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本文将以农学论文为例,为大家分享一篇开题报告的范文样本,标题是“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我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具体详情如下。
一、论文开题报告基本框架
论文开题报告一般由以下八个部分组成(每个院校都有固定的开题报告模板,可能有所差异,大家可以参照各自学院的要求进行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研究目标及内容
3.研究方法
4.论文大纲
5.技术难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6.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
7.论文工作计划8.参考文献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农业在实现粮食总量安全、提升产品质量、产业多元化发展、坚持绿色理念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几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涵被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但中国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发达国家比较仍有很大差距,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形势越来越严峻。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存在着城乡二元对立、农业边缘化、农民主体地位丧失、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村文化生态破坏等诸多瓶颈问题。进入新时代,农业发展、城乡融合、乡村治理同步进入了关键时期。
进入新时代,在我国经济升级转型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我国农业农村当下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理念,既有效的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当前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又为广大农民群众规划了美好的生活蓝图,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具有时代性、针对性的指导理念和解决路径。我们只有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针,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发展的需求,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两个目标的顺利实现。
然而,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角度,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没有切实将农业现代化置于乡村振兴战略之中,没有认识到我国农村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没有深刻认识制约农业现代化瓶颈问题。因此,对我国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探讨,然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解决方案,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更有利于推动我国国富民强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1.1.2 研究意义
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一方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是化解当前农村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解决农村发展不均衡和不充分现状的关键举措,是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求的具体路径。该选题的研究对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一是进一步丰富了现代化理论体系。整个现代化理论内涵非常丰富,包含农业现代化。深入的分析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出其中的制约因素,然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不仅有利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持续深入,而且也有利于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本文系统梳理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历代领导人关于农业现代化思想发展脉络。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发展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有利于不断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农业现代化理论。运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此方面的研究。
(2)实践意义一是有利于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推进解决农村社会主要矛盾。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调整,农村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而变化,当前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要想解决这一矛盾,只有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实现城乡之间的有效融合,促进“五位一体”现代化总体战略布局实现。二是有利于理解和正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推进解决农业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所占比重非常高,解决农业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研究这一课题,有利于解决农业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有利于团结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指导了我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实践。
三、研究内容
反思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着传统农业文明被破坏、农村传统文化被解构、农村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民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生态环境被破坏等诸多现代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为我国广大农民勾画了新时代美好生活蓝图,同时也是新时代我国化解农村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本文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哲学化实现路径,从而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有效化解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的主要矛盾。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分类归纳整理各种与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所收集资料的归纳分析,对农业现代化问题在现阶段已取得的研究状况,成果,存在问题等进行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为本论文撰写提供理论方面依据。
(2)历史研究法。本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认识论及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阶段分析,归纳总结出每一历史阶段中农业现代化的论述,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脉络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得出现实的启示和教训,阐明乡村振兴战略视域的必要性,为现阶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视域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对策。
(3)跨学科研究法。本文研究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农业现代化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形成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开题报告范文
五、研究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既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绘就的乡村发展的美好图景,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首先,乡村振兴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指的是乡村全方位、综合性、全面振兴;该战略的全面实施将为我国农村经济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新时代推进农业现代化,本质上仍然是为了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不平衡的问题,化解农村发展过程中不充分问题。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基于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理论内涵及辩证关系思考,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农业理论和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农业理论,深入分析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现路径。需要指出的是,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当前学术界的研究并不多,形成的理论文献资料非常有限,所以本论文对现有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的理论进行的研究,只是侧重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现代化方面的问题,虽然也力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对策,但受实践阅历和研究能力的局限,其深度和广度很是不足,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本人将会以毕业论文的完成为契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继续深入这方面的深度研究,为农村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以上是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的相关内容,如果想了解更多论文写作资料,可以随时在本网站查阅,如果想寻找论文写作帮助,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