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视新闻节目平民化的进程及原因
电视新闻节目平民化从大范围讲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在做平民化新闻的第一步题材选择上就要加体恤民情,直至采访、拍摄、到最后一步的制作直播整个新闻过程都要从观众的角度来理解新闻。也就是说去做观众喜欢看的新闻,而不是那些假、大、空的空洞新闻,整个新闻过程要表现出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对百姓情感的尊重、对百姓立场的认同。电视新闻平民化从小范围讲就是要突出“平民化”三个字,何为“平民化”?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加快,平民化已经成为了当今新闻节目最热门的词语,它代表的是一种视角的改变,一种人文情怀的滋生,一种向心力的凝聚。这个词语的出现让新闻从此为百姓服务,去报道百姓身边发生事情,让百姓感觉有一种希望的存在,也就是有人真真正正的为百姓解决困难。让繁琐的新闻节目变成百姓身边耳熟能详的,让百姓能够参与的平民化新闻节目。平民化之所以会成为当今电视新闻报道的一股潮流,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追其根底与社会经济发展、百姓物质文化需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下的必然结果。
(一)电视新闻节目平民化的进程
1.《生活空间》开启了电视新闻节目平民化进程
在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由于资源短缺和媒体形式的单一,党和政府是电视媒体的唯一支柱,掌握着电视媒体的经济大权,同样电视媒体也把党和政府视为自己的上帝。因而,电视媒体就成了党和政府的发言人,唯一要做的就是宣传党和政府近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电视媒体也就直接将自己和党和政府的喉舌画上等号。但从1979 年电视广告出现以后,人民大众逐渐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党台、党的宣传功能色彩开始有所淡化。直到后期电视广告的大量涌现其带给电视台的收入已经是政府拨款的三倍,此时媒体对于属性认识从喉舌不断向公益福利事业和第三产业转移。1993 年是中国新闻历史上最传奇的一年,一档名为《东方时空》的电视栏目在中央电视台开播,其平民化的报道方式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全国各地观众的追捧,成为了当时老百姓心目中最具口碑的新闻节目,其平民化的报道方式也如一股清流涌入了新闻界。与以往的传统新闻节目相比,浓浓的平民意识贯穿着《东方时空》的每一个版块,包括《东方之子》、《焦点时刻》、还有《生活空间》。从内容到形式无不例外将老百姓放在了首位,将镜头对准了他们的生存状况,反映了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打出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一口号,这句话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百姓耳熟能详的话。《生活空间》新颖的报道手法、表现形式让看惯传统新闻的中国人开始明白原来新闻也可以报道身边的普通人、普通事,电视的镜头也不再专一的对准那些顶礼膜拜的大英雄、大领导,而一张张平凡的百姓的笑脸也会出现电视机上,中国的新闻从此不再像以前那样僵硬化、严肃话,人情味三个字开始在电视屏幕上生根发芽。《生活空间》成为了当时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一时间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这档节目在中国新闻现代化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东方时空》给当时的新闻界树立了新的标杆榜样,从此以后,在中国的新闻界刮起了平民化的的热潮。而报道百姓身边事,替百姓说话,和百姓在一起成为了当时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东方时空》的热播给媒体带来了警示,开辟了电视新闻节目报道的先河,从此平民化的电视新闻节目开始成为了主流媒体争相效仿的对象,“平民热“也如娇艳鲜花在中国大地上竞相开放。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辽宁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新北方》等等也在各地方卫视掀起了平民热潮。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媒体大环境中,《东方时空》几经改版,如今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收视火爆,但是《东方时空》作为中国第一档融入“人文关怀”和“平民意识”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已经深深铭记在媒体人和百姓的心中,在中国的新闻界有着任何节目都不可比拟的绝对位置,也是中国新闻改革的标志节目。随着百姓文化素养、精神追求的提高,还有十六大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必将融入到中国的新闻界。电视平民化新闻节目必将成为电视荧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不知媒体需要它。百姓需要它,我们的国家更加需要它,它必给中国电视新闻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活空间》的热播不仅给日益衰落的的电视媒体带来了勃勃生机,希望之翼,同时还给媒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指明了远航的目标。追溯其原因,平民化电视新闻节目如今广受追捧不无它的道理。首先平民化报道已经深入人心,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已经把平民化新闻根深蒂固的印记在脑海里。其次百姓认可,因为老百姓是电视收视群体的主力军,他们的喜好决定了节目的整体收视率,一档百姓爱看的节目才是最后的大赢家。最后正是因为百姓爱看。所以新闻从业人员才会更加努力的去做质量更高的电视节目来满足受众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
2.从“播新闻”到“说新闻”,以形式带动内容的电视平民化进程
“说新闻”顾名思义是在播报上用“说”这种自然的交流方式替代“播”。早期以这种方式赢得受众好评的是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的主持人陈鲁豫,她亲切口语化的播报风格初一尝试就广泛获得认可,后期吴小莉的《小莉看时事》、《时事直通车》又将这一口语化的播报方式广泛运用,在早期形成了凤凰卫视独特的频道特色。
二、电视新闻节目平民化的积极作用和不良影响
(一)电视新闻节目平民化的积极作用
1. 回归新闻传播自身的规律
无论是电视新闻节目视角的选择,还是新闻内容的编写,这些都脱离不开“平民”两个字,都应从平民的眼光来看待新闻节目,以平民的语言来讲述新闻故事。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它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新闻传播,更加注重人性化,新闻内容充满浓浓人情味。告别了传统新闻传播“由上而下”的单向性强制性的灌输传播模式,让新闻传播回归其自身规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报道事实传播信息的本质功能。这种颠覆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是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发展趋势,更是科学工作者发展观理念和“三贴近”原则上电视传播领域的具体要求运用和表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资源短缺和媒体形式的单一,党和政府是电视媒体的唯一支柱,掌握着电视媒体的经济大权,同样电视媒体也把党和政府视为自己的上帝。所以电视媒体长期以往就会形成在传播主体和模式上以传者为中心,惟上而大不对下负责,传者总是处于一种凌驾于受众之上,把受众置身于一种被动的服从地位。
三、电视新闻节目平民化的表现形式..................15
(一)报道视角的平民化....................15
(二)报道内容的平民化........................17
1.百姓关心什么,电视节目就集中反应什么................... 17
2.把熟悉的生活陌生化................17
3.以人道主义精神关照社会发展的不平衡.................18
(三)报道语言的平民化......................18
1.语言要通俗易懂..................... 18
2.运用方言来说新闻..................... 19
(四)播报方式平民化...................19
(五)报道形式平民化..................20
1.节目主持人形象平民化.......................20
2.参与方式的平民化..................... 21
(六)电视新闻写作和制作流程的平民化................21
四、电视新闻节目平民化的创新思维...............23
(一)体现平民化的价值取向.......................23
1. 进一步加强平民意识...................... 23
2.心中装着百姓,具有平实的作风.............24
(二)电视新闻题材和角度的平民化......................26
1. 题材的平民化.................26
2.角度的平民化................. 27
(三)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加大对受众的吸引力度...............28
(四)播报方式力求平民化....................29
结 语....................31
结 语
本文研究了电视新闻节目平民化进程及兴起原因、电视新闻节目平民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电视新闻节目表现形式的研究,最后在电视新闻节目平民化已经很盛行的时候给予一些创新的思维。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得出以下认识:
第一, 90 年代初,《东方时空》开启了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先河,渐渐老百姓对这种眼前一亮的崭新的播报方式极为感兴趣,从此电视新闻平民化成了中国新闻界最炙手可热的新名词。第二,随着大众传播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性化、人文关怀一些概念的不断灌入,加之《东方时空》在全国的热播,瞬时间这种新的新闻热潮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全国遍地开花,平民化已经成了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第三,电视新闻节目平民化这种新颖的方式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为百姓服务,替百姓办事,回归了新闻传播自身的规律,又体现了民生思想,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第四,就如硬币有两面,随着电视新闻平民化的盛行,其消极的影响也渐渐表现出来。媒体的职能发生了错位,传媒过度的超越了自身的职责,缺乏了以往的公信力,在新闻内容上的播报上也出现了流俗话、琐碎化,渐渐为了博得收视率,煽情主义泛滥,其随之带来的新闻伤害也过于随意。第五,电视新闻节目平民化体现在报道视角、内容、语言、播报方式、报道形式、采访及制作流程的平民化。第六,电视新闻平民化节目要不断创新,从形式、题材、角度、播报方式上进行不断创新。
新闻传媒的平民化不能仅仅体现在情感、理性、创造力的尊重上,还应体现在对时代精神、思想境界、人格魅力的提取和表现上,体现在对人类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的完善上。因此,新闻传媒的平民化不应只停留在一般的维权、观照上,还应及时发掘和发现具有时代精神的人格美。
由于笔者学术水平有限,论文难免有纰漏之处,并且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所能查到的资料有限,对电视新闻节目平民化这一选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本选题还有许多问题可做进一步研究。笔者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也希望学术界以后对这些问题能有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君昌. “民生新闻”:转型期社会新闻的价值缩影[J].傲视全球电视网.
[2]蔡雯. “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J].传媒学术网.
[3]周小普. 平民化新闻: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表达[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 年(2).
[4]尹鸿 李德刚. 走过 2003:中国电视产业备忘[J].《南方广播电视学刊》.
[5]龚占德. 电视新闻传播中的市民化趋势研究公[J].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网站.
[6]孙占国.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
[7]王巍. 科学哲学问题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8]时统宇. 从“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到“民生新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
[9]王立纲. 民生之后,电视何去何从? [M].《青年记者》2005(2).
[10]李幸. 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M].《现听界》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