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问题及其分析框架
1.1问题的界定
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本身而言,全面深刻理解本专业的生成逻辑与建设路径是阻止旅游专业成为中职“瘦狗”专业的生死之路,有助于发现中职旅游专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保证专业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展,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使他们在旅游人才市场中成为“叫座又叫好”的作品,进而提升专业自身的竞争力。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而言,作为集中反映和体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的载体?,必须结合教学规律和业界的变化发展进行调整和设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显然己成为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应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建设的新路,对于指导中职旅游专业的发展,培养适应旅游行业需求的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旅游专业建设主题的文献并不太多,所得主要为三类:一是发展状况方面的,如杜抬萍撰写的《试探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广州中职教育专业建设》,章平等撰写《宁波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王松撰写的《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育现状分析》,这些研究都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二是课程建设方面的,如李霞撰写的《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优化途径研究——以溜博市中职学校为例》、钱怡丰撰写的《构建中职旅游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单慧芳撰写的《关于职业中学旅游专业课程设计的思考》。三是教学实施方面的,如李辉撰写的《环境伦理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融入》等。
.............
第二章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理论分析
目前有不少的中职学校开设了旅游服务专业或酒店服务专业,或者对两者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也有不少的学校正准备开设这一专业。因此有必要对这一专业,也即“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现状进行描述。同时,对专业建设及发展问题的探讨寻找合适的理论基础。
2.1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传统意识中认为做酒店服务就是“端盘子刷马桶”、做导游是“十双鞋子一张嘴”,都是辛苦且“吃青春饭”的行业,特别是在农村,人们对做酒店行业有排斥感,认为那都是不正经的职业或伺候人的职业。中职的学生年龄不大,大多数都是在父母的主导下选择专业,这些传统的价值观以及对旅游业的狭溢认识使得家长往往不愿意把孩子放在旅游专业学习,不愿意将来孩子在旅游业就业。生源的分流,家长的偏见等原因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招不来的困境,甚至导致专业不可细分、合班上课的尴她局面。
2.2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分析
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的中心问题。教育是以课程为轴心展兀?的,它作为连结学校各要素的纽带,通常被认为是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3'。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课程理论,也涌现出了许多风靡一时课程模式。在专业建设中,需要选择适宜的课程模式,并鼓励对课程模式进行创造性的运用。以下简要介绍三种与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关的课程模式。
第三章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生成逻辑....................13
3.1劳动力市场的需求..................13
3.2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需要...................14
3.3学校已有的办学基础...................................................15
3.4专业自身的传统与发展的可能性....................16
第四章“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路径...................18
4.1基于岗位及岗位能力制定培养目标....................18
第五章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个案..........................33
5.1个案的提出...................33
5.2主要发现................34
5.3酒店方向课程体系的初步建构.............35
第五章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个案
5.1个案的提出
2004年至今学院先后引进了 3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专业教师,成立了旅游与会计教研室,调用2名英语教师、1名语文教师、3名计算机教师,外聘1名省普通话测评员、1名物业管理师教授本专业相关课程。2003年至今学院陆续建设改建出了餐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形体房并配备更新了相关实训设备和用具。校外实训基地集中在浙江省杭州湾集团旗下的1家四星级、2家五星级酒店、宁波市机关后勤部门、邵阳市、长沙市的中青旅和亲和力旅行社。2005年与浙江省杭州湾集团签订协议以“1+1”模式合作办班至今,每届幵一个初中起点酒店班,人数稳定在40人左右。2009年本专业更名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细分出旅行社方向,开办高中起点学制三年,以导游、旅行社接待、计调等为就业方向的高旅班。
5.2主要发现
从最开始的旅游专业一个班到现在的三个专业方向三个班,在编的专业教师一直为2人,最近增至3人,支撑着三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教授。外聘教师从4名减至2人,另外公共教研室有英语语文和计算机的6名教师参与教学,虽然在人数上有所增加,但专业力量方面仍薄弱。现有3名在编专业教师均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科班出生,且1人为持证导游,可主导旅行社方向教学。三人可分别侧重于酒店方向的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三方面教学,现有外聘教师主要教授普通话、物业服务和酒店方向辅助课程,在导游方向有2名公共教研室的教师,所以对于旅游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学科面缺乏研究,新拓展的酒店机关事务管理专业课教师配备也还在摸索阶段,缺乏熟知机关后勤、旅游政策法规、汉语g文学的科班出身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师资的紧缺,课业的繁重导致教师精力分散,无法深入钻研特定学科,也无法抽身进入企业培训再学习,长此以往将会影响教学质量。
..............
结语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中职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只是中职众多专业中一个。中职学校的专业的建设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通过专业建设,提高专业的发展水平,能够实现中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同时增强中职教育与行业的贴合度,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专业建设是突破口,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国家和地区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的基本途径。这也最大限度地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中心任务,然而各学校在这一课题上的探索则是多样化的。专业是一个人才培养的平台,也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桥梁,是学校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更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对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其生成逻辑有一定的代表性,以生成逻辑的分析的方法和思路也可以供其它专业参考。这一专业的建设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然而一些基本的方面是许多专业所共同面对的。尽管不同的专业在建设路径的一些具体的操作性的细节上是千差万别的,如课程JT发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但是其基本的思路和理念是可以被借鉴的。专业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重要契机;也是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促实践教学的改造与提升的重要契机。所有的这些力量综合在一起,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的,即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强化办学的专业特色,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