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调查出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数据显示:目前有 1.2 亿农村劳动力处在流动就业的行列中,在这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约有 1 亿之多,而在这 1 亿多的农民工中跨省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就有大约 6000 万。农民工进城因为文化素质等各方面的因素,大多都只能选择制造业和建筑业中的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其中建筑业吸纳了约 26%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员。一方面,建筑业促进了农民工的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调整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体系;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但也因为他们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相对较低,他们成为了从事采矿、机械、建筑、制造等脏、累、苦、险行业的中坚力量,成为中国的最主要的劳动力之一,大大的促进着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起飞持续提供着充裕的廉价的劳动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也给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建筑施工安全了解甚少,大部分农民工未经正规的岗位技能培训教育,这样就导致了农民工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对需要严格执行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认识不足,从而造成他们在工作中违章作业时都不知道由此将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他们极易成为安全事故的肇事者和受害者,对于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和安全生产形势有着巨大影响。
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第一,安全经费方面存在经费不足、使用不到位、未做到专款专用;第二,安全产品方面,建筑企业为节省成本可能购买伪劣劳动保护用品,或存在发放不足的现象;第三,安全培训方面,建筑企业安全培训机制不完善,只重形式,未起到实际指导生产的作用;第四,安全意识方面,建筑施工企业有时为赶进度,经常需要农民工加班加点,导致农民工疲劳作业,形成安全隐患。建筑业内,用人单位能按规定提供劳动保护用品给劳动者的只占39%,有28%的用人单位只是偶尔发放,更有22%的用人单位从未发放过。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大多素质相对较低,劳动强度又相当的大;建筑企业不重视在农民工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工作;一些企业为节省资金,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购置、安装相关安全设施,上述林林总总的问题都能导致安全事故频繁的发生。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国内外主要针对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因素、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农民工权益保护等方面展开。农民工安全培训与教育是农民工系统学习安全管理知识的基础,农民工自身行为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相关法律法规是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坚实后盾。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从“农民工安全教育管理研究”、“安全事故中的人为因素研究”以及“建筑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研究”三方面展开:
1.2.1 建筑业安全管理研究
建筑业安全管理研究从源头就得到了很高的重视,并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了较为翔实的现场调查和实践,指出了建筑业安全管理良好发展的方向,并为我国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可供借鉴的发展路径。
苏锦明,刘佳希(2009)总结我国劳务队伍有三种形式,但“包工头”形式在建筑市场上未得到遏制,应用范围仍然较广。此外,研究者深刻剖析施工企业对劳务队伍进行管理与领导的特点,并提出在劳务队伍中开展培训与教育以提升劳务队伍的素质、规范其市场行为,有助于劳务分包的长远发展。郑建英(2009)也认为劳务分包作为专业化途径之一是建筑业发展的趋势,但工程质量不过硬、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劳务分包管理中的问题较为突出,研究者针对此探讨解决之道。何显华(2008)在意识到问题的同时将劳务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归咎于选择劳务分包单位时未引入招投标等竞争机制。张百岁,徐涛(2009)则认为劳务分包管理本身并不存在问题,而是其依存的环境——建筑市场不规范所致,诸如政府重视度不够、相关政策不全面等。
其他学者也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常陆军(2004)、(2000)认为提升劳务队伍的综合素质、构建成体系的培训制度是关键。严和平(2004)着力于探讨以下三方面:第一,加大开放力度,让劳务队伍有更多的机会以合法化的方式参与工程建设;第二,严控资质审查制度,对不符合资质要求的劳务队伍严格禁止其参与工程;第三,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劳务分包队伍在施工中有法可依、违法必究。Huang X.Y.(2003)侧重于劳务队伍的安全,认为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构建安全管理体系是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李湘萍(2005)聚焦于农民工、洞悉其培训现状,并基于供需视角分析劳务市场暗淡的原因,最后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创新机制进行肯定。郑宪强,何佰洲(2006)在总结劳动力过剩问题的基础上构建“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分析劳务队伍的流动性问题。商丽萍将劳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提到较高的高度,认为其是解决欠薪问题、保障质量、规范市场、维护稳定的关键。
.......................
第 2 章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农民工
建筑领域的建设活动主要是以建筑材料和设备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劳务活动将其转化为工程产品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工程建设的劳务是指建造工程产品的一种劳动,属于有偿性的劳动。建造出实实在在的建筑产品,与劳务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而在劳务实现的过程中,人作为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对产品的实现至关重要。纵观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产品可知,无论是我们所居住的房屋、工业厂房、基础设施等等,其实现的过程都是通过人的劳务将相关设计理念、功能需求转化为建筑产品,即农民工的劳动。
“农民工”这个词源于1991年发布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的规定》,该规定指出:“企业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是指从农民中招用的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工人,包括从农村中招用的定期轮换工(以下统称农民工)。”此后,“农民工”这个词被广泛应用到国家法律、政府文件、文献中。综括学术界的各种定义,对农民工定义的界定主要有2种,其一,是指背井离乡到城市务工的农村人口,此类为狭义的农民工;其二,是广义的农民工,不仅包括狭义的农民工,还囊括了在农村本地乡镇参加工作的劳动者。
广义的农民工定义主要有郑成功等人认为:“在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扩张的同时,农民工户口尚在农村,但却不再从事传统的农业活动,进城务工或留在本土乡镇企业劳作,但无法改变其户籍尚在农村的情况。导致农民工身份特殊、地位尴尬、流动性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是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社会群体。”
狭义的农民工定义主要包含如下学者观点:陆学艺等学者认为农民工是一个社会阶层,其认为狭义的农民工是指“在集体、国有单位的农村人口”。“农民工”是我国快速发展进程中,为解决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劳务用工短缺情况而出现的群体。农民工这一名称并非与生俱来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我国特殊的制度变迁所带来的特殊现象。
.........................
2.2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管理现状
2.2.1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生产现状
由于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安全事故也成为了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不少安全事故都经过了媒体报道(建筑业事故发生及死亡人数统计如表2.1所示)。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生命的威胁与财产的损失,同时也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些损失应该更加科学严格的对待。
从统计数据来看,从1998年到2013年这十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相对稳定,安全事故发生数量在小幅度内减少,这证明我国在对建筑业安全施工方面在开始得到重视。但是这并不能排除波动性的存在。而且由于统计的方法不同,有部分安全事故并没有列入此次统计中。工程安全事故仍旧时有发生,如2013年10月27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鲁商松江新城工程17#楼塔吊拆除过程中,发生倾覆事故,造成4人死亡。2013年10月13日,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校区图书信息综合楼工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由此可以看出,尽管相比往年对安全施工的重视开始增加,死亡总体数量也在减少,但是我国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率并没有明显大幅的下降,安全施工仍旧需要加大重视。
..........................
第 3 章 农民工安全管理博弈分析及模式构建..........................27
3.1 博弈论理论综述.......................27
3.1.1 博弈论发展概况...........................27
第 4 章 农民工安全管理应用.........................35
4.1 项目基本概况......................35
4.1.1 工程概况.....................35
4.1.2 工程难点....................35
第 5 章 推动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53
5.1 政府层面——安全监管主体........................ 53
5.2 企业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54
第 5 章 推动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5.1 政府层面——安全监管主体
在现实生产过程中,现代科技和经济不断快速的发展的,都会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带来诸多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变化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当原有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新的问题没有指导和约束力时。可能会导致整个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出现较大的漏洞。因此。不断发现建筑业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针对问题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修改《建筑法》中就当前的生产状况而言已不合适的条款。第二,严格审查劳务分包企业的资质。包括其是否具备相关的管理资质、劳务用工合同、劳务基地建设是否达到要求等等。
劳务企业和施工企业之间的合作应该是建立在交易合同上的,而且此合同还必须由第三方通过劳务分包交易信息一体化平台进行备案监管。这样就可以淘汰不透明式的暗箱操作劳务分包市场,建立良好的透明化的劳务分包有形市场。而且能对各个人员进行监管。加快落实实名制责任制、使各方面信息透明化、实体化、全面化。可以对各方人员各种信息进行动态监控管理。如企业名称、工程名称、工程承包内容、工程工期、施工人员信息等相关的信息,特别是可以针对各个环节制定负责人,形成责任制环境。出现问题可以落实到小团体或者个人。特别是完全可以杜绝那些无资质的“包工头”,杜绝那些无备案,无资质的小团体进入市场,杜绝违法转分包等等。净化劳务分包市场。使市场透明化实体化。
..........................
结论与展望
本文对建筑业农民工这一特殊的就业群体安全现状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到如下结论:
(1)从统计可知,建筑业较大以上事故主要由塔吊倾覆、模版支撑坍塌、隧道暗挖坍塌、施工电梯4方面引起。而其原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企业本身安全意识薄弱、资金不足;没有落实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建筑业的用人制度无法保障农民工安全;建筑业安全监督不到位;建筑业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没有保障;农民工本身特点导致其对紧张工作环境不能适应等;
(2)借助博弈论,对建筑业中可能涉及的博弈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建筑业中,企业为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而项目经理是安全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和监督者,农民工为受体,主要接受来自项目经理和劳务队伍的监管,故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管理博弈中,主要是企业与项目经理的博弈,只有企业加强对项目经理的有效监管,项目经理严格执行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才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解决建筑农民工安全问题在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三方的共同努力。政府主要从健全法律体系与管理制度、建立农民工安全保护联动机制、推进农民工安全生产职业教育的体系建立三个方面来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安全管理;企业主要从管理层面出发,从深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内涵、主动为农民工提供维权帮助、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四个方面进行推进;农民工个人则需注重加强职业技能学习及遵守法律法规,提高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略)
范文2:沈阳宝能环球金融中心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不断兴起,建筑行业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建筑行业之崛起一发不可收拾,在稳固经济增长和平衡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资料显示,2010 年,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消散,建筑行业总产值迅速增加,实现总产值 120031.13 亿元,同比增长 28.36%;增加值 23683.54 亿元,同比增长 2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7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生产、国家发展的重要行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自然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建筑业产品作为一个大型机构,其基础性特点也表露无疑:具有体积庞大,工种繁多,难以操控,技术复杂,露天作业和高处作业多,形式多样,高低作业经常交叉,机械化程度低,人工与机械频繁接触,现场安全状况动态变化等特点,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引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而且,随着建筑行业的日益扩展,在不断壮大的同时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在逐年上升。据相关数据表明,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 年,因为项目施工引起的安全生产事故多达 700 余起,因为事故发生造成伤亡 1000 余人,使得人们在面对项目施工行业时心事重重,忧心忡忡,建筑行业更被视为高危行业之首。同时,事故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社会团结与稳定。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是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展离不开人,建筑造福于民也旨在说明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安居乐意和人身稳定,因此,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也成为企业着重想解决的问题之一。
尽管近年来,国家对安全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已经推出了新《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也按照政府的要求,部署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施工安全事故预防机制,但从安全事故的总体发生情况来看,仍然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企业具体建设项目只是简单的停留在文件要求中,只是粗略的遵守,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建筑行业虽然一直跻身于世界前列,可是安全形势仍然很严峻,不容乐观,深入了解这种形式,改善甚至扭转这种不利的情况,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安全事故的起因,应用安全管理理论,结合实际的安全生产,探索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本文关注的是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有效措施的建立。
总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影响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而且还影响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安全管理问题领域的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高层建设项目中,由于其复杂的项目施工特点而带来的安全管理难题,尤其值得关注。因此,本文对高层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分析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并进行案例分析,针对我国现阶段建筑安全管理条件作出调整和布局,深化改革,提高我国项目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有关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方面,国外的专家学者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果,这些都是值得庆祝的,同时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利斯卡(Liska)则提出了开创施工安全的“零事故”技术,虽然很难实现,但是也强调了项目施工前的安全计划、安全培训及安全教育,召开专门安全会议,并提供施工安全保障措施。1988 年,Hinze 等研究项目建设中保持安全水平的主要方法,表明压力直接影响项目安全的进展,研究发现公司领导对安全管理有很大的责任。1992 年,Barrie,Paulson 等对美国的建筑安全管理成果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个人行为因素,不可抗力因素,环境因素,物质因素等。亨兹(Hinze)等人根据调查对中小型工程中安全状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进度计划与实际相结合很容易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项目安全,人员沟通简单,利润分配均匀,这些都保障安全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增进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信任感、存在感。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是由清华大学的华燕教授等人提出的,强调了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作用,以及标准化管理在企业总部和项目部两个层次建立的观点。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评估的安全形势,江苏科技大学梅强教授在一篇文章中应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模型来评估企业的安全状况,并使科学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该方法预测企业事故的发生的概率估计做出了很大贡献,应用风险管理理论安全管理。北京交通大学生郝生跃、柴正兴等人对系统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研究适合本国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案例,借助对方施工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加强政府建设安全和职业健康的统一监管,完善建筑安全中介服务体系等完善我园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措施。清华大学方东平教授对在施工现场发生的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进行研究,发现根据目前的统计得知,人员伤亡越严重给企业自身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社会舆论越大,企业越容易受到影响。北京理工大学的高进东工程师,关于结构化分析思想的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方法,以评价单元操作相关的所有组件的安全分类方法来简化分析过程,考虑到各种组件的交互识别风险。这种方式来解决当前大多数风险识别方法的评估依赖于良好的质量和经验,主观评价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可以发现潜在的事故序列,最初的事件和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进一步风险分析。江虹研教授研究了解我国的特点和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比较我国和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检查施工安全、施工安全教育体系与承包商在施工安全组织、人员和其他强制应用程序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关系和区别,进行优缺点的整体分析,改善现有安全管理建设体系,进一步研究改进的策略和建议,探索对我国国情的管理理念,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模式类型,为日后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指南。丁传波、关柯二位专家学者通过对施工安全评价的有益研究,对安全的本质提出了具体建议。但总的来说我国相关施工安全管理理论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必要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的项目管理方法,并最终得到安全、有序、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一些专家学者在对建筑行业事故的调查中发现,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安全事故复杂多变,我国的安全事故停留在事后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并且与安全管理相脱节,这很难从根本上规避安全事故。清华大学教授方东平等研究了在安全事故中对企业直接和间接造成的损失,而在我国企业统计的安全损失中,事故越严重的,统计的损失却比较小,企业记录的比较少等。
.........................
第二章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相关理论
2.1 项目管理定义、特点及职能
2.1.1 项目管理定义
曼哈顿计划的开始导致项目管理开始被认识和应用。改革之初,外国对他的评价是“项目管理知识、技术、方法完全适用于项目的活动,以达到项目的条件和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经济繁荣和事业迅猛发展,在 60 年代早期,华罗庚在访问美国时,项目管理受到了关注,并且随之引入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缓慢进化过程中,项目管理也逐渐打破传统的观点,慢慢演化。随着项目管理的应用,在中国人们又赋予其新的生命,项目管理在指定时间内通过使用各种技术,方法和工具,最大限度满足项目要求的需要,分别在时间、成本、业务范围的管理要素下,完成项目各项管理要求,使期望的项目计划通过组织、协调、控制得以施展,展现活动中所谓的专业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也就是说,项目投资决策的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项目后评估管理作为一组技术,用于计划,评估和控制工作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最终结果,根据预算,规范的流程达到理想的效果。
2.1.2 项目管理特点
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灵活的和创造性的工作;其次,项目管理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按照该项目完整的周期分配需求,确定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控制、项目选择、项目评估等需要;第三,项目管理是一个管理团队协调工作,需要各部门同意进行沟通协调;最后,基于面向结果来说,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外部资源提供跨职能部门,促进形成的成本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减少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质量管理,协调沟通、合同履行、资源管理、风险管理和全面管理所产生的成本,以上都是项目管理中需要的重要内容,并以此来满足项目的需求和期望。具体特点如下:
(1)长期性
众所周知,项目的投资成本巨大,资本从开创性的产品形式,经过几个阶段的工作,到最后的回收需要很大的周期,前期工作需要准备充分,如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销售阶段缺一不可,整个过程通常需要很长时间。
(2)时序性
虽然这个项目是一个大范围的活动,按照类别属于复杂的经济活动,但实施过程有严格的操作程序。这不仅是由于政府的行政管理,许多工作审批流程的约束,而且与项目的施工生产活动的内在需求息息相关。因此,建设项目的实施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计划,以便所有方面密切联系与协调,为了缩短周期,减少不必要麻烦,降低项目风险。
(3)动态性
项目不是一个固有的存在物,它会随着管理的处境不断变化的,在项目管理不同阶段其对项目投资、进度控制、合同管理、对外协调等工作都有不同的要求,动态性也会随着项目的波动受到影响,同时项目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项目施工项目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变化。
......................
2.2 项目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2.2.1 QFD 理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重视顾客的需求,企业生存的产品和服务需要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运作,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主的企业管理理念被提出,日本山形大学教授就在怎样设计出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质量功能展开等新产品的研究中得出众多宝贵资料,并且被众多企业所运用和流行,最后质量功能展开也由此形成,也就是 QFD 理论。在众多企业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美国供应商协会通过研究在 QFD 的基础上提出了 ASI 模式,在 QFD 原有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固有特点,分析包括质量展开、技术展开、成本展开和可靠性展开。QFD的发展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一项重要的里程碑,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质量屋作为一个崭新名词,是质量功能展开(QFD)的核心,质量屋是一种确定顾客需求和相应产品或服务性能之间联系的图示方法。“质量屋”共有四个步骤,
(1)QFD 的四阶段可以剪裁和扩充,并不是所有的质量功能展开都需要严格的按照上述四个阶段。根据具体的情况,QFD 的四个阶段可以进行剪裁或扩充;
(2)质量屋的结构可以剪裁和扩充,质量屋的结构要素,各个阶段大体通用,但可根据具体情况,每个阶段可以适当剪裁和扩充;
(3)质量屋的规模不宜过大,过大可能会引起一些弊端,不便于操作;
(4)QFD 各阶段质量屋的形成和利用必须遵循并行工程的原则,按照产品方案进行设计与施工进而达到同步是质量屋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必然选择,以便同步地规划产品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应该进行的所有的工作,确保产品开发一次成功。
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事故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因果关系和连续事件发生的原因。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事故是中心和事故的原因概括为三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海因里希首次提出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和社会环境、人们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情况、受伤、死亡。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企业事故的预防和产生的关键,消除机械或材料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链的过程,避免事故的发生。
......................
第三章 宝能项目概述及安全因素分析 ...................... 12
3.1 宝能项目概述 ................ 12
3.1.1 宝能项目简介 .............. 12
第四章 宝能项目安全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17
4.1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要素分析 .............. 17
4.1.1 安全管理意外事故性质 ............... 17
第五章 宝能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 31
5.1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 31
5.1.1 建立企业安全管理机构 ................. 31
第五章 宝能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5.1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5.1.1 建立企业安全管理机构
沈阳宝能集团必须设有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配有专职安全人员。沈阳宝能集团经理贯彻执行安全施工方针、政策、法规等,依靠的是宝能集团的安全管理部门,该部门是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的具体工作部门。沈阳宝能集团的安全技术骨干人员和检查人员应列为固定人员,不能随意调动。
建设部颁布实施的《施工公司资质等级标准》中明确规定,一级、二级资质公司的安全员需持有中级岗位合格证书;三级、四级资质公司的安全员需持有初级岗位合格证书。安全员工作的技术性、政策性很强,安全员的选择应着重看责任心、耐心和实践经验,并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并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岗位合格证,否则无法胜任安全员的工作。
5.1.2 建立项目安全管理机构
项目部作为沈阳宝能集团具体实施宝能环球金融中心工程项目施工的派出机构,是组织和指挥施工的一级单位,对项目的施工、安全、进度、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项目经理作为本项目安全施工工作第一责任人,应按照项目的规模及工作人员的数量,选配好一定数量的专职安全员并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并应建立项目部领导干部安全施工值班制度。
5.1.3 建立工地安全管理机构
工地要成立以工地主任为负责人的安全施工管理小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员,还要建立工地主要负责人轮流参与工地安全施工值日的制度,解决和处理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和全时段、全方位对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做到时时事事安全有人管,安全工作成为工地所有人员的第一要务,任何作业在施工前就要有安全规划,施工中要有安全检查,施工完毕要有安全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本文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了解到安全生产是关系国家民生的大事,也是对人的生命权的基本体现,因此搞好建筑安全管理非常重要。深入考察沈阳宝能环球金融中心项目安全管理的问题,在综合有关项目管理和项目安全管理的理论的基础上,对公司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安全管理的现状,并且设计调查问卷,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常见安全隐患及危险源、安全的影响因素、宝能集团项目安全管理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就项目施工单位本身的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上网搜集各种项目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有关理论和案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得出建筑安全管理的根本问题是人员的安全素质不高、安全投入不足和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分析理论的实质,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了解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动态和今后发展方向,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根据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得知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样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造成这种安全事故的原因也很多,建筑安全管理的根本问题是人员的安全素质不高、安全投入不足和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其次,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仅靠监督部门的外部安全监管,或宝能集团单方面的安全管理,很难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项目部本身还不能达到自律的程度,作为公司层面的相关职能机构必须对项目部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并加强检查力度,每个施工项目的目标也是公司的目标,公司层面要和项目部分工协作,全员参与管理才能达到既定目标。各方主体都必须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参与方,在安全信息完全透明化的情况下,互相制约、互相制衡,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处于有效受控状态。
最后本文通过对沈阳宝能环球金融中心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发现建筑工人的安全素质单纯靠安全教育培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同时还应该及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项目部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对项目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高效的项目部是工程项目一切安全管理工作的起点;提高管理人员自身安全生产素质,以及施工过程中资金投入效率,从根本上改善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技术问题,将安全责任放在首位,遵守纪律等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才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