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的基本框架怎么写?文献综述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本文是一篇建筑学论文的文献综述,以“太原崇善寺大悲殿建筑形制及保护技术研究”为例,为大家讲述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文献综述的基本框架
一、论文
1、前言
简要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描述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有关主题争论的焦点和发展趋势等。
2、正文
文献综述的重点。通过理论发展阶段性成果、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成熟可靠新近的权威可信等,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3、总结与展望
对正文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高度概括主题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主张展望发展前景。简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在写作中应注意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阶段性结论。
4、参考文献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一般不低于20条,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二、论文摘要
近现代历史建筑作为城市中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其自身具有历史、社会和科学等重要内涵和价值,在城市快速发展和更新过程中及时科学地对历史建筑的综合价值进行客观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目前历史建筑虽然评价方法众多,但还没有形成一套被建筑业内普遍认可的评价体系。对于以往历史建筑评价过程中过于依赖主观性评价缺少客观数据量化的问题,本文尝试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主客观相结合的历史建筑价值评价体系,使其在分析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评价方法各自的特点的基础上综合两者的优势。
论文首先总结了近现代历史建筑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对太原市近现代历史建筑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其次通过系统文献综述法和扎根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调研、问卷访谈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筛选。接着将初步得到的指标通过独立性筛选、合理性筛选、显著性筛选三个步骤后建立最终的太原市近现代历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充分结合主观赋权方法和客观赋权方法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下,使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方法确定太原市近现代历史建筑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值。
最后利用模糊综合法结合太原市实际案例进行了太原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价值评价实证研究。论文力图建立一套针对太原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价值评价的系统科学的评价方法和体系,以期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实践提供一些依据和帮助。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经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论的研究,总结近年来对历史建筑评价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发现,从以前对历史建筑综合评价偏重经验和感受的主观判断,逐渐转向主观评价和基于事实和标准的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定性和定量的结合。一些先进技术手段在评价过程中的运用比例也在上升,比如 GIS 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大数据、计算机模拟模型等,使得对建筑的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对历史建筑具体的评价内容也在变得更加多样性,从早先普遍参考文物建筑评估的三大价值(历史、文化、科学),到后来开始对社会、环境、使用等方面更为多元的考虑,同时评价方法也在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利用,比如统计学、评价学、模糊数学、社会学等学科,实现多学科交叉,充实历史建筑的评价体系。然而,现阶段对历史建筑综合评价的研究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国许多学者主要是借鉴国外的建筑评价理论和方法,缺少对我国和地方历史建筑具体现状和保护情况的分析,提出的历史建筑评价体系更偏向理论,在与实践结合和可操作性上都显得较为单薄。
其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更新滞后 对于历史建筑的信息更新较慢,对某一个具体历史建筑的评估结果可能来自于多年以前的普查结果或研究,其结论与现在的建筑现状早已不符。对于历史建筑来说普遍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不同于静态保护的文物建筑,其状态信息一直随着建筑的使用和环境的改变在发生变化,如果历史建筑信息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很难对其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更科学的指导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2)评价依据单一 各种研究中对历史建筑的评价标准比较雷同,大多是在文物建筑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三大价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对历史建筑的使用和功能价值、环境价值、改造潜力、建筑结构和经济效益等客观因素重视不足,这种评价依据上的单一造成最后的历史建筑评价结果并不能全面的反映建筑的真实信息。
(3)评价过程失衡 对历史建筑的评价过程较为模糊和感性,缺少客观性,主要是进行定性分析和概念描述,指标的权重和评分的分值较多依赖于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由于评价过程中量化分析的不足,容易导致因历史建筑现状信息数据的收集人员和评价指标权重的调查人员不同时,评价程序极易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干扰,不同的评价人员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得出的历史建筑评价结论也不尽相同。而在评价过程中加入更多的理性思维和量化分析,可大大降低评价过程中的随意性。
四、论文总结
基于太原市近现代历史建筑的保存现状和现场调研,借鉴利用评价学和统计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和方法,构建了太原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价值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系数和模型量化方法。 首先本文建立的太原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价值评价体系,无论在指标构建阶段还是在权重确定阶段,都充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思想,在原本常规以主观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入客观数据的量化和分析以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降低因人的经验偏好判断所带入到评价体系中的主观随意性。其次,本文建立的综合评价体系既包括了对历史建筑价值评价中提到次数最多的三大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内容,在原先价值评价的范畴上又增加了建筑客观性方面的评估,包括了建筑本体、建筑使用和建筑维护等内容,进一步增加了历史建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中客观指标的比重,使得对历史建筑评价研究更为全面性和系统性。另外,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利用了多种研究手段和途径,除了借鉴模糊数学和统计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成果外,还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深度访谈和文献综述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来尽可能的保证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可靠和有效性。
五、参考文献
[1]王建国. 城市设计[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189.
[2]刘蓓蓓. 基于 GIS 的近代历史建筑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以大连市中山区[D]. 大连理工大学,2020.
[3]蒋楠. 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 东南大学, 2013.
[4]蒋楠,王建国. 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综合评价[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
[5]高蕾,唐黎洲,王冬. 如将不尽 与古为新——更新中的城市历史建筑及其保护[J].城市建筑,2009(02):29-31.
[6]刘珊,徐涛松. 基于安徽地域特征的历史建筑评定标准研究[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19.
[7]衣博. 历史建筑价值评价中专家调查法的信度效度检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 [9]吴奕霖. 我国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认定研究[D].重庆大学,2017.
[8]菲尔顿等. 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指南[M].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
[9]朱迪斯布朗,黄天其. 加拿大建筑遗产的保护[J]. 世界建筑, 1987(06):54-57. [12]普鲁金. 建筑与历史环境[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7.
[10]郑淑敏.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邯钢工业建筑遗产价值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9.
[11]吴越,张涛.工业遗产保护价值的评估因素研究——以湘潭市为例[J].中外建筑,2015(12):74-77.
文献综述怎么写
以上是建筑学论文的文献综述的基本框架怎么写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考完成自己的论文文献综述,如果你想了解论文写作的其他内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相关信息,如果你需要论文指导,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