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文学创作中的“神性意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66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文学毕业论文,本文试图从“人性”以及“人与自然对话”的角度来分析沈从文“神性”意识在其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并最终将其个人创作中包含的“神性”意识拉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视野中来,探讨其“神性”意识主导下的“神性创作”作为一种个人经验,乃至一种文学传统的样态。

第一章人物形象的塑造所体现的神性意识

1.1湘西“乡下人”的“自然人性”
“乡下人”的生命形态,是沈从文刚刚步入文坛就在竭力展示的一种人物存在方式。事实上,关于沈从文笔下的“乡下人”这一生命形态学界已有了大量的论述。如凌宇在《从边城走向世界中》,用“自在生命形态”对此进行界定,指出这一生命形态所具有的多层级的性格结构:“自然人”“蒙昧人”“陌生人”。在这众多的分析中,可以见得,“乡下人”的生命内涵包括两个极为重要的维度:一是“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二是缺乏生命主体意志和理性意识。这时候问题就来了,“优美健康”如何与“理性缺乏”共存于“乡下人”的生命形态中?我们又如何将此二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关照,用这个整体来阐述“乡下人”生命中内含的自然、本真的人性?“我实在是个乡下人”。正是这样的身份认同,让他越过灯红酒绿的城市,在世外桃源般的湘西建筑着他的“希腊小庙”,在庙里,他供奉着全然不同却全都本真自然的人性。率真淳朴的湘西少女、熊强健壮的湘西青年、垂垂老矣的湘西老者,甚至贩夫走卒、水手工匠、土匪娼妓、蛊婆巫女等等都在他建筑的小庙里演绎真最纯真、自然的人性。沈从文的神性意识在这里已经全然浸润在了每一个人物的身上,用这形形色色的人物传达着对于人性的思考,也描绘着那个“神”之尚村的湘西世界的“神”的模样。
在湘西的人物群像中,精灵般的少男少女无疑是描摹自然人性最耀眼的所在。他们在风光旖旎、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中成长,他们与山水为邻,日月是他们的伙伴,野兽是他们的朋友,他们的生命与大自然所赠与的一切和谐共存。“翠翠在风日里长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且教育她。”就是取名都是源于住处周边翠绿的篁竹。三三生活在磨坊里,他的玩具都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例如包谷秆、例如芦管,都可以让年幼的三三玩闹一整天。
........................

1.2传奇性作品中人的“本真人性”
传奇叙事,是作为一个中国文学的传统而存在的。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到唐传奇对人间百态记录,再到后世的戏曲、话本,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传奇己经作为一种血液融入中国文学的庞大身体里。而沈从文,作为中国文学史发展到现代的优秀继承者,其文学创作中必然浸润着传奇的因子。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里对“传奇”曾有过这样的说明:“传奇在神话传说、古史寓言尤其是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演进而成......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短短几句话,将传奇这一文学样式的来源、创作方式、艺术特点做了精当的概括。生活在“别一个国度”里的沈从文,从出生起就浸润在巫风楚雨里,再加上诡谲多变的世态,他的生命里充满了传奇的故事。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着各种各样古老的习俗和民间传说。而这些都是沈从文建造“人性小庙”的砖瓦基石。沈从文对于湘西民间传说的钟情可见一般,他创作的很多故事都有着浓重的传奇色彩。《月下小景》中写道女人不能和得到自己童真的男人结合,所以当傩佑和他的初恋相爱并发生关系之后相约赴死,期望两个相爱的灵魂在另一个未知的空间重逢。《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中三个男人同时爱上了美丽的女子,女子却莫名其妙地吞金惨死,三个男人便陷入了精神恐慌,或疯疯癫癫,或离奇失踪。甚至有一个将女子的尸身从土里挖出来放到山洞里,并在其周围撒满鲜花,表达自己的爱意。不论是人物还是故事情节,在沈从文的笔下都带上了神秘的传奇色彩。而这些传奇色彩大都源于佛教故事和宗教传说本身的神秘性。沈从文总是是“把佛经中小故事加以放大翻新,注入我生命中属于情绪散步的种种纤细感觉和荒唐想象”。他笔下的传奇小说中的人物总是亦仙亦人,常常人鬼难分。这些传奇故事不虽然有着离奇夸张的外表,但其内蕴着的是生命的神性。
...........................

第二章自然与人的对话所体现的神性意识

2.1象征性的自然景物

.........................

2.2动人的人文景致
湘西边城的自然风景当然美丽动人,但如果失去了人文景致的点缀,似乎也就失去了最为灵动的一幕。这里的人长在自然里,思想和灵魂都浸润在美妙的自然里,使人也变成了自然的一部分。这里的人家也镶嵌在自然里,成为自然中最动人的一部分:“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洒。”沈从文的看来,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是不可分的,生活中的一人一物,一事一景都显示着生命的庄严。晾晒在门前的花花绿绿的衣服、挂在屋檐下的青菜红薯和玉米、院子里玩闹的小鸡、成堆的柴火以及辛勤劳作的妇人都将生活的恬静描述的倍加庄严。沈从文的笔尖流淌着的仿佛不是文字,而是一幅幅画作,宁静悠远,似乎世外桃源都不具备如此的安静与惬意。只是读来就使人置身其中,不愿离开。
不只是日常生活的常态,湘西人的生活中还充满了仪式感:婚丧嫁娶、鬼神祭祀、节日庆典,都以仪式的方式存在于湘西人的血液里,成为湘民世世代代共同遵守的约定。但是这些仪式都与湘西的山山水水分不开。在湘西,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自由恋爱。“对歌定情”是湘西苗族古老的婚俗。这样的两性关系是一种男女平等、双向选择的自由情感,其中体现的便是湘西健康而自由的人性,便是合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种美好的感情都是在自然的怀抱中萌发的。要么在山间、要么在河边,当山歌响起的时候,星星月亮都更加明亮了。不止婚姻,湘西的丧葬也离不开这片土地,人死后,都是安葬在土里。繁复的丧葬伩式结束后,人便在土里安详地睡着了。湘西人还重祭祀。《汉书.地理志》中说“楚人信巫鬼,重浮祀”,鬼神观念在沈从文的小说中隐隐浮现,神巫祭祀的场景更是庄严而神秘。《祌巫之爱》中盛大的酬神场面的描写就体现着苗民对神灵的尊敬。“松明,火把,大牛油烛,依秩序一一燃点起来,照得全坪通如白昼......他头缠红巾,双眉向上直竖。脸颊眉心擦了一点鸡血,红缎绣花衣服上加有朱绘龙虎黄纸符。手执铜刀和镂银牛角,一上场便在场坪中央有节拍地跳舞,还用呜咽的调子念着娱神歌曲。”
..........................
第三章“神性”创作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29
3.1“神性”创作作为个人经验................29
3.1.1对“人性”的理解.............29
3.1.2对“生命”的理解............33

第三章“神性”创作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3.1“神性”创作作为个人经验
所谓个人经验,即是一种和他人相比而具有的特殊性。那么,沈从文“神性”创作作为一种个人经验又是和谁相较而得到的呢?这种个人经验又是以怎样的态势存在的呢?这些问题即是本章着力解决的问题。沈从文的“神性”创作经验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有论者说沈从文的写作没有系统的思想指导,本人不以为如此。尽管沈从文作为作家自己没有能够提炼总结出自己的思想体系,但作为后来的论者,从其断断续续、似为呢喃的自我剖白,以及庞大的小说文本世界里是能窥得其创作思想的。例如对“人性”的理解、对“生命”的理解、“感伤”的情调,虽然这样的话语在诸多著名作家哪里都是或隐或现的存在的,但沈从文以其独特的认识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理解,进而上升为个人经验。
..........................

结语
沈从文不遗余力地书写着他笔下生命的具有的“神性”。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人”是永恒的话题,是他体察社会人生、思考民族乃至整个世界未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沈从文的“神性”意识绝不是一种精神的迷信,而是理性的思考。他的“神性”意识中包含着对民族、对人类、对宇宙奥秘的哲理性思考。
沈从文对于民族的思考是深刻的,他的作品里时时流露出民族精神重造的努力,但他绝非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描述湘西美好的风物,思考湘西的过去和未来,但这绝不只是对湘西苗族的思考,而是对整个动荡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寻找。“湘西”是庞大中国的一个缩影。湘西人身上的强悍与健康,湘西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都只是作者对整个民族精神失落的现状做出的回应。也许在“湘西”可以找到中国人失落的人性,可以找到中华民族新生的希望。
沈从文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神的家园,当我们陷入城市生活的泥淖无法自拔时,至少我们还可以去“湘西”看看。沈从文不在了,可是他笔下健康的人性还在、纯净的自然还在。沈从文的“神性意识”贯穿在其创作的角角落落。沈从文用自己的笔创造了无数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都在其文学世界里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初读沈从文的作品能感觉到的似乎是感性的对故乡的眷恋,但细细读来,不难发现,沈从文是绝对理性的。他清醒地洞察着身边的一切,尤其是人。他看到了时代进步带来的“人性”的失落,看到了淳朴背后的野蛮。面对惨烈的社会现实,沈从文选择了一把温柔的刀子,直插入整个社会的心脏。他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却让它永远地存在于虚拟的文学世界里,看到的人无不反思。不需要训斥,更不需要指责,懂得人自然会懂。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性,还在呼唤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潜藏在内心的神性。直到今天,社会的发展早己今非昔比,但沈从文曾痛心过的现象依然只增不减。站在历史最新的节点上,回首人类的过去,内心竟泛起莫名的感动。无论如何,人类的文明是向前发展的,尽管沈从文先生几十年前忧虑的现象今天仍然存在,但至少,他教会了我们用爱和美化解生命的难题,唤醒了大多数人内心潜藏的“神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