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本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将多模态教学应用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探究了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接受性词汇水平、产出性词汇水平以及词汇学习态度的影响。根据测试成绩、问卷结果以及访谈结果,本研究对传统教学和多模态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中处于辅助地位的声音、图像、动画等非语言符号在教学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和语言符号一起构成了更为广义的符号资源体系。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语言课堂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邱晴(2020)指出,随着交际的多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际方式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话语交际的多模态化使得原有以单一语言符号为媒介的学习方式受到冲击。因此,将多模态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多模态教学强调对学习者多重感官的调动以及对学习者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应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相关技术的支持。多媒体技术作为多模态话语的物质载体,它的发展和完善极大地推动了多模态教学的应用和发展。
词汇作为语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在语言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李幸(2019)指出,词汇是学习者灵活运用语言的先决条件,对学习者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语言知识应达到的五级标准,其中对词汇的要求包括学生应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以及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等。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当前初中词汇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部分词汇课堂只通过语言模态进行教学,忽视图像、动画、声音等非语言模态的运用,学生的多重感官难以被调动,课堂中学生对词汇理解和记忆的效果不佳。其次,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语境的创设,脱离语境的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的词汇输出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提升。再者,课堂中的互动形式单一,词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递知识,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无法得到激发,课堂积极性难以提高。以上现象导致学生的词汇学习存在理解不透彻、产出不灵活、态度不积极等问题。
............................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针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现有问题,本研究以滨州市邹平市某中学初二年级的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教学实验,探究多模态教学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有效性。本研究旨在帮助教师提高对多模态教学的认识,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多模态手段进行教学。通过探求高效的词汇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词汇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进而提升英语水平。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多模态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将多模态教学应用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能够进一步丰富该理论的内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目前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语言教学研究大多集中于高校课堂以及语言技能的培养层面,涉及初中词汇教学的研究较少。将多模态教学应用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可以进一步拓宽我国词汇教学研究范围,并为多模态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和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将多模态手段与初中词汇教学相结合,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对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认识,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当今社会是多模态的社会,多模态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进而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本研究实验结果可以为相关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2.1.1多模态
模态是指人类在交际过程中所用到的渠道和媒介,包括图像、语言、颜色、音乐等符号,多模态话语的产生是因为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感官通道(朱永生,2007)。New London Group(1996)认为模态包括语言、视觉、听觉、身势和空间五种模态。
有关模态的定义,学者们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将模态定义为感官,另一种则将其定义为符号形态(曾方本,2009)。顾曰国(2007)认为,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与外界进行互动的方式,根据互动时所涉及的感官数量,他将互动分为单模态互动、双模态互动和多模态互动。许幸和刘玉梅(2018)指出,感觉模态是指人的感觉渠道,人类对外界的感知是通过多模态进行的。吕月米和周雨(2019)认为,模态是指感官,包括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多种感官的结合即为多模态。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模态是指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多模态是指运用语言、声音、图像等多种符号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黄立鹤,张德禄,2019)。Kress和Van Leeuwen(1996)强调,在表达意义时,人类极少是通过单一的语言模态进行的,而是结合其他非语言符号,共同实现意义的表达。Kress(2010)将模态定义为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用于创造意义的符号资源。Kress和VanLeeuwen(2001)指出,多模态是指在意义的表达过程中利用了多种符号模态。张德禄(2015)将上述两种观点相结合,将多模态话语定义为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利用图像、动作、语言、声音等多种符号模态进行交际的现象。吴婷(2017)指出,各种模态均具有意义潜势,单一语言模态已经无法满足目前高速信息传播的需求。本研究主要依据张德禄教授对多模态的定义,将多模态定义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模态,利用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模态进行交际的方式。
..................................
2.2理论基础
2.2.1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接受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是社会符号和意义潜势”的观点,接受了系统理论、纯理功能假说和语域理论(朱永生,2007)。Kress和Van Leeuwen(1996)在对图像进行分析时,将语法延伸至视觉模式,提出了视觉语法,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视觉语法中,图像具有再现、互动和构图三种意义,对应功能语法中的三大元功能。朱永生(2007)指出,多模态话语分析看到了非语言符号在意义传递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解释话语意义。可见,多模态话语分析不再是对单一语言模态进行分析,而是将语言模态与图像、动作、手势等非语言模态相结合,从整体的视角对话语进行分析。张德禄(2009a)指出,多模态话语是自古以来便有的,如在交际中使用图片、手势以及不同腔调等。张德禄(2009a)提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见图2-1),该框架包含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个层面。其中,文化层面包括意识形态和体裁;语境层面包括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所决定的语境因素;内容层面包含意义层面和形式层面;表达层面也称媒体层面,包括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两大类。
教学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研究设计..........................13
3.1研究问题.................................13
3.2研究对象..............................13
3.3研究工具.............................14
第四章结果与讨论............................32
4.1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英语接受性词汇水平的影响...........................32
4.1.1接受性词汇总成绩分析.............................32
4.1.2接受性词汇各维度成绩分析...........................33
第五章结论..................................51
5.1研究发现........................................51
5.2教学建议....................................52
5.3研究局限性.............................53
第四章结果与讨论
4.1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英语接受性词汇水平的影响
根据先导测试以及与专家教师商讨的结果,本研究将目标词汇中的60个词汇用于接受性词汇测试,在实验后向实验班学生和控制班学生发放接受性词汇测试卷,通过分析两班学生对英语接受性词汇知识的掌握程度来探究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英语接受性词汇水平的影响。实验班人数为32人,控制班人数为31人,两班测试卷回收率均为100%。对两个班成绩进行收集整理之后,运用SPSS 23.0对学生得分进行分析,分析两班学生接受性词汇成绩之间的差异。
4.1.1接受性词汇总成绩分析
为探究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接受性词汇知识三个维度总得分的影响,本研究对两班学生的接受性词汇测试总成绩进行了分析。由表4-1可知,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总分均值分别为45.6250、39.6129,前者比后者高6.0121分;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得分标准差分别为10.7215、11.5374,表明前者的离散程度相对较低。
教学论文参考
...............................
第五章结论
5.1研究发现
本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将多模态教学应用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探究了多模态教学对初中生接受性词汇水平、产出性词汇水平以及词汇学习态度的影响。根据测试成绩、问卷结果以及访谈结果,本研究对传统教学和多模态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多模态教学整体上更有助于初中生对英语接受性词汇知识的掌握,提高初中生的英语接受性词汇水平。实验前,两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词汇水平基本一致,且均不认识目标词,实验后,对两班学生的接受性词汇测试总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平均分显著高于控制班。实验后的访谈结果进一步印证了该结论。受访的十名学生中,有七名学生认为多模态教学模式有助于他们对词汇的理解和接受。从测试的各维度来看,多模态教学在词义接受性知识维度的优势最为显著(显著性为0.004<0.05),图像、动画等符号模态能够对词义信息进行有效补充,使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更加充分;在语法功能接受性知识维度,多模态教学也表现出了明显优势(显著性为0.037<0.05),将词汇置于多模态的真实语境下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语法功能;由于文字模态已经对词汇的书写形式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无效模态造成的冗余效应反而弱化了其优势,因此在词形接受性知识维度,多模态教学模式未能表现出显著优势(显著性为0.661>0.05)。
第二,多模态教学整体上更有助于初中生对英语产出性词汇知识的掌握,提高初中生的英语产出性词汇水平。实验前两个班的英语水平和词汇水平基本一致,学生们均不认识目标词,实验后,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可知,实验班学生产出性词汇测试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班学生的平均得分。实验后的访谈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该结论。在实验班受访的十名学生中,有八名同学认为多模态教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和产出能力。从各维度来看,在语法功能产出性知识维度,多模态教学的优势最为显著(显著性为0.019<0.05),真实语境下多模态的互动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词汇语法功能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