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影响欧元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之概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01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回顾整个欧债危机从爆发到恶化的整个演变过程,可以为欧元在国际结算货币中所占地位的沉浮提供理论印证。2008 年,冰岛经济走进了与其气候极度相似的冰封期——其国内三大银行,在当时金融风暴的席卷下债台高筑,1300 亿美元的对外债务,使其难以支撑。三大行宣布破产后,政府不得不被迫接管这个无比沉重的经济包袱,于是演变为主权债务危机。这个包袱的总值直逼冰岛 GDP 的 7 倍。冰岛如此羸弱的发动机拖着巨大的累赘,只能是风雨飘摇,举步维艰。在苦苦支撑了不到两年时间后,于 2010 年,全民公投,宣布冰岛破产,其成为欧洲第一个经济全面崩塌的国家。被高耸的债台压垮的冰岛展现了欧债危机第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外向型”危机。

遭遇冰封的不止冰岛一国,穆迪于2009年初将乌克兰信用评级下调,巧合的是,此刻的迪拜似乎也刷爆了自己的“信用卡”,迫于金融压力宣布其拥有的 800 亿美元债务将延期半年偿还。这直接导致穆迪和标普同时大幅下调其政府企业信用评级。其时中东欧各国所持的外债总额高达 1.7万亿美元,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下隐藏的巨大违约风险使得世界银行、欧盟和 IMF 难以“静观其变”,在其施以援手后,中东局势得以暂时稳固。中东欧各国的危机体现了欧债危机第二阶段的特点——“外来型”债务危机。

此后,欧债危机步入第三阶段,“传统型”债务危机开始在欧元区列国上演,遭到影响的主要有西班牙、希腊、葡萄牙。这一阶段表现出了典型的收支失衡。2009年底希腊主权信用评级遭到三大评级机构同时下调。这一下调引起巨大震动,希腊直线飙升的融资成本不仅使其自身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也使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欧元区成员国受到牵连,纷纷开始滑入危机之中。2010 年初,由于多国预报预算赤字会持续走高,导致股市连续下挫。

紧跟着,西班牙也步了意大利的后尘,这个欧元区的第四大经济体也陷入了债务危机的泥潭。2011年,这个欧元区核心成员国之一,其拥有的公共债务占 GDP 总额的69.6%——7840亿欧元。尽管西班牙当局一直勉力支撑,采取了一系列经济紧缩政策,力图达到减少财政赤字的效果,并使自己从恶劣的经济泥潭中恢复,但其结果并不理想,投资者显然没有恢复信心,完全不买账。对西班牙经济缺乏信心的状况很快在市场中弥漫,是年 8月,其国债收益率一路蹿升,持续走高,债务违约风险居高不下,造成难以缓解的压力。

1.2 研究方法与框架、创新点与不足

1.2.1 研究方法与框架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归纳总结、图表和数据分析、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1)归纳总结。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形成本文具体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框架;在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利用整理搜集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欧债危机对欧元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产生的影响和冲击。

(2)图表和数据分析。运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对欧元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的决定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全方位的图表和数据分析。以欧债危机的爆发为切入点,用同样的分析框架阐述了此次危机对欧元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的影响。

(3)比较研究。通过对欧元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决定因素的分析,结合目前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对人民币未来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国内条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的前景进行预测与展望。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的导论中,首先对欧债危机的爆发过程和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从而提出本文的研究重点,然后简要阐述了文章的研究方法,构建研究框架和结构安排,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最后的文献综述部分,对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进行了梳理。

第二部分分析欧元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的决定影响。分别从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货币的稳定性、国际贸易参与程度、广泛的文化政治影响等方面对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着重以欧债危机的爆发为切入点,通过从欧元汇率的波动、欧元区经济发展状况、金融市场的变化等方面,分析欧债危机对欧元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的影响。

第四部分是基于前文的分析,从我国角度出发,对我国出口商和政府在面对目前的形势,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从长远角度,对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发展作出预测,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条件以及面临的问题。

第2章 分析欧元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的决定因素

自1999年 1月1日欧元诞生之日起,到目前为止,欧元区共有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等 17 个国家。在此之前,德国马克已经作为国际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决定因素来看,在经济实力、金融市场的规模、货币稳定性、国际贸易参与程度以及文化政治等方面,欧元已取得与美元一较高下的水平。

2.1 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一个经济总量较大的实体可以为本国货币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在经济波动时有能力抵御外部冲击,使得该国货币不易受到各种外部风险的影响。经济规模越大,经济实力越强,就有利于保证该国货币稳定的购买力,那么这种货币的竞争力也就越大,交易者对其的信心也就越强。

另外,一种货币的价值体现在别的国家在交易中愿意使用它。而规模大的经济实体,其货币表现出的网络外部性越大,这种在未来交易中仍然愿意使用历史上的国际结算货币的惯性,能够帮助该货币维持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欧元区经济体强大的经贸实力决定了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经济总量和实力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在正式流通后不久,欧元就成为了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表 1 中,自 1991 年开始,除了 2011 年,欧元区 GDP占世界 GDP 总量中的份额一直处于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11年排名第三位,中国位居第二),欧元区的经济地位是欧元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坚实物质基础

Chinn 和 Frankel(2005)研究表明,主要货币发行国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例每上升 1%,短期来看会相应地造成该货币在各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上升约0.1%,长期则会上升 2.2%。由于储备货币是货币国际化的最高形式,所以经济规模对于较低形式的货币国际化,如计价结算,也会产生类似的影响。

由表1和表2可知,自欧元产生之后,伴随着欧元区国家GDP 在世界GDP 总量中的份额基本一直处于仅次于美国的水平,欧元在所有国家外汇储备中的币种比例也基本保持增长态势,同时,欧元也是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储备货币,这种欧元在外汇储备中数量不断增加和地位也间接说明了世界各国对欧元的信心。

2.2 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

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一般是指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和有效性。发达的金融市场意味着具有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二级市场完善、流动性高且管制较少,这对增加本国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提升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作用明显。

一种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是以其背后的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为基石的。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其发行国必须要拥有一个规模足够巨大的金融市场。并且这个金融市场还需要具有以下一些特性:完善健全的体制,以及充分的开放性等。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直接决定着市场行为参与者的多寡,交易量的大小。只有参与者越多,交易量越大,才越容易控制和降低交易成本,反之亦然。此外,只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才能保证金融工具具备有利于投资者和央行的性质:较强的流动性,较低的成本以及高安全性。这样的金融工具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国际贸易中的外汇风险。这些有利因素都是支撑一种货币趋于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其次,整个国际社会对某种货币的信心是建立在该国金融市场足够发达的基础之上的。而只有足够的信心才能提高贸易的参与者在结算过程中对该种货币的需求,从而提高该货币的国际化认可度。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货币背后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以及弹性都是支撑该货币能否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必要因素。

金融市场的交易额,尤其是其中的外汇交易总额以及国际经济活动中交易产品和金融工具的种类决定了该金融市场的广度。而是否拥有一个完整的二级市场是衡量金融市场深度的重要指标。其弹性是指,在外部经济冲击及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压力冲量下,金融市场所表现出来的抵御力。如,在高弹性金融市场中,当超常的大规模交易产生以后,市场能对相应价格做出及时调整,并通过价格调整的缓冲以及其它市场机制的调节使供求关系不至产生巨大失衡,即便供求不平衡已经无法避免也能在短时间内回弹至正常水平,避免激起轩然大波。

一个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弹性直接体现了该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而纵观金融市场历史不难看出其发达程度为相应国际货币提供的巨大支撑作用。历史上诸如,纽约、伦敦等都具有坚实而发达的金融市场,其确立了日后美元、英镑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市场的充分发达,其所提供的相关金融服务才更完备,才能对资金和货币产生充足的“磁力”,另一面,当充足的资金和货币注入到该国市场中,才能有效提高国际社会对该国货币的信心和认可度,进一步使该国货币的国际化成为可能。

第 3 章 欧债危机对欧元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的影响 ............. 16

3.1 欧元汇率的波动.........16

3.2 欧元区经济发展状况.........18

3.3 金融市场的变化........21

第 4 章 基于我国视角的应对措施 .............. 23

4.1 我国进出口商的应对措施......23

第3章 欧债危机对欧元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的影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欧洲一些国家以国家主权为信用的公共债务可能到期不能偿还的危机。欧债危机的爆发对欧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支撑基础带来了负面影响。

3.1 欧元汇率的波动

对影响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几大因素来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短期内主要通过货币的稳定性,更具体的说是货币的汇率,来对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选择产生影响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处于大起大落的波动之中。这种波动对于采用欧元进行国际贸易结算的出口商来说,会给其利润带来重大影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蔓延和升级的整个过程,直接影响了欧元汇率的波动和震荡,这一波动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 年 10 月至 2010 年 5 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引起欧元兑美元汇率高台跳水。从图3.1中可以清晰看出,自2009年底至2010年5月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势总体呈下跌态势,反映出危机席卷欧元区后对其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2009年10月,希腊政府部长突然宣布了本国的财务和信用状况,称其2009年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 12.7%和 113%,而欧盟在《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规定: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不得超过同期 GDP 的 3%和 60%,希腊这两组数据已经远远超过欧盟所设定的警戒线。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的恶化,2009年12月开始,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下调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并提出警告,如果希腊政府短期内不改善财政状况,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此举直接导致希腊股市大幅跳水,欧元兑美元汇率持续走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希腊崩盘的影响迅速蔓延,一路低走,从危机前的最高点——1.500 水平下挫至1.430 水平,短时间内跌幅即达到 4.89 个百分点。

第4章 基于我国视角的应对措施

4.1 我国进出口商的应对措施

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开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给他们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欧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从而产生的汇率风险。欧元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一方面直接影响了我国对欧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决定了我国从欧元区乃至欧盟进口货物的成本。自2009年12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一路处于急速下跌态势,虽然其间汇率出现过回升,但总体趋势则保持着下跌,从 2009 年 12月出现的最高点 10.3224,截止目前汇率已经跌至 8.2207,跌幅高达 20.4%。欧盟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欧元汇率的大幅波动,对于中欧贸易中采用欧元进行国际贸易结算的中国进出口商来说,无疑将带来巨大的汇兑损失。

从目前来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未来的发展仍然不明朗,欧元汇率的走势在未来一定会有相当程度的波动,我国进出口商对涉及欧元的交易应当采取必要的对冲保值措施。目前,对于那些在对外贸易中采用欧元结算的合同款项,为了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失,进出口商可以利用我国商业银行的外币远期结售汇业务,来提前锁定其成本或收入。2011 年4 月起,国家外汇管理规定:符合资质的银行可以向客户开展人民币外汇期权业务。外汇期权业务能够帮助购买期权的客户提前锁定不利方向风险,保留有利方向获利。一旦外汇走势出现不利情况,客户可以放弃执行期权,仅损失一定数额的期权费,从而使得客户可以控制外汇损失成本。除此之外,客户还可以选择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该交易可以使客户在银行的安排下,以最低的交易成本获得所需的外汇。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