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研究意义
慈善,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的、最美好的品质之一。由个体的慈善行为以积善成流的方式发展壮大而成的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稳定和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公益事业,既能够提升社会成员的幸福指数,又能让施与者与被施与者都从中获得满足感,“是在政府的倡导和引领下,由民间团体以及个人组织与开展的对社会中遇到不幸的人进行帮助的一种活动,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补充有着重要意义,这是一种不求回报带有无私支持以及奉献精神的事业,也是一种社会再分配的实现形式。”①曾经在建国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无论是关于民间自发的慈善行为,还是以政府为主导力量的慈善机构的慈善新闻报道,在形式及内容上都被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地方支持中央”的共产主义精神宣扬所取代;随着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以及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慈善事业的新闻报道在近年来逐渐升温,倡导以现代新闻理念为主体的慈善新闻越来越多的以本真的面孔出现在媒体上,成为当今媒体宣传的一个重要方面。
美国社会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Alexander Simon1916- 2001)提出的新闻包含着“持久的价值观”,他认为:“新闻本身不局限于真实的判断,它也包含了价值观”。在信息时代的浪潮里,从孩童到成人,都可以从各种新闻媒介中学到态度、反应情绪和新的行为风格,这一切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和发酵,都将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受众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成为塑造受众慈善理念的微妙因素。通过慈善新闻对社会慈善事业发展趋向的积极影响,可以使公众视野与脑海中的慈善文化与慈善意识常态化、生活化,引导并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慈善理念。
近年来,与慈善有关的新闻报道不断刺激着大众的眼球,从 2008 年 5 月 12 号汶川抗震救灾到 2011 年红字会爆出“郭美美事件”、“陈光标暴力慈善”等,中国慈善事件呈现井喷状发生,由于追责机制缺失,信息披露、中间评价等环节薄弱,缺乏监督和管理机制,导致严重毁损慈善事业信誉的“郭美美事件”、“卢宇星事件”事件一再发生,严重影响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些事件不仅是红十字会一家之痛,更是整个慈善事业之忧。种种迹象表明,国内慈善事业正在面临一系列的信任危机。面对错综复杂的突发个案,如何能够准确的掌控观念风向标,如何积极地疏导舆论、引导舆论,如何能够化不利为有利,最大化发挥慈善新闻的正面影响力等,都要求我们对慈善新闻进行深入的研究。
然而,慈善事业终究是一项全社会性质的公益事业,尤其在我国慈善事业各方面都有待完善的当下,新闻媒体该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慈善新闻报道,既是对媒体综合素质的考验,又事关慈善事业的成败。慈善事业的变迁发展,不仅充分体现出时代的特征,更体现出在不同的时期下慈善事业对社会的高度负责和保护。由于社会转型加剧,经济政治变革、阶层分化严重、城乡发展失调、贫富相差悬殊等原因,都使得慈善新闻传播的实践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也使得慈善新闻报道本身蕴含了更为复杂多变的张力。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K.Robert King Merton1910, 7, 4~2003, 2, 23)说,“研究者应该对于生活中不期而遇、异乎寻常而又关乎全局的社会事实给予充分关注,因为这些异常现象往往有可能成为新的理论研究的起点。”①从这个意义层面上讲,我们认为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形态的研究慈善新闻,具有当今时代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对于慈善事业和慈善新闻报道的研究,学界和业界在近年来均在不同程度上的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经过国内诸多学者的努力,国内新闻学界目前已经在慈善新闻研究领域积累了数量可观且质量优异的研究成果。针对慈善新闻的定义研究问题,武汉大学强月新教授的《慈善新闻的呈现状况分析—以<楚天都市报>、<南方周末>为例》等文章对慈善新闻传播效果的含义、界定方法等问题的阐述非常之详尽,特别在地方性报纸的慈善新闻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和指导性,在本篇论文在具体的写作中有重要的意义;在宏观视野下,从党政法规出发,多位学者立足于传统的传播效果理论,把慈善新闻的研究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如龙卫国先生在《做好当前慈善传播的思考》中对慈善新闻传播环境下的传播效果理论,进行重新审视;对于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以郑功成先生的成果尤为突出;汤仙月的《我国慈善事业的困境及其转型》一文以慈善事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慈善新闻报道的传播类型和对慈善事业的传播效果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比较,对慈善事业的的发展趋势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展望;还有汤浩著的《慈善公益:电视媒体社会功能的深度嬗变》对慈善新闻传播效果与电视媒体社会功能演变的进行了专门的论述等。但是总体而言,由于受到起步晚等原因的影响,专门研究慈善新闻的著作仍然是相当匮乏的,尤其是有关国外慈善新闻报道的研究著作更是凤毛麟角。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还有许多同仁的研究对于本文的形成亦有相当大的贡献,受于篇幅限制恕不再一一介绍。
在实践方面,电视、广播、报纸和新媒体在慈善新闻报道的领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践领先于理论的特点非常明显,为文献的补充和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不仅包括了对弱势群体关注的悲悯情怀,也包括了媒体对于慈善新闻报道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还自觉地对慈善组织进行了舆论监督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通过对“慈善事业”与“公益事业”等概念的对比,进一步分析“慈善新闻”的基本传播学概念,从新闻传媒、受传者、政府和社会四个维度综合分析慈善新闻的作用与定位,对慈善新闻报道中的的弊端及解决之道进行了分析,得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同时也对当前慈善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慈善新闻报道的定义研究
(一)国内慈善新闻定义研究概述
笔者以“慈善新闻” 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搜索得出的结果只有 8 条,而以“慈善”为关键词搜索得出的结果则有2968 条。因此,在研究慈善新闻之前,首先应对“慈善”一词进行界定。《现代汉语辞海》中的词条“慈善”释义为:仁慈,富有同情心;苏格兰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在撰写《人性论》时,将“慈善”定义为:“慈善,是对祈求深爱之人拥有幸福的欲望和对他遭受苦难的无端厌恶。……慈善与怜悯同在,借自然之力,将原始的的爱与慈善紧紧拴在一起。”①日本学者吉田久则分源流地将“慈善”进行了联想比较:“儒教慈善以仁义为主要特征,基督教慈善以爱善或者禁欲为主要特征,佛教慈善以易慈悲为特征的,此三者和而不同。”②但是,“慈善”作为一种具体化的外部行为,它不仅包含了人类善的情感,也包含了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行为。所以,“慈善”一词应该具有理念和行为的双重属性。
三、慈善新闻报道面临的历史性机遇................6
(一)经济机遇................6
(二)政治机遇................6
(三)社会文化机遇................7
四、慈善新闻报道对慈善事业的积极推动作用.................10
(一)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10
(二)助企业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 11
(三)提高慈善机构透明度,监督慈善事业健康发展...........13
(四)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14
(五)帮助被救助者树立正确的观念.....................15
五、慈善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17
(一)过分追求新闻特性,采访报道缺乏人文关怀................17
(二)题材选择中存在严重的偏颇性选择 ...............18
(三)媒体点名向公众人物募捐 ..................19
(四)“捐款秀”止于捐款数字,后续报道不完善 ................19
(五)新闻报道的侵权现象 ................. 20
(六)部分媒体职责不明确,超越法律和道德底线 ................21
结语
在现在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道路,然而,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因素,决定了我国在探索属于自己的慈善事业发展模式上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模式,不可能复制西方国家的做法。西方的慈善事业和宗教密不可分,各大宗教都把慈善事业视为自身发展的一种本职,而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构建,不仅仅在于佛教的慈悲之心,更包含了儒家仁义慈悲思想,还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拥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与慈善新闻报道都要体现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那么,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慈善事业该如何去做呢?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时,特别把慈善事业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单独提出。发展慈善事业,是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是缩小社会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慈善事业是促进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一条腿’,而媒体则是慈善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条腿’”。慈善事业作为现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已经成为让财富更加公平合理分配的一种有效途径。中国社会目前恰处于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时期,改革开放导致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不可避免的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体制的变革。资源和权力的重新分配,公民社会的现代慈善需求正逐步兴起,慈善理念和精神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慈善事业也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消除分配不公和促进社会团结的重要手段。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新闻媒体更需要敏锐捕捉贫富差距、社会公平、弱势群体救济机制等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的问题,紧密牵手慈善事业,以全新的视角和姿态投身于新闻实践,实现超越自我的双赢。慈善事业是一项全社会的公众事业,尤其在我过慈善事业还不完善的当下,如何做好慈善新闻的报道宣传,既是对媒体能力的一个考验,也关乎慈善事业的发展。
作为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作为党和群众的喉舌,媒体对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宣传有着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宣传慈善精神、传播慈善文化、鼓励慈善行为、增强公众慈善意识、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是慈善传播基本内容,也是新闻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之中必须践行的责任。媒体的舆论支持是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慈善文化的传播的重要推动力。“现代中国慈善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的政治意识和日渐强力的市场因素架构出了慈善新闻传播的主导性框架,而且和其他因素诸如媒介角色等定位等相互交融、渗透、影响,构成了现实中复杂多变的传播图景。”①在这样的传播结构中,新闻媒体如何进一步提高慈善新闻报道的能力,如何优化慈善新闻的报道发挥更大作用,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充分开发慈善新闻这座富矿,是值得我们一直研究和思考下去的。
参考文献:
[1]陈建宪.文化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胡建淼.公权力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卡尔·马克思著.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马少华.新闻评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6]王振业,李舒.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7]吴汉洪.经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9]斯米克.曝光:利用传媒塑造企业形象.[M].美国管理协会·斯米克管理丛书.2001,11:41.
[10]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M].中信出版社,2002,1:1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