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音乐内心听觉初论
第一节音乐内心听觉的概念及特点
一、概念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我们平时工作生活中所从事的一切音乐活动都与听力息息相关。在音乐听觉从最初形成到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音乐内心听觉能力始终伴随左右。在我们创作音乐、欣赏音乐的整个过程中,音乐感知、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思维等一系列过程亦伴随始终。音乐人通过这一系列的音乐内心活动,将自己的情感转化成音乐旋律表现出来。正如励伯格所言:“因为我写的都是我感受到的,所以最终写在纸上的东西,首先都在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里流动过。如果一个艺术作品能把曾在创作者身上引起的强烈感情传达给观众,使观众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感情,那他取得的效果再好没有的了。”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比其他的艺术形式更注重用心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及个人情感的行发。由于音乐是通过音响(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声音)表现出来,因此它所传达出来的感情依赖于我们的听觉,所以,笔者认为,所谓音乐内心听觉其实就是人在大脑中进行的,以音乐感知为基础,通过大脑记忆,将获得的音乐感受储存在头脑中,再经过音乐想象、音乐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个人音乐内心听觉意象。
第二节音乐内心听觉所具有的实际意义
音乐内心听觉能力是人们在音乐活动中所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它对我们的音乐实践活动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说,一个人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艺术水平的造诣。作曲家的创作通常都是在某种情景的影响下,借助自己的音乐内心听觉而去找寻符合自己情感表达所需要的各种音响效果,所以作曲家会根据他之前在心里所演奏过的音响效果来谱写乐曲。贝多芬这样描绘它的音乐创作:“信不信当灵感向我说话的时侯我想到的是一把圣琴,我把他的口授听写下来? ”这非常好的说明了作曲家在进行音乐创作时音乐内心听觉所发挥的作用。也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音乐内心听觉能力,贝多芬才能在失聪后仍然创作出不朽的《第九交响曲》;正是因为作曲家所具有的这种潜在的能力,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才能在他耳瓷后创作出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和歌剧《李布什》。大量的例子都向我们说明了作曲家在创作作品前,脑海里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音乐音响,并且掌握了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段,才能够不依赖于听力,仅凭内心音乐活动就能给世人留下不朽的名作!
第二章音乐内心听觉的心理学原理
第一节音乐内心听觉心理训练的四个环节
要想建立良好的音乐内心听觉能力,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在我们刚幵始还没有接触音乐时,音乐对于我们是陌生的,我们不熟悉它,不了解它,所以要想建立音乐内心听觉的第一步就是感受音乐,用心灵去聆听。人们可以用各种形式去听音乐,只有仔细反复的龄听,才能增强听音乐的乐趣,从而进入认识性理解性的龄听,使音乐的感知更为丰富,龄听音乐能力也不断提高。正是这样一个理性结合感性的过程才有了音乐内心听觉的第一个环节一感知。通过对音乐的感知,我们便会听大量的音响资料,然后就有了音乐内心听觉的第二个环节一记忆。通过记忆,我们头脑中便会留下许多音乐片段与音响资料,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音乐内心听觉的第三个环节一想象。我们把大脑中的音乐片段在心里进行梳理、加工,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时就需要我们大胆的进行想象,将储存的音乐片段进行整合,回忆出记忆过的音乐片段或是想象出只有乐谱没有实际音响的乐曲的声音。最后一个环节就是一思维。在我们经过以上三个阶段后,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思维站在一定高度来欣赏音乐和分析音乐,运用以上三个步骤结合自己的思维进行再创作。所以感知一记忆一想象一思维构成了建立音乐内心听觉的四个心理环节。接下来,我就分别的论述一下这四个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音乐内心昕觉心理训练第一环节——感知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感知”是这样解释的: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而感知能力则是说通过感觉器官感觉某样不可视或者肉眼无法直接观察的物体,并能通过感觉描绘出其具体形状或者运动状态的一种超能力。这个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但是通过后天大量的艰苦练习以后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能力。通过以上词典里对“感知”和“感知能力”的解释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人本身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进行收集确认以及客观事物在主体意识中感性和理性的反映。通过字面意思我们可以看出,感知的过程首先分为感受和认知。先得感觉到被了解对象的存在,感觉到它所传达给你的信息再进行理性的认知。在音乐内心听觉当中,首先我们要大量的听实际的音响效果,
第一章音乐内心听觉初论………………2
第一节音乐内心听觉的概念及特点………………2
一、概念………………2
二、特点………………2
第二节音乐内心听觉所具有的实际意义………………3
第二章音乐内心听觉的心理学原理………………5
第一节音乐内心听觉心理训练的四个环节………………5
第二节音乐内心听觉心理训练第一环节——感知………………5
第三节音乐内心听觉心理训练第二环节——记忆………………6
第四节音乐内心听觉心理训练第三环节——想象8
第五节音乐内心听觉心理训练第四环节——思维10
小结
在对这部交响乐进行聆听之前,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乐曲风格、创作时期、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其次,在聆听中,将听辨的不同内容分布在各个乐章中。第一乐章含有:单声部、二声部旋律听写?,节奏节拍听记;乐器音色听辨;持续音听记;舞曲风格分析;转调乐段听辨;力度对比描述以及表现形象想象等。第二乐章含有:乐器音色听辨,特殊音型、节奏型感受,分析单个和弦以及和声进行听记练习。第三乐章含有:小步舞曲风格分析,二声部旋律听写以及乐器音色听辨。最后一个乐章含有:三声部、四声部旋律听写,音强分析以及作曲技法分析。笔者将一部交响曲引入课堂进行分析及听记,旨在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从音乐作品中提高音乐内心听觉能力。当然,以上例子仅选择乐曲中有代表性的片段,分析尚不完善,还请各位专家指正!
参考文献
1. 帕布克.(1982年3月).音乐家心理肀.人W音乐出版社.
2.(前苏联) 捷科洛夫.(1990).音乐能力心理学.孙华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3.朱峰顺,吕景云.(1999).艺术心理学新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4.耶胡迪?梅纽冈.(2003).人类的音乐.人民文学出版社
5.修海林,罗小平.(2002).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6.克列姆辽夫.音乐美学问题概述.人W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第148页,第149页).
7.捷普洛夫.音乐能力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41页).
8.康德拉中.指挥家的境界.《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79年,第一期,第36页).
9.张凯.(2001).音乐心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0.王光耀.(1999).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太白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