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据调查,我国的城镇化率在2011年首次突破了50%,这意味着我国从此进入了以城市为主的新时代,进入了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城市让明天更美好”不再是一句口号,而变成了当代中国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人口流动速度的不断加快,大量人口聚集于城市,社区人口规模显著增加。据调查显示,我国街道的平均规模已达 3.5~6.5 万人,居委会平均拥有人口数为 3127 人、969 户。而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城市中社区人口一般不超过1000 人、300 户。[1]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为社会生活的主要空间,城市社区的地位更加突出,成为基层城市解决贫困、失业、疾病和犯罪等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重要载体,担负着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社会性需求、加速社会发育、降低社会风险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历史重任。在历经了20多年的探索之后,作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伴生品,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管理体制、治理模式和治理方法等方面的探索日趋成熟。然而,传统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例如:服务管理理念滞后、体制不畅、机制不活、管理方式粗放,信息无法共享,居民满意程度较低等等。
...........
第一章 概念体系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体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城市社区中的“网格化管理”与计算机领域中的“网格化管理”有其相似之处。“网格化管理”在管理思想、方式和管理手段方面都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鉴于其强大的功能,我国开始将“网格化管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管理的各个领域,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是网格化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在城市社区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即将城市社区所辖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统一的分类和编码,输入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并指派网格管理员随时巡查网格内的情况,从而实现城市社区管理的主动化、动态化和精细化。[4]事实上,“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提出并不是对传统城市社区管理进行根本性变革,而是希望通过一种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对社区基本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的目的。
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吸收了无缝隙组织结构的特点,以及立体式、全方位的服务方式,是“无缝隙政府”理念在中国基层社区的一次实践探索。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在理念上倡导以人为本,把服务群众、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宗旨,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价值标准,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利、快捷的人性化服务。一方面,网格化管理通过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通过“网格”这一新的结构单元最大限度的贴近服务对象,从而实现了“纵向到底”。另一方面,网格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管理信息技术平台,打破职能部门之间的边界,实现了横向到边”。此外,网格化管理通过建立监管分离的“双轴化“管理体制,打造了“发现问题、分析处置和反馈评价”的闭环式业务流程。
第三章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模式研究 ................... 51
一、北京东城模式.................................... 51
二、上海长宁模式........................... 55
三、湖北宜昌模式............................. 59
第四章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总体评价 ....................... 68
一、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创新价值.................................. 68
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绩效分析.................................. 73
第五章 展望:城市社区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 .............. 86
一、网络化治理的导入.......................... 86
二、城市社区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的必要性分析.......... 94
三、城市社区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的对策建议............ 97
第五章 展望:城市社区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
一、网络化治理的导入
与等级森严的科层制不同,网络化治理的规则不是政府自上而下的安排,而是产生于不同行为体共同学习的过程之中,是一个随着环境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治理网络为其成员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最佳平台,使网络参与者能在一个相对开放、平等的环境中共同成长,并采取共同行动对网络做出持续性改进,以维护整个网络治理体系的有效性。 一方面,提升自身适应能力,获取网络利益的最大化,是每个网络成员追求的目标和动机。与此同时,网络参与者在进行自我调整的同时还要根据需要不断调整合作的对象、范围和领域,从而使网络权力资源的分配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另一方面,当面临分歧、矛盾,以及治理危机时,参与者能够在弥合分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探讨网络规则的改进,从而使整个网络治理具有明显的过程性与动态性。
二、城市社区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的必要性分析
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权力下沉并分布到基层,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既无法依靠单一的等级制对社区实行自上而下的控制,当然更不可能将社区完全置于市场机制的操纵之下,再加上公民社会日渐崛起带来的社区管理的新生力量,西方的“合作网络治理”无疑可以为我们的城市社区管理提供一个更好的选择。从辩证的观点来看,本文所提出的城市社区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它既不是对我国“网格化管理”的全盘否定,也不是对西方“网络化治理”的照搬照套,而是将“网格化管理”的技术与“网络化治理”的理念加以充分的融合。
...........
结 论
我国城市社区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的转变是无法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通过社区自身的演化而自发完成,而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综合的系统性工程。众所周知,西方的“网络化”治理是以第三部门及社会力量的充分发展为前提的,很显然,现阶段我国的城市社区并不具备这种环境或者条件。归根结底,城市社区建设是无法独立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当前,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还处于摸索阶段,方方面面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不可能脱离政府而自发地从无序走向有序。那么,在目前的大政府格局之下,在城市社区治理基础薄弱、管理经验缺乏、相关理论和制度尚不健全等实际因素的制约下,如何才能实现“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的转变就成为一个十分重大而又亟待研究的课题,无论是方法上还是内容上都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工作。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