域的文献主要探讨需求预测信息分享的价值。较早在这个领域进行研究的是Cachon和Lariviere[43],他们探讨了怎样建立需求预测信息分享的合同,以保证供应链中产品的供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商分享其真实的需求预测信息可以实现最好的供应链绩效,然而,制造商有动机分享夸大的预测值以引导它的供应商提高供应能力。Yue和Liu[44]考虑了双渠道供应链下的需求预测信息分享问题。他们分析了以订单进行生产的双渠道供应链中需求预测信息分享的价值。通过比较有无直销渠道对供应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直销渠道对零售商绩效有消极的影响。Yan等[45]考虑了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的情形,探讨了不同的需求预测信息分享策略对该类型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渠道的制造商总是能从信息分享中获益,并且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越兼容,制造商从信息分享中获得的收益越大。而零售商绩效不受信息分享策略的影响。Jha等[46]考虑了一个合作新产品研发的供应链,研究了需求预测信息分享和资源共享对该类型供应链的影响。他们分析了不同的投资研发情形,并评估了需求预测信息分享对企业利润等的影响。
.......................................
第3章 考虑质保服务的供应链中需求预测信息分享研究 ............................ 25
3.1 模型描述与假设 ............................... 26
3.2 模型分析 .................................. 28
第4章 考虑质保服务的供应链中风险规避信息分享研究 .......................... 43
4.1 问题描述 ...................................... 44
4.2 模型框架 ............................ 45
第5章 考虑质保服务的供应链中产品质量信息揭露策略研究 ............................ 75
5.1 模型描述 .................................... 76
5.2 整合供应链向消费者揭露质量信息 ........................ 78
第5章 考虑质保服务的供应链中产品质量信息揭露策略研究
5.1 模型描述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制造商批发一种耐用品给零售商,零售商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还售卖关于该产品的延保。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可以选择购买或者不购买该延保服务。为了突出研究的重点,假设制造商不提供基础质保或将制造商提供的基础质保期归化为零,这并不影响本章的研究结果。假设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失效可能性为????, ????越大意味着产品的质量越差。如果消费者购买了产品的延保,则当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失效时,零售商需要对失效的产品进行免费的维修或者更换,并且消费者不需要承担任何的成本。如果消费者没有购买产品的延保,则当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失效时,消费者将由于不能使用产品而不获得任何的效用。假设消费者自己不能对失效的产品进行维修。
假设制造商通过自己上一代产品、类似产品的历史数据,或者通过退化实验等方式知晓自己产品的质量信息????, ????是制造商的私有信息。供应链上的企业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先验信念服从0到1的均匀分布,即????~????[0,1]。如果制造商不揭露其产品质量信息????,供应链其他成员对????的预估值为????。如果消费者只购买产品,其可以获得的无风险使用效用为????,消费者认为产品的不失效可能性为(1−????̃), ????̃∈{????,????},则消费者的期望效用为????(1−????̃)。因此,可以得到消费者购买产品时获得的总效用为????????=????(1−????̃)−????,其中????为购买产品的价格。如果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同时还购买了产品的延保,消费者将获得无风险使用效用????,此时,消费者的总效用为????????=????−????−????????,其中????????为延保的价格。假设消费者对产品的无风险使用效用????是异质的,服从0到1的均匀分布,即????~????[0,1]。
博士论文参考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之间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为了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提供优质的基础质保服务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提供延保服务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样的市场现象为研究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分享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环境。本文主要在考虑质保服务的供应链环境下,研究了供应链中不对称信息的信息分享策略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在考虑质保服务的供应链环境下,研究了下游供应链企业的需求预测信息分享策略问题。具体地,构建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制造商由于直接面对消费者,它可以通过自身的优势对产品的未来需求进行预测,预测的需求信息是其私有信息,它可以选择分享给上游供应商或者选择不分享。根据市场调研发现,本文考虑了两种不同的质保政策,即供应商提供质保和制造商提供质保,并且质保的成本由两者共同分担。首先研究了制造商提供质保的情形下,制造商的需求预测信息分享策略以及对供应链的影响。随后研究了供应商提供质保的情形下,制造商的需求预测信息分享策略及其对供应链的影响。然后对比了这两种质保政策,探讨了不同质保政策对供应链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一些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并获得了相应的管理启示。主要研究发现:制造商分享其需求预测信息给上游供应商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泄露现象。制造商分享其需求预测信息给供应商总是对供应商有利。然而,只有在质保成本效率较高时,分享需求预测信息才是制造商的主导策略。当制造商不愿意分享其需求预测信息时,供应商可以通过转移一部分钱款给制造商实现需求预测信息的分享。此外,发现分享需求预测信息给供应链企业带来的收益随着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和预测精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先动优势的影响,谁提供质保将对自身有害而对对方有利。然而,制造商提供质保可以使整体供应链的收益更大。该小节模型的建立基于现实中观察到的电脑零配件供应链系统,电脑零配件的质保可能由供应商提供或者由制造商提供,并且质保的成本可能由两者共同分担。依靠更靠近市场的优势,制造商可以通过以往的数据对产品未来的需求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