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数字化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监管趋严的多重影响下,银行业面临的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越来越严峻。银行业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担任着重要角色,同时它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职能。近期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处境也愈发艰难,甚至处于止步不前的境地,疫情冲击下企业的贷款逾期和违约现象屡见不鲜,银行业整体的不良贷款骤增,达到历史新高。
从改革开放起,中小型企业在技术革新部分表现较为突出,并且在就业创收等方面成为我国解决了部分难题,逐渐成立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我国中小型企业造就出全国 60%的国内产值其中共计大于七千万家经工商注册的中小型企业。尽管中小企业的规模越来愈大,效益越来高,但相较于大型企业而言,部分中小企业确实存在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而导致其抵抗风险能力的稍弱。商业银行仅从中小企业披露的信息中评价其信用资质,无法真正判断其偿还贷款的能力,若要全面了解这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则成本太高。因此,商业银行更加倾向于认为将信贷资金发放给中小企业风险较大,商业银行中获得获贷能力。更有甚之,中小企业缺乏拥有足够能力的担保人员,并且通常缺少企业内部的场地与厂房,导致商业银行更倾向于把借贷给经营情况稳定、还贷保证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在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注入,极易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企业内部资金链断裂,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致使很多在新兴领域刚刚崭露头角的优质中小企业,没能坚持下去而消失在冰冷的商业战场上。
如何对中小微企业进行合理风险控制,这一领域依然属于未得到充分探索的沉潜地带。同时代发展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的变化,是商业银行获得来自中小企业发展姣好的对象的收益市场的必要条件,探索并应用新的风险防范模式。本文选择 ND 银行作为研究对象,ND 银行侧重于服务地方居民和中小微企业,是国内排名靠前的城商行之一。城商行在中国特色银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且ND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不良资产的产生,其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及 ROE 等指标均位于我国银行业前列,比较清晰地把握 ND 银行的风险现状及风险防范措施极具现实意义与经济价值。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相关文献
国内一些学者的理论成果是在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加以结合国外先进理论,在不良贷款和经济发展的内部关联方面开展了较为深远的探讨,将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归结为政策调控成效不显著,同时宏观经济运行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也未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积极作用。由此,相当一部分中国学者认为防范信贷风险可分别从内、外部采取一定措施,即加强宏观环境建设深化或银行内部风险控制。
许小年[2(]1999)曾指出我国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微观层面上的预算软约束,二是宏观层面上的政策性贷款。
徐红、赵优珍[3](2003)提出可以通过强化风险识别、风险控制以及风险测量三大方面来提高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防范的成效。
谭劲松、简宇寅、陈颖[4](2004)三位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不良资产产生的关键因素为政府的干涉,并认为企业产权及地区市场化水平的大小,也会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研究主要采用数据分析的方式对1988-2005 年某国有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详细梳理并分析得出结论。
吴晶妹和范瑾[7](2015)提出外部监管状况、银行自身管理成效、法律法规制定明细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情况,都会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一定的影响。
曹国华和刘睿凡[9](2016)曾在研究中分析了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成因,并指出商业银行在经济新常态下,要从供给端着手加强对信贷风险的把控。
叶丹(2020)学者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综合 H 银行的不良资产情况,深入研究并发现 H 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内部风险管理不规范、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等地,其论证过程对本文的探讨有较大的帮助。针对不良贷款处置问题,国内学者近年来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研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银行不良贷款防范措施是我们丞待解决的问题。
左仁陆[10(]2015)创造性地指出商业银行可采用主动调整银行内部信贷结构的方式,来适应全国经济结构改变的大趋势。
会计论文参考
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防范概述
2.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及其风险
2.1.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内涵及分类
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内涵
不良贷款的定义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2014 年 7 月之前,国际会计准则根据 NAS 事项交易或实际事件确认不良贷款。当发生可以确认资产贬值时,如违约事件,贷款将被确认为不良贷款。这类定义主要由欧洲国家代表。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用已发生损失法很难全面反映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状态,由此,不良贷款的定义基础变更为“预期损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不良贷款的概念:从贷款期限的角度看,借款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偿还贷款;从还贷资金来源看,还贷存在问题和困难;从担保的角度看,这些贷款的抵押物价值损失且难以抵销;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必须承担这些贷款可能造成的损失。在确定贷款余额时,银行应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管理,以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
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际视野的开阔,中国发现以“到期时间”来判断贷款质量的方法存在许多缺陷。因此,中国引进西方风险控制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新的贷款评级体系。自 2002 年起,中国实行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亏损五级信用评级体系。正常贷款是指借款人有能力、有意愿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全部本息,贷款不会遭受损失。不良贷款主要涉及后三类次级贷款、损失贷款和可疑贷款。
2.1.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成因
1.商业银行外部原因
宏观经济趋势影响不良贷款风险。从宏观看经济的发展呈现波动特征,即存在经济繁荣时期,也存在经济萧条阶段,商业银行和其客户二者都置身于经济的洪流中。在经济繁荣的时期,如果借款人的收入来源稳定,则其无法按照合同约定按时还款的概率较低,不良贷款就少;而在经济萧条的时期,宏观经济下行,银行可能会因企业无法偿还贷款而形成不良贷款。自 2015 年下半年以来,实体经济回升等经济发展瓶颈的暴露,实体经济收益下滑,众多大中小企业倒闭、破产。而经济繁荣时期,我国较高的资金需求刺激了商业银行的加速放贷。但同时银行因为追求利润市场、存在着贷款发放过多、准入门槛过低等情况,使得一些风险较高的客户趁机获得大量信贷资金,这都为不良贷款产生造成隐患。
..........................
2.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防范的目标及原则
2.2.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防范的目标
不良贷款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科学制定不良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确保银行继续运用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偏好,确保整体系统持续稳定运行,即完善不良贷款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改进商业银行的管理结构,实现现代银行业建设目标,以达到不良贷款风险防控的总体目标。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防范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识别、评估以及管理业务流程中可能产生不良贷款的风险,并实施重大措施,来或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以保证经营资金安全。银行要想能够轻松应对未来复杂的环境挑战,就需加强对各方面风险的管控,这就要求银行内部管理人员根据银行的发展状况和战略目标,制定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不仅需要对业务有良好的风险意识,也需要对整体风险加以重视,才能规避风险,控制不良贷款产生。
2.2.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防范的原则
鉴于商业银行间的经营状况差异,商业银行应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并建立更为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等一系列管理措施来规避风险,进而为银行内部业务的正常进行提供安全的运营环境保障。概言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防范原则具体如下:一是要求商业银行对资产质量进行分类,并准备足够的“弹药”以承受风险。这就要求采取各种策略来增加资本支出,增加初始准备金;二是需要加大不良处置力度,严格防范可能产生的其他风险。即减少贷款损失的同时,银行机构要时刻注意新增贷款组合的质量,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多元化处置力度;三是在措施实施上,全体员工均需要培养健全的风险管理知识。面对不良贷款风险问题时,能及时发现并且应对,并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风险管理流程执行各项业务经营管理。
会计论文怎么写
...........................
3 ND 银行不良贷款风险防范案例分析.................................. 16
3.1 ND 银行发展概况.............................16
3.1.1 ND 银行基本情况....................................16
3.1.2 ND 银行不良贷款现状................................19
4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防范的借鉴与启示............... 40
4.1 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41
4.1.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41
4.1.2 强化风险管理培训................................41
5 结论与展望................................ 46
5.1 研究结论....................................46
5.2 研究展望......................................46
4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防范的借鉴与启示
4.1 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4.1.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金融技术的进步和变革驱动人才队伍的职能优化和知识结构优化,而对于信贷从业者这一主体,提高专业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体现在以下方面:专业的业务操作能力、对信贷产品的解构和熟悉、新背景下的风险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以及融会贯通的复合型能力。
除此以外,银行从业者还要保持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敏感。在实际业务操作和发展过程中,很多业务的信息与报告不符,而一些信贷人员为了私利可能会采取寻租行为,粉饰虚假信息,伪造材料和数据等,严重甚至会极大会损害银行利益。银行应该重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问题,注重从业者的道德教育与识别,完善材料的复核制度与管控;作为从业者也应该保持警醒,坚守道德底线。同时,外部环境和政策的不断变化,风险的种类和方式也将更加复杂,从业者应该保持自身的职业敏感度,来应对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复杂的风险变换。
另一方面,当前的银行信贷部门指标与人员数量不匹配,信贷人员面对过高的绩效指标会将工作的重心大部分放在客户开展上,而过少或者没有经理关注信贷客户的风险问题和管理问题,造成隐形的负面影响,诱发不良贷款,给银行带来损失。银行应该优化员工的绩效与人资结构,在风险和业务扩展中找到平衡点,既能一定程度保证业务开展,又不至于在快速扩展阶段忽视风险问题,提高人才培养和专业程度,以最优的绩效和人力成本比发展业务。
4.1.2 强化风险管理培训
经调查发现,当前银行信贷部门大多从业人员较为年轻,相关业务培训较少等因素,将会导致部门人员对待风险的警惕性较低。同时,年轻员工大多思想灵活且择业自主性较强,会产生部门员工流动性较高的现象,并且在员工离职前将信贷业务交接的过程中,后任客户经理可能会对转接客户的信息判断误差,从而极易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优秀、专业素质高的信贷团队是商业银行稳定发展的基础。
......................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对 ND 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防范进行案例研究。首先,本文在前两章对这整体研究方向进行了界定。其次,文章介绍了不良贷款、风险防范等相关概念,并简要说明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本文对 ND 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防范的亮点做了更加细致地研究分析,如对 ND 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规避、风险应对措施等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以期为同业提供一定借鉴。最后,笔者从银行自身地角度出发,提出针对不良贷款风险防范相关建议,包括促进贷款方向多元化,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分散贷款集中度,加强信贷操作全流程监控。
综上所述,基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制数据分析,发现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面的能力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由此,相关人员应综合考虑各家银行自身的发展情况,针对性地加强不良贷款风险防范的体系建设,顺应时代潮流,推进银行业数字金融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略)