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从企业实施精准扶贫的视角出发,以 2016 至 2019 年 A 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精准扶贫行为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之后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量化这一影响,进一步根据企业精准扶贫参与度的中位数将存在精准扶贫行为的企业划分为参与程度较高与较低的样本组,检验不同样本组精准扶贫投入对融资约束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出于产业转型升级与提高品牌资产影响力的需要,研究企业如何通过披露自身独特的非财务信息获取稀缺资源、实现降低融资约束的目标显得十分必要。现阶段国内多数企业面临着融资约束问题,企业的投资支出金额普遍低于最优水平(连玉君和苏治,2009),这种融资约束带来的投资不足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的长期经营状况与绩效。在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商品同质化十分严重的经营背景下,为解决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融资约束问题,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符合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以及企业获取稀缺资源的需要。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公众日益关注企业经济价值创造之外创造的社会效益,在习总书记 2013 年明确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后,企业能否帮扶贫困地区如期脱贫及其在精准扶贫行为中的投入金额成为衡量企业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企业通过披露精准扶贫报告或媒体等外部沟通渠道将扶贫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者,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责任行为不仅影响了利益相关者的购买行为与投资决策,还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相关的学术研究。
国家统计局 2019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 2012 年年末截至 2019 年年末累计减少 9348 万人,贫困发生率从 2012 年的 10.2%下降至 0.6%,累计下降 9.6 个百分点。已有文献研究发现,通过不断反思、积累相关扶贫经验,我国正在逐渐弥补脱贫攻坚“短板”(葛志军和邢成举,2015;陈志等,2017),但自然环境恶劣地区、民族聚居地区边缘人口存在高致贫风险以及脱贫后返贫的现象(陆汉文和黄承伟,2019)。上述文献主要研究了国家推行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如何影响企业内部融资约束的内在逻辑还缺乏足够的关注。基于企业实施精准扶贫的特定视角,细分精准扶贫的投入金额、实践类型,研究企业精准扶贫行为如何影响融资约束的文献较缺乏,且多数研究未考虑到外部信息传播渠道在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影响融资约束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随着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实施多种类型的精准扶贫,媒体关注的治理与信息传递作用能够降低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代理问题及信息不对称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理论推导经过实证结果及稳健性检验来证明其可靠性,本文将通过多种实证模型检验以上理论分析是否正确。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确认研究重点为企业精准扶贫行为对融资约束的影响,采用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对国内外已有的企业社会责任、融资约束、媒体关注的治理效果等文献进行回顾,对已有文献的特征以及本文的研究重点进行述评,体现本文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企业精准扶贫行为对融资约束影响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本章首先对融资约束、精准扶贫与媒体关注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然后梳理了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印象管理理论与期望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信息传递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最后总结企业实施精准扶贫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从理论层面引入媒体关注后,进一步分析媒体关注如何影响企业加大精准参与度缓解融资约束的过程。
第四章,研究设计和实证分析。本章首先介绍样本来源与样本筛选过程,包括选择样本数据的关键词、必要的数据处理方法与选取特定数据进行研究的合理性。以全样本以及存在精准扶贫支出的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企业精准扶贫参与度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然后从媒体关注的角度,研究其外部治理作用的影响;最后为验证与扩大回归结论的适用性,进行稳健性检验和进一步分析。
第五章,结论、研究局限以及未来研究展望。首先,根据回归结果确认企业精准扶贫行为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企业参与不同类型的精准扶贫,或基于存在不同特征的样本企业,这一缓解作用存在差异;其次,针对研究结论得到启示,并对企业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出建议;最后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考虑基于本文结论的未来研究方向。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及精准扶贫的相关研究
一、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
目前,国内外关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从企业的内部特征以及外部经营环境影响的角度展开。社会责任的具体范围至今仍存在多种解释,但学术界普遍认为企业承担精准扶贫、环境责任或员工福利等社会责任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不仅是追逐私利的行为。本文研究的精准扶贫与早期的粗放扶贫相比,其“精准”体现在扶贫实践针对特定贫困区域的环境以及特定贫困农户,由传统的扶贫资金盲目“漫灌”到精准“滴灌”,精准扶贫的效率大幅提高,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治贫方式(山立威等,2008)。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受到企业内部特征的影响,企业基于提高声誉与未来绩效的预期承担社会责任。国内学者研究发现,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好的公司越趋向于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沈洪涛,2007);早期关于企业捐赠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企业所属行业的性质及其消费者粘性将会影响企业捐款的总金额,以及捐赠金额在收入中的相对占比,与消费者关联性强的企业倾向于在社会活动中进行捐赠,从而提高企业声誉获得广告效用(山立威等,2008);为在产品同质性较强的行业中获取竞争优势,对消费者口碑敏感的上市公司也更倾向于进行慈善捐赠(张正勇等,2012);沈洪涛(2007)研究发现,能够发挥规模效应的大企业为降低政治成本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将倾向于承担体现自身与同行竞争者区别的社会责任。
企业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也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为了建立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第一,从隐性道德的角度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符合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道德追求。第二,从显性财务目标的角度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传递增量信息(陈永正等,2005),从而形成企业自身与同行业竞争者相比的竞争优势,获取稀缺资源(张曾莲和董志愿,2020)。除了从企业自身角度分析企业捐赠的动因,也有学者研究外部因素,如社会信任指数、组织密度等对企业捐赠的影响。研究发现信任度与组织密度较高的地区,企业更趋向于参与捐赠(宋罡等,2013),社会预期作为外部因素,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存在较高的履行社会责任的期望,则企业的社会责任投入金额也相应越多(刘计含,2012)。
.................................
第二节 融资约束的相关研究
一、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
早期有关融资约束影响因素的研究从企业内部治理的角度出发,关注的是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Fazzari(2009)研究认为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融资约束程度就会越高,Duarte 等(2008)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会导致更高的企业资本成本,支持了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导致融资约束程度提高这一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界由笼统地研究信息不对称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延伸到信息披露如何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张纯和吕伟(2007)研究发现企业通过披露财务信息能够降低自身的融资约束,这一关系会受到市场关注度的调节,市场对企业的关注度越高,披露财务信息对融资约束的降低效果越明显。进一步考虑企业信息披露中的非财务信息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随着社会公众提高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并通过经济资源分配的形式体现这一要求(李维安等,2015)。何贤杰等(2012)发现企业是否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以及披露信息的质量都会影响后续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融资约束的影响,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越高,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融资约束的降低效果越明显。
王鹏程等(2015)研究发现,融资约束较强的非国有企业更倾向进行慈善捐赠,原因是非国有企业慈善捐赠后能够更显著地提高市场关注度和政治关联,从而调节捐赠金额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企业通过慈善捐赠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形成“资源置换”,体现为企业慈善捐赠后获取银行贷款的金额显著增加,并且这种资源获取形式更多出现在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中(李维安等,2015)。
会计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8
第一节 相关基础理论..........................................18
一、印象管理理论与期望确认理论........................ 18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信号传递理论.....................................19
第四章 实证设计与结果分析..................26
第一节 研究设计.....................................26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6
二、关键变量的定义与说明.......................... 26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48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启示.................................48
一、 研究结论......................................... 48
二、 研究启示................................... 49
第四章 实证设计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015 年政策提出建设金融精准扶贫信息对接共享机制,上市公司自 2016 年开始规范披露精准扶贫有关信息,因此本文选取 2016-2019 年 A 股存在精准扶贫实践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企业精准扶贫参与度对融资约束的影响。文中数据来源于 CSMAR 数据库,为了满足样本选取的代表性与准确性,本文对样本企业进行筛选:为避免回归结论受到不合理财务数值的影响,从研究样本中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进一步剔除财务业绩波动较大的 ST/PT 类上市公司、主要数据严重缺失或数值不合理的样本公司,最终得到 4 年期 11367 个样本,其中包含 2895 个参与精准扶贫的样本与 8472 个未参与精准扶贫的样本。
二、关键变量的定义与说明
(一)因变量的选取和定义
考虑到企业利息保障倍数作为单一财务指标不足以全面说明企业的融资约束情况,且通过数据筛选发现研究年限内数据存在大量缺失,本文计算综合指数作为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由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过度依赖具有内生性的财务指标,存在较严重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最终选择 SA 综合指数作为融资约束的替代变量,其中企业规模以百万为单位,Age 为企业的上市年份,计得 SA 为正则企业不存在融资约束,为负则存在融资约束,绝对值越大表明融资约束程度越高。
会计论文参考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从企业实施精准扶贫的视角出发,以 2016 至 2019 年 A 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精准扶贫行为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之后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量化这一影响,进一步根据企业精准扶贫参与度的中位数将存在精准扶贫行为的企业划分为参与程度较高与较低的样本组,检验不同样本组精准扶贫投入对融资约束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由于企业行为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将媒体关注作为外部调节变量引入分析企业的精准扶贫实践对融资约束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后,选取其他回归模型、替换因变量、通过倾向得分匹配等稳健性检验主回归的可靠性,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主回归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支出与企业融资约束负相关,企业的精准扶贫行为存在缓解融资约束的积极效果。企业的精准扶贫参与度越高,即企业在精准扶贫实践中投入的金额越高,越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正向的市场反应,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获得经营投资活动所需要的资源。由于企业的精准扶贫行为符合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期望,企业通过印象管理能将自身和无精准扶贫行为的企业进行区分。细分样本后发现,仅参与度较高的企业精准扶贫行为显著缓解融资约束,而对于参与度较低的企业,增加精准扶贫投入难以获得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反馈,对企业的融资约束的影响不显著。实证回归结果说明,企业的精准扶贫行为总体而言能够缓解融资约束,但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业绩情况以及发展目标,选择适当的精准扶贫战略。
媒体关注影响精准扶贫行为对融资约束的作用过程。媒体关注通过外部监督以及声誉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精准扶贫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从理论方面分析,媒体关注作为一种外部监督的手段,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具有专业性与即时性,有利于加强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监督,降低获取量化精准扶贫数据的难度,并且一定程度上核实了企业精准扶贫行为的真实性,降低内外部信息的不对称性;另一方面,媒体关注也能通过向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增量非财务信息发挥外部沟通作用,树立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形象,传递企业资金充裕、重视长期发展的信号,从而有助于企业进行融资。媒体关注度越高,利益相关者获取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越充分,企业将会得到多方利益相关者在资源方面的支持,参与精准扶贫实践对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就越显著。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