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及改进的个案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28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今后研究者在基础教育上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有利于拓宽当前孤儿研究的相关领域,也能为 J 校和其他孤儿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定实践上的借鉴。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是定性研究,选取了 J 省某孤儿学校小学高年段的两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案例研究,对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表现形式和学生对问题行为的认知加以阐述和分析。研究者运用从个案到群体的方式探究孤儿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及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以增强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减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发生。


教育论文参考

.............................

(二)研究对象
1.学校背景
J 校是 J 省民政厅下设单位,是一所专门收养、教育省内各族城乡孤儿的综合性学校。J 校成立于 1956 年,历史悠久,学校现有教职工 182 名,学生千余名。在几代全校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跃升为 J 省民生建设的名片和全国孤儿养教事业发展的龙头机构。
2.对象的选择
根据研究者的平时课堂观察和与教师的访谈,选取了我所教年级的丽莎(五年)和比利(六年)作为研究对象。丽莎和比利虽然都属孤儿范畴,但是身世不尽相同:丽莎生长于福利院,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孤儿;比利则是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走失,由爷爷奶奶照顾的事实孤儿。选取两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以下缘由:(1)普遍性和代表性。丽莎和比利在课堂上问题行为频发,两人智商正常但是课业成绩偏低,都表现出了学习习惯和课堂行为的不良,老师眼中二人均属于“问题学生”。丽莎和比利在课堂中表现出的问题行为和对问题行为的认知在 J 校具有一定共性,因此两人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2)差异性与特殊性。虽同属孤儿,但是两名学生身世不同:丽莎从小生长在福利院;比利曾与父母共同生活,体验过父母的照顾和教育,但是因为变故成为孤儿。两人身世的差异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深入探究不同孤儿视角下的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其次,丽莎和比利在课堂上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对课堂的破坏性不同,两者行为的差异和特殊性可以覆盖大部分孤儿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3)两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都有表达欲望。综上,选取二人为研究对象。


教育论文怎么写

...........................

二、孤儿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管窥

(一)个案学生介绍
本次个案研究的目的在于期望在个案研究中找出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个案样本具体包括:
个案样本 1 为孤儿丽莎[62]:
丽莎,女,13 岁,J 校小学部五年级的学生,是 J 校在动态招生中由 X 福利院送来入学的孩子。丽莎出生于 J 省 x 市,据她自述是被母亲遗弃,有记忆以来一直在福利院生活,在福利院所在地小学读书。由于她的行为问题颇多,无法被当地学校接纳,所以从一个学校转学到另一个学校是常态。用丽莎自己的话来说“她被(当地)学校开除个遍”,当地城市已经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丽莎上学了。所以,丽莎被福利院送到 J 校继续学业。
丽莎性格较为不稳定,课下偶与同学疯闹,但是不会把握尺度并且有一定攻击性,引得同学的反感,所幸因为班级氛围较好,同学们并没有放在心上。课堂上,丽莎对于教师的服从性很差,经常性地不听课,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事情,或打扰其他同学学习,或直接在课堂上吃东西、睡觉、看课外书等,老师制止后有时她会听,有时则伴有情绪失控,与教师产生严重冲突甚至让课堂无法继续的问题,等等。和研究者的初次见面是在心理课堂上。按照惯例,在课上我请新转来的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并以掌声鼓励。在全班人的掌声中,丽莎带着腼腆又不好意思的笑容走上了讲台,她的介绍异常简短,只说了寥寥几个字“我叫丽莎,今年 13 岁”,当我鼓励丽莎介绍一下自我兴趣时,她睁着大眼睛,茫然地看着研究者并摇了摇头,自我介绍就在同学们的再一次掌声中结束。
通过课堂观察和与丽莎任课教师及同学们的访谈中,研究者发现:据教师反映,她在课堂上经常性出现问题行为,课下不完成作业,成绩倒数;同学们普遍反映丽莎无论在课上课下都存在着打人、骂人的行为,总是自己一个人,没有朋友。
.........................

(二)案例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管窥”
1.丽莎的问题行为“管窥”
(1)课堂问题行为描述
课堂上:在进入心理课堂后,丽莎首先打开了语文作业,被我劝阻后,虽然暂时收起了作业,但是心思似乎并没有回归到课堂,呆呆地有些出神。没过多久,小组活动中她并没有和后桌同学进行讨论,反而重新拿出了语文作业,我继续提醒她进行小组讨论并收起作业,丽莎再次收起了作业。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按照小组顺序依次请同学进行发言,在别人回答问题时,丽莎时不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接话和点评,例如在别的同学说起自己的想象情节时,她大声说“才不是这样呢”,引发同学反感。随后,研究者叫起丽莎回答问题,她拒绝回答问题并把凳子使劲蹬到后桌桌子上,忍无可忍之下,我让丽莎自己去后排罚站反思自己的错误,她边走边嘟囔,站到了最后排。后因为班长提醒她站直,不要晃动,丽莎大喊“用你管”然后便打了班长,我马上询问原因并进行调解,丽莎一直保持沉默。见此状,我认为丽莎的课堂问题行为需要马上解决并做通丽莎的思想工作,就要带着她回办公室,但是她拒绝和我去办公室解决问题。当我刚拉起她的胳膊时,丽莎忽然情绪失控,在课堂里大喊大叫着“我不去”,还哭闹了起来,到此时课堂已无法继续,讲课被迫停止,我只好请来见习的实习生组织学生上自习。
(2)行为归类
在短短的 30 分钟,丽莎的问题行为频发,在课堂上发生了诸如溜号走神、做其他科目作业、接话、拒绝回答课堂问题、不参与课堂活动,与其他同学发生了肢体冲突的行为,最后还因为情绪问题产生失控行为。上述行为已经严重打断了我的讲课进度。
.............................

三、 课堂问题行为原因分析.................................. 23
(一)学生原因....................................................23
1.学习基础薄弱...................................................23
2.学习习惯不良..................................24
四、孤儿课堂问题行为改进的建议............................... 35
(一)教师方面.........................................36
1.提高孤儿学习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36
2.师生共建课堂规则,群策群力问题行为...............................37
五、结论...................................... 45

四、孤儿课堂问题行为改进的建议

(一)教师方面
1.提高孤儿学习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丽莎和比利学习基础较差和学习习惯的不良,直接导致两人课堂参与度较差、完成作业不认真,和课堂行为表现不佳,引起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基础,通过多种针对性手段提高孤儿学习成绩,弥补所欠“旧账”。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水平有所裨益并伴随学生一生,保证学生终身学习的可能性。学生可以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演变成在课堂上的适宜学习行为,以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学生主动对学习内容查缺补漏,稳固学习基础。
(1)提高孤儿学习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就要了解孤儿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孤儿的现有水平上进行成绩的提高。教师要肯定学生在成绩上的每一次进步,让学生树立起对学业的自信,能够做到主动学习、弥补漏洞。教师也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充分利用课下和自习时间,发动全班帮助个别学生进行基础提高。教师还要在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学和好学中提高学习基础。
(2)培养孤儿预习习惯。在孤儿学校,班主任可以利用早自习的时间组织课代表带领全班进行语文和英语的晨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提前用大声诵读的方式熟悉课文、把握文章或对话的主旨意图,减少了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晚自习时,在保证学生能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班主任可以通过布置一定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明天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思考下节课的重难点或由教师提出与新知识相关的引导性问题,启迪学生思考。学生在预习时,也要杜绝走马观花,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及时在课本上标注出不会和不懂的地方,借此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
...........................

六、创新与不足
本研究通过对个案孤儿学生长期、稳定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具有以下创新:(1)研究对象的创新。国内专家学者对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普通儿童,较少针对孤儿群体的课堂问题行为展开研究,本研究从孤儿及孤儿学校入手,具有一定创新性。(2)研究方法的创新。笔者在知网搜索中发现,目前课堂问题行为的相关研究大多采用了定量的方法。为了更好阐明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挖掘学生真实想法,本研究采用了质性研究,运用个案研究和访谈法,经过对两名既具有代表性又存在差异性学生的深度调研,得出孤儿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今后研究者在基础教育上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有利于拓宽当前孤儿研究的相关领域,也能为 J 校和其他孤儿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定实践上的借鉴。
但是本研究也存在诸多不足。我身为研究工具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选取的都是发生在笔者课堂上的真实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个案学生成为朋友后,难免会在研究中卷入个人感情,难以保证研究内容的完全真实与客观性。另外,在对孤儿的背景调查中,因校方情况的特殊性,更多依赖学生本身口述,学生档案有些笼统,在收集学生资料时略有不足。我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做关于研究具体现象的任何决定时,都依赖于我个人和先前经验的影响。我在 J 校任教多年,加之身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经历,分析原因和寻找改进对策时可能带有个人成见和主观色彩,在思维定势的影响下会优先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寻求课堂问题成因,不能做到角色的完全抽离和中立,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也为本次的研究带来了遗憾。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