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住宅建设与每个城市居民息息相关,早在 1933 年,《雅典宪章》就已将居住作为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其他三项为工作、游憩、交通),并对其进行了影响深远的阐释和界定;“环境与发展大会”于 1992 年由联合国组织召开,在此次大会中,通过了《21世纪议程》,该议程提出了“人类住区”的概念;第二届世界人居大会于 1996 年组织召开,此次大会探讨了如何协调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与满足人类世代居住环境需求之间的关系,大会还探讨了居民都应当有适合居住的住房[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城市居民对于住宅的要求已经从满足居住需要向舒适性、便利性的方面转变[3]。
最近几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在这些新增加的城市中,中小城市的占比高达 90%。城市更新引发改善型要求[4]。但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各区域开始出现不平衡的发展趋势[5]。大型城市经济发展快、基础好,改善型住宅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中小型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有限,住宅小区的建设品质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改善型需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年-2020 年)》提出中小城市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城市发展的着重点应在中小城市,应当满足不同城市规模中的居民对于住宅的不同需求[6]。可见,中小城市改善型住宅的发展与建设,不但可以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还能够满足中小城市居民对于改善型住宅的强烈愿景[7],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城市之间不均衡发展的矛盾。
本文基于“城乡新居”改善型住宅项目构建了一套完整、系统的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首先选用德尔菲法,对建立的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层次指标进行相对重要程度的判断,其次选取改进指数标度的层次分析法创建判断矩阵,据此对各层评价指标进行赋值。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计算各备选方案的综合评价值,由此选出最优方案。最后对最优方案进行优化。对我国中小城市改善型住宅项目设计方案比选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为项目的决策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
1.2 研究现状
1.2.1 改善型住宅研究现状
(1) 国外改善型住宅研究现状
改善型住宅一词来源于我国,其概念在学术界和行业内并没有统一定论,本文所指的改善型住宅是指在满足居民的刚性居住需求后,提供满足居民居住品质需求的住宅。在国外,虽然提法不同,但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对于此类住宅需求的关注较早,发展也较为完善,能为我国改善型住宅的研究起到启示作用:
德国在 80 年代之前,对于住宅改善需求的定位主要在于使用面积的增大,在于每个居民都能拥有足够的住宅面积。因此,新建住宅的户均面积得以不断增加,在这一时期,居民对于居住的要求也随之改变,开始从大空间逐步转化为高质量[15]。
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地质构造决定了可供开发建造住宅的土地数量严重不足,房价十分高昂,因此日本的改善型住宅不再一味追求使用面积,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了使用功能的开发上。对住宅项目的要求包括绿地率、光照条件、公众观赏及游玩区域的面积等。每隔五年,根据国家经济水平的现状、公民对于住宅需求的转变对住宅项目的要求进行修改[16]。
WongTC 和 YapA 探讨了新加坡政府通过整体的公共住房政策来满足日渐增长的私有房屋需求[17]。住宅给不同层次的人带来不同的满意度,也是刺激家庭流动的社会表现形式。当居民的经济水平提高时,他们会产生提升居住质量的需要因而放弃作为大众消费品的公共房屋。自 1960 年以来,提供私有房屋的理念一直体现在新加坡的住房政策中。
TrehusS 解读了挪威的住房需求。二战后挪威住房政策的第一个十年主要讨论住房面积大小的标准。近年来研究方向又发生了变化,因为大多数城市居民的实际居住面积已经比“必需”的面积要大许多,这意味着居住者需要进行更高层次的住房消费[18]。根据这个观点,TrehusS 提出和讨论了“空间标准传统”,从文化相对主义和福利标准理论中需要决定论的角度为解释住房需求提供了另外的方法[19]。
.............................
2 改善型住宅项目基础理论研究
2.1 改善型住宅项目概述
2.1.1 改善型住宅的定义
改善型住宅的概念由我国提出,目前市场上并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政府相关机构对于改善型住宅的认定也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52],但普遍认为改善型住宅是指居民最基础的住房需求得以实现后,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及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于住宅的需求由刚需变为改善现有住房环境,如改善住房面积(或活动空间)、质量、小区内及周边环境、交通便利、公共配套设施齐全等[53]。
2.1.2 我国中小城市改善型住宅发展现状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明确了中小城市的内涵,对于我国未来中小型城市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部署。其内涵在于随着城市化演变进程的加快,数量与品质要齐抓并进,要协调好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矛盾,让每个居民都能切身体会到城市化带来的丰硕成果。而对于未来中小型城市的规划部署则在于大城市依然要保持发展势头,中小城市的发展也要被提上日程,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有所侧重地发展小城市,逐步缩短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差距。可见新规划将发展的侧重点放在了中小城市上。中小型城市是大型城市与村镇之间的桥梁,中小型城市的发展对于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更新引发改善型要求,如何解决中小城市日益增长的改善型住房需求,是实现其住房市场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要体现[54]。
截止 2011 年,我国城市化占比超过半数,城市人口比例首次超越农村人口比例,这标志着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重要阶段。城市化的演变促进了中小型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但我国中小城市改善型住宅的建设却跟不上城市化的脚步,与大型城市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大型城市房地产业已发展至瓶颈阶段,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存量越来越少,改善性住宅需求也已逐渐得到满足,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已将发展方向转移至市场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中小城市。而中小型城市的房地产企业对于改善型住宅的开发经验并不丰富,随着大型房地产企业的加入,势必会给中小型城市的发展注入强大的能量与活力,带去先进的开发及管理经验[55]。由此可见,中小城市改善型住宅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开发空间。
....................
2.2 改善型住宅项目设计方案比选方法
对建设工程的各设计备选方案进行评价比选,常用的方法有:AHP 法、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等,下面主要对论文中用到的比选方法加以介绍:
2.2.1 改进指数标度的 AHP 法
常用的层次分析法不能真实有效地反应人类的心里估计值,因此本文采用改进指数标度的层次分析法代替 1-9 标度法,能够更加贴切地反应人的内心所想,从而提高相对重要程度判断的准确性。
(1) 改进指数标度的 AHP 法将人们对研究对象的心理活动按照 10 个相同的层级进行分类,在对 x 和 y 进行比较时,可以按照以下层级进行评价[56]:
① x 和 y 相等,x 和 y 相差不大于±10%,可以认为 x:y≈0.9~1.1,其标度值为 1。② x 比 y 稍大,可以认为 x:y≈1.1~1.5。③ x 比 y 较大,取 a:b≈1.5~2.5,也就是 x 比 y 大一倍左右,而较大=(稍大)3。④ x 比 y 很大,以认为 x:y≈4~6,而很大=(较大)3。⑤ x 比 y 极大,可以认为 x:y≈8~10,取标度值为 9。若各个评价级别都以稍大来进行衡量,则得到下表 2.1。
工程管理论文怎么写
3 庆阳市“城乡新居”改善型住宅项目概况........................18
3.1 项目概况...............................................18
3.1.1 项目建设背景分析...................................18
3.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0
4 构建改善型住宅项目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36
4.1 庆阳市“改善型”住宅项目设计要点...........................................36
4.1.1 规划布局......................................36
4.1.2 户型面积......................................36
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设计方案比选研究.....................................45
5.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庆阳市“城乡新居”改善型住宅设计方案比选.................45
5.1.1 确定评价等级......................................45
5.1.2 确定各方案的指标隶属度...................................45
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设计方案比选研究
5.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庆阳市“城乡新居”改善型住宅设计方案比选
5.1.1 确定评价等级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运用程序,将改善型住宅项目方案比选指标体系的评价集定义为 Q={优,良,中,较差,很差}。优对应 10 分,良对应 8 分,中对应 6 分,较差对应 4 分,很差对应 2 分。则被定义的评语集为 Q={优,良,中,较差,很差}=[10,8,6,4,2]T。
5.1.2 确定各方案的指标隶属度
采用发送电子邮件、现场问询的方式对 10 位技术、经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 3 个比选方案的各指标进行模糊评价,调查问卷表见附录 C。经过整理,得出指标层的隶属度如表 5.1、5.2、5.3 所示。
工程管理论文参考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2020 年,我国“十四五”规划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列入未来努力实现的重要方向。我国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愿景一直坚定不移,那便是各项工作的开展实施及各类建设项目的推进都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为人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利益。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国民的家庭总体收入得到快速提升,再加之城镇化演变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国民对于改善型住宅的需求与日俱增,想要住上“好房子”的愿望愈加强烈。但由于我国地域间存在经济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因此在经济得到充分发展的区域与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改善型住宅的建设实力较为悬殊。而我国城市化的演变过程不断加速,中小城市的数量已超半数,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中小城市的数量会不断增加,中小城市的改善型住宅建设必将是未来房地产企业开发的主要方向。一个成功的设计方案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目前,国内关于改善型住宅方案比选的研究较少,对于方案的选择主要依靠决策者的经验,缺乏客观性与科学性。论文根据改善型住宅的特点以及项目定位及建设要求,对庆阳“城乡新居”改善型住宅项目进行设计方案比选研究,总结出以下结论:
(1)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结合改善型住宅的设计要点、庆阳市现有住宅特点、方案比选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依据等理论基础,运用专家会议法,构建出以功能性、规划布局、经济性、生态环境、建筑特色 5 个一级指标为准则层和 17 个二级指标为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论文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采用 Delphi 法和改进指数标度的 AHP 法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层被评价因素进行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对各因素进行赋值。由于改进指数标度层次分析法的运用,降低了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值的主观性,使得赋予指标的权重值更加科学合理。
(3) 对庆阳“城乡新居”改善型住宅项目的三个设计方案进行简要介绍,运用向专家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由于确定的评价指标大部分属于定性指标,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各指标的综合评价值,从而将各指标进行定量化,使得比选过程更具客观性。经计算得出方案一为庆阳“城乡新居”改善型住宅项目的最佳设计方案,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及比选方法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为项目的决策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最后,运用价值工程理论体系对方案一进行优化改进,从而使得方案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改善型住宅的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