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事务所对L公司实施的内部控制审计优化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242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笔者认为内控审计流程主要包括四步,首先对整个过程进行计划实施,计划完成之后便进入到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发现该公司内部出现的问题,并最终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报。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美国是全球率先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国家,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便出台了第五号审计准则,该项准则对融合了财务报表审计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具有指导性意义。历经十余载的不断探索后,当今的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整体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在世界经济运营状况相对低迷的时期,我国有关部门在经过多重研究与讨论后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文件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相辅相成,至此,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正式形成。在诸多条文规定中,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在法律范畴内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强制纳入,这意味着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将会出现新业态,会计师事务所也会因此搭上快速发展的顺风车。
注册会计师是责任方与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为使投资者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顺利推动资本市场发展进程,其扮演着强振市场信心与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双重角色;此外,在我国市场监管体系中,强制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属于新型管理方式,依据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来协助公司管理层进行内部监管,是会计事务所的义务与责任,有助于完善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降低系统风险。
尽管 C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方面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但是在具体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中也面临较多难题,例如技术层面创新性不足,专业型人才匮乏等。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更加复杂化的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将解决上述难题作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在全球范围内,国外属于研究内部控制审计方面的先导者。由于塞班斯法案的出台,美国上市公司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公开其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为国外学者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具体研究结论可分为下述几点:
就内部控制审计含义而言,在 2004 年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出台的文件中,认为内部控制审计在本质上是一种审计业务,需要在评判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就长期发展给予指导建议[1]。在随后出台的文件中,则直接指出审计工作人员在审查过程中需要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判定[2]。MarkL(2017)主张将非财务报表中的内部控制审计纳入内部控制审计范畴[3]。而RezaEspahbodi(2019)在探究已有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后,称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二者之间相互协作,并且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做出相关审计报告[4]。
就内部控制审计作用而言,Emma-RiikkaMyllymaki's(2014)通过研究指出,若在企业对外报出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出现了严重不足,则企业能够及时采取风险防控措施,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说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够为企业正常运营提供保障[5]。Patterson.ER、Smith.JR(2017)经过探究与归纳后认为,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既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度,也能够使得公司信息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从而尽可能避免风险对公司产生的不利影响[6]。而Marianne M.Jenningsetal(2008)称,对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有利于夯实企业管理层的业务能力,切实保障利益群众的应有权益[7]。FloreaRadu(2013)认为,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能够促进公司管理模式的优化,避免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风险,为公司树立正面形象,同时能够增强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8]。Khim(2017)同样主张内部控制审计在强化公司信息透明度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9]。
就内部控制审计内容而言,Tatiana(2015)对内部控制审计所涵盖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探究,主张内部控制审计的三要素是审计对象、关键点和测试客体[10]。Ruisi(2019)主张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强化职业怀疑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为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采用了诸多定性分析方法[11]。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概念
2.1.1 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
在不同资料中,对于内部控制审计概念的阐述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主体的不同。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将内部控制审计定义为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种判定,该判定的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同时必须在指定基准日开展,注册会计师需要以此为基础出具审计意见[28]。在《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 2201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第二条中称,内部控制审计是指由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发起的,对本公司实施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判定[29]。通过对以上两种定义进行对比分析可知,第一种定义强调的是从企业外部审查机构为切入点,对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实施效果的判定,第二种定义则是以企业自有审查机构为主导,对内部控制审计实施效果的判定。在我国现行规定中并没有对此进行特殊指定,这也说明在我国内部与外部两种模式均可供企业自行选择。
本文中所阐述的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所定义的外部模式。此外,需要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范畴,该范畴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涉及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例如资产安全以及财务报告等方面。将企业经济层面的非财务内容排除在特定的审计范畴之外,但如果在实行审计调查时有证据表明企业内部存在与非财务内容相关的漏洞,则需在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对此进行标注。
......................

2.2 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基础
2.2.1 受托责任理论
在两权分离制度正式形成之后,公司的所有权与管理权是相互独立的,这使得受托人和委托人所具有的权利产生了差异。同时,企业管理层和股东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不同的利益群体,管理者存在侵害股东应有权益的可能性。委托人需要明确受托人履行义务的能力与进展,受托人同样需要向委托人表明其履行义务的成效,因此独立第三方的引入便具备了现实需求,从而产生了审计。在审计业务兴起的初期,其审查范畴仅局限于财务报表。直到 2001 年,美国安然公司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以破产告终,该事件使人们从对企业财务情况的重视扩大为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的重视。至此,管理层受托经济责任仅局限于企业财务情况的时代正式结束,开启了管理层制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新形势。为确保企业内部管理所实施的内部控制运行设计能够与企业运行特征相匹配,则必须借助内部控制审计,在结合了专业人员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结果后,有利于强化企业管理人员实施内部控制的可靠度。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形成的根源在于管理层受托经济责任的变化[30]。
2.2.2 内部控制理论
对于内部控制的释义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从不同视角出发也会得到不同的见解,目前与内部控制相关的理论有以下三种:即程序论、过程论以及系统论。程序论中主张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内部控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公司既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要对具体执行结果进行实时监督;过程论主张公司不仅需要具备健全的规划以及强大的执行力,同时需要把控内部控制的诸多层面,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初的设定目标;系统论则主张将内部控制视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该系统涵盖诸多环节,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需要各个环节的共同支撑,这关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内部控制既需要企业管理层的引导,同时需要企业内部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维护,表明内部控制体系正式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美国 COSO 内部控制框架的诞生,该框架具体包括下述五个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


审计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C 会计师事务所对 L 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分析...................... 13
3.1 C 事务所概况................................ 13
3.2 L 公司概况和内部控制现状................................13
第四章 C 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6
4.1 内部控制审计计划阶段................................... 27
4.1.1 审计资源配置不合理.................................27
4.1.2 识别重要账户考虑不全面..................................28
第五章 C 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优化对策及保障措施.................................35
5.1 内部控制审计计划阶段优化................................ 35
5.1.1 建立矩阵型的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审计资源............................35
5.1.2 结合金额标准和风险因素识别重要账户.....................................36

第五章 C 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优化对策及保障措施

5.1 内部控制审计计划阶段优化
5.1.1 建立矩阵型的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当前,会计师事务所中为设立专门内部控制审计部门是我国的一种普遍现象,尽管在审计细节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具有相通之处,但二者的审计方向是具有差异性的,这也是区分二者的关键。其中,前者强调过程,而后者强调结果,所以在这一层面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体系。综上所述,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内部控制审计项目组并塑造专业素养过硬的人才队伍是具有现实必要性的。然而,内部控制审计的业务规模通常较小,为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用,L 公司应将组织结构由项目型转为矩阵型。两种类型的组织结构图分别如图 5.1 和 5.2 所示。


审计论文参考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温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相关部门依据市场情形逐步完善法律,使其能够适应当下形势变化又能规范企业行为。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得到和公司最终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良好的内部控制对公司业绩是锦上添花,也是保证公司正常运行的无形边界,内控审计便是衡量公司该种能力的良好指标,该指标可以监督公司不断优化内部控制,保证运行方向的正确性。本文以 L 公司为研究对象,详细描述了该公司的内控审计情况,又从 C 事务所入手,逐层分析该公司存在的问题,并从内控审计理论等角度为公司提出解决方案。
内控审计流程主要包括四步,首先对整个过程进行计划实施,计划完成之后便进入到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发现该公司内部出现的问题,并最终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报。C 事务在上述中存在下面几个问题。首先在计划阶段,相关人员并没有将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对重要的账户没有进行特殊的识别和操作;在实施阶段,面对不同的情况没有选用最恰当的方式进行处理,使得项目最终处理结果不理想;在最后报告阶段,描述企业内部缺陷时采用的指标不准确最终的沟通过程不能达到设定目标。
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原因。首先,该审计过程双方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L 公司没有积极主动的配合事务所作业,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缺乏效率和准确性,反观事务所也没有将该审计过程给予重视;其次,该过程的每一步之间相互脱节,整体性不强;最后,没有相关部门对内控审计程序进行监督,更甚者事务所内部也没有质检复核小组,这大大降低了工作的准确性,使得内控审计底稿表面化,无人监督。通过对上述原因的分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提出建议:首先是在计划阶段,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可以通过建立矩阵型的组织结构进行有效规划,除此之外,还要对重要账户进行辨别,辨别的标准可采用金额标准等;在实施阶段,要不断优化审计方式,从而使工作质量复核体系不断完善;在报告阶段,应对汇报指标进行明确,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