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人们对“技术转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在不同国家和区域间的移动这一层面。随着大学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轴心机构”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研究成果从大学到企业的转移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大学的技术转移反映了科学向生产力转变的过程,因而受到科学界、企业界、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尤其是在教育界,就如研究思潮曾经被许多大学竞相仿效一样,现在对于如何将科学研究的经济价值最大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1.1.1研究背景
(1)国家创新体系逐步建设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我国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已见成效,科技中介机构数量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尽管取得了这一系列成绩,但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还面临许多问题,国家创新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宏观统筹机制不健全、整体系统效率不高以及创新要素流动不畅等方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是创新要素的累积,而是要形成一个高效的创新网络体系来促进各创新主体的沟通、合作和协调,促进知识、技术、市场信息有序流动。
“技术转移体系”是我国国家五大创新体系之一,是链接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之间的桥梁,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体制、机制和运作方式,技术转移一直都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已经成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障碍。
(2)经济与科技不断融合
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科学、技术和经济分处于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在农业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几乎可以与社会的发展相脱离。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进入工业经济时代,技术和科学的关系发生改变,冲破了彼此的界限逐渐进入一个统一的活动范围,科学成为技术的成长基础,技术反过来为科学的探索提供手段。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出现了以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使经济结构、市场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改变是科学与技术作为一个整体与经济活动的不断融合使然,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加大。面对科学技术经济一体化发展这一趋势,“知识”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生产要素已经被普遍认可,其贡献率已经超过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传统的生产要素。经济活动的关注点正在转向知识要素的配置上来。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融合,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市场节奏不断加快,一些产业领域己经出现以快变为特征的市场形态,使技术创新活动面临更多的要素投入和市场风险,这种发展趋势越来越超出企业的承受强度。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技术产品换代周期的缩短使得许多企业的研发经费节节攀升,一些企业选择关闭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而将研发投资转向大学。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大学在研究计划的选择与执行方向上,已不再只着眼于基础导向,而是产业应用导向。
(3)支持政策陆续出台
技术转移是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许多措施促进这项工作。2006年2月,国家公布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力争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的目标。《规划纲要》里明确指出,教育和科技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百年大计,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为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促
第2章大学技术转移管理基础理论
2.1技术与技术转移
2.1.1技术
在本研究中的技术,是指根据科学原理创造或发明并经过实践检验的,且能在技术市场上流通、成为商品的各种物质手段,包括图纸、程序、工具、仪器、仪表、设备等,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能用图纸、文字、技术指标、程序等表达,且具有明确的边界;
第二,有明确的产权归属。技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伴随着其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变化,因此,可交易的技术必须有明确的支配者或所有者;
第三,本文所指的技术是具有一定稀缺性、垄断性的技术而不是被大家所熟知或了解的公共物品,这种稀缺性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可来自于所有者自身釆取的保密措施。
第3章大学技术转移项目管理体系研究...............40
3.1大学技术转移管理范围...............40
3.2大学技术转移管理流程...............45
3.3大学技术转移目标管理...............55
3.4本章小结...............60
第4章大学技术转移风险管理...............61
4.1风险识别...............61
4.2大学技术转移研发进度风险评价...............66
4.3大学技术转移项目选择风险控制...............70
4.4本章小结...............80
第5章大学技术转移管理效果评价...............81
5.1评价流程...............81
5.2评价指标...............82
5.3评价模型...............88
5.4算例...............92
5.5本章小结...............99
结论
本论文以大学技术转移管理基本理论为基础,将项目管理的理论引入到大学技术转移管理中,对大学技术转移管理范围、管理流程、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构建了大学技术转移项目管理效果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了大学技术转移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从理论上揭示了大学技术转移的机理。大学技术转移是把技术作为商品,从技术所有者(大学)向社会生产主体(企业)转移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资金、技术、人员、信息等多个要素的流动和蹄选是在一个网络体系中进行的。该网络体系包括政府、企业、大学3个主体;核心管理系统、资源整合系统、技术支撑系统和产业化系统4个子系统;以及信息平台、技术平台、资金平台3个平台。根据技术转移动力来源的不同以及大学、企业参与时段的不同,将大学技术转移分为委托研发、合作开发、技术许可、衍生企业四种模式。
(2)构建了大学技术转移管理内涵认知模型,并凝练出五种管理模式。大学技术转移管理是对信息、人员、资金、技术等多个要素进行管理的动态过程,其管理内涵认知模型由理念层、机制层和操作层三部分构成,理念层主要体现于战略部署、管理模式等;机制层是理念层的具体化,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流程、规章制度等,是整个模型的核心;操作层是将机制层固化为操作程序,表现为一个信息化支持平台,融入了业务流程和各种规章制度,与机制层一起确保理念层目标的实现。通过分析国内外大学技术转移的发展历程,凝练出五种管理模式,即职能部门模式、公司模式、研究院模式、基金会模式和委托中介模式。
(3)界定了大学技术转移管理范围,并绘制了工作流程图。由于大学技术转移具有项目管理的基本特征,本文将“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到技术转移管理活动之中,通过工作任务分解的方式,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绘出了大学技术转移四种模式下的WBS,界定了每种模式下的管理范围,解决了当前大学技术转移工作边界不清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流程图的形式详细地展现了大学技术转移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并从质量、进度和费用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目标、管理要点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孙燕,孙敏,曲雁.高校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管理工作体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7); 26-27[2]高宏.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及其培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2,(9): 51-55
[3]徐继宁.英国大学与工业关系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7,(6): 23-27
[4]柴明勤.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 (6): 67-68
[5]曹健林.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有三方面意义[N].中国教育报,2010-03-01
[6]姜志忠.大学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优势及其发展前景[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6): 39-41
[7]原长弘,贾一伟,方坤,等.中国大学体制类型对高校知识转移的影响:一个基于资源观的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 (7): 134-138
[8]York A. S.,Ahn M. J.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 success factors: a comparativecase stud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Commercialisation, 2012,11(1-2):26-50
[9]Niosi J.Introduction to the symposium: Universities as a source of commercial technology[J].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 2006,31(4): 399-402
[10]Aida Caldera,Olivia: Debande. Performance of Spanish universities in technologytransfer: an empirical analysis [J]. Research Policy, 2010,39(9): 116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