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模板5例「建筑论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18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建筑论文范文怎么写?建筑论文范文主要研究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结构与建筑力学等内容。本文为大家提供5篇建筑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图 1-2 2018 年合肥市空气质量情况


建筑论文范文一:基于细颗粒物模拟的高层高密度城市住区空间形态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随之而来的空气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细颗粒物作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也对城市环境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城市住区的空间形态对于细颗粒物浓度值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减缓细颗粒物污染的为视角,探讨城市住区中细颗粒物扩散情况与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并以此研究出一套适用于城市住区空间形态布局的优化策略。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背景

1.1.1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住区发展迅速

1.1.2 城市住区细颗粒物污染问题严重

1.1.3 高层高密度住区环境研究匮乏

1.2 课题来源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

2.1.1 高层高密度城市住区

2.1.2 细颗粒物

2.1.3 纯高层住区

2.1.4 住区空间形态

2.2 城市环境下的细颗粒物的形成机理

2.2.1 城市细颗粒物的来源

2.2.2 细颗粒物对人的危害

2.3 细颗粒物污染的影响因素

2.3.1 城市基本空间形态

2.3.2 自然因素

2.3.3 人为因素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密度城市住区典型模型构建

3.1 研究区域和对象

3.1.1 合肥地区概况

3.1.2 高层高密度住区范围界定

3.2 高层高密度城市住区选取

3.2.1 研究样本选取

3.2.2 用地尺度特征分析

3.2.3 平面布局特征分析

3.2.4 竖向空间形态特征分析

3.3 高层高密度城市住区模型分类

3.3.1 单一形态高层住区

3.3.2 混合形态高层住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层高密度城市住区颗粒物的模拟研究

4.1 模拟研究有效性验证

4.1.1 现场实测

4.1.2 ENVI-met模拟

4.1.3 实测与模拟结果比较

4.2 典型高层高密度住区模块概述及模拟参数设定

4.2.1 典型住区模块

4.2.2 典型住区模拟参数设定

4.3 典型高层高密度住区模块的颗粒物模拟

4.3.1 单一形态高层住区颗粒物模拟

4.3.2 混合形态高层住区颗粒物模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高层高密度住区模块的模拟结果分析

5.1 典型模块模拟结果概述

5.2 单一形态高层布局对细颗粒物扩散的影响

5.3 混合形态布局对细颗粒物扩散的影响

5.3.1 包围式住区

5.3.2 集中型住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建筑论文范文二: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安徽传统建筑绿色营建技术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


气候是传统建筑在选址、设计、营建过程中的先决条件,也是传统建筑形成地域化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传统建筑与气候的关系,总结传统建筑适应气候的绿色营建技术有助于挖掘传统技艺与智慧,传承传统建筑文脉。本文在对气候与建筑绿色营建关系进行基础研究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研、模拟软件分析和多学科交叉等方法,分析了皖北的气候条件和传统建筑特征,从气候适应性的角度,对皖北的传统建筑的规划选址、空间布局、立面造型和材料构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其中蕴含的绿色营建理念并尝试总结出该地区传统建筑适应气候的绿色营建技术,以便今后能将其应用到皖北地区及其周边相同气候条件的现代建筑人居环境设计当中。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1.1.2 地域文化传承不充分的社会现状

1.1.3 营建技术气候适应性的研究趋势

1.2 课题来源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相关研究界定

1.5.1 研究范围界定

1.5.2 相关概念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建筑营建与气候研究概况

2.1 理论研究进程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研究地域及技术方法

2.2.1 研究对象地域分布

2.2.2 技术方法总结

2.3 建筑与气候的理论基础研究

2.3.1 气候调节原理

2.3.2 气候环境影响因素

2.3.3 气候适应性绿色营建理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皖北地区传统建筑现状与发展趋势

3.1 皖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3.1.1 皖北地区建筑气候分区概况

3.1.2 皖北地区气候特征

3.1.3 皖北地区地理资源特征

3.2 皖北地区文化环境特征

3.2.1 本土文化风俗

3.2.2 历史社会变迁

3.2.3 舶来文化融入

3.3 皖北地区传统建筑营建特征

3.3.1 “道法自然”的整体观念

3.3.2 “因地制宜”的构筑理念

3.3.3 “诗意乐居”的艺术风格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皖北地区传统建筑特征分析

4.1 皖北地区研究对象

4.2 皖北地区传统建筑规划布局特征

4.2.1 “方正对称”的营建理念

4.2.2 “依势造屋”的选址模式

4.2.3 “秩序井然”的街道布局

4.3 皖北地区传统建筑内部空间特征

4.3.1 “合院式”空间布局

4.3.2 “大院式”空间布局

4.3.3 “天井式”空间布局

4.4 皖北地区传统建筑立面造型特征

4.4.1 “南北兼容”的整体风貌

4.4.2 “庄重沉稳”的建筑立面

4.4.3 “精致细腻”的细部构件

4.5 皖北地区传统建筑材料构造特征

4.5.1 砖材及墙体营建技术

4.5.2 瓦材及屋顶营建技术

4.5.3 石材及细部营建技术

4.5.4 木材及构造营建技术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皖北地区传统建筑气候适应性绿色营建技术

5.1 规划选址的气候适应性营建技术

5.1.1 聚落选址

5.1.2 规划布局

5.2 内部空间的气候适应性营建技术

5.2.1 内部空间适应气候的基本形态

5.2.2 内部空间尺度分析

5.2.3 内部空间微环境模拟

5.3 建筑外界面的气候适应性营建技术

5.3.1 建筑屋顶

5.3.2 建筑墙体

5.3.3 建筑外界面热工模拟分析

5.4 细部处理的气候适应性营建技术

5.4.1 门窗处理

5.4.2 下垫面处理

5.4.3 基础及构件处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皖北地区传统建筑特征

6.1.2 皖北地区传统建筑气候适应性营建技术

6.1.3 皖北地区传统建筑关键营建技术

6.2 创新点

6.3 展望

6.3.1 研究区域进一步扩展

6.3.2 研究样本进一步扩大

6.3.3 研究方法进一步扩充

参考文献


建筑论文范文三:赣北传统民居热力学原型研究


表 2-1 各地区高密度住区指标界定标准表


本文归纳梳理了赣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类型,并量化分析天井院传统民居,以生物气候研究方法、人体热舒适理论、气候类型及特征等作为基础理论,并对建筑的环境调控做出阐述研究。建筑热力学机制从五个方面展开,分别是环境气候驱动、形体空间类型、空间气候梯度、气候调控界面、材料与构造,定量或定性的分析与归纳典型形态要素,运用软件模拟辅助验证,以此建立赣北传统民居热力学原型。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形式能量法则/形式重力法则

1.2.2 建筑环境调控

1.2.3 建筑热力学机制

1.2.4 建筑热力学原型

1.3 相关名词解释

1.3.1 赣北

1.3.2 负体形

1.4 研究概况

1.4.1 建筑环境调控实践与理论

1.4.2 建筑的环境调控类型

1.4.3 赣北传统民居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气候与建筑气候适应性

2.2 气候与建筑气候适应性

2.2.1 气候的概念

2.2.2 气候设计的物理环境参数因子

2.3 气候适应性分析

2.3.1 传统民居的热力学研究意义

2.3.2 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类型

2.3.3 赣北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类型谱系

2.3.4 赣北传统民居典型平面分析及提取

第三章 赣北传统民居调研与实测分析

3.1 赣北传统民居调研分析

3.1.1 民居特征分析

3.2 赣北传统民居夏季热环境实测分析

3.2.1 实验方案设计

3.2.2 实验样本选取

3.2.3 测试结果分析

3.3 赣北传统民居秋季热环境实测分析

3.3.1 实验方案设计

3.3.2 实验样本选取

3.3.3 测试结果分析

3.4 赣北传统民居冬季热环境实测分析

3.4.1 实验方案设计

3.4.2 实验样本选取

3.4.3 测试结果分析

3.5 赣北传统民居自然通风模拟

3.5.1 影响传统民居热环境因素分析

3.5.2 夏、秋、冬自然通风模拟

第四章 热力学原型研究

4.1 环境气候驱动

4.1.1 概述

4.1.2 赣北传统民居

4.2 形态空间类型

4.2.1 概述

4.2.2 负体形气候调控与影响因子

4.2.3 平面形态基本类型

4.2.4 负体形风热环境模拟

4.3 空间气候梯度

4.3.1 概述

4.3.2 总体空间布局

4.3.3 气候空间类型

4.3.4 空间气候梯度模拟

4.4 气候调控界面

4.4.1 概述

4.4.2 界面洞口设计的一般规律

4.4.3 各类型界面占比

4.5 材料与构造

4.5.1 概述

4.5.2 抑制热传导

4.5.3 强化热对流

4.6 赣北传统民居热力学原型总结

结论与展望

建筑论文范文四:城市设计视角下金寨县梅山老城区风貌更新设计研究

在当前城市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拥有独特自然山水格局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城镇老城片区风貌正面临众多现实矛盾。一方面,在空间环境活力衰退的现实情况下,老城区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冲击着城镇传统空间格局;另一方面,小城镇的人文精神逐渐弱化,独特形象逐渐消失,在这里更多显现出的是风貌趋同现象和地区特色危机。如何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寻找自己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已成为众多小城镇老城区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城市设计

1.3.2 老城区

1.3.3 风貌更新

1.4 国内外风貌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金寨梅山老城区发展状况及风貌问题梳理

2.1 皖西山区地域特征

2.1.1 自然地理

2.1.2 历史文化

2.1.3 传统民俗风俗

2.2 金寨风貌特色资源

2.2.1 自然旅游资源

2.2.2 红色革命资源

2.2.3 农业产业资源

2.3 “认识金寨”问卷调查

2.3.1 问卷设计

2.3.2 问卷内容总结

2.4 老城区区位关系

2.4.1 区域位置

2.4.2 交通区位

2.5 老城区风貌现状特征

2.5.1 空间格局现状

2.5.2 街巷风貌现状

2.5.3 建筑风貌现状

2.6 老城区风貌问题梳理

2.6.1 城镇发展束缚,整体特色不突出

2.6.2 空间形态紊乱,传统意象逐渐消失

2.6.3 建筑风貌杂糅,历史文脉缺失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寨梅山老城区风貌更新策略

3.1 风貌更新原则

3.1.1 尊重自然与生态建设原则

3.1.2 绿色低碳,可持续性原则

3.1.3 风貌资源、地域特色维护原则

3.1.4 整体性、连续性原则

3.2 宏观层面——总体风貌格局构建与重组策略

3.2.1 注重自然环境特色,延续山水景观特色格局

3.2.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3.3 中观层面——外部空间风貌优化和塑造策略

3.3.1 街巷空间环境优化

3.3.2 道路系统及设施更新

3.3.3 山区特色滨水空间打造

3.4 微观层面——建筑风貌传承与更新策略

3.4.1 建筑风貌控制

3.4.2 重要节点风貌控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寨梅山老城区风貌更新设计实践探索

4.1 规划理念与发展定位

4.1.1 总规思路

4.1.2 风貌发展定位

4.2 老城区总体风貌格局构建与重组设计

4.2.1 老城区风貌格局特色空间架构

4.2.2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修补与完善

4.3 老城区外部空间风貌优化和塑造设计

4.3.1 街巷风貌优化设计

4.3.2 综合交通优化设计

4.3.3 滨水空间塑造设计

4.4 老城区建筑风貌更新与控制设计

4.4.1 建筑风貌整治设计

4.4.2 重要风貌节点设计

4.5 其他风貌要素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建筑论文范文五:绿色物流仓储空间夏季热环境优化设计研究——以合肥地区为例

随着我国物流仓储行业迅猛发展,普通物流仓储空间建设量大幅增加,人们开始关注物流仓储空间的节能与热工环境的改善,绿色仓储理念渐入人心。现有大量普通物流仓储空间存在设施简陋、能耗大、热工环境差等问题;其中以夏季高温难耐问题最为突出,成为了影响仓储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一大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对普通物流仓储空间夏季热环境进行优化设计,在降低建筑能耗的同时,创造舒适的夏季室内热环境,保障物流仓储业工作者的身心健康,进而实现绿色仓储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范围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物流仓储空间热环境设计研究现状

1.2.2 国内物流仓储空间热环境设计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物流仓储空间热环境基础理论与概况

2.1 室内热环境基础理论

2.1.1 室内热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2.1.2 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性

2.1.3 室内热环境的调节方式

2.2 物流仓储空间特点及热环境基础

2.2.1 物流仓储空间的基本模式

2.2.2 物流仓储空间的能源使用特点

2.2.3 物流仓储空间夏季热环境需求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合肥市现有物流仓储空间夏季热环境调研与实测

3.1 合肥地区物流仓储空间概况

3.1.1 合肥地区地理气候特点

3.1.2 热工气候分区

3.1.3 合肥地区基本物流仓储空间类型

3.2 典型物流仓储空间现状调研与夏季热环境实测

3.2.1 调研形式与目的

3.2.2 调研计划

3.2.3 典型物流仓储空间夏季热环境实测与分析

3.3 问卷调查

3.3.1 问卷设计

3.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物流仓储空间夏季热环境优化设计策略

4.1 物流仓储空间夏季热环境优化的规划设计

4.1.1 选址与布局

4.1.2 朝向选择

4.1.3 室外环境绿化

4.2 物流仓储空间夏季热环境优化的建筑设计

4.2.1 体型系数

4.2.2 窗墙比

4.2.3 自然通风

4.3 物流仓储空间夏季热环境优化的围护结构设计

4.3.1 墙体设计

4.3.2 窗户设计

4.3.3 屋面设计

4.3.4 遮阳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物流仓储空间夏季热环境优化设计应用

5.1 室内热环境模拟软件介绍

5.1.1 ITES软件功能介绍

5.1.2 ITES软件优势

5.1.3 ITES软件模拟过程

5.2 建立研究模型

5.2.1 模拟对象选取

5.2.2 现状模型的验证

5.2.3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设定

5.3 夏季室内热环境单项优化策略验证

5.3.1 总体布局策略验证

5.3.2 园区绿化前后对比验证

5.3.3 单体朝向策略对比验证

5.3.4 不同体型系数下建筑能耗对比验证

5.3.5 墙体和屋顶设计策略对比验证

5.3.6 自然通风策略对比验证

5.3.7 遮阳设计策略对比验证

5.4 夏季室内热环境综合优化策略应用

5.4.1 夏季室内热环境优化目标及对象

5.4.2 不同对象的综合优化策略设计

5.4.3 典型物流仓储空间综合优化模拟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6.3 展望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都有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