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型人力资本与FDI环境影响机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62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中国实际利用的 FDI 从 1985 年的 19.56 亿美元到 2009 年的 900.33 亿美元,实现了 46 倍的增长。以 1978 年为起点,中国累计利用外资达到 9924.46 亿美元。外资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拉动就业,外资还带来了来自技术领先国的生产技术、资本和管理经验,这些都是起飞中的中国所需要的资源。1/3 的中国经济增长,1/4 的税收和对外贸易的大幅增长来自外资的带动。改革开放以来,GDP 是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增长和政绩,在招商引资方面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存在着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引入高耗能高排放的外资企业的行为。以 2009 年为例,外商在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房地产等高污染产业的投资达到 173.5 亿美元,占当年吸收外资额的 19%;在这些行业的累计投资额也达到了 1785.4 亿美元,占 FDI 存量总量的 27%,反观 2009 年第一产业的累计 FDI 的 20.2 亿,仅占总投资额的0.8%。09 年中国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达到了 1864.9 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达到了 523.6 万吨,工业烟尘排放量达到 604.4 万吨。在省域层面看,我国亦面临着巨大得环境压力,如北京、上海、石家庄、成都等大中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PM2.5 一度超过正常值,“雾霾”已经成为近年中国社会热点问题。这些指标都说明中国正面临逐渐增大的环境压力。虽然环境问题不能全部归咎于 FDI,但是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环保意识增强,发达国家把本国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为了经济发展拉动就业不惜减少或放弃环境规制。在地区层面,作为引资主体的地方政府不仅要面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压力,而且要接受以 GDP 为指标的政绩考核,地方政府对外资有着强烈的需求,为了引进外资往往宽松污染排放的环保指标,即出现了环境底线赛跑局面。有的地方政府认为当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当地经济,日后再对环境进行修复,但实际上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和难以复原,地方政府的这种观念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对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引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然后利用统计数据对中国 FDI 的投资状况和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利用定性分析方法对人力资本进行异质型和同质型的区分,并分析 FDI在不同人力资本条件下的环境效应的作用机制。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 FDI 在不同人力资本约束下的环境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检验“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以及成立的条件。最后基于回归分析的实证检验结果以及相关理论分析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2.2 研究框架

第一章,绪论。关于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在本章中得到阐述。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总结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进行总结,提出该领域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第三章,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中国 FDI 和环境污染现状。第四章,FDI、人力资本、异质型人力资本和环境污染的理论。本章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理论上分析 FDI 环境效应,其次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形成机理和测度方法进行考察,最后分析异质型人力资本与 FDI 环境效应的相互作用机制。第五章,基于异质型人力资本条件下 FDI 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分析。本章首先阐述该实证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和指标,及描述所涉及的变量。然后利用多元回归方法验证 FDI 在人力资本、异质型人力资本、同质型人力资本条件下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最后利用极值回归方法检验异质型人力资本门槛值并考察中国历年通过该门槛值的区域第六章,最后根据上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提出本文的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

.........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 FDI 对环境污染影响的解释性依据

为了填补经典贸易与投资理论中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环境影响的研究空白,有学者开始围绕跨国企业是否转移污染产业的问题展开研究。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一场席卷全球的洪流,资本以跨国企业为载体在各个经济体之中流动。在这个过程中,与高污染产业相关的资本以地区环境标准为风向标从环境标准高的地区向环境标准低的地区流动,国际污染问题边由此产生。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推进,施加在不发达国家身上的竞争压力较其他国家更大,不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了吸收更多外资,不惜降低对外商资本的环境规制或环境标准,产出了更多污染密集型产品,这样的行为虽然能令不发达地区获得发展经济的资本,但也加速开发和透支该地区的资源与环境,不断挑战环境所能承受的底线,从而出现各国或地区在吸纳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的“逐底之争”现象,又名“触底竞争假说”、“竞次效应”(Porter,1999;Markusen,1995)。基于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因素,不发达国家作为上游生产者发展和建设污染产业,对下游发达国家出口污染密集型或资源消耗型产品,从而成为发达国家污染产业的“避难所”,鉴于这样的分析,有学者提出了“污染天堂假说”(Markusen,1999;List and Co,2000)。国家间污染产业转移的动因在“污染天堂假说”下得到比较好的诠释。“触底竞争假说”和“污染天堂假说”都旨在说明东道国的环境质量在全球资本流动背景下受到损害(Dua et al.,1997)。

.........

2.2 关于 FDI 对自然环境消极影响的论述

Baek 和 Koo(2009)利用时间序列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中国和印度 FDI 与环境污染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发现进入东道国的外资恶化了生态环境。Mani 和 Wheeler(1998)以拉丁美洲国家和 OECD 国家为例证,比较其污染企业和非污染企业的产出比,发现拉丁非洲污染与非污染企业持续上升,而 OECD国家的比较却持续下降,越不发达的国家环境规制越不严格,吸收来自发达国家的污染产业投资也越为严重。国内学者主要在地区和全国两个层面研究“污染天堂假说”。首先综述利用地区数据进行的研究。潘申彪和余妙志(2005)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浙江、江苏和上海三地的 FDI 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检验的结果是,除了浙江没有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江苏、上海和三地汇总数据都通过了检验,说明 FDI 是这些地区污染的重要因素。作者认为中国各区域中存在污染转移的污染避难所,因此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应该注重 FDI 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陈凌佳(2008)基于豪斯曼检验发现 FDI 对中国环境产生负效应,在分地区检验中,结果显示 FDI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自东部向西部递增。作者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东部存在较强的环境规制,较为严格识别引资企业的质量。邬彩霞(2010)基于省级层面数据对中国 FDI、出口和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二氧化硫正相关于 FDI 流入。赵国庆和张中元(2010)按照技术溢出的方向将 FDI 分为前向技术溢出、后向技术溢出和水平技术溢出。研究发现具有后向技术溢出的 FDI损害环境质量,而前向技术溢出则具有减排效应,但是不能明显地检验到 FDI水平技术溢出对环境影响的边际效应。作者认为中国应该注重 FDI 技术后向技术溢出带来的污染问题,在吸收外来技术的基础上加大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

3 中国 FDI 与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12

3.1 中国 FDI 现状分析 ............12

3.2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19

4 异质型人力资本与 FDI 环境效应的理论依据 ............27

4.1 FDI 环境效应理论 ............27

4.2 异质型人力资本理论 ........28

4.3 异质型人力资本与 FDI 环境效应的作用机制分析....33

5 异质型人力资本条件下 FDI 环境效应的实证研究 ....35

5.1 研究方法、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35

5.2 实证结果 ........43

5 异质型人力资本条件下 FDI 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方法、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借鉴 Jing 等(2011)、李子豪和刘辉煌(2012)、杨杰和卢进勇(2014)等学者及异质型人力资本相关研究。FDI 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对东道国的环境造成影响,已有的研究认为跨国企业会采用更高的技术,以更高效的方式利用能源,并且这种技术会扩散到东道国的本土企业,而人力资本就是 FDI 技术溢出的媒介,因为 FDI 技术溢出的示范效应、人员培训与交流都是由人来完成。但本文认为,并不是全部人力资本都能有效地对 FDI 技术溢出造成影响,而只有异质型人力资本能才是 FDI 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媒介。另外,本文认为跨国企业根据人力资本异质性程度选择其地区产业分布。基于这样的分析,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1)本文首先对各个主要变量进行统计,特别是对人力资本进行异质型和同质型进行差别测度。为了验证异质型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影响 FDI 环境效应的关键成分,本文以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为例,通过回归分析在总人力资本、异质型人力资本和同质型人力资本条件下。(2)通过步骤(1)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进行验证后,本文再利用多种污染物作为被解释变量,并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 pooled ols 方法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的 FDI 环境效应作出稳健性检验,在这次检验的基础上分析其他控制变量的环境效应。(3)通过上述步骤的分析,初步得到结论:在高异质型人力资本地区,FDI 对环境有正的效应,在低人力资本地区,FDI 对环境有负的效应。但什么是高?什么是低?本文利用极值回归方法,再次以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为例,测度出测度出异质型人力资本资本门槛值,并根据门槛值考察中国各个地区历年通过门槛值的情况。

.........

结论

本文利用 1999—2012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 FDI 环境效应的人力资本机制,验证了中国“污染天堂”的存在性,通过对数据的回归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组成人力资本的各部分对于 FDI 的环境效应具有不同作用,在总人力资本中,FDI 减排效应发生的关键是异质型人力资本部分。组成总人力资本的中低等教育部分所形成的同质型人力资本不利于减排技术的传播,导致 FDI 加剧环境的恶化。而异质型人力资本在 FDI 环境效应中关键作用的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异质型人力资本影响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因为无论是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应用和传播都是有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的劳动力来完成,这方面的作用是初级劳动力无法替代的。其次,异质型人力资本影响外资企业在东道国的产业布局决策。因为外资企业要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就需要对就业人员进行培训,而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的劳动力在培训成本上比初级劳动力低,因此在作出落户决策时,外资企业会在高异质型人力资本地区优先选择布局技术较高的产业。

(2)本文基于不同污染物,对异质型人力资本条件下的 FDI 环境效应进行检验。回归结果发现在高异质型人力资本地区,FDI 对环境有减排效应,则“污染天堂假说”不成立。而在低异质型人力资本地区,FDI 对环境有负的效应,表示“污染天堂假说”在这些地区成立。

(3)本文以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两种污染物为例,利用极值回归方法测度出异质型人力资本门槛值。研究结果显示,在 21 世纪初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异质型人力资本存量未能通过门槛值,即在这段时期 FDI 的减排效应并不显著。在2000 后经过十年积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人才,中国中西部和东部部分地区的异质型人力资本相继通过门槛值。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