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直接投资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58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研究了我国双向直接投资以及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现状,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并建立模型实证检验了双向直接投资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并从地区层面进一步进行了分析。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0.36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4.3万亿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全球的18%。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于劳动力成本优势,虽然这种粗放式增长方式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存在效率不高、资源利用率不高、创新要素不足以及带来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的增长阶段进行转变。在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能转变的背景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注重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出口竞争力。
然而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中,先进技术在传统产业升级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发挥着较大作用。高技术产业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其表现出的贸易状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科技实力。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对外贸易在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高中发展迅速,这不仅得益于倡导高技术发展理念和鼓励吸引高质量外资,还得益于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投资。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国际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各经济体进行产业转移和升级、促进本国贸易发展的重要实现方式。自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吸引外资不断地“由点及线至面”全面展开,同时外资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引进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资本也在不断走出国门,积极拓展海外业务路线并主动参与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猛增长,投资区域不断拓展,领域也不断深化。在“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存发展的格局下,投资的双向发展不仅对我国技术创新、产业出口升级具有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
............................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根据武海峰、牛勇平(2009)研究,从国际市场份额、劳动生产率、贸易特化系数、R&D强度等指标出发,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内较早有关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研究主要评价国家或地区整体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大部分研究侧重于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孙莹、徐柯(2018)从出口相似竞争程度和出口竞争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比较了中韩两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的竞争能力,发现研发投入、高技术总产品出口额和FDI对于中韩两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齐俊妍、王晓燕等(2015)认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激活技术活动的研发,产生联动并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李光勤、方徐兵等(2021)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之间存在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中介作用,需要通过加大创新、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等措施来提高竞争力。国外研究方面,Fabio Montobbio(2005)从国家和产业两层面分析了科技创新能力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关系,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商品竞争力。Braja M(2020)使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了欧盟高科技行业的出口绩效和竞争力。
在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方面,研究主要与要素禀赋、研发投入以及创新因素有关。傅素英(201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企业规模均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规模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最大。陈晓华、黄先海(2019)测算了生产性服务资源环节错配系数,发现资源环节错配不利于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资源禀赋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戴魁早(2019)研究发现,要素市场的扭曲会抑制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技术复杂度,其中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抑制效应相对较弱,不同时期下的抑制效应具有差异,而中国在加入WTO和金融危机后,要素市场扭曲的逐步改善使得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抑制效应有所减弱。Freeman(2004)研究认为国家贸易政策、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外资和贸易环境因素对高技术产业出口产生影响。Liu C、Gao Y(2020)探讨了OFDI对母国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作用机制,利用GMM方法检验了OFDI对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OFDI能够提高发展中国家母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的技术复杂度。此外,Czarnitzki等(2012)依据拓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OECD国家的政府政策、市场需求、区域技术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是影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高技术产品
“高技术”一词的概念在197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行的《技术与国际贸易》中第一次出现。“高技术”在《韦氏新国际辞典》中定义为包含有尖端方法或用途的技术。对于“高技术产品”,不同国家、国际组织及学者对于高技术产品的标准界定不同。国际上对于高技术产品界定依据基本是技术密度程度,依据研发经费投入程度(研发经费占总产值比重)和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专业科技人员占就业人数比重)两指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86年首次提出用研发经费投入程度作为界定标准,基于13个OECD成员国22个制造业的数据,将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医药品、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及电气机械及设备6类技术密集程度高的高技术产品分类。1994年,随着产业研发投入发生变化,OECD将间接研发经费纳入指标,基于10个OECD成员国的数据,将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医药品4类确定为高技术产品。2001年,OECD根据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第3版的标准,基于13个成员国的研发经费投入程度将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医药品以及医疗、精密和光学科学仪器5类高技术产品。
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国内对于高技术产品的定义与2001年OECD划分标准基本一致。2002年《高技术产业分类统计目录》划分了医药品、航空航天器、电子及通信、计算机及办公、医疗仪器和仪器仪表5类高技术产品。2013年将高技术产品归为制造业和服务业两类,2017年国家统计局根据修订标准将信息化学品纳入定义目录。根据上述资料,可以认为高技术产品在科技发展背景下具有技术密集度高、研发投入大、风险性强和成长性强的特点。因此,本文按照国家统计局2017年对高技术产品的定义进行研究,考虑到服务业高技术产品在2013年被归类,以及第六类信息化学品纳入时间较晚,本文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科技制造业层面的其余五类高技术产品。
.............................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比较优势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1817年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使生产力存在差异,由此产生相对成本不同的比较优势。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一国即使没有绝对生产成本较低或较高的产品,只要能够生产具有相对生产成本较低或较高的产品,就能够实现商品的出口或进口,通过贸易使得交易双方都获得比较利益。在李嘉图贸易模型中,两国投入劳动力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只能在本国流动。这意味着国际贸易发生来自于各国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机会成本决定了贸易一方的出口或进口,即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或服务进行出口,对没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或服务通过贸易来进口。比较优势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在现代全球分工体系中起着理论支撑作用。在世界各国分工的不断细化过程中,比较优势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个产品整体的生产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到某个产品生产的中间投入环节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进一步解释了实际贸易现象,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高技术产品贸易的迅速发展说明了该理论的适用性。
2.2.2 H-O要素禀赋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伊莱·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与伯蒂尔·俄林(Bertil Ohlin)在1933年提出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批判和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的某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生产各种商品时使用这些要素产生的价格以及要素投入比例的差异产生了各国对于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一国出口的产品应该具有相对丰裕生产要素,进口的产品应该生产要素相对稀缺。这意味着商品生产需要包括劳动力以外其他不同的生产要素,不同的商品在生产时需要的生产要素配置也不同,该理论将生产成本差异从生产效率差异拓展到了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在全球资源具有差异的情况下,要素禀赋理论分析了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进一步解释了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有利于各国形成都获利的分工模式,为我国贸易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符合经济现实,对研究相关贸易问题以及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
第3章 我国双向直接投资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 ................ 13
3.1 我国双向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13
3.1.1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 13
3.1.2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 15
第4章 双向直接投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机制分析 ................ 22
4.1 IFDI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 .............................. 22
4.1.1基于技术溢出效应 ......................................... 22
4.1.2基于产业升级效应 ......................................... 23
第5章 双向直接投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 32
5.1 模型建立............................... 32
5.2 变量选取与说明..................... 32
第5章 双向直接投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5.2变量选取与说明
根据相关文献分析影响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本文实证研究的被解释变量是全国各省市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解释变量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外商直接投资额和对外直接投资额以及两者的交互项,其余控制的变量为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根据数据可获得性及通过数据整理,本文使用2009-2016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其中由于西藏的数据缺失较多,故不包括在内。相关变量说明如下。
被解释变量。全国2009-2016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本文用EXP表示,用来衡量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以及相关情况,数据来源于2009-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解释变量。全国2009-2016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本文用IFDI表示,用来衡量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水平,数据选取外商直接投资存量,来源于2009-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全国2009-2016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对外直接投资额,本文用OFDI表示,用来衡量我国对外投资水平,数据选取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来源于2009-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为检验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协调作用对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模型引入双向直接投资的交互项,进一步分析我国双向投资协调发展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关系。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了我国双向直接投资以及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现状,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并建立模型实证检验了双向直接投资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并从地区层面进一步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从现状上看,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总体上逐年扩大。2002-2020年间,我国双向直接投资经历了单一外资流入、对外投资发展和双向投资并举发展的阶段。其中2005年我国对外投资步入资本净输出阶段。从地区上看,东部和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西部地区呈波动趋势,双向直接投资在地区间的差距较大。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在2004-2020年内总体呈上升趋势,加入WTO后高技术产品出口额逐年增长,期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国内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而有所下降,其余年份稳步增长,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经济波动影响。从结构上看,计算机及通讯技术领域比重较大,且东部地区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较大,加工贸易为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
第二,通过分析双向直接投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产业升级效应、资本积累效应对高技术产品出口产生作用;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市场寻求效应、效率寻求效应、创新要素寻求效应对高技术产品出口产生作用。外商直接投资给东道国带来发达的技术、科学的管理理念以及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进而促进高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升产品生产效率,促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对外直接投资给投资国带来了更大市场空间以及东道国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等要素,进而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国际贸易文章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