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消极行为探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51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的孔子学院在全球不少国家落地生根,许多外国人士热衷于汉语学习,甚至有人夸张地说汉语将取代英语成为世界第一大通用性语言。想想这也未尝没有道理,咱们汉语至今为止好歹也有十六七亿人在使用,范围由大陆港澳台一直辐射到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以及相当数量的外国人士,影响不可谓不大。咱们国家的方块字正接受四面八方的人的顶礼膜拜,人们纷纷为她的神奇、神秘而倾倒。可以说,汉语热的旋风正在强劲地刮起并且一发不可抑止。但是往往国人总是习惯于身在福中不知福,咱们谁能想如此热门的语言文字正受到国民们的冷遇,他们纷纷把眼光投向英语、日语等外国语言。我在这里并不是讨论学外语孰是孰非的问题,而是要点出一点怪状:外国人当汉语是宝,我们中华儿女却视之如草;外国都已经不把它当一回的英语,国民们便便看做宝贝一般。有个偏激的事实:中国的英语教育最早开始于幼儿园,然后到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一直在学,学生花费巨大的精力参加升中英语考试、高考英语考试、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等到出来找到工作了才发现之前所学的英语极少能派上用场。反过来,英语没学到家,汉语也学得很粗糙。谁都知道,当前的大学生书写好的没有多少,信写的规范的也找不到几封,话说的顺溜的也不多见。这足以说明,我们国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民对于汉语学习的重要性的缺失。如此一来,长久以往那我们对于本国语言本身是不是可以用上一个词汇“数典忘祖”呢?中华民族从远古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再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几千年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史。咱们先人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从繁体字到简化字,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从文言文到现代散文小说诗歌,一路走来详尽地记载了我国语言文化的不断精进变化的历史。可以说,没有汉语就没有现在的汉民族,它是我们民族语言交流、感情维系的纽带。每一个炎黄子孙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跟汉语言文化紧紧地联系到了一块,然后我们又依托它不断地像吸食母乳那样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营养,然后才有了我们不断地健康成长,最终成为具有治国平天下的雄伟抱负的黄皮肤的一员。毫无夸张地说,汉语言就是我们最最重要、最最亲近的母语。
........


1.2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研究课题的选定根源于几方面:首先是我作为一名奋战在中学第一线的老师对初中的语文和高中的语文教学均有涉略,也在不同层次的中学从事过语文教学工作,对于课堂内的语文教学算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其次,我大学毕业后曾经暂缓两年就业,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从事过教育外的其他工作,身临企业第一线,对于大环境下的语文境况有过较为广泛的认识;第三就是我综合衡量之下,自认为这个课题当前人们对它的研究基本趋于一种较为零散的情况,还不够系统化。因此,在我跟导师确定选题之后,即刻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通过问卷观察、访谈、查阅等手段,想方设法地获取第一手有价值的实验数据,尽量使到论文更具有可信度、可参考度、可操作性;然后就数据跟导师认真交流查证,形成书面材料;在此基础上,又设计出实验方案展开实验。半年之后我开始了初稿,再到后来的二稿、三稿、定稿,一一跟导师商量研究不断查漏补缺。总的说来,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方法:第一是文献法。主要是在选题之前查阅了许多有关课程方面、语文学习方面、心理方面的论文刊物,给选题确定一个大概方向,接下来就是在论文初期论文数据的收集参考了网络上的一些数据以及著作的数据,以及在论文定稿过程中吸取有关的一些理论。第二是观察法。结合社会上一些使用语文的情况,周边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情况;旁敲侧击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百姓对语文的看法、想法。第三是问卷调查法。我亲自设计了一份涉及语文教材、语文教法、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阅读文学书籍等内容的调查问卷,一共印发了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6份,然后分门别类归纳出相关的数据,给论文撰写奠定事实依据。第四是实验法。我随机选定有语文学习方面表现消极的10位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同学,邀请相关学校相关班级的语文老师共同参与设计详细的、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分别给以不同的方法指导,从而印证解决措施的有效性。
......


2. 当前欠发达地区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分析


2.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在中学阶段,作为语文老师你是否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形:语文课堂的不少学生显得双目无神,傻傻地坐着发呆;也没有多少学生坚持把每次的语文作业都完成得好好的、整整齐齐的。课堂外私底下交流,他们就会老实地承认自己“不爱读课文,认为那是浪费时间,反正考试很少直接考课文内容”;他们会有意识地抵制经典的作品,理由很简单“经典的作品太难以理解了,老是之乎者也的,怪累人”;有的还大言不惭地说天生就会语文根本就不用学,你再怎么刻苦去学,它也考不过数理化,老话都讲了学了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呢;那什么新鲜事物才对他们的胃口?微博呀,网游啊等等。我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一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到河源市紫金县城的几所高中学校,针对有效收回的466份问卷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如下几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消极行为:语文好比鸡肋,吃不进,丢不开。许多学生都有这样一种观念:学好数理化,走到哪里都不怕,毫不犹豫地将语文弃之一边。这部分学生听数理化课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语文课堂上也是在做数理化的习题;有个别学生甚至在上语文课时做与学习完成无关的事情,比如说用手机上网什么的,经调查发现这些学生所占比例竟然有28.1%。你要问他们个原因,个别学生还理直气壮地说:“我上课不听课,照样不会考差。”笔者在去年执教高三时就曾遇到两名“冥顽不灵”的学生:对于数理化的学习认真得不得了,课桌上全都是他们的数理化资料,劝他们做做语文,表面上答应的很好,实际上并不去做好来。
.......


2.2 访谈结果分析
为了使到本文的内容、说法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我除了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之外,还就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消极行为跟几位资深的中学语文教师进行了热烈的、详尽的、有着深刻意义的访谈,以下是访谈内容:问题1:您是否认同如今的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有消极行为的说法?钟老师:是的。我认为高中阶段讲授的语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深奥,过于纠缠语法及挖掘深层内容,使学生失去兴趣,消极应对。刘老师:是的。现在的中学生,无论是语文基础知识还是读书的专注度都要比2004届以往的要差,骨子里就没有对语文知识的如饥似渴的需求。叶老师:依我看,消极的说法还不够精确,他们的行为称之为离经叛道还差不多。体现出来的不是对个性的追求,而恰恰是一种人的主体精神的泯灭。问题2:那您认为中学生产生消极学习行为的原因是什么?钟老师:首先是现今的课文内容选材落后,与生活脱节的情况较为严重。其次是教材含盖的文言文内容量大,远离现实生活。第三是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纠结于语法结构,而没有放在怎么样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开拓眼界、增长知识上。第四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滞后,教学上所使用的工具落后,学生缺乏直观体验。刘老师:社会大环境是主因,有机会读书的不好好读,即使是上三流的大学,一样前程无忧;家里穷得响叮当的,书念得再好,即使读完大学就业也会艰难。叶老师:我认为这出自于中学生身上没有一种精神,就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从历史的角度讲,先人对知识是有着充分的尊崇的,农村行地理看风水还被称之为先生,由此就可以看出即使是一般的老百姓,都有着对文化知识的敬意和憧憬,所以才有了许多诸如读书人一举成功、飞黄腾达的激发人心的事例。这种积极向上、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催促学子们甘于忍饥挨饿以求得知识圆满。
.......


3.欠发达地区中学生语文学习消极行为的原因分析.......11
3.1 环境因素......11
3.2 心理因素......12
3.3 其他非心理因素的制导......13
4. 纠正欠发达地区中学生语文学习消极行为的对策探讨......16
4.1 环境层面---群策群力 通力为学......16
4.2 学生心理层面---拒绝畏惧 激发动机......22
4.3 其他:深入持续地进行新课改......24


4. 纠正欠发达地区中学生语文学习消极行为的对策探讨


什么是学习?这是心理学中十分重要而又意见纷呈的问题。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可观察和测量的,一般可以认为是为刺激影响受体引发的反应所致。美国的“程序教学之父”斯金纳认为:“学会任何一个东西的整个过程必须分成大量很小的步子,强化必须同每个步子的完成联系起来。”现代学习控制论认为,行为主义者强调的是学习刺激在效应器(R)和感受器(S)之间引起的行为变化,即R-S;结构主义者强调的是学习刺激由感受器传输给脑神经(O),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即S-O;实用主义者强调的是心理活动对学习刺激适应过程中所引起的效应器官的机能活动,即O-R。如果把它们连接起来,刚好形成一个反馈环路。这个反馈环路把人的语文学习心理展露得十分详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过程是极为高级而复杂的思维活动,一个学生学得好还是不好,与他的心理情绪有着紧密的联系。良好的情绪能够使人的思维更活跃更缜密,糟糕的情绪则会使人的思维变得迟缓,甚至于麻木。所以说语文学习需要整个躯体各部分的共同作用,劲力不可缺,劲头更不可缺。情绪好,兴趣高,学习效果当然就好。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注重过程的科学性,要尽量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中学生语文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原因有许多,也是摆在眼前需要正视的问题。
......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当前我们的社会、政府机构、教育机构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视力度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以来就把它当作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等到大家都有所觉察、有所意识了,对他们的语文教育也远走越远了。要知道语文教育对于中学生的长足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有着长期性、兼容性的特征,看似产生不了直接的效益,但却随时随地影响着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因此语文教育不宜急功近利,更不能杀鸡取卵。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需要跟中学生的语文教育联系起来,汉语普通话的音韵美、音节美需要借助语文学习才能使人陶醉其中,汉字的结构美、线条美需要通过语文教育才能寄望于学生们进一步发扬光大。非但如此,人在社会生活中,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语文能力就会寸步难移;没有学好语文,中学生就不能认真体会亲情的可贵、感恩的重要性,没有学好语文,中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精髓。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郑时龄先生就说过:“我对科学的热爱,正是从文学作品中得以开启的。透过课内课外的语文作品,许多中外大艺术家、大科学家和大思想家的心灵之窗向我缓缓打开,让我窥探到了非凡的情思与智慧的美,体会到理想与信仰的光辉。”对科学的探究首先要从对文学的探究开始,它是一切科学艺术的起源。事实上生活中处处皆语文,你心事多了,写写几篇日记;你心累了,吟唱几首古诗词,一曲“大江东去”足以荡尽心中的戾气;你想念亲戚朋友了,寄上几封情深意重的信笺,足以抒怀;你兴致来了,即席挥毫,写上几行龙飞凤舞的大字;恰逢风花雪月之时,还可吟咏几篇美文,写下几首诗歌,这是何等的惬意。所谓是生活有语文,处处有精神,它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因此,不仅仅中学生要学好语文来,身处社会中奋斗的人群,更不能放弃对语文的学习。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