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农,天下之大业也。古老的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中华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无不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无论是在原始社会中大禹治水为农业大发展奠定基础,还是奴隶社会时春秋末年使用牛耕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抑或是封建社会北宋时期王安石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戊戌维新时期掀起的引进农业新技术热潮,最后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的土地改革。这些都生动地说明了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科学的发展。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农业远比其他国家农业具有更加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制约我国“三农”发展的体制障碍被不断破除,广袤农村的巨大发展活力也被极大释放,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加开放并得到快速发展[1]。经过一代又一代农业革命者和建设者的砥砺奋进和艰苦奋斗,我国农业产能明显提升,农业愈发强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愈发靓丽、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愈发富裕,这些可喜成绩将为党带领全国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筑牢坚实的根基[2]。不论是在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随后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3]。还是到 1982 年 1 月 1 日中共中央批转 1981 年 12 月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发出了通常理解的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专门针对“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承认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合法性[4]。自 1982 年之后连续 5 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5]。进入 21 世纪后,党和国家坚持把发展“三农”工作摆在首位,不论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6]。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7]。从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相关涉农政策的演变轨迹可以感受到党和国家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的坚定决心。
江西省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主要起源地,被称为江南的“鱼米之乡”,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较为典型的山地丘陵省份。当前,在江西省农村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存在农业人口较多,农村地域广阔,农地分散化和细碎化较为严重[8],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等比较明显的传统农业生产特征。进入新时代,在江西省朝着“在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不断奋进的过程中,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建设正加快推进。相反,江西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于其余“三化”则较为缓慢,已经成为“四化”同步协调发展进程中的最大短板。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9,10],实时把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11],不仅能够提升江西省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质量,更是有助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促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农业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尽管江西省农业农村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国内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对江西省改革开放 40 多年以来的农业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就显得十分重要,且在此之前也未曾有过学者对江西省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改革的历程进行详细梳理。
(2)构建符合江西省实际情况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江西省虽然是我国中部经济欠发达省份之一,但无论是农业生态环境方面,还是农业产业基础方面都有着其他省份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农业现代化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不能完全套用国内外的现有经验和研究成果。因此需要在参考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3)寻求江西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通过搜集官方数据,根据指标权重和数据模型进行测算,全面评价 1978—2019 年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水平,探寻影响江西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并针对当前的问题提出能够有助于江西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一方面是完善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农业农村改革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充实我国关于农业农村改革历程的相关论述。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改革的系统论述和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江西省的系统性研究几乎没有。另一方面则是丰富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区域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江西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情况,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定法评价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这将能够为江西省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较为完善的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现阶段,江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本研究能够为江西省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实践指导:一是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助于明确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通过对江西省农业现代化的各二级指标进行详细测算和分析,为今后的农业政策制定提供相对科学的支撑,并且有助于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通过制作直观的图表,能够系统地分析江西省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优劣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做到扬长补短,有的放矢。
..............................
2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现代化
“现代化”可以说是舶来词,它随着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而出现[36]。通过研究发现,西方学者研究论述中的“现代化”概念含义较为宽泛,但总结后主要为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政治的现代化。它以法国大革命为源头,主要是指建立一系列能够区别于传统封建迷信的重要政治制度,能扩大民众的政治参与度,无论是动员性的还是自愿性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37,38];其次是经济现代化。这主要是以英国工业革命爆发为源头,主要是指产生影响深远的经济变革,包括更加完备的劳动分工制度、更加人性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以及更加先进的操作技术等,并随着工业革命影响的不断扩大,其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和深化[39,40];最后是社会的现代化。这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了政治、经济的现代化,还包括了文化、精神等诸多方面的现代化。它的作用在于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以及其民众的精神文化水平,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出现比较新近的、时髦的生活方式等[41,42]。
2.1.2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一个人为创造的具有极强相对性的概念,它是根据当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对农业发展采用概括性表达的一种最新描述,其与“传统农业”所包含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对应[43,44]。并且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也会随之不断变化。综合学者的研究结论不难发现,现代农业应包括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现代的生产模式,不仅需要优良的生产条件和充足的物资装备,还需先进的生产手段和科学的生产技术;二是现代的管理模式,通过打破分散的土地管理,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统一管理,管理方式也更加合理和科学;三是现代的经营模式,它不仅满足于传统农业的单一生产或经营,而是打通了与农业相关的各利益环节,不管是农业生产、原料供应,还是产品加工、成品销售,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分工,形成了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45,46]。
....................
2.2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不断深化的发展概念。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根据各国的现实国情,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走属于自己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各族人民开始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随即在 50 年代开始现代化建设的初期,我国政府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要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归纳概括为“四化”,这是我国政府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最初表述,对于当时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8]。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总结了建国 30 年来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学习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容中不仅增加生产要实现区域化和专业化,还提到了栽培和饲养要实现规格化和良种化,以及实现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开启了一系列基建、技术和管理的改革[59,60]。进入到 90 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农业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是把外延扩大到了农民生活消费和农业资源环境方面,重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61,62]。党和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实现目标不同时期的表述更加说明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是一个目标不断深入变化,要求逐步提升的过程。根据前文对农业现代化的界定和各位前辈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农业现代化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经济论文怎么写
3 江西省农业发展历程以及 SWOT 分析............................ 16
3.1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的农业发展历程..........................................16
3.1.1 第一阶段:1978—1984 年,探索突破时期.................................. 16
3.1.2 第二阶段:1985—2002 年,艰难徘徊时期...................................... 16
4 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测评分析........................................27
4.1 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27
4.1.1 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7
4.1.2 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 28
5 加快提升江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对策建议....................................44
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根基.....................................44
5.2 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筑牢堡垒.....................................44
5.3 创新现代农业科技,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插上翅膀.....................................45
4 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测评分析—-基于 1978——2019 年时序数据
4.1 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1.1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前文对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可知,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资金、农药、化肥、农机等具有现代特征的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并通过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转变农业的经营模式以提升农业的产出能力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因此,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广泛应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另一方面又在于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要素会导致出现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如何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要素,以维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也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又一重要内容。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对江西省农业发展现状的描述,本文在借鉴辛岭[88]、于正松[89]、张航[90]和艾洪娟[91]等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能力、农业经济结构、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等 5 个方面构建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江西省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广阔,耕地面积较少且碎片化严重,这就使得江西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选取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单位耕地面积农村用电量、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有效灌溉率和亩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具体 5 项指标来测度农业投入水平。
(2)随着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不断优化,江西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 21世纪,农业产出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尤其是江西省境内河湖众多,水产丰富,水产品产出率逐年攀升。因此选取农村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劳均粮食产量、劳均肉类产量、劳均水产品产量等 5 项指标对农业产出能力予以测度。
经济论文参考
5 加快提升江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根基
(1)加快农村各级道路建设。一是持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需要对现有农村各级道路进行改造升级,深入推进县级、乡级道路等级提升工程,加快完善危险地区的道路安防设施,最大限度给农民提供出行便利保障。二是需加快整合江西省农村区域性的物流设施布局,特别是冷链物流建设,实施物流设施的末端网络建设工程,着力构建城乡融合畅通的物流体系。此外,各地必须牢固树立“建好、管好、护好、用好”的原则,坚持“围绕中心建设,紧盯难点管理,整合力量养护,解放思想运营”的做法,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使农村公路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2)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一是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尤其是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做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对一些已损毁无法排灌的小水渠和末端水渠进行恢复重建,确保完成灌溉任务。二是加强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用水协会等自治组织力量,鼓励引导人民群众能够参与到水渠管理当中,政府部门也应加强日常管理,重点疏通淤塞堵塞的灌溉渠道,确保及时修复新修耕农田的堵塞渠道。三是建设小型灌溉后备水源,可以因地制宜地引导当地农民和村集体以村为单位,合理开挖小水塘,有条件的可以建小山塘,疏通农村水网,提高田地的蓄水抗旱能力,真正做到“旱季无旱,水源不干”。
(3)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当前,江西省不仅要把沼气、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作为农村能源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的开发多种再生能源,优化能源供给结构。还需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能源输送体系,加快实施电网改升工程,提高乡村配电网供电能力和质量。更要通过宣传转变农户的固有认知,在农村积极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和农用节能技术、产品,助力能源消费的提档升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