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贸易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62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笔者认为价值链贸易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联动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存在国家异质性。无论是低贸易国家组联系还是高贸易联系国家组,价值链贸易均能提升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联动性,但价值链贸易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联动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存在国家异质性,与中国贸易联系越高的国家,价值链贸易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联动的促进作用越大。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碎片化生产模式的加剧,当前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链条纵向延伸,各国的分工也逐渐聚焦到全球生产链条上某个具体环节,形成以价值链分工模式为主导的国际分工新格局。一个国家或区域从其他国家或区域进口中间产品进行再加工和增加值创造,然后以中间产品的形式出口出去,价值链贸易由此产生(Hummels 等,2001;李根强和潘文卿,2019)。价值链贸易通过价值链的传导导致区域经济格局发生更深层次的变化,使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愈发紧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价值链分工各个环节的各国之间已然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经济周期的联动性大大增强。同时,传统的总值贸易统计方式越来越无法体现处于价值链分工中的一个特定国家的真实价值贡献及双边真实的贸易联系程度。因此,从价值链贸易角度研究经济周期联动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也是当前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构建以国际化分工为纽带的“命运共同体”,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共同繁荣,实现区域内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此间,及时关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联动程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其中,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历来与中国经济贸易联系密切。2010 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全面建成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占到世界的 13%。2013 年 10 月,中国提出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进一步为双边经贸合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2019 年,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20 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818.1 亿美元,同比增长 5%,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 协定的正式签署也使东盟国家备受关注。有学者提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周期联动程度显著增强(李南,2017;杜金柱等,2020)。鉴于“一带一路”沿线 60 多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整体的经济周期联动性可能不高,本文拟选择与中国贸易联系较密切的东盟国家进行经济周期联动性研究,也能为接下来“一带一路”倡议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推进提供决策参考。
.........................

(二)文献综述
1.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周期联动的相关研究
(1)经济周期联动的界定
国内外学者最初关注国家间经济周期联动性特征时,学术界对于经济周期联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及统一的标准。任志祥和宋玉华(2004)将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经济波动通过各种国际经济交往和途径传导到其他国家,使各国经济周期出现协动的现象定义为经济周期协动性。杜群阳和宋玉华(2005)将区域内各个国家(地区)经济波动协同性表现定义为区域经济周期,亦即区域内各国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另一种说法。宋玉华和方建春(2007)认为经济周期联动指全球范围内各国已发生的经济活动具有同步性的生命周期特征。程惠芳和岑丽君(2010)认为国际经济周期联动性不仅表现在各国经济周期方向上的趋同,也表现在波幅上的同步,可用两国实际经济活动的双边相关系数表示,这一定义被普遍接受使用。于震等(2014)采用了普遍接受的同步性的概念,即各国经济总量之间的相关性。李南(2017)沿用了某一经济周期内产出在波动方向和幅度上表现出的相关性这一经济周期联动的定义。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经济周期联动的相关文献中,经济周期协动性、协同性、同步性、收敛性、同期性等表述均有出现,表示的内涵基本一致。因此,国家间经济周期联动可定义为各国的经济周期在波动方向和幅度上表现出的相关性和趋同性,实际经济活动之间表现出的高度相关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这种联动关系会越发明显与紧密。
...........................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价值链贸易及经济周期联动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价值链贸易的现状分析
根据价值链贸易的定义可知,中间产品贸易是价值链贸易的本质构成形式,同时目前增加值贸易的统计方式更能衡量一国真实的价值创造和贸易利益,更能反映两国之间真实的价值链贸易强度及贸易联系。因此,本文分别采用中间品贸易和增加值贸易衡量价值链贸易,以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中国与东盟目前价值链贸易的现状。
1.基于中间品贸易的现状分析
(1)基于中间品贸易规模的现状分析中间品贸易作为价值链贸易的主体,对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价值链贸易现状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首先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中间品贸易①现状进行分析。
总体上,2000-2018 年中国和东盟整体的中间品贸易额不断攀升,仅在 2009 年和2016 年稍有下降。2008 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东盟的中间品贸易额稍有下降,但之后一直增长,且增长态势较金融危机前更强。如图 2.1 所示,2000 年至 2018 年,中国和东盟整体的中间品贸易额从 276.10 亿美元增加至 3782.07 亿美元,增加了 12.7倍。2000-2018 年中国和东盟整体的中间品贸易额占中国同世界的比重也一直平缓上升,从 2000 年的 10.41%开始上升,至 2007 年大致稳定在 11%左右,在 2008 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跌至 10.11%,但在 2011 年就大致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且此后迅速上升,直至 2018 年占比达到 13.88%。这可能是因为 2010 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为中国与东盟的中间品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深化了彼此间的分工合作。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周期联动的现状分析
1.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周期的滤波分析
本文首先观察一下 2000-2018 年间中国、东盟十国和世界的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情况,用中国同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变化做对比,初步看看中国同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变化是否存在联动性特征。
2000-2018 年间,中国、所有东盟国家及世界的 GDP 增长率均值均为正(见附表 4),意味着中国及东盟各国的经济在这 19 年间没有负增长,都处于平均增长态势。其中,缅甸的 GDP 平均增长率最高,中国次之,文莱最低,且仅有文莱低于世界 GDP 增长率均值水平⑤。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几乎各国 GDP 增长率都有下降,文莱的降幅最大,降低了 1.76%。
观察发现,中国及东盟各国在 2000-2018 年间的 GDP 增长率趋势虽然不尽相同,但中国同东盟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率波动的总体变化趋势相似。特别是 2008 年金融危机对东盟各国均产生相对较大的冲击。2008 年金融危机前,中国同东盟各国的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还比较分散,但金融危机发生后自 2011 年起,中国同除文莱外的其他 9 个国家 GDP 增长率变化趋势明显较危机前更加集中,中国同东盟地区中多数国家经济增长率联动普遍较高。可能是因为 2010 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进而加深了双边经济周期联动性。东盟国家间 GDP 增长率变化出现一定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东盟各国虽地理区位临近、资源丰富,但资源禀赋仍有一定的差异,且国内政治影响和经济增长模式不同。总体来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总体波动趋势相似。
经济周期联动性研究的基础是经济周期的度量。往往通过滤波技术将 GDP 等经济时间序列分解为“趋势”和“周期”两种成分,以“周期”成分来反映经济周期波动。HP 滤波分解法的应用更为广泛,样本的损失为 0,能最大限度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鉴于以上考虑,本文接着利用HP滤波分解法获得2000-2018年间中国及东盟十国的实际GDP增长数据的“周期”成分,并利用 Stata 统计软件绘制各国 HP 滤波图示。
.............................

三、价值链贸易对经济周期联动影响的理论分析................ 27
(一)价值链贸易影响经济周期联动的理论模型..........................27
(二)价值链贸易影响经济周期联动的传导机制......................................29
四、价值链贸易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周期联动影响的实证分析...........................32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32
1.模型设定......................................32
2.变量选取......................................32
五、结论与启示................................50
(一)结论.............................51
(二)启示.............................51

四、价值链贸易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周期联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1.模型设定
本文进一步运用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价值链贸易强度是否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联动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被解释变量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周期联动系数,解释变量为中国与东盟各经济体间的价值链贸易强度指数,分别用中间品贸易强度和增加值贸易强度衡量。
2.变量选取
考虑到公开数据的可得性和时效性,本文选取了 2000-2018 年中国与东盟十国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但因为增加值贸易数据时效性限制,采用增加值贸易强度衡量的价值链贸易样本为 2010-2017 年中国与除缅甸外的东盟九国面板。该时间起始点正好发生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后两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基本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且 2010 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很可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周期联动性,因此该样本也可在时间维度上作为一个重要的子样本稳健性检验。
本文参考 Cerqueira 和 Martins(2009)提出的“CM 同步化指数法”来测度经济周期联动,考察中国与东盟国家各个年度宏观经济周期联动性的瞬时相关性。这是一种“即时”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度量,它可以在任何时间点而不是在特定时间间隔内进行计算,并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时间观测值,从而可以采用面板数据来实现分析过程。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首先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国与东盟 10 个经济体 2000-2018 年中间品贸易数据、ADB-MRIO2018 数据库 2010-2017 年中国与东盟除缅甸外的 9 个经济体增加值贸易数据,对中国与东盟各经济体间的中间品贸易强度和增加值贸易强度进行测度,运用 HP 滤波方法和 CM 同步化指数法对中国与东盟十国 2000-2018 年的经济周期联动系数进行测度,分别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十国 2000-2018 年以中间品贸易和增加值贸易形式体现的价值链贸易强度和经济周期联动系数的动态变化。接着,利用中国与东盟十国2000-2018 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价值链贸易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影响。再通过构建全要素生产率关联度中介变量,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对价值链贸易影响经济周期联动的具体机制进行检验。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价值链贸易能显著促进双边经济周期联动。此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直接投资流动对经济周期联动有正向促进作用,金融一体化程度、产业结构相似度、贸易成本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经济周期联动有负向影响。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价值链贸易影响经济周期联动有正向调节效应。“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能提高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经济周期联动性,并且能显著提升价值链贸易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周期联动的促进作用。
第三,2008 年金融危机冲击后价值链贸易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周期联动的促进作用大于冲击前。2008 年金融危机冲击前后,价值链贸易强度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周期联动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冲击后价值链贸易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周期联动的促进作用大于冲击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