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笔者认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标志着我国绝对贫困的消除,但并不意味着贫困彻底的消失,仍然有相对贫困的问题在等待着我们去研究去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放松对贫困的警惕性,相对贫困将轻而易举的向绝对贫困的方向转变,返贫的现象将会由此而再次发生。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在这一背景下,巩固我国已取得的脱贫攻坚的胜利成果,处理好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的相对贫困的问题,同时防止绝对贫困的浪潮卷土重来,是我国进一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一步。贫困现象的彻底清除,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而中国历经改革开放以来对贫困地区40余年的大扶贫、大开发以及八年之久的脱贫攻坚战的顺利落幕,是人类在消除贫困的历史上举世瞩目的大事件。在我国过去七年的脱贫攻坚时期,围绕着“精准防贫”、“精准脱贫”的中心主题,走出了一条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防贫、脱贫之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进入到后扶贫时代,仍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在后扶贫时代,过往扶贫机制下的困难群体将不再是新的贫困群体,防止贫困的卷土重来,建立起反贫困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巩固我国已取得的脱贫攻坚胜利成果,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辉写照。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国内外的关于贫困的研究文献来看,我国主要是以有关贫困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反贫困相关机制体制的建立等为切入点展开研究,而国外则以“反贫困”为中心的相关研究持续时间较长,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较为全面。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预防返贫目标群体识别的研究
郑瑞强和曹国庆(2016)指出了导致返贫的因素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是贫困地区人口自身素质能力的问题,将现有的因病、因学、因技等主观能力上的问题囊括其中;其次是客观政策条件上的问题,包括政策、机制的不健全,相关配套设施的未及时跟进等导致的客观条件不足导致的返贫;最后是突发情况下的返贫,包括因灾、因疫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超出贫困群众抵抗的有限力度而出现的返贫。
汪三贵、曾小溪(2018)认为,对于贫困的衡量标准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作为一种生存质量评判尺度,后 2020 的贫困标准,可以考虑以人的基本需求或者最低生活需要来确定贫困标准,科学合理地确定社会公认的基本需求水准并转换成与之相对应的价值量,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采用更高的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或者最低生活需要的贫困标准”②。并在学术界指出当下广大农村群众返贫的原因是动态的、需要以时间节点进行限定的,并在较大程度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化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而有所改变,从而为学术界研究返贫问题要放观全局、结合时代发展的角度提供了参考。
..................................
第2章 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述
2.1.1 后扶贫时代
汉下,学术界针对后扶贫时代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将21世纪的2013年至2020年(精准扶贫阶段)定义为后扶贫时代;第二种则认为,2020年我国所有贫困县都摘帽后,进入到的阶段为“后扶贫时代”。笔者认为,2020年我国已取得持续四十多年的扶贫工作,贫困的治理形式也由此主要转变为相对贫困的治理,无论是治理工作的重点还是贫困未来形式的预知,都将是另一个崭新的征程,基于此,笔者将2020年脱贫摘帽后的时代定义为“后扶贫时代”。
2.1.2 返贫风险
返贫风险定义为“防贫监测对象中的脱贫不稳定户的纳入防贫监测范围的原因,具体包括因大病、因学、因灾、因残、因突发事件、因产业失败、因就业不稳和其他”①。
2.1.3 相对贫困
根据英国学者 Townsend(1979)的研究,相对贫困不仅是指基本生活物质达到一定层次需要之后相对于较高层次的的缺失,还包括了在社交等生活中精神与大多数群体不匹配的一种状态。②此外,以家庭为维度的其生活习惯、民风民俗、社会适应程度等是否与现有社会主流格格不入,也是对相对贫困界定的一个方面。
...................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参与式扶贫理论
参与式扶贫理论最早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诞生,是在人权主义的社会中,强调公民对政府作为贫困治理的主体,在资金、决策等方面发挥的监督作用。20世纪中叶,美国学者 Norman Uthoff在其研究中突破式的指出了“参与式”的理念,在发挥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公民对于政府的监督和相关资金链的使用参与上。上世纪末,世界各国逐渐开始将“参与式”的理念应用到各国的贫困治理的工作中,也相应的获得了较高的民众呼声。
莫雪华(2016)在其研究中提到,参与式理论在扶贫工作中的重点,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角色上的“觉醒”,不应该是各项政策的被动接收者,而更多的是参与者甚至是决策者的主角角色。
本文在提出的返贫治理对策中,提出了返贫群众要参与到政府组织的继续教育中来,同时在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方面也提出了要从主观、客观的方面改变其思想认知、增强其摆脱贫困的自信心等,这些方面都是从参与式扶贫理论出发,强调返贫的相关工作应该改变过往“输血式”的工作模式,而应该让农村贫困群体真正的充当返贫治理的主角,与政府携手,共同防范返贫现象的发生。
2.2.2 可行能力理论
阿玛蒂亚·森(2001)在其研究中指出,仅仅以收入水平作为界定贫困的标准是不恰当的,而应更加注重贫困主体可行能力与贫困的关系。②在可行理论之中,通过个人可行能力的提升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受影响的结果不单单是指恩格尔系数,还包括马斯洛需求层次金字塔中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程度。在这一理论下,主要讨论的中心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界定的不仅仅是农村地区的收入,还有农村地区受外界各种因素打击后恢复能力和预防的相应能力。可行能力理论的提出,进一步研究了贫困地区的风险抵御能力,从而为后扶贫时代农村返贫的预防治理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
第3章 后扶贫时代河北省M地区农村返贫的问题及特点 .......................... 12
3.1 M地区农村返贫的问题 ..................................... 12
3.1.1 相对贫困占据返贫群体的主流 ........................... 12
3.1.2 返贫类型错综复杂 .............................. 13
第4章 后扶贫时代河北省M地区农村返贫的成因分析 .......................... 17
4.1 自然及社会环境不乐观 ........................................ 17
4.1.1 自然地理环境恶劣 .............................. 17
4.1.2 人均收入水平低 .................................. 17
第5章 后扶贫时代河北省M地区农村返贫防治的对策 ......................... 23
5.1 做大“金山银山”,护好“绿水青山” .................................. 23
5.1.1 重视自然环境保护,加快基建进度 .................................. 23
5.1.2 挖掘地域资源,振兴乡村产业 ............................ 24
第5章 后扶贫时代河北省M地区农村返贫防治的对策
5.1 做大“金山银山”,护好“绿水青山”
5.1.1 重视自然环境保护,加快基建进度
首先,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要牢牢把握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是我们巩固扶贫工作已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信念。其次,在第四章对M地区的自然环境分析中,由于地理位置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式的变化。因此真正的要保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M地区政府还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重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并积极组织本地的学者专家探讨和研究如何更加有效的治理干旱和风沙的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生态环境,同时也需要积极地向国务院扶贫办申请专项生态环境治理的财政资金,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一旦通过审核立项成功能够在第一时间有足够的财力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生态环境的治理;第二,要在全区范围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贯,并重点强调生态环境对于摆脱贫困、返贫防治的重要积极作用,使得广大的农村贫困群体能够在思想上认识到“如果没有绿水青山,就没有金山银山”,发挥人民的力量改变农村群众平时破话生态环境的陋习;第三,要加强对农耕土地施肥类型和农耕作物施肥方法的监管。有些农村困难群体因不了解现有土地的生产效力,强加性的多施肥、乱施肥,以期能够有更多的生产产出。这种没有监管方式的施肥方式,不仅会降低本就脆弱的土地效力,同时还会因施肥方式的错误而对土地的质量带来大规模的损伤;第四,要进一步对秸秆燃烧的行为进行管控和治理。由于M地区人烟比较稀少,广大农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低,仍旧停留在原始农耕社会的耕作方式上,对于秸秆燃烧所带来的的土壤环境破坏以及气候环境的改变并不了解,对此当地政府要积极宣导,讲清楚秸秆燃烧的利害关系,同时倡导秸秆的生物利用的产业化发展;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
结论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标志着我国绝对贫困的消除,但并不意味着贫困彻底的消失,仍然有相对贫困的问题在等待着我们去研究去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放松对贫困的警惕性,相对贫困将轻而易举的向绝对贫困的方向转变,返贫的现象将会由此而再次发生。因此,站在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同时防止相对贫困的转化角度上也需要我们对返贫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返贫的防范机制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建立起来,不断的根据我过农村的现实情况进行完善。面对成千上亿的农村人口,只有从宏观层面上把握住农村地区返贫的现状,才能精确且有力的找准造成农村地区返贫的原因,并以关注客观外部环境条件、返贫防范监测机制建设、广大农村群体思想意识、返贫治理机制完善为维度制定配套的农村地区返贫防范一系列对策。在后扶贫时代,贫困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伴随着新冠疫情的反复,返贫防治的系列工作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政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也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