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传媒与中国现代文学综论
1.1 技术手段与意识生成
期刊是一种言语形式,读者往往会忽视印刷这个媒介。但是,“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层面上,而是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觉模式。”“媒介”是传播的物质手段。“媒介”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在这里,“媒介”是指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者事物。德弗勒从广义层面建构媒介说:“媒介可以是任何一种用来传播人类意识的载体或一组安排有序的载体。”作为“一种传递大规模信息的载体”,媒介在社会生活中创造了新的角色,它使人的工作和生活深深地陷入了新的人际组合中。
当这一感觉比率和感觉模式以一种艺术化的形式加以外现时,文学的领域便会发生地动山摇般的变化。拿破仑曾经说:“三张敌对的报纸比一千把刺刀更可怕。”每一种媒介都是一种强大的武器,它们挑起了我们里里外外的战争,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生存结构和生存秩序。
由于上述特点,在特定的格局下,期刊会成为争取文化权力(主要体现为话语权力)的主要工具。在风雨飘摇、多灾多难的现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作为新的技术手段,现代期刊在适应时代需要和读者需求的同时,为自身生存争取到了尽量广阔的空间。当中国在历经了几千年的封闭和锢滞之后,期刊以极其鲜明的特征出现之时,现代作家的个人精神世界遭遇了较大的冲击。面貌对这一新的事物,他们中的大多人不再坚守在书斋的一隅,也失去了固守的矜持,倒入了媒介的怀抱,依附报刊之体,倾诉着各色的衷肠。就在此时,媒介成为了作家生命的延伸。怀有思想的个体灵魂在媒体面前敞开了闺门,尽情肆意着生命的理想和激情。
我们要使用一切媒介,使自己能看见置身其中的环境。媒介犹如一面镜子,照亮了世界,也照亮了思想着的灵魂。作者此时所面临的已经不再是无生命的笔纸,而是有生命的个体。书写已经不再是固化的自我陶醉,而是让文字流水般潜入他人的水池。这就为文学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物质手段。......................
...............................
2 《小说月报》、文学研究会的文化生态环境
2.1 中国五四前后的政治大环境――救国救民
谈及这个话题,主要是想说明文学与社会政治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作为传媒的技术手段也必须要生存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传媒的发展摆脱不了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文学的走向必然受到这几者之间矛盾的制约。在前人的研究中,很少关注政治与文学在传媒平台上的同质关系。政治与文学此时在更深程度地实现了同谋,在政治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文学也实现了同质转型。
二十世纪初,中国处于水深火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腐朽的清王朝,成为广大人民愤恨和斗争的焦点。许多爱国青年,踏着先进人物的足迹,纷纷出外留学,寻求救国真理,一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留学热潮。随着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国内外先后产生了许多革命小团体。与历史上的革命不同的是,此时的革命举起了“科学”与“民主”的旗帜,更加重视国民精神的改造。而在当时,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的工具,就是现代传媒。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立之后,其首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创办《民报》。在民族危急存亡之际,文学依托于期刊杂志,担负起了新的历史使命,那就是――-救国救民。期刊文学也被社会政治异化,与传统的纯文学相比,出现了很多新的元素。在此,以鲁迅为个例加以分析。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讲“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让他在这途路中”“看见世人的真面目”。鲁迅深切感受到一个落后国家不堪的地位,一个弱等民族的屈辱,深深感受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于是立志转向从事文学。他发表在《新青年》上,成为“五四”文学革命 运动振聋发聩的丰碑式的杰作《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并真正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鲁迅在谈到自己怎样做起小说来,说:“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
生。”..................
.......................
3 以文学研究会为主的创作群体与现代小说创作......................... 28
3.1 现代传媒与小说文体的选择.................................................. 28
3.2 “为人生”的小说创作理念.....................................................29
3.3 传媒与小说白话文写作....................................................... 31
3.4 传媒与小说叙事模式的变化................................................. 34
3.5 读者市场定位与小说创作....................................................37
4 《小说月报》编辑群体..........................................................39
4.1 作为传媒“把关人”的编辑在创作中的隐性作用.......................39
4.2 编辑群体整体的文化风格...................................................41
4.3 不同编辑理念下的期刊风貌................................................42
4.3.1 王蕴章与娱乐性小说以及恽代憔的初步改革 .................... 42
4.3.2 茅盾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 44
4.3.3 郑振铎与新文学建设 ...................................................... 46
4.3.4 叶圣陶与创作的繁荣 ..................................................... 48
.............................................
结 语
麦克卢汉说:“电灯光的威力,可以转换它渗进相接触的一切时间、空间、工作和社会。研究媒介的学者只需思索一下它的这种威力,就可以掌握解读媒介威力的关键。”
综观文学研究会的形成、演变过程,文学期刊在这个现代文人社团中的作用格外引人注意。在文学研究会存在的前、中期,还有各种读书会、定期的集会等社团活动的出现,但是到了 1925 年之后,会员另立门户,而且分布极广的时候,《小说月报》等文学期刊就成为这个社团存在的唯一标志了,到 1932 年,一把大火烧掉了《小说月报》,文学研究会这个团体便也随之消失。没有这份杂志,就没有这个社团,也就没有这个社团的特点。因为这份杂志,中国传统文人群体终于在现代传媒的大旗下,完成了自身的转型。
以期刊为主要载体之一的现代文学,并不仅仅是文学事业,它们往往是文化产业,是政治倾向、文学理念与经济效益动态平衡的产物。异彩纷呈的现代期刊世界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现代文学期刊。它们对峙、互补、交融、渗透、更替等形态的组合,构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多姿多彩的景观,也构成了现代文学与现代期刊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生命整体,从而也促进了中国文学向现代化的转型。
作为传媒的“把关者”,叶圣陶对作者负责,对读者负责,他重视不相识的作者的来稿,并热心指导修改,使许多年轻的作者登上了文坛。丁玲的处女作《梦坷》、《莎菲女士的日记》以及《暑假中》、《阿毛姑娘》等都是经过叶圣陶指点修改后,分期刊登在《小说月报》的头条位置上。巴金旅居法国期间写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叶圣陶发现后,立即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巴金后来无数次讲:“倘使叶圣老不曾发现我的作品,我可能不会走上文学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茅盾主编. 小说月报(第 12 卷-第 17 卷)[M].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1
[2] 郑振铎主编. 小说月报(第 18 卷-第 22 卷) [M].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8
[3] 陈平原, 山口守著. 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3
[4] 周海波, 杨庆东著. 传媒与现代文学之间[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5] 刘增人等纂著.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史论[M].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
[6] 冯光廉, 刘增人主编. 中国新文学发展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7] 朱德发著. 中国五四文学史[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6
[8] 严家炎著.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
[9] 陈荒煤等主编. 文学研究会资料[G].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5
[10] 陈原. 商务印书馆九十年[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7
[11] 李欧梵著. 李欧梵自选集[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12] 贾植芳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上、下)[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
[13] 陈安湖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史[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14] 杨义著. 中国现代小说史(1.2.3 卷)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1989
[15] 黄曼君主编. 现代文学流派[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6
当代传媒及其我国文学的现代化变迁——以“小说月报”文学研究会的关系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1
Tag:现代传媒,现代文学,《小说月报》,文学研究会,传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