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小麦化肥利用效率仍然偏低,应该继续加强对土壤生态保护和化肥减量施用的重视程度,推广环境友好型肥料的使用,继续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计划刻不容缓。但关键是加强农机社会服务,弥补现阶段劳动力女性化和老龄化负面影响;
1引言
1.1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农业生产模式在追求速度转变的同时更加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化肥作为土地节约型要素,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量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Huang,1996;杨钰蓉等,2019)。我国的化肥使用强度从2000年的每公顷265公斤,增加到2018年的每公顷341公斤(孙若梅,2021),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每公顷225公斤的限额(肖阳,2018)。然而,在使用效率上,中国的化肥平均利用率只有33%,比发达国家低15-30%(Jin,2018)。化肥的高强度使用、低效率和不科学的施用方法,造成了资源浪费及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何浩然等,2006;Fischer et al.,2010;沈能和张斌,2015)。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农户作为化学肥料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其行为决策将直接影响化肥投入效率。然而,近些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弱质性日益凸显。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业人口特别是青年、男性和高学历者不断流失(王欣,2020)。“谁来种地、谁来种粮”的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Chen et al.,2014;Liu&Li,2017;范建华,2018;黄玛兰,2019)。老龄、女性、兼业劳动力在农业劳动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直接造成家庭可投入农业生产劳动力数量、质量和时间的减少,特别是降低田间管理相关环节劳动投入,带来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变革。在化肥减量增效的现实要求下,农村劳动力弱质化是否影响化肥利用效率是值得探讨问题(李庆等,2013;向云等,2018;杜维娜,2020)。
.....................
1.2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2.1研究目标
本文试图研究弱质化农业劳动力施肥行为理论及其对小麦化肥利用效率影响,为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借鉴。具体研究目标如下:
研究目标一:通过分析描述性统计数据,全面把握我国小麦主产区农业劳动力弱质化和化肥施用基本现状。构建劳动力弱质化对生产要素投入影响的理论分析,从理论层面回答“劳动力弱质化会对小麦生产化肥利用效率造成何种影响”。
研究目标二:科学测度全国及小麦主产省化肥利用效率,本文选取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函数模型测算化肥利用效率,并使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从时间、空间把握我国小麦生产化肥利用效率的现实情况和动态演进。
研究目标三:结合现有研究及相关理论识别影响化肥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弱质化对小麦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机械化水平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提供实证结果支撑。
......................
2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劳动力弱质化
农村弱质劳动力是指劳动能力相对较弱,不适宜承担高强度劳动,或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村劳动者,其经济学特征是个人的边际产出低于社会平均产出(李碧花,2009)。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弱质化主要指劳动力在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就业结构、质量结构等方面呈现的“弱质化”特征。年龄结构,一般指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年、中年和老年人口在农村劳动人口中所占比重;性别结构,是指基于生理和社会原因划分的男性和女性在农村劳动力中各自所占比重;就业结构,即农村劳动力从事不同行业就业人数占农村总就业人口的比重;质量结构,主要衡量指标是受教育水平和农村劳动力具备的知识技能;地域结构,这意味着从不同区域划分农村劳动力,这里的区域划分可以从政治、经济和地理区域等不同角度看待。由于农村劳动力弱质化以老龄人口、女性人口和兼业人口导致的弱劳动能力为主,所以本文将研究视角确定为这三个方面。
2.1.2农业机械化
关于农业机械化,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结论。从内涵的角度讲,农业机械化是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逐渐用机械代替人力和畜力以及体力劳动,用新的耕作方法和大工业对农业进行改造,使农产品获得多层次加工利用的过程(张劲松,2008)。从目标的角度讲,农业机械化的目标是以物化劳动的投入节约农业生产中的活劳动耗费,并通过农业机械配合与其他生产技术措施的使用,实现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卢秉福,2008)。从定义的角度看,狭义和广义农业机械化共同界定了农业机械化的概念(余友泰,1987)。狭义农业机械化的范围仅包括田间作业机械化和种植业机械化,而广义的农业机械化则在生产环节上将田间作业机械化扩展到产前和产后范围,在农业覆盖领域上将种植业机械化延伸到林业、牧业和渔业机械化发展(赵琨,2014)。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将其定义为:利用机械和农具开发农业用地,从事农作物种植生产。200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对农业机械化的定义是:“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综合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农业生产中,用各种动力机械及其配套的作业机械装备农业。第二,机械逐步替代人畜力和手工劳动工具,实现机械要素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替代。
..............................
2.2文献综述
2.2.1劳动力弱质化对粮食生产影响
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兼业化在全球国家普遍存在,以老龄化为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中期老龄化问题就已凸显。相比而言,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较晚,始于2000年左右(彭柳林,2019)。虽然中国农村劳动力弱质化问题出现较晚,但问题严重性却在增加,已成为事关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大问题(李澜和李阳,2009)。关于劳动力弱质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国内外已经积累丰富研究,通过梳理文献,对现有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第一,关于劳动力弱质化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研究。彭代彦和文乐(2015);成德宁和杨敏(2015)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即老龄化、女性化和教育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宦梅丽和侯云先(2021)基于微观混合截面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机服务、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劳动力转移、流失、女性化)和技术效率之间的互动关系。杨志海等(2014)基于CHARLS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不利,但是对纯技术效率有提升作用。彭代彦和吴翔(2013)运用SFA方法的研究表明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女性化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提升。国外学者以“劳动力转移”或“劳动力非农就业”表征兼业化,研究其对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Abdulai&Eberlin,2001)。
第二,关于劳动力弱质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人口快速老龄化(Stoical,2001)。大多数学者认为老一代农民退出生产,农地弃耕现象严重,威胁粮食安全(何福平,2010)。但农业机械化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延长老龄劳动力的工作年龄(Lin,1991)。胡雪枝和钟甫宁(2012)从种植比重、要素投入水平、作物单产三个方面考察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没有发现显著的负面影响,因为生产决策趋同和农业机械“外包”服务的普及降低了个人体力和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的约束。张志新和李成等(2021)通过研究发现,老龄化对粮食供给安全存在负向影响,而女性化对粮食供给安全存在正向影响,同时,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老龄化对南方地区粮食供给安全影响较北方地区更显著,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区机械化率较高,农业机械替代作用强。邓义等(2017)通过省际面板数据,测度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教育结构指标对粮食供给的贡献度,发现老龄化、受教育水平对粮食供给具有显著正影响,女性化对粮食供给具有显著负影响。
..........................
3小麦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弱质化与化肥施用分析...........................16
3.1农村劳动力弱质化现状.....................................16
3.1.1农村劳动力老龄化.........................................16
3.1.2农村劳动力女性化..................................16
4小麦主产区化肥利用效率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24
4.1模型选择........................................24
4.2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24
5小麦主产区化肥利用效率分析.............................30
5.1化肥利用效率动态演进.................................30
5.2化肥利用效率聚类分析..............................31
6劳动力弱质化对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
6.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农业劳动力弱质化对化肥利用效率影响可能性
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与化肥利用效率密切相关。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在资源条件的约束下,会依据自身禀赋(比如体力水平、技术水平、时间安排)做出农作物生产要素投入决策,以实现效用或收入最大化。老龄、女性、兼业农村劳动力会根据自身禀赋选择多施或少施化肥,这将直接影响化肥利用效率。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关于老龄化对化肥施用量的影响,目前尚未有定论。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体力不断下降,难以胜任繁重的农业生产及田间管理工作。体力的衰退不仅是劳动质量的下降,本质也是劳动供给的减少,为保证或提高土地产出能力,老龄劳动力很可能倾向于过量投入化肥。例如,由于体力效应他们通常会在多次适量和少次多量两种施肥方式中选择后者,而后者的施肥总量通常比前者多(胡浩和杨泳冰,2015)。其次,因循守旧的思想,导致老年人往往不愿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对粮食生产不利(魏君英和夏旺,2018)。但也有学者认为劳动者的年龄反映了经验的积累,更丰富的耕作和管理经验能够帮助其实现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施用(邓威风,2016)。
与男性相比,农村女性劳动力施肥是否“过量”和“不理性”,也受到多方面作用影响。一方面,妇女通常在发挥体力方面与男性相比处于劣势,且女性劳动力还需承担赡养父母、照顾子女等家庭责任,这可能导致其增加对化肥要素的投入。但是,女性劳动力通常不从事非农业工作,专注农业生产使他们更珍惜土地,擅长于精耕细作,增加劳动时间和加强耕作等措施,可以抵消假定的不利条件(Liu et al.,2019)。最终化肥的利用水平取决于这些因素的相对优势。
...............................
7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研究结论
7.1.1小麦生产化肥利用效率偏低,减量增效空间较大
小麦生产化肥利用效率总体水平偏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与较高技术效率相比,全国平均化肥利用率仅0.3393,对标农业技术发达国家70%左右的化肥利用率,在维持现有产量水平下,我国小麦化肥利用效率至少还有36.07%的提升空间。同时,小麦化肥效率地区差异较大,黄淮海地区较高,西南等地区则较低。Kernel密度估计表明,我国东部的小麦化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较多小麦主产省处于低化肥利用效率和高化肥投入强度水平,肥料利用效果较差。因此,需要通过减少化肥用量或改进施肥方法来实现化肥投入的减量化。
7.1.2农村劳动力弱质化有利于提高小麦生产化肥利用效率
劳动力弱质化没有影响化肥利用效率。模型估计结果显示,老龄化对化肥投入有显著负向影响,这意味着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由于体力衰退,造成施肥工作质量下降,对化肥利用效率不利。但是女性化、兼业化对化肥利用效率影响系数为正,且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化肥投入效率影响系数也为正,这意味着,劳动力外出打工和留守妇女对小麦化肥投入的影响并非绝对负面。因为,随着农业劳动投入的减少,农户会增加农业机械购置或者可能外购农业机械外包服务,进而对化肥利用产生一定促进作用。从总体上看,农村劳动力弱质化影响为正,因而不必过分担忧老龄化、女性化和兼业化对农业化肥投入的负影响,而应该顺应这种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