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山西省作为一个蕴藏着丰富煤炭矿产的资源大省,在中国过去的几十年的经济飞速发展中,为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一煤独大”成为山西省产业结构的特色,煤炭产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山西省省靠煤吃煤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诸多问题,并且随着煤炭产量的迅猛提升,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质量却没有得到显著增进。“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于 2010 年 12 月 13 日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这个决定不仅说明了山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相关产品供应基地为全国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对山西省煤炭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在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有幸参与导师的两个课题:山西省煤炭资源价值补偿研究(山西省省社科联重点课题研究项目);山西省煤炭产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与创新路径选择(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并成功申请山西省大学生优秀创新项目: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有幸参与这些课题,加深了我对于山西省煤炭产业的认识,为本研究的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1.2 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
在山西省经济亟待转型的背景下,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是缓解和解决山西省煤炭经济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煤炭产业是山西省经济产业的主要部分,只有加强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使山西省煤炭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遇到的问题,从而加快山西省经济转型。因此,本研究将从影响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主要因素的角度进行深入和系统的分析。(1)梳理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和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相关已有文献,结合山西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找出影响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并剖析其作用机理。(2)建立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作用机理的概念模型,全面的实证分析和检验识别主要因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并验证技术能力及企业创新意愿发挥的中介作用。(3)运用系统动力学识别出影响山西省煤炭企业的主要驱动因素,进一步实证分析和检验识别主要因素如何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4)结合最优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模型及仿真结果,向山西煤炭企业及政府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
..........
第 2 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检索和梳理可以发现,国内外对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已非常丰富。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使用各种研究方法在技术创新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关注省域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该方面理论研究的系统构架和有针对性的研究明显不足。本研究的文献综述先梳理技术创新的一般理论,进而阐述对普遍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再最后对中国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贡献进行综述。
2.1 技术创新一般理论
从熊彼特(J.A.Schumpeter)提出广泛意义上的创新,到索洛(S.C.Solow)为技术创新理论设立第一个里程碑[1],学者们以此为基础,在之后的研究中对于技术创新的内涵界定分别从狭义及广义两方面发展出了两种主要观点:其一是以曼斯费尔德为代表的狭义的技术创新,这一观点是基于发明和创新的联系和区别来理解的技术创新 [2];其二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等定义的广义的技术创新,这一观点是从生产系统或经济系统的要素方面来理解的技术创新 [3]。直至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缪尔塞(R.Mueser)通过系统地梳理已有文献,对技术创新进一步定义,突出了技术创新的新颖性和非连续性,认为技术创新是以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4]。此外,还有许多学者在对技术创新内涵的不断探索中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例如斯通曼(P.Stoneman)的观点强调研究成果的“首次”及“通过销售创造价值”;对比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则认为将技术创新的定义为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范围从技术创新商业化到研发产品的市场应用。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技术创新定义为一种产品的交换;德鲁克(Peter Drucker)将技术创新定义为一种创造财富的新能力[5];森谷正规将技术创新定义为一种新的经济实力等[6]。
..........
2.2 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学者一般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当研究对象为企业时即属于对技术创新微观层面的研究。而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又具独特性,所以研究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由哪些因素影响是研究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历史研究资料,本研究认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企业家精神及创新文化、网络能力、产权激励、政策制度、市场结构及技术能力等。作为较早被关注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企业家精神及创新文化相关研究文献较为成熟,近年来我国相关研究突破较少。二十世纪处,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家精神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其中较为重要的代表观点有 David E. Grote 的《企业家精神的核心》、Michael J. Martin 的《技术创新管理与企业家精神》 [8-9]。还有,企业家的创新意愿是驱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原因[10]等观点。Zoltan(2001)认为企业家可以通过制定计划来实现创新目标,当企业的经营者富有创新精神时,可使企业全体员工都都对技术创新这一行为产生兴趣,最终在企业内部形成不断追求创新的创新文化,将不断创新的精神内化为企业的精神支柱[11]。
..........
第 3 章 山西省煤炭技术创新影响因素作用机理 ...... 12
3.1 精神文化对创新影响的作用机理 .......... 12
3.2 网络能力对技术创新影响的作用机理 ......... 13
3.3 产权激励对技术创新影响的作用机理 ......... 13
3.4 政策制度对技术创新影响的作用机理 ......... 14
3.5 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影响的作用机理 ......... 15
3.6 技术能力对技术创新影响的作用机理 ......... 15
3.7 本章小结 ......... 16
第 4 章 山西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路径模型构建及实证检验 ...... 18
4.1 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 ......... 18
4.2研究设计及样本数据分析 ..... 21
4.3 结构模型设定与拟合分析 ..... 24
4.4 结构方程模型运行结果 ......... 28
4.5 研究假设检验和解释 ..... 29
4.6 本章小结 ......... 30
第 5 章 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动力学分析 .......... 33
5.1 山西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系统动力学分析的适用性 ..... 33
5.2 山西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33
5.3 山西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系统动力学仿真 ..... 35
5.4 山西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讨论 ..... 39
5.5 本章小结 ......... 40
第 5 章 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动力学分析
通过前文作用机理分析以及利用结构方程对于理论模型结构的实证验证,现在我们发现了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间的结构关系以及各因素对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显著影响及中介效应。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这些因素对山西煤炭企业的影响是否是稳定、影响形式是否是可以预期,这就需要我们对修正的理论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所以,本章将运用系统动力学(SD:system dynamics)对各因素影响山西省煤炭企业的趋势做仿真模拟分析,以动态的视角对最优模型进行考察,以便进一步为提升山西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5.1 山西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系统动力学分析的适用性
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动力系统是由网络能力、产权激励和政府政策制度影响力等子系统组成,该系统中子系统互相影响而又共同影响着技术创新水平,可见这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系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山西省煤炭企业如果要卓有成效且高效率的完成技术创新过程,实现企业良好运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做好协调工作,使各子系统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在配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子系统的优势。故系统动力学分析适用于本研究对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实证研究。下面将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建立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动力学模型,并引入前文研究中识别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参数加以调控,以期在因素结构关系与作用趋势的系统动态研究中获得提高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化方案,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利于提高山西省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合理政策建议。
............
结论
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网络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更依赖网络能力的提升。山西煤炭企业也应该在企业创新战略的制定与技术创新过程中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主动建设并运用网络能力争夺稀缺资源,提高创新效率。提高山西省煤炭企业的网络能力首先要增加建设网络能力资源的供给并合理配置建设资源。更重要的是,山西省煤炭企业不仅应加强内部的团队合作,更应着眼于与外部资源的合作能力,使合作创新与建设网络能力相辅相成,通过加强网络能力促进合作创新,利用合作创新拓展网络能力。山西煤炭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能力与外部合作争取市场上的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外部企业合作建立网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简兆权,刘荣,招丽珠(2010)以珠三角地区的 116 家高科技企业为样本构建了网络关系、信任、知识共享与技术创新四者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得到如下结论:构建网络关系、信任对技术创新起正向作用,其中知识共享为中介变量,即企业间的信任程度以及企业与外部企业间建立的网络关系紧密程度对企业间知识共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企业间知识共享的程度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正相关[54]。其次,在企业人员考核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将科研人员的收益与其所做出的技术创新成果紧密联系起来,还应将人员在团队合作关系中的表现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