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叙事的既有建筑及周边环境改造研究——曲靖假日湾红色庄园改造设计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17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建筑论文,笔者结合本设计叙事主题——红色文化,所以分析符号学借用红色文化符号,进行立体化设计,把红色元素引入到改造建筑中;通过对纪念馆安利的研究分析,得出了对纪念主体的体验感知;没有更好的把空间叙事与参观者的体验感受、体验空间得以渗透;建筑外部场所环境的氛围烘托。通过对纪念馆的设计策略研究,分别从纪念性建筑的外观形态设计研究、纪念空间序列及结构模式研究及纪念空间单元设计研究三方面深入的思考,等出了纪念馆空间叙事设计的一些策略,通过从室外的场所精神寄托到室内的人文情怀的体验营造;叙事路径的组织及空间序列的思考都进行了研究;纪念空间的单元设计从开敞到半开敞,最后到封闭的单元空间,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关注既有建筑改造后的价值倾向——空间体验成为一种趋势
在科技发展的当今社会,在物质方面基本解决了人们生活需求,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人们关于建筑的理解和以及范围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现今,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对所处建筑空间的精神意义也引发了更深的入思考。最近几年,重视人们对建筑的情感体验也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对建筑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提升空间质量和情感体验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叙述”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流来传达信息,这也为叙述性的本质指明了方向,其实叙述性也是人类知识的传播手段。而在展览建筑中,将所展览信息准确有效的传达给使用者便是展览空间设计的本质意义,因此叙述理论与建筑设计学科的交融发展,为展览类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现实可能性,越来越多的学者不仅对空间性的图像叙事研究深入、而且对建筑叙事理论的探究也越来越深入,在展览建筑设计的实践案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叙事手法在各类展览空间中表达。
(2)健全红色旅游发展政策体系,切实发挥红色旅游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红色教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以打造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空间叙事场所,是当今社会爱国教育基地发展的主流。近年来,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红色旅游发展,引发各行各业的的高度关注,根据 2019 年国家发改委等 7 个部门联合修订印发的《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明确提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受最高补助限额的限制。①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助金额上限的放开,引发新一轮的红色旅游投资热。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众多,包括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项目、红色旅游园区建设项目、战地遗址建设项目、红色小镇提升项目、红色旧址保护提升项目、红色旧址群景区提升项目等。


图 1-1 红色文化政策统计梳理(来源:作者自绘)

................................

1.2 研究动态
1.2.1 空间叙事相关理论研究
通过上述数据统计可知,国内建筑界对空间叙事研究的发展于 2000 年以后逐步发展而起。慢慢从多维的空间叙事研究发展,陆邵明教授《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节》一书把“空间情节”从微观到宏观层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人的情感体验为感知,为叙事提供了一种以主客体互动为基础的设计方法。通过“空间情节”与“文化艺术”进行了创作结合,拓展了建筑叙事、文化艺术、革命历史等融为一体,为设计师进行空间叙事性的创作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创新设计途径。
陆邵明教授先于 2010 年发表了《当代建筑叙事学的本体建构》一文从建筑叙事学的定义解析、叙事要素属性及空间叙事的参与互动者三个方面建构出建筑叙事的文本框架。再于 2012 年发表了《建筑叙事学的缘起》一文系统阐述建筑叙事学的概论 ,为国内建筑叙事理论研究奠定基础。探讨了建筑叙事学诞生的时代背景、概念内容、建筑与叙事的关联性、途径等及其分析了建构叙事空间语义、道具、空间图景等。全面总结分析了建筑叙事学的优越性,对相关理论研究有了一定的指导及价值。
近年来国内对于建筑空间叙事的研究越来越热,涌现出大量的硕士论文。较多的研究纪念性建筑的空间叙事,从不同的角度对博物馆展示空间、城市发展史、地域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叙事性。
纪念性空间:当今建筑叙事学主要围绕纪念性空间研究较为众多,查阅了大量的论文,可以总结出:学者们首先从建筑叙事学理论的发展史展开探讨,借助当今案例去展开研究,分析从展览类建筑的功能及空间特征、空间叙事的结构性模式、空间环境的营造及其情感氛围体验的抒写。例如华中科技大学李惠君在 2019 年硕士论文《基于叙事学的当代美术馆空间设计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详细分析了当代展览类建筑的空间现状,从美术馆的空间文本的建构展开探讨空间情节的设计、叙事结构的模式;从美术馆的空间语义表达来探讨空间叙事的主题及氛围。
............................

第二章 空间叙事相关理论及实践操作的分析及思考

2.1 理论视角——建筑叙事学、建筑现象学及建筑符号学
2.2.1 建筑叙事学
从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到结构主义,到叙事学,又划分为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结构主义叙事学“从单一、非常态的去思考、分析叙事作品,而不是具体、多维的抒发该作品的本质,而存在于这些作品之中的抽象化的叙述结构。”语言学方法被应用到结构主义叙事学中,试图找出唯有特殊的“语言形式”只有叙事作品里面才有,语言学方法就是要尝试着找出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经典叙事学的研究突破了传统批判强调的一味依赖于社会、大众心理情况与个人主观意志的倾向。结构主义思想作为研究的重点,叙事文本的内部结构、运行应该遵循的规律、采用的表现手法等都被重视起来,目的在于描述掌控叙事和叙事过程中与叙事有关联的规律体系。经典叙事学把叙事作品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从叙事文本的情节把控、叙事时间与空间的联系、叙事人物主体的形象等,总的来说是一种“内敛的”、“不变的”、“有科学依据的”的研究;后经典叙事学是不一样的,读者、社会环境、历史条件、文化氛围成为了重点考虑的因素,显而易见的就是研究范围的扩大,不仅仅限制在叙事文里面,深入研究到叙事学领域,叙事现象的跨越到不同学科、使用不同的媒介成为了后经典叙事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叙事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叙事的进度和过程还有读者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后经典叙事学关注的,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中诞生出了建筑叙事,简而言之就是“建筑+叙事”的研究模式。
(1)注重社会语境感知
“建筑+后经典叙事”研究对象是注重社会多方面的、多角度的。不仅仅局限在叙事文本,多感知参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氛围等有关的因素,不仅要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社会角度,而且也要考虑到建筑设计叙事的语境感知,还要考虑到社会环境之间的多种联系。所以我们做建筑设计的时候,特别是建筑叙事必须要要遵守从古至今的、社会的、人类行为的、心理的、审美的等等领域的原则。
(2)多领域认知图式
后经典叙事学打破经典叙事学的局限性,探究文本与语境之间联系性,突破经典叙事学采用的“普遍叙事语法”的研究方法,把单一、局限的封闭状态,转向开放多维的领域状态,以旧有的静态模式,朝着新动态发展。
...........................

2.2 实践操作——纪念性建筑空间的案例研究
案例选取的依据:通过对大量的人物型纪念馆和事件型纪念馆的研究分析,在选取案例研究分析时,从精神主导性、纪念在地性、纪念氛围主题性及其纪念馆它的传播教育性综合考虑研究分析。
精神主导性:所处社会所提倡和肯定的是纪念对象的崇高精神以及做出的突出贡献,这些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处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和主流思想也应该被很好地体现出来,人物被纪念的意义,应该体现在对群体和社会的贡献以及提倡的主流精神,是全部纪念性建筑特殊的地方。
纪念在地性:就是说纪念建筑和纪念主题的属性是具有一定联系的,纪念主题的诞生地、住所或者偶然事件的发生地与地址选择也是具有一定联系的。
传播教育性:传播教育性不仅仅是纪念建筑的一个基本功能,同时也是纪念建筑建立最终要实现的目标,用建筑来做载体,借用空间媒介来叙述当今具有积极效应、有时代正能量、有文化自信特征的人物事迹,向参观者渗透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引导参观者去参与体验,使参观者能偶自发向上的去尊重历史、感知事迹伟业。例如本课题以红色文化为叙事主题,来抒发爱国教育的重要性,传播红色精神。
纪念氛围主题性:这里所表达的是氛围的主题性,并非主体性。纪念建筑的主题,可以直接营造不同气氛氛围,例如本文的红色文化纪念馆,直接明确营造出红色精神,红色纪念等氛围。


图 2-1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来源: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官网)

................................

第三章 假日湾红色庄园的改造设计 ................................... 31
3.1 项目背景及调研总结 ............................. 31
3.1.1 项目背景 ............................... 31
3.2 现状特征分析 ......................................... 35
第四章 基于空间叙事的改造设计 ................................... 121
4.1 设计思想 ................................. 121
4.2 红色庄园叙事建构 ................................. 121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 ........................... 171
5.1 结语 ....................................... 171
5.2 创新点 ............................. 172
5.3 不足与展望 ................................ 172

第四章 基于空间叙事的改造设计

4.1 设计思想
基于既有建筑改造设计,通过现场调研分析,将红日楼中难于满足人们生活体验的单一化空间进行必要性改造。以空间为媒介引入空间叙事体系场景,通过对叙事场景的分析、叙事特性的塑造、红色文化的确立、叙事空间的把控,实现对红日楼的有效保护与更新利用。在建筑风格、建筑空间、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考虑,可以实现既有建筑的部分有效利用。
红色精神是红色庄园场所的灵魂。人们的共同记忆在时间上凝聚了红色记忆,革命情怀在空间上也包含了红色记忆。人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与人之间交织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整体。各种叙事整合载体在红色庄园里面成为了引发人们回忆的桥梁,从“物”到“场”,在层次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城市意象》中,凯文林奇提出了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①为了激起观众更深的情感体验,让物质与精神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这一点不仅是建立在叙事认知的基础之上,同时也是建立在连续情境的研究基础之上。
.....................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

5.1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既有建筑的改造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及关注。特别是把既有建筑改造为“以人的体验为中心”的改造手段,把人的感受及行为融入到空间叙事中,让既有建筑的改造价值得到明确提升。
研究成果:相关理论、案例及纪念空间设计策略研究成果:通过借助于空间叙事的相关理论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去查阅、整理了大量的相关理论案例,从建筑叙事学、建筑符号学和现象学去分析研究,结合现有的纪念馆现状如何有机的融入到建筑设计改造中,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建筑叙事学”分别从注重社会语境感知、多领域认知图式和多维度聚焦叙事去阐述与改造设计的联系;“建筑现象学”将场所精神、认知体验、情感氛围、诗意生活多重时间与空间引入到建筑,创作空间叙事。“建筑符号学”通过建筑“讲故事的符号文本之形式规律”。结合本设计叙事主题——红色文化,所以分析符号学借用红色文化符号,进行立体化设计,把红色元素引入到改造建筑中;通过对纪念馆安利的研究分析,得出了对纪念主体的体验感知;没有更好的把空间叙事与参观者的体验感受、体验空间得以渗透;建筑外部场所环境的氛围烘托。通过对纪念馆的设计策略研究,分别从纪念性建筑的外观形态设计研究、纪念空间序列及结构模式研究及纪念空间单元设计研究三方面深入的思考,等出了纪念馆空间叙事设计的一些策略,通过从室外的场所精神寄托到室内的人文情怀的体验营造;叙事路径的组织及空间序列的思考都进行了研究;纪念空间的单元设计从开敞到半开敞,最后到封闭的单元空间,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空间叙事的相关理论、案例及其纪念空间的设计策略研究,结合曲靖假日湾红色庄园既有建筑的特点,通过对既有建筑的设计原则,对既有建筑空间及其形式的改造,以空间为媒介,插入空间叙事理论。以红色文化故事,毛泽东生平故事的叙事研究探索了空间与历史联系性,通过空间叙事来引导体验者感知历史,铭记历史。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