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各国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不仅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巨大挑战,也可能会对各国经济发展产生灾难性影响。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 5 次评估报告(IPCC AR5)》,1880 年到 2012 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升高了 0.85℃,2003 年到 2012 年平均温度比 1850 年到 1900年平均温度上升了 0.78℃(IPCC,2014)。2018 年 10 月,IPCC 在韩国仁川发布的《IPCC 全球升温 1.5℃特别报告》中也指出与将全球变暖限制在 2℃相比,将其限制在 1.5℃将减少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福祉的挑战性影响。在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显的背景下,各国开始积极寻求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方式并开展国际合作,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历届《公约》缔约方已达成多项共识。2016 年,人类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巴黎协定》正式签订,为 2020 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明确了方向,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正式形成。2018 年 12 月闭幕的波兰卡托维兹气候大会中也就《巴黎协定》关于自主贡献、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机制和规则基本达成共识,为下一步《巴黎协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已经提出自主贡献目标——到 2030 年左右碳排放将达到峰值,单位 GDP 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0%-65%。为实现这一目标,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提出着力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履行大国责任,积极参与全国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2018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又发布《生态扶贫方案》,明确支持林业碳汇项目参与碳交易、获取碳减排补偿。2018 年 6月,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任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鼓励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购买贫困地区林业碳汇,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共赢。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研究基于全国首批 CCER 森林碳汇交易实践,在系统梳理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的模式、方法和认知现状基础上,通过对已参与森林碳汇交易农户的实地调查,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就信息不完全背景下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的驱动因素、逻辑次序和作用机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构建出信息不完全背景下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行为框架,再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此框架进行实证检验,以便更好了解农户参与行为,促进农户多角度参与森林碳汇交易,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相关建议。
1.2.2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1)基于已参与森林碳汇交易农户的微观视角,运用扎根理论根源性探索信息不完全背景下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的驱动因素和作用机制,构建现阶段信息不完全背景下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驱动因素的理论模型,并加以实证检验,既是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和拓展,又能为学者理解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提供依据。(2)目前全国各地正在持续开展森林碳汇交易,农户作为参与主体,其是否按项目要求持续进行参与是森林碳汇交易持续发挥作用的关键,通过分析现阶段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的驱动因素,能为政府制定激励和风险防范措施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和规范森林碳汇交易,保证全国碳交易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2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理论基础
2.1.1行为决策理论
研究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行为首先需理解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机制。回顾文献看,早期研究认为个体作为理性人,行为决策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更多考虑经济因素。而后一些社会心理学研究者提倡应考虑加入社会心理学变量到个体行为决策模型中(Wise&Branen,1983;Perkin&Rehman,1994),Austin 等(1998)首次将个体行为决策理论分为两种,一是基于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个体行为决策研究,二是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个体行为决策研究。
最早开始研究个体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是 Lewin 行为模型(Lewin,1976),它是 Lewin 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提出,其认为应从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分析各因素对个体行为决策的方式、强度及趋势的影响。因 Lewin 行为模型指出个体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并将影响行为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归纳和梳理,故成为理解个体行为的基础理论(王建明,2013)。随后 Ajzen 和 Fishhein(1980)发展了理性行为理论,认为行为直接取决于个体的行为意向,而行为意向则是个人态度、主观规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Ajzen(1991)引入了感知行为控制变量,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以期更好地对个体行为决策进行解释和预测。在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意向有 3个决定因素:一是个人态度,二是主观规范,三是感知行为控制(王建明,2013)。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 TPB 模型,具备简洁、易操作的优点,可适用于多领域个体的行为决策中。而国内学者也基于 TPB 模型开展了较多研究(赵建欣、张忠根,2007;姚增福、郑少峰,2010;张高亮等,2015)。
为了增加 TPB 的适用性,学者进行了一些扩展,如 Olande 和 Thogersen(1995)提出的动机—机会—能力模型和 Guagnano 等(1995)发展了态度—情境—行为理论,他们认为意愿和行为的一致性需要意志控制条件,机会和情境变量是行为的客观先决条件,行为是态度变量和环境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Bagozzi&Dholakia,1999)。国内学者也有所扩展,如王建明(2013)在研究居民低碳消费中,运用质化研究构建了意识—情境—行为整合模型,指出了低碳意识是低碳行为的前置变量,同时意识和行
.....................
2.2相关概念界定
2.2.1碳汇、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定义:“碳汇是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促使增加森林碳汇并与碳汇交易等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其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经济属性(李怒云,2007)。相对于工业减排,森林碳汇是更经济、科学和高效的减排方式。
2.2.2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
),参与自愿减排的减排量需经国家主管部门在国家资源减排交易登记簿进行备案,经备案的减排量称为“核证减排量(CCER)”。CCER 森林碳汇交易项目是基于国家改革发改委备案的《CCER 森林碳汇项目开发方法学》开发的森林碳汇项目。根据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数据,截至 2017 年 7 月 5 日, 林业碳汇 CCER 项目公示共计 96 个,其中:项目备案 12 个,减排量备案 1 个,备案减排量共 5 258t 二氧化碳。
................................
3 信息不完全下农户参与碳汇交易驱动因素模型构建 ......................17
3.1 基于文献演绎的理论模型.......................17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模型修正与构建..........................18
4 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现状的调研分析 ........................33
4.1 遂昌县竹林经营碳汇交易项目概况.......................33
4.1.1 项目地点概况........................33
4.1.2 项目技术措施..........................33
5 信息不完全下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的实证检验 .....................42
5.1 模型选择与变量设置................................42
5.1.1 计量模型选择.......................................42
5.1.2 变量设置和说明.............................43
5信息不完全下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的实证检验
5.1模型选择与变量设置
5.1.1计量模型选择
本研究主要分析信息不完全下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交易行为的影响因素。目前研究农户森林碳汇参与行为主要分为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的意愿(明辉等,2015;韩雅清等,2017)、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的程度(龚荣发、曾维宗,2018)、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的持续意愿(杨帆等,2016)等方面。由于目前森林碳汇交易已开展,但进程相对缓慢,农户对于项目的了解较浅,故在借鉴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农户森林碳汇是以已参与森林碳汇交易农户为研究对象,根据调查问卷中“您是否会按照项目要求持续参与森林碳汇交易?”来识别信息不完全背景下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交易意愿。
将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交易行为分为“参与”和“不参与”,由于被解释变量是二元变量,采用线性概率模型用最小二乘估计模型参数存在偏差,故基准模型选择二元 probit 模型。当考虑内在因素可能在社会资本、外部环境特征影响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的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时,采用中介效应方程进行检验。
....................
6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遂昌县作为全国首批开展的 CCER 竹林经营碳汇交易项目的县市,竹林资源丰富。本研究从信息不完全背景出发,系统梳理国内外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文献基础上,基于遂昌县 CCER 竹林经营碳汇交易项目区 5 个乡镇 10 个村 14 份已参与农户的个人深度访谈实录和 140 份已参与农户调查问卷数据,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根源性探究信息不完全背景下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的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继而采用二元probit 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如下:
(1)信息不完全下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的驱动因素方面:基于文献演绎构建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驱动因素理论框架,通过农户个体深度访谈实录扎根分析得到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提取驱动因子包括:内在因素(政府信任、经济导向、环境导向)、社会资本因素(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社会规范)和外在环境特征因素(政策扶持程度、项目宣传力度、信息获取难度、项目产权认知),以此构建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驱动因素理论框架,对已有框架进行修正,提出研究假说。
(2)信息不完全下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的实证分析方面:基于扎根理论分析结果和森林碳汇交易开展模式,通过 140 个农户调查问卷开展实证分析。①识别出现阶段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处于“低认知”状况仅 36.68%的农户了解森林碳汇信息,多达 47.93%的不了解森林碳汇;农户对于森林碳汇信息类型了解程度:个体性信息>情境结构信息>群体性信息;不同内在因素、社会资本和外部环境特征下农户参与森林碳汇交易存在差异,但个别因素差异不明显。②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结果:基准模型结果显示,内在因素、社会资本、外部环境特征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交易有显著直接影响,其中政府信任、社会网络、社会规范、社会信任、政策扶持程度和项目产权认知等因素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交易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导向、经济导向和信息获取难度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交易有显著负向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社会资本中仅社会网络通过经济导向间接影响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交易,外部环境特征中仅政策扶持程度通过政府信任间接影响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交易,项目宣传力度只通过经济导向间接影响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交易,不存在直接效应;基准模型结果和中介效应结果较好地验证了扎根理论分析提出的研究假说,但也存在部分研究假说未被检验。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