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PET显像勘测导致痫灶和放射外科靶区选定的根据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43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部分 F-FDGPET脑显像定位致痛灶

一 研究对象

癫痈患者102例:1999年12月一2000年10月在我院门诊患者,经病史、体检、EEG等检查确诊,发作病程2年以上和药物治疗效果差的癫痈患者,并除外严重感染、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男64例,女38例,年龄4科8岁,平均年龄22.1乡.8岁。按国际癫痛发作分类标准部分性发作48例,全身性发作54例。本组中40人(39.2%)有既往病史,感染15例,其中脑炎、脑膜炎11例,其他感染4例(不明原因高热1例,麻疹1例,脐带感染1例,中毒性昏迷1例);产伤10例,其中难产6例,窒息2例,颅内血肿2例;脑外伤7例;脑肿瘤3例;有癫痈遗传史2例;其他3例。正常对照组30例,均为我院门诊体检健康者,既往无脑外伤、脑部疾病和糖尿病史,男20例,女10例,年龄18一65岁,平均年龄30.5步.8岁。

二.SF-FDGPET显像

PET仪为GE/AdvanceZ型。F一FDG由南方PET中心用PETtracer回旋加速器自动合成,放射化学纯度>95%。»显像方法:患者停用抗癫痈药物24h,空腹至少4h,建立静脉通道,测静脉血糖值,确定血糖<6.7mmol,L后,封闭视、听10min,肘静脉注射F-FDG(剂量:儿童按体重5.2MBq/kg;成人370MBq/次)。闭目安静休息30-45min后显像。¼图像采集及处理:发射显像,进行3D采集15min,于相同位置透射显像10min,采用3D滤波反投影重建成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断层图像。病例组102例和对照组30例均按以上要求进行SF一FDGPET显像,病例组于发作间期显像97例,发作期显像5例。

三.PET图像分析

视觉分析:2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对PET图像同时双盲阅片,然后共同讨论,观察其两侧大脑半球放射性分布(葡萄糖代谢)的对称性及各脑区间的对比关系。半定量分析:视觉分析可疑不对称处对比用ROI法测放射性分布不对称指数如双侧对称性代谢变化,则进一步计算相应脑区与小脑病灶放射性摄取注射之间为可疑异常。放射性分布降低Al异常区定为致痈灶,Al可疑异常区为可疑致痈区。

四.EEC检查及分析

按国际10/20系统密集放置头皮电极,用单极和双极导联进行描一记,并做睁、闭眼反应及过度换气试验,常规加用蝶骨电极。EEG出现弥漫性慢波、局限性慢波或出现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样癫痈波区域为致痈灶放电。病例组102例均于PET显像前1一2天内进行EEG检查。

五.MR显像及分析

利用超导型MR扫描机(siemens1.STMagnetom)采用SE序列,对头颅进行三维扫描,成像方式为TI、TZ和质子像。冠状面垂直于海马回纵轴,观察是否存在颖叶萎缩或海马硬化,表现为海马体积缩小并出现T:加权高信号,同侧颖角扩大;如有病变则静注Gd-DTPA后增强扫描对病灶进行定性定位。病例组有48例PET检查前行MR扫描。

六.统计学处理及分析

观察出病例组与对照组F-FDGPET显像结果,病例组’”F-FDGPET、EEG、MRI定位致痈灶的结果,不同发作类型和不同形式癫痈,SF-FDGPET显像特点,采用sPss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病例组中,SF-FDGPET、EEG、MRI定侧定位致痈灶的差异性比较用检验;不同发作类型和形式癫病F-FDGPET显像结果的差异性比较用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二.EEG和MRI检查结果

病例组102例均行EEG检查,EEG检出异常62例,阳性率(60.8%)(表3,图3),表现为局限性慢波18例,弥漫性慢波24例,有棘波、尖波、棘慢波样癫痈波20例,能定侧定位38例(37.2%)(表3、表4)。病例组中48例行MRJ扫描检查,正常28例,异常20例,阳性检出率为41.7%(表3),表现为可疑脑肿瘤2例,局部脑软化灶4例,单侧海马萎缩硬化6例,微型脑血管畸形3例,脑出血1例,蛛网膜囊肿1例,脑萎缩3例。能定侧定位明确检出致痈灶17例(35.4%)(表3、

表4)。

三.PET、EEG和MRI检查结果的比较

发作间期和发作期F一FDGPET对致痈灶的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EEG(xZ=27.8p<0.01)和MRI(xZ=45.6P<0.01)(表3);发作I’AJ期PET低代谢灶定侧定位率高于EEG所示局限性痈样放电(XZ==5.06P<0.05)和MRI所示局部病变(Z=5.slP<0.05)(表3)。检出的符合率为41.2%(42/102)(表5),EEG不能定侧或双侧痈样放电者,PET可发现单侧局灶病变者30例。MRJ与’SF-FDGPET检出的符合率为41.7%(20/48)(表6),发作间期PET示低代谢患者中,25例MRI无异常发现(附图10),巧例有异常发现,但F一FDGPET代谢改变范围一般大于M租所示病变范围。(附图11)

第一部分F一FDGPET脑显像定位致痛灶

材料与方法………………10

结果………………12

讨论………………18

第二部分PET定位辅助放射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痛…19

材料与方法………………23

结果………………26

讨论………………33

结论………………34

讨论

术前准确的致痛灶定位极为重要,决定着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效果。本研究中,我们采用F-FDGPET脑显像、EEG、MRI检查来定位致痈灶,分析比较各种方法定位致痈灶的结果,探讨其优缺点及其各自的定位价值;对不同类型癫痛分析其SF-FDGPET定位致痈灶的特点,探讨致痈灶分布是否一样。一致痛灶的定位病的办法。常规觉醒EEG记录到癫痈样放电仅占40%左右,采用包括清醒、睡眠及蝶骨电极的脑电一录像监测可弥补常规EEG的不足,但因电极数量与导联有限,异常癫病波范围较广泛且与皮层间隔有颅骨、头皮、外界干扰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常不能为外科手术提供致痈灶的确切部位和范围。深部电极EEG定位效果较好,但因具有创伤性检查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51。MRI作为一种较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显示脑的结构、图像采集速度快、解剖图像清晰,多为临床所接受。MRJ所显示的病灶结构、形态的改变虽与致痈灶的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但其显示的大脑结构性异常并非总是致痈灶,病灶和致痈灶是两个概念,两者可以重合,致痈灶可以在病灶之中、之外或边缘,两者也可能分离,分布在不同部位I6]。大多数癫病发作并无明显大体解剖方面的异常,仅有功能和代谢的改变,MRI均不能显示异常,故M甩对致痈灶检出有一定的局限性171。脑电周围存在着电磁场,MEG就是对这种生物磁场加以描记而得到的。从理论上讲,磁场受各种脑组织不同传导性的影响较小,故通过测定磁信号,可提高癫痈活动的定位能力,尤其是近年来应用高分辨多导生物磁测仪更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并可准确定位发作间歇期的致痈灶。但因其设备昂贵,检查费高,国内尚无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l).Mastin ST, etal. Radiology, 1996;199(2):375

(2).EagelJ ,etal. Seienee,1982;218(l):64

(3).Eage1 etal. Ann Neurol,1982;12:518

(4).MessaC etal. http://sblunwen.com/fsyx/Nue1 Med,1995;25(2):111

(5).SpeneerSS,etal.Epilepsia,1994;35(4):737

(6).HenryTR,etal.Neuro1Sean,1988;78(l):90

(7).Lamusuo S, etal. Epilepsia,1999;40(7):921

(8).Sperling MR ,etal. Epilepsia,1995;36(7):722

(9).BernardJ ,etal. Neurology,1994;44(5):783

(10).SilVaE A, etal. Epilepsia,1999;40(supp14):1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