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如何促进戏剧的发扬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47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引 言

中国民族声乐可以说已经成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它形式多样、个性鲜明。20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民族声乐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同时向姊妹艺术不断地借鉴与揉合,并进一步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精华,已基本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科学的、完整的教学和表演体系。尤其体现在借鉴了美声的发声方法后,不仅在声音的技巧和方法上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同时也丰富了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技法,更是推动了我国民族声乐歌唱和教学事业的较大飞跃,同时,在我国民族声乐的舞台上也出现了能够演绎高难度民族声乐作品的歌唱家和表演艺术家,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唯物主义辩证法证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对立统一的两重性。20 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亦是如此。“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声乐工作者从事外国声乐艺术的演唱、教学和研究,这是十分必要的”。

实践证明,通过借鉴外国声乐艺术科学的发声技巧以及表现手段等,加速了我国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金铁霖教授说过,这个借鉴绝对不是需要把我国整个民族声乐给“全盘西化”。而金教授所担心的正是我们 20 世纪以来民族声乐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民族风格逐渐淡化、日益流失。

以至于使得我国 56 个民族本应形式多样、个性鲜明的声乐艺术呈现出了“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怪异现象,那些千篇一律的声音和表演使得大众的审美变得疲劳。尤其是连续几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后,为了赢得声音技术上的出众展示,一些优秀的青年歌唱家纷纷以炫技夺冠,于是冠军便成了我们声乐学习者的模范和榜样,从而也使得一大批从事声乐学习和教学的人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不断地效仿,单纯地注重声音和追求音域的拓宽,严重忽略了民族声乐的本质特征——民族性。

孙志文说过,“雅思贝尔斯感觉我们这时代正经历一场最可怕的灾难。所有文化传统都被扔进一个大熔炉,可是新文化大厦的结构还没有清楚显现出来。”这就是说人类在每一次遇到精神的危机时,都会将眼光重新投向传统民族艺术的原因:我们一直在人类最原生的、也是最辉煌的文化艺术中吸收精华,以度过一次又一次的精神 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年 4 月北京第一版,第 154 页 孙志文:《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三联书店,1994 年 9 月第 1 版,第 3 页 20 世纪以来民族声乐对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研究危机。 20 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声乐发展迅猛,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呈现出了蒸蒸日上、非常壮观的大好发展时机。尤其是被称为我国民族声乐光影人物的宋祖英,连续几年分别在悉尼、维也纳、洛杉矶开过个人独唱音乐会之后,更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声乐走向世界的梦想。这更让世界人民为之一叹,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更是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独特的的民族气质。正如金铁霖教授所说“世界上的四分之一人口在中国,能成为十一亿观众欣赏和喜爱的声乐艺术,必然也是世界的声乐艺术”。

走向国际更需要突出中国民族声乐的特色和韵味,而不能因为借鉴了西洋的东西,就忽略了中国民族声乐的特色。 所以,针对 20 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呈现出的声音趋同现象,笔者认为有必要向民族传统艺术和戏曲中汲取精华,譬如,可以通过开设戏曲鉴赏、戏曲形体表演、各地民歌小调鉴赏和演唱等课程,来丰富民族声乐教学的课堂,拓宽民族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见习视野,并逐步形成一整套的民族声乐教学理念,以保证我国的音乐文化事业的健康、多元化发展。 据目前搜集的国内研究资料来看,针对我国民族声乐的研究已经遍布学术界。但是专门针对“20 世纪以来民族声乐对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研究”的资料却为数不多。 譬如徐小懿老师于 1999 年 12 月在音乐研究第 4 期发表的《当前民族声乐教学中继承和借鉴的几个问题》这篇论文,该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民族声乐可以借鉴和继承的内容,分别是:加强对传统中的优秀因子的继承和借鉴、西洋混声唱法在民族声乐教学的借鉴和运用、民族唱法中的喉咙打开、学习和借鉴外国声乐作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该论文是对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这一论题进行的专题研究,并取得成果的寥寥几篇之一,也是笔者论文的重要参考资料。论文详尽地整理并论述了对当今民族声乐的观点和态度,深入探讨了当今民族声乐中的诸多现象和问题,详尽介绍了当今民族声乐诸个观点之间关于这些问题的争鸣和交锋。根据问题的探讨,作者经过梳理发现,在关于当今民族声乐文化的大讨论中,其地域、生理、心理、社会、自然、生命实践、万物之间存在着一条深刻的内在联系,作者总结为是人与社会、人的机体与内在心灵的深刻联系,中国古代思想家曾把这种一体性联系引入了对音乐艺术的理。

第二章 20 世纪以来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与“隐忧”................ 5

一、民族声乐的解析...................... 5

二、20 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 .................... 7

三、20 世纪以来民族声乐艺术繁荣发展背后的“隐忧” .............. 9

第三章 民族声乐与戏曲的对比 ..................... 11

一、戏曲简况 ........................... 11

二、戏曲艺术与当今民族声乐关系........................ 12

三、20 世纪以来的民族声乐艺术对戏曲诸因素的继承与借鉴 ................ 16

第四章 对 20 世纪以来民族声乐艺术未来发展的几点启示 ........... 24

一、学习戏曲艺术,实现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的完美融合............. 24

二、传承戏曲文化,还原 20 世纪以来民族声乐之“民族风韵”........... 24

三、借鉴戏曲特色,促进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 25

结 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 20 世纪以来民族声乐教学和演唱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我国戏曲艺术与 20 世纪以来民族声乐同根同源的关系加以清晰明了的阐释和实例分析,总结得出了 20 世纪以来的民族声乐需要继承和借鉴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精华,只有不断汲取深深的扎根于民族和民间的戏曲艺术,才能够使我国当今的民族声乐这朵已经跨越国门的奇葩走的更扎实、走地更远。

实践证明,戏曲对 20 世纪以来的民族声乐艺术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历史渊源上的,并且一直现实存在的。所以,在我国 20 世纪以来的民族声乐之“魂”逐渐淡化的今天,只有更多的去学习和借鉴传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所谓的民族声乐之“民族”二字的深刻内涵。作为一名声乐艺术的学习者和工作者,更应牢牢把握好我国民族声乐的根基,用辩证的眼光和思维来解决好 20 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现代方法与传统韵味的关系,进而促进我国 20 世纪以来的民族声乐艺术和民族文化事业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年 8 月。

[2]王鸿俊:《声乐学概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年 3 月。

[3]孟新洋、柯琳:《民族声乐理论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年 4 月。

[4]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年 4 月。

[5]李萍:《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6]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声乐教研室:《声乐表演基础教程》,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年 6 月。

[7]钮骠:《中国戏曲史教程》,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年 1 月。

[8]齐易:《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2 月。

[9]于笃刚:《声乐语言艺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年 8 月。

[10]周龙:《戏曲表演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年 1 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